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經典戰役之鉅鹿之戰

戰役背景: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王朝後,對百姓苛政嚴刑,使得“勞罷者不得休息,飢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無所告訴”(《漢書·賈山傳》),導致社會矛盾的全面激化。

在公元前210年十月七月,爆發了陳勝、吳廣農民大起義。公元前208年九月,項梁、項羽和劉邦相繼在吳中(今江蘇蘇州)和沛縣(今屬江蘇徐州)起義,與此同時被秦所滅亡的六國舊貴族也乘機起兵,繼而出現了天下反秦的形勢。

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經典戰役之鉅鹿之戰

陳勝、吳廣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

而由秦二世統治的秦朝為了鎮壓當時的農民起義,就採納了時任少府的章邯以驪山刑徒和奴產子迎擊起義軍的建議,章邯任上將軍擊破陳勝,吳廣起義軍,隨後敗齊王田儋、魏王咎和項羽的叔父項梁,兵鋒指向項羽所在的楚地起義軍。

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經典戰役之鉅鹿之戰

項羽與劉邦滅秦路線圖

戰役爆發地點: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西南)

戰役爆發時間:公元前207年十二月

參戰雙方:以楚軍為首起義軍,秦軍

雙方兵力配置:楚軍5萬,秦軍20萬

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經典戰役之鉅鹿之戰

鉅鹿之戰軍力分佈圖

戰役詳情:公元前208,秦將章邯鎮壓陳勝、吳廣起義,擊殺楚地起義軍首領項梁後,親率兵20萬渡過黃河,配合急調至河北的秦將王離圍攻趙王。在秦軍攻破邯鄲(今屬河北)後,趙王歇及國相張耳退守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將王離的20萬軍隊圍困。而秦將章邯屯軍於鉅鹿南棘原,築甬道(為兩側有土牆的道路),供應王離軍糧。趙將陳餘收集常山潰軍(今石家莊東)數萬人,屯兵於鉅鹿北,他認為自己兵力不足,而不敢出戰。秦將王離猛攻鉅鹿城,城中日趨危急。於是趙王遣使求救於楚、齊、魏、燕等反秦起義軍。

公元前208,楚懷王以原項梁幕僚宋義為上將軍 ,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楚軍主力5萬人救趙。十月,行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後,宋義就屯兵四十多天不願進兵,想坐看秦趙相鬥。十一月,項羽看宋義屯兵不進,就斬宋義,然後逼迫楚懷王任命自己為上將軍。

同年十二月,因趙相張耳多次派人催促陳餘進軍,陳餘不得已,遣5000人出戰,結果全部陣亡。齊將田都、燕將臧荼、趙將張敖等救趙諸軍都駐紮在陳餘軍旁,但皆不敢再戰。

項羽遣英布、蒲將軍以2萬兵渡河,斷絕秦軍甬道。英、蒲二將初戰得勝後,項羽率全部楚軍渡過漳水,令全軍“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史記·項羽本紀》)。交戰當日楚軍士兵以一當十,連續數次擊敗章邯軍。直到章邯退保棘原,諸侯們才敢助戰,與楚軍聚殲圍城的秦軍,俘王離,殺其副將,解鉅鹿之圍。

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經典戰役之鉅鹿之戰

項羽破釜沉舟

(項羽破釜沉舟)

自此,諸侯皆服屬項羽。項羽率部駐於漳水南,諸侯駐軍鉅鹿城外,對章邯軍呈南北夾擊之勢。因秦軍屢敗,秦二世遣人追究責任。章邯恐懼,就派長史司馬欣回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稟報軍情。當時趙高專權,猜忌將相,欲殺司馬欣,司馬欣潛返棘原,勸章邯叛降。同時趙將陳餘也書信給章邯,曉以利害,勸其反戈,但章邯猶疑未決。

中國歷史以少勝多經典戰役之鉅鹿之戰

項羽遣蒲將軍率部分兵力,日夜兼行,渡漳水三戶津(今河北磁縣西南),斷秦軍歸路。然後自領大軍北渡,大敗秦軍於汙水(漳水支流),章邯見大勢已去,就向請降。項羽的糧少不能久戰,於是在洹水南殷墟(今河南安陽西)接受章邯軍投降。此戰歷時近一年,項羽率楚軍以破釜沉舟、義無反顧的精神,用分割截擊等戰法全殲秦軍主力,為西路劉邦軍攻取關中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推翻秦朝暴虐統治作出了巨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