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言欢,浅谈中国的“吃酒”文化

朋友,你爱喝酒吗?酒,这种“雅俗共赏”的特殊的饮品,贯穿中国上下五千年。酒的种类繁多,但是都有一种作用,那就是这种饮料有其令人陶醉的作用,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朝代缺少过它的身影。从“煮酒论英雄”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历史记载,使得许多人对酒的感情深入到无以复加。中国历史上无数文人骚客,从来就不吝啬自己对酒的喜爱。

最有趣的就是苏轼,他在《书东阜子传后》文中写道:“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意思就是说“这天下啊,无数不能喝酒的人,没有一个比我的酒量还差;(但是)这天下,无数的人喜欢喝酒,没有一个人比我更喜欢喝酒了”。为什么酒在古代甚至是在今天都有如此多的追随者呢

把酒言欢,浅谈中国的“吃酒”文化

酒的起源极早

就这个奇怪的饮料,自从出生以来,就受到各界人士追捧。上至君王大臣,下至百姓乞人。这个奇怪的现象仔细想想,还只有在酒的身上才出现过。那么,这第一壶酒到底是怎么来的,民间传说有很多。这第一个传说就是仪狄酿酒说,相传在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这一技术,《战国策》中有如下记载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句中写道,夏禹觉得酒此物不凡,后世的人一定会因为迷恋此物而导致亡国。可见当时酒的“威力”有多大,而夏禹这句话,没过多久就应验了,商朝的纣王就是因为沉醉美酒女色而被周武王姬发举兵造反亡国。

还有一说为猿猴造酒,因为猿猴嗜酒,所以第一壶酒便由它们所造。现今都知道因为酒此物是由米慢慢发酵而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酵母菌的一环,恰好酵母菌在大自然中分布广泛,猿猴在水果多的季节,便会大量储存水果以备淡季食物。而在这些含糖量极高的水果中,酵母菌肆意生长,在山石之间就出现了这种叫“酒”的液体,明代的文人李日华著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而古代好酒“猴儿酒”名称便源自与此。

把酒言欢,浅谈中国的“吃酒”文化

而现今最有说服力的说法便是杜康造酒说了,这也是现今流传最广的一说了,相传杜康将“不尽之饭,委之空桑“,然后居然“郁绪成味,久蓄气芳 ”再加之历史上杜康的确存在。在古籍中如《吕氏春秋》、《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此人都有过真实的记载。似乎杜康造酒已成事实。

再有因为魏武帝曹操诗中“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传世名句。自此之后,酒是杜康开创的说法逐渐被世人所认同了。


酒的历史发展

随着对酒的来源逐渐清晰,人们对酒的好奇程度与喜爱程度也与日俱增,加上在以前年代并无佳饮可以品尝,一旦品了第一口,基本都会被酒的麻醉效果所吸引,况且在古时候百姓有诸多烦事绕与身旁。有酒的陪伴,醉一场,便烦心之事,都可以一下子抛于脑后了。

这里不得不说李白这个酒鬼了,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这样描写他的“好兄长“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看到没有,李白这哥们,喝多了酒连皇上话的都不在意了。真的是嗜酒如命啊


把酒言欢,浅谈中国的“吃酒”文化

因为人们的真心喜爱,导致对酒的需求是越来越高,同时,满足了人们的数量需求后大众便不满足于普通酒了味道了。这一时候,有需求就有市场,聪明的商人开始行动了,将酒的工艺进行改良、将酒中加入其他成分、将酒赋予其他含义,使得他们的酒更加畅销。慢慢的酒的就有了等级之分。到周朝《五齐》、《三酒》的分别就出现了,《吕氏春秋》有记载:

“圣人蔡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凡食,无(勿)强厚味,无(勿)以烈味重酒。”

意思就是,那些高度数的烈性酒不该饮用,应该适量去喝一些,质量好的而度数低的酒。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那个时候已经确定有了质量之分的酒水。在《养心录》有一句话“酒以陈者为上,愈睐愈妙……如能陈即变而为好酒矣。是故陈之一字,可以作酒之姓矣。”这句话直接说明酒的好坏和酒的酿造时间有决定性的关系。同时也给大众提供了一个简单地辨别酒的质量的方法

我们今天依靠科学知道了饮酒过度,还有饮用劣质酒都对身心都有害。古人们在那个时候就知道了,可见随着历史发展,古人对酒的研究已经渐渐深入。


把酒言欢,浅谈中国的“吃酒”文化

酒的文化影响极深

在古人的慢慢研究中,酒的种类也是与日俱增,包括黄酒,药酒,果酒等等。其中药酒文化在我国极受影响深远,古时“酒”写作“酉”,《说文解字》中如是说:“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耐酒。”古时候“医”字写酉, 这两者结合。将酒的地位,又抬升了一个台阶。


从这时起,酒又有了一个作用——养生。适当饮酒,可通络祛风,舒筋活血,这一发现是很有分量的。在古时候普通百姓又无过多钱财,由于看不起大夫,生病即意味着死亡,既然酒又美味又养生,还有什么理由不喝呢。以至于各个古书中都有对酒的饮法描述,其中吕氏春秋》记载:“凡养生,……饮必小咽,端直无戾“说的是喝酒要小口喝,不要有戾气。平和心气


把酒言欢,浅谈中国的“吃酒”文化


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无酒不欢,武松更是喝了酒后打死了老虎,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有:“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畅饮。在这些文人墨客的书中诗词中,酒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诸多诗词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些佳句都透露了作者对酒的偏爱之意溢于言表。

不仅仅在文人眼中受欢迎,在宫中贵族眼中,酒一样必不可少。每开盛宴,每有盛典,酒肉必现于桌前。一旦有隆重仪式,都是好酒奉上,在《旧京遗事》中有云:“今京师内库酒法,不传于外。”,说明好酒都在宫中,而且还不外传。所以在古代,上至官僚王族,下至百姓平民,酒,都是宝贝。

把酒言欢,浅谈中国的“吃酒”文化

到了现在,酒依旧被大量爱酒人士所推崇,酒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其中也不乏一些传统陋习,例如现在中国宴会上的劝酒,本人也深受其害。但是从整体来说,酒带给我们的好处已经超过陋习了。

酒是我们中华文明史的见证者,酒文化对于中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让我们享受好酒,也享受中华酒文化。五千年的故事,都在这一杯酒了,我干了,您随意!


End:

我是夏木,一个年轻人,若喜欢此文,点赞转发,不甚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