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性心理創傷”


在點擊發送早已寫好文章之前(2020年2月6日晚),突然看到那個眾所周知的噩耗。同一天,幾乎同時,某省公佈了立功受獎的喜報。

敲這些字的時候我的手都在抖,

我知道,“ 替代性心理創傷”又一次襲來。

這些日子,儘管安全無恙地宅在家裡,但大家有沒有如下症狀:

面對24小時不停滾動的YI情新聞,感到嚴重的不適,心悸流淚,頭痛惡心,在崩潰的邊緣來回拉扯……

看到YI區的同胞受苦受難,彷彿感同身受,易疲勞,體能下降,做噩夢,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

看到某些醜惡行徑,感到憤怒、絕望、久久不能恢復平靜……

看到一線的醫生和護士如此艱難與辛苦,卻在跨年夜只能啃餅乾,更覺得充滿罪惡感……

“替代性心理創傷”

今夜因他,全國淚奔

如果你出現了上述狀況之一,你必須知道,這是一種心理障礙,叫做:“替代性心理創傷(VT)”

替代性心理創傷

“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tization,簡稱 VT)主要指:在目擊大量殘忍、破壞性場景之後,損害程度超過其中部分人群的心理和情緒的耐受極限,間接導致的各種心理異常現象。

這些異常現象,通常都是出於對生還者及其創傷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現嚴重的身心困擾,甚至精神崩潰。

替代性創傷(VT)與常見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相比,前者是得知他人創傷經歷後發生的,後者是直接遭受創傷引起的。 

簡單來說,因為看到他人的苦難,產生共情,好像自己也正在遭受類似的創傷,或產生負罪感,都屬於這類心理問題。

算是因同情,共情產生的PTSD吧。

悲劇的是,越是善良、敏感、情商高、有良知的人,越容易出現這種心理障礙。

《奇葩說》裡,黃執中說的“聽得到遠處的哭聲”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比如,金陵十三釵的原型,傳教士明妮·魏特琳( Minnie Vautrin ),南京大屠殺期間,在金陵女大保護了許多女性,救護了許許多多中國難民、婦女的同時,因為目睹了大量的罪惡、苦難,因替代性心理創傷而引發了嚴重的精神憂鬱症。在離開南京一年的時候,她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生命。

無獨有偶,多年後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在大學圖書館偶然發現魏特琳的日記,由此寫成《 The Rape of Nanking 》一書。同樣因為長時間看到太多陰暗、惡性的東西,於七年後開槍自殺。

“替代性心理創傷”

《南京大屠殺》的作者張純如

所以,儘管VT因善良、富有同情心、良知而起,但任由發展,也是挺嚴重的。需要疏導。

疏導

必須說明一下,我雖然有ACI認證的心理諮詢師證書,但並不具備執業能力。這篇文的主要目的是讓更多人認識到“替代性心理創傷”的存在,所謂疏導,其實我並沒有資格。

切記,如果感到自己症狀嚴重,還是需要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甚至心理醫生的幫助。

我只是聊聊自身的經歷。看到後面你會知道,這也是我疏導方式的一種。

回頭看看,幾次災難性事件中,我其實都受到過VT的困擾。比如:

  • 慶陽女生跳樓
  • 保定男童墜井
  • 新城董事長猥褻9歲女童
  • 新晃一中的操場埋屍案
  • 貴州女大學生吳花燕
  • 無錫某社區活埋小貓

回頭看看這些事,多是和孩子有關,這是我作為一個父親的軟肋。

當然,我還養了2只貓,所以活埋小貓那個也把我氣的不輕。

“替代性心理創傷”

這個春節的主要玩伴

憤怒,絕望,罪惡感,工作分心,這些我都體驗過。

幸運的是,我並沒有頭疼、噩夢、失去理性等更嚴重的症狀,大概頂多算是一般性心理問題吧。

在體察到自己的不良情緒時,我想了些辦法,及時紓解掉了,這裡分享一下。

首先,是要說出來。

朋友是幹啥用的,就這個時候。發洩、傾訴、控訴,都可以。

我呢,是去各個微信群竄,有時都不用發言,看到別人吐槽的和自己相似,都能緩解很多,彷彿替自己出了口惡氣。

我還有個不良習氣,是去群裡懟人,尤其是我覺得三觀不正、邏輯欠缺的那種,給自己找優越感。當然這個很不好,不要效法。

其次,寫下來。

上面的幾件事其實都對應著公號文章。敲字的過程就是思考-梳理-冷靜的過程。至於說,文章要避免單純的情緒發洩,減少戾氣,我得繼續修煉。這裡必須得向我不多的讀者們道個歉,你們被我客觀上利用了……當然,寫公號的人少,在紙上劃拉劃拉也行啊,練練書法也是不錯的。

第三,做點兒什麼。

老實講,氣憤到極點,我會對整個世界產生深深的惡意。

那是一種非要做點兒什麼的感覺。

比如慶陽女生跳樓、吳花燕的遭遇,瞬間的想法是,這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啊,一起毀掉算了。然後我就想,人間不值得,何必煩惱。身邊的一切才值得。

——其實,這才是李誕這句話原本的意思。既然非要做點什麼,好吧,不如去給閨女做個奶茶。

“替代性心理創傷”

嘟記奶茶,獨門配方

不如和父母、小乖(中間那個泰迪)逗逗悶子。

“替代性心理創傷”

照著擺件擺拍

不如喂喂流浪貓。

“替代性心理創傷”

十個橘貓九個胖

不如打賞一下在疫情中頂風冒雪的快遞小哥兒。

“替代性心理創傷”

我覺得第三點最重要,也最有效。

這實際上是一種“以彼之道,還諸彼身”的破解方法。“替代性創傷”的易感者一定是共情能力強的純良之輩,既然容易共情苦難,就一樣容易共情快樂。

讓身邊的人開心快樂,這是自己的小確幸——從“替代性創傷”轉換為“替代性快樂”。然後會發現,這個世界也並不是那麼差勁。

所以,面對“替代性創傷”,說出來,寫下來,做點什麼。

人間不值得,身邊的一切才值得。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