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府井村的歷史印記

二府井村位於少陵原北部,東西南北分別於中兆村、西北村、曹北村、三益村相鄰,雁引路從村東擦肩而過,是著名的長安九井十八寨之一,因此,二府井的歷史同樣和明朝藩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二府井村的歷史印記

村東原有明朝安裕王朱誠洌(liè)墓,“十年浩劫”前有三座封土,一大二小,大居其中,二小居東西側,大者即王墓,小者疑為陪葬墓,之後大小墓俱遭損,只留大墓土冢,墓前原有石碑一座,其碎石埋於墓不遠處的湯房(祭祀用的祠堂),曾有一碑錐,被村民置於村中澇池邊作搗衣之用,字跡模糊不可辨認,因澇池被填而埋其中。

二府井村的歷史印記

說到這個朱誠洌,他生前的事情也是相當有意思。朱誠洌是汧陽端懿王朱公鏳(zhēng)嫡子,弘治十年襲封,十五年薨。朱誠洌侍奉父母非常恭敬,父親病了,一直謹慎侍奉,甚至到了不敢睡覺的地步,父親死了以後,他難過得吃不下東西,令這位有名的孝子意想不到的是,父親去世的第二年,他的陵墓上竟長出了奇花異草,並且一次結出雙穗,還有非常漂亮的小鳥在封土上鳴叫。

二府井村的歷史印記

朱公鏳墓出土陶製模型

這個故事的真假暫且不論,但這位大孝子父親的“遺蹟”,卻在隨後的文物發掘中被發現。朱公鏳是太祖朱元璋的四世孫,秦康王庶五子,其墓位於西安市雁塔區金滹沱村舊址西約500米處,1999年,西安文物局經過勘查,對汧陽王的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同時在已經發掘汧陽王朱公鏳的墓葬旁邊,又發現併發掘了汧陽王朱秉楱墓、朱秉楱妃嵇氏墓、朱公鏳妃(即朱秉楱的祖母)馬氏墓。

二府井村的歷史印記

除安裕王外,還曾在二府井村北井臺發現永興懿簡王朱尚烈祖墓殘碑。朱尚烈,是第一代秦王朱樉嫡出次子,生於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於永樂元年(1403)封為永興郡王,其郡王府據說在今天西安鐘樓的西南角附近,永樂十五年薨,追封永興懿簡王。

二府井村的歷史印記

據明嘉靖《陝西通志》記載:永興懿簡王墓、永興恭憲王墓,俱在城南三十里高望原,但因其墓碑發現於二府井村內,故在此提及。

同眾多的守陵人村寨一樣,二府井村同樣有世代的守陵人。據村民口口相傳,村內原有葉姓守墓家族,是村中李、葉、黨三大姓之一,清末還出了一個秀才,名叫葉壽昌,被聘為先生,民國時曾在西安所封“太學”教習“皇學”,只是因其後代人丁不旺,至今葉姓在村中所佔比例仍然不大。

二府井村的歷史印記

歷史變遷

唐代京兆府下轄長安、萬年等八縣,宋宣和七年改萬年為樊州,金大定二十一年再次改名咸寧。明初西安府轄6州、31縣,現在的長安區主要與當時的長安、咸寧兩縣轄境大體相當。兩縣東、西分治,清代改鄉為倉、廒,二府井屬當時的大兆倉管轄。

大兆倉亦稱“大兆社”,是清咸寧縣南鄉十社之一,位於府城東南三十里,明地方政府還在此設“大兆鋪司”,清雍正年間設“大兆鎮”,清末又設“大兆社”“大兆倉”,原為所設義倉,清中後期大兆社為鄉村基層組織。

二府井村的歷史印記

1914年撤銷咸寧縣,轄境劃歸長安縣,後於1939年5月,長安縣政府由西安西大街遷至大兆鎮大興福寺。新中國成立前二府井村內原有六十餘戶人家,1962年曾與小井村合併為一個生產大隊,1963年後又分成兩個生產大隊,2010年下轄1個村民小組,現屬於長安區大兆街道。

據相關回憶資料,村子東、西兩頭原來各建有村廟一座,一座名為觀音廟,一座名為馬王廟。每逢天旱年間,便由村中德高望重之人,組織各戶出資,耍神取水,進行“耍馬角”。所謂“耍馬角”,又稱“伐馬角”“扎馬角”,是舊時一種祈雨的民俗活動,因西安地區春夏多旱,故而周邊鄉村多有求雨的民俗活動,二府井村的取水活動之大、花樣之繁,在當時周圍的各村之中算得上是獨佔鰲頭。關於“耍馬角”,陳忠實先生在《白鹿原》中有過詳細的介紹,至今在藍田的一些地方,仍然保留了很多形成規制的民間習俗,在之後的文章中,小家再做詳細介紹,在此不再贅述。

二府井村的歷史印記

《白鹿原》中的祈雨習俗

同時,二府井村人早年間便很有生意頭腦,解放前村中便有以毛驢販運糧食的“毛驢隊”,村民經常趕著毛驢,從引鎮、王曲、杜曲等地把收購的糧食販至西安以賺取差價。

除此之外,還有兩件事值得一提。一是在1953年陝西省委組織多個部門在城鄉開展宣傳貫徹婚姻法的活動中,二府井村表現也是極為亮眼,村民經過婚姻法教育後,下地勞動的婦女人數,由頭一年的18名,增加到52人,全村的鋤地任務提前13天完成,許多婦女更是爭當勞動模範。

二府井村的歷史印記

二是50年代末至60年初,中兆村內的大廟成為中兆小學,二府井村的學生和周邊的東曹村、兆寨村、西曹村的學生一同在此讀書上學,60年代中期後,學校遷移到現在的中兆小學南。

二府井村的歷史印記

改革開放後,村內的經濟、文化、民生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除改善住房、硬化道路外,還先後建設村辦二井磚廠、改造飲水工程等。

二府井村的歷史印記

2015年10月,因地鐵四號線建設,二府井村進行了整體拆遷,眼下,安置項目在快速的建設中,二府井村的歷史也至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二府井村的歷史印記

二府井改造項目施工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