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吼完孩子就後悔,家長要做“情緒追蹤”了,別陷入死循環

今天在聊天的時候,我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你有吼過孩子嗎?" 頓時許多家長開始議論紛紛。相信許多媽媽都有著吼孩子的經驗。當孩子調皮或者不聽話又是沒有按照家長的要求做的時候,

許多家長都會習慣性的像自己的孩子大發雷霆。對於孩子這麼調皮的行為,就算再佛系的家長也會吼出來。覺得很後悔,十分委屈的眼神,就會發誓以後不會這對孩子了。但是過了幾天之後又會恢復原樣,陷入無限循環當中。

作為家長都知道,只有父母情緒變得穩定,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假如家長經常對著孩子大發脾氣的話,那麼孩子就會很容易變得十分自卑,安全感差,性格變得暴躁,甚至會影響親子關係。但是作為家長需要知道的是,經常大發脾氣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心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

總是吼完孩子就後悔,家長要做“情緒追蹤”了,別陷入死循環

有時候在對孩子發完脾氣之後,會捫心自問的問自己,"自己真的適合做家長嗎?" 當自己告訴自己不要再發脾氣的時候,看到孩子調皮的行為又會忍不住發火。相信許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感受,你知道不應該對孩子這樣發脾氣,但是總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作為家長對這種行為要知道什麼是"情緒追蹤"了,別陷入死循環。

家長過於吼孩子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哈佛醫學院附屬麥克萊恩醫院(McLeanHospital)的精神病學副教授Martin A.Teicher,透過十幾年來的觀察研究,發現孩子在幼年受到家長的言語暴力,長久下來會造成小孩的腦部結構產生變化,導致語言理解能力變差,影響言語智商(verbal IQ)被罵的人智商會變低,腦補結構也會改變出言不遜可能與肢體暴力、虐待有一樣強大的負面影響。

總是吼完孩子就後悔,家長要做“情緒追蹤”了,別陷入死循環

許多家長認為,之後只需要買點好吃的零食,哄一鬨孩子就行。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大發脾氣的話,會很容易的損傷孩子的大腦發育,即使在事後彌補也是無法挽回的。其實人的大腦與生俱來,對於好的事情其實會更加關注愉快,而且消極的事情。對於年幼的小孩也是一樣,假如家長經常性的對孩子發脾氣,就會給小孩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和心理陰影,從而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水平。長期接觸這種負面情緒影響的孩子,他們的智商和情商都會下降。

總是吼完孩子就後悔,家長要知道"情緒追蹤"了,別陷入死循環

許多家長之所以後悔,是因為他們看重於孩子的成長。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許多家長都會在育兒方面上嚴格要求自己,也會嚴格的希望孩子達到自己的要求和期待。但是假如孩子脫離了自己的計劃當中的話,就會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然後憤怒就開始爆發了。

總是吼完孩子就後悔,家長要做“情緒追蹤”了,別陷入死循環

總是吼完孩子就後悔,陷入這種死循環,作為家長要知道"情緒追蹤"。"情緒追蹤"這樣記錄的方式能夠讓家長在發脾氣之後,通過思考來達到反省自己的作用。在記錄過程的時候,家長可以客觀的分析自己。通過一系列的反饋會讓家長對於平常的怒火有所控制,自己情緒波動也會有所變化,當你發現因為自己的慢慢改變,讓自己的心情變得美麗,甚至對孩子產生好的影響的時候,你會產生一定的成就感,這將會激勵你繼續往更好的方向進步。當家長有意識的去記錄自己的時候,很快就會學會尊重孩子以及能夠及時疏導自己不良情緒了,相信這樣做也會對於親子關係有著良好的影響。

作為家長如何在日常做到"情緒追蹤",掌握以下方法,讓你輕鬆科學育兒

現當代的教育講究的是科學育兒,作為家長需要對自己的情緒有著一定的管理。假如想要逃脫這個死循環,不再陷入負面情緒的影響,那就首先要學會自己做情緒的主人,作為家長要做情緒追蹤,幫助自己從根本問題中瞭解,追蹤自己的情緒,看看是什麼原因造成自己如此無法控制情緒。

其要點如下如下:

1. 記錄事件經過

在記錄之前我們需要定一個記錄,時間可以定為每三天一次或者每週一次,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安排。當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發完脾氣之後可以開始記錄,並且要詳細記錄事情的經過,到底是什麼事情讓我如此生氣。當記錄的時間久了,我們可以知道在一天當中哪個時間段是最容易生氣的,哪一件事是讓自己最憤怒的。漸漸的可以瞭解清楚自己的底線。

總是吼完孩子就後悔,家長要做“情緒追蹤”了,別陷入死循環

2. 記錄與孩子之間的反映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家長可以記錄當自己在發脾氣之前和發脾氣過程中,以及發脾氣過程後自己的表現。比如在發脾氣之前我會感到十分的憤怒,發脾氣過程中,我會很大聲的跟孩子講話,暴怒之後會變得十分煩躁,甚至無法很好的休息。更重要的是也要將孩子的一些表現詳細的寫進來,這樣做不但可以避免在下一次生氣的時候,你大發雷霆的對孩子發脾氣,而且還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一些行為會影響到孩子,意識到這是一種不對的行為。

3. 記錄與孩子的回應

當記錄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回應的時候,需要不帶感情,而且十分客觀的評價自己。比如當孩子不喜歡午睡的時候,我對孩子的反應就是大發脾氣,而孩子對於我發脾氣的狀況,回應我的事開始大哭大鬧,害怕的看著我。這樣客觀的記錄,可以讓家長在發脾氣之後清楚的瞭解到自己對孩子做出了什麼的行為,孩子又會對自己做出什麼反應,避免被憤怒衝昏了頭腦。

總是吼完孩子就後悔,家長要做“情緒追蹤”了,別陷入死循環

4. 記錄後續情況

這一部分就是記錄發完脾氣之後,作為家長的一些感受,有些家長會感到十分後悔,反省自己不應該這樣對孩子發脾氣。與此同時也可以記錄我們家長髮脾氣對孩子的一些影響,有時候孩子可能會因為我們的發脾氣會變得十分恐懼,變得十分脆弱。

這樣記錄的目的是為了讓家長能夠在事後及時的去安慰孩子,避免嚴重破壞了親子之間的美好關係。

總是吼完孩子就後悔,家長要做“情緒追蹤”了,別陷入死循環

5. 記錄下我們的評估

許多人都會知道,只要自己的脾氣一上頭,很多情況都是處於失控的狀態的,並不知道什麼事情能夠很好的讓自己快速的冷靜下來,因此我們要做的事記錄下我們對自己的評估和考察。當自己發脾氣的時候,我應該怎麼做才能壓抑住怒火,讓自己趨於平靜的狀態呢?許我們可以通過溝通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苦心。通過我們自己對於自己的評估,可以清楚的瞭解到我們情緒的變化與波動,或許可以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改進,這樣就會很好的降低我們的情緒,對孩子所帶來的一些傷害。

我是奶瓶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