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危機的勇氣,正是讀《刀峰》的意義

一個自身條件優越的年輕人在戰爭中經歷了同伴的突然犧牲,心靈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從此他放棄了情投意合的未婚妻,放棄了三千塊年金的收入,踏上了尋找生命的意義的路途。他在之後的餘生當中,輾轉各個國家,到處尋求真理。

在這個過程中,他學會用意念抬起別人的手臂、為他人治療酗酒和失眠,試圖以婚姻的方式拯救與同樣遭受巨大創傷而自甘墮落的女人結婚,並最終成長為一名光榮的紐約出租車司機。這就是毛姆的著名小說《刀峰》中的主人翁拉里的故事。

我的描述看上去有點戲謔,但當合上書的那一刻,我得確如此理解這本書的大意。

直面危機的勇氣,正是讀《刀峰》的意義


從心理治療的角度來說,拉里就是經歷了一場嚴重的危機,內在的精神受到了嚴重的創傷,他在戰爭歸來後無所事事,四處尋找圖書館閱讀心理書籍的過程,就是典型的自我療愈的表現。之後的很多年裡,他都在尋找醫治自己的可能,雖然在毛姆的筆下,拉里的四處遊走特別是從印度歸來後的表現,有一種超凡脫俗的禪意。但我確實不敢肯定,拉里是真的了悟真理後的淡定從容,還是創傷後連綿不絕的應激反應。

我在想,如果拉里不是通過自我療愈,而是尋求一位心理治療師的幫助,會不會能讓他在不斷的哀悼那份難以承受的創傷後,再拾回面對現實生活的勇氣,他可以不娶未婚妻伊莎貝爾,但他可以再次熱愛上踏實的瑣碎的生活,將在求學中所學到的方法用以幫助別人,在自己所處的階層和環境裡,以自己特有的能力為社會創造價值。

直面危機的勇氣,正是讀《刀峰》的意義


得確,他沒有逃離生活,但他是以重體力的方式折磨自己,以開出租車的方式去維持生計,這一切怎麼感覺都在傳達著“我不值得過更好的生活”的味道,他所受的一切教育本應讓他發揮對這個社會更大的貢獻。

在我看來,拉里繞的彎子,其實是因為他無法正視創傷的價值,這正是拉里的侷限性所在:他晃到印度、修行悟道,悟出“我願意接受形形式式的生活,不管它是怎樣憂傷痛苦”,而明明形形色色的憂傷痛苦就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裡,這是不需要我們放棄眼前的生活逃到其它地方去體驗的苦。

我只能祝願紐約的交警不那麼愛開罰單、出租車劫案也不那麼高發,以便拉里能順利地掙夠油錢、去泡圖書館,去繼續以自療的方式治療自己。

直面危機的勇氣,正是讀《刀峰》的意義


在毛姆這本小說裡,同樣遭受危機的是每一位配角。埃略特經常陷入不被人認可的危機,他不斷的籌辦宴會,參加社交生活,直到臨終時還不忘報復不邀請他參加宴會的人。但他同時還捐贈教堂,還施粥,還幫助破產的侄女伊莎貝爾一家。

他一次次陷入不被認可的危機,但他一直在努力。再說伊莎貝爾,人生面臨最大的危機就是自己的先生格雷的破產,但她挺了過來,將自己的資產慢慢恢復。

股票經紀人亨利.馬圖林,他管理的帳戶裡那些有固定收入的寡婦,退休的軍官過去聽他的忠告,從來沒有損失過一個銅板,在他面臨金融危機破產時,他會自己掏腰包來彌補這些人的空頭賬。他雖然沒有從危機中挺過去,但他的良心指引他做的一切,這是否就是“真理”本身呢?

這些人物鮮活而真實,每個人都有鮮明的優點和人格的侷限,但他們應對生活中的危機時,卻沒有一個臨陣脫逃,在我看來,他們是真正的生活的勇士。

直面危機的勇氣,正是讀《刀峰》的意義


書中唯一一個被危機打敗的人,是在車禍中失去丈夫孩子而後又被婆家冷落,最終自暴自棄成為交際花的索菲,本質上她比拉里所受的創傷還要猛烈,因為她生命中突然喪失的是自己的至親,她潛意識裡有一種不配活著的意念操縱了她,令她不斷的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

而最終她也得到了她應得的結局,被人殘忍殺害。

我們每個人應對生活中的危機事件,本能都會有防禦,或逃避,或恐懼,或自暴自棄,或自我救贖。也許毛姆想表達的,拉里的自我救贖是一種昇華了的創傷後的反應,但我仍然覺得,這仍然是他療愈自我的一個過程,真正的昇華,應該是看清生活殘忍的真相後,仍然熱愛它。

承認和看見危機是療愈的開始

危機離我們並不遙遠。

我前一段時間還見了一位十年不見的男性友人,十年前的他令我很是敬佩,他是個事業心非常強的男人,因為太專注於事業,深愛的妻子感覺到無盡的冷落,最終離開了他。我並不知道他是如何從那場危機時站起來的。

十年後再見他,已是央企高管,他得到了他所要的一切,但在言談中總是充滿了消極,動不動就把“如夢幻泡影”掛在嘴邊。後來私聊時,我才得知,他其實已經患上了抑鬱症,已經服藥一年多。

我本能的感覺到,他的心結一直沒有解開,對他來說接受心理諮詢是件很恥辱的事,他寧願用藥物勉強維持自己的社會功能,用宗教壓抑自己的傷痛和脆弱。

也是在最近,一位小學同學向我求助。

他和妻子結婚十年,他總是感覺自己是幸福美滿的,但他突然發現自己不假思索的和一位年輕女同事產生了感情。

這位女同事的愛,讓他感覺自己又充滿了活力。沒錯,這就是個中年危機中的男人。只是他沒有正面這場危機,他與這個女同事發生了一夜情,然後向妻子炫耀,自己在女同事的面前多受歡迎。當然,他的妻子感覺到受到了深深的傷害,將他趕出了家門。

我的這位男同學接著折騰了非常大的動靜出來,他說他感覺到自己內在似乎有一種孤注一擲的冒險,哪怕讓他丟掉工作,丟掉婚姻,但他似乎再所不惜。

後來,他找了一份報酬遠遠低於原來工種和專業技能的工作。他認為自己這是他應該承受的。現在這種生活反而讓他有一種從原有的生活當中解脫出來的快感。

他認識到自己對妻子的侮辱帶著天真也帶著無情,但其實有一部分,是他故意所做的,他只是需要用這樣的方式在他妻子面前證明自己,而在此之前,他感覺自己從小被父母安排,結婚後被妻子安排,這樣的日子沒有辦法讓他有獨立的自我。他從一個表面心滿意足的婚姻裡逃出來,讓他獲得了一種解脫,儘管狼狽不堪。

當他意識到自己是在用折騰婚姻的方式,來對抗自己的中年危機後,他試圖和自己的妻子再度聯絡,但遺憾的是,妻子已經和其他人開始了新的生活。

直面危機的勇氣,正是讀《刀峰》的意義


我的這兩位男性朋友,一位無法正視離婚的帶來的傷害,而選擇用超我感更強的宗教去麻木自己,別誤會,我相信真正的實修者是可以解脫的,只是越來越多城市人選擇宗教只是給自己的心靈敷上麻藥,而讓自己暫時不那麼痛苦而已。

另一位由於從未對自己的生命作主,在中年危機來臨時,就迫切需要以刷存在感的方式獲得承認。他們應對危機的方式讓他們都付出了代價。

這些活生生就在身邊發生的案例總會讓我唏噓不已,如果我們能對危機發生時產生的創傷予以正面應對,不壓抑,不逃離,那人間也許就會少了很多令人遺憾的故事。

生活中的危機各有不同,我們可以把危機簡略的分為以下幾個方面:自然危機,社會危機,個體危機,生存危機,精神危機。

書中的主人公拉里和其它的幾位主人公多多少少都經歷了社會危機,比如破產的格雷和亨利,甚至還有人會面臨著生存的危機,比如索菲。男主人公拉里,在經歷戰友犧牲後的瞬間對從前所相信的一切喪失信心,從而對生命的意義發出質疑,這是典型的精神危機。

在經歷精神危機的過程中,由於對生活的信賴和期望受到了傷害,或者產生了動搖,其實是人們常常轉而尋求心理諮詢或治療的最好時機。

也許拉里得確找到了很多很好的方法去解脫自己,但從他一些折磨自己肉體的行為,扮演救世主犧牲自己的想法上,總感覺他只是將痛苦壓抑了下去,而不是正視這份痛苦帶給他的意義。

而精神危機看似一個獨立的事件,它其實呃問的是人格的基礎,也就是風雨來了以後你能不能經受得住考驗。

拉里雖然家境不錯,但他畢竟曾是個孤兒,被養父收養長大。在成長過程中他所獲得的愛,是不是能把他人格的基礎夯實,是個問號。

再說很多中年危機,都發生在一番風順沒有為自己作過主的人身上,太早事業和婚姻塵埃落定,而作為一個人的獨立性必然要以我證明我存在的方式呈現,於是辭職或者外遇,甚至是離婚,這些危機事件,不過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如果不去正視自己為什麼潛意識會製造這些危機,就是沒有答對中年危機的這道考題。

直面危機的勇氣,正是讀《刀峰》的意義


應當如何療愈創傷?

回到危機所產生的精神創傷上來說,對我們所遭受的精神創傷進行轉變,需要我們克服和超越那些曾經遭遇到的厄運,不是對抗或者復仇,更不是壓抑,而是超越這些痛苦和不甘。

對於如何面對這些生活中的危機和創傷,它們又蘊含著什麼樣的意義,我們必須進行探索和發掘,而這恰恰正是心理治療的功能之

1、尋找出危機事件的原因:歷經危機和創傷的人應當明白,自己的生活已經遭到了破壞,所以應當放棄過去的生活結構。要做到這些,最好的方法是找出並確定事件之所以發生的必然性,以及為什麼的原因。

2、發現創傷的意義:與錯誤和平相處,併為自己能夠從創傷中發現生活的意義,感到驕傲。

3、將意義指導於現實生活:

重新找回內心的平衡後,我們應著手和他人進行聯絡。我們每個人都是與社會聯繫在一起的,危機很可能已經讓我們失去並脫離了這種聯絡,現在我們需要和長輩同輩和年輕一代重新建立聯繫,將意義賦於全新的生活中。

4、從創傷中得到力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夠認識到,如果不躲避生活的艱辛,甘願為愛和勞作而付出,並能夠忍受生活中的困難,我們將成為更好更堅強,至少是更現實的人,那些從精神創傷中熬過來的很多人,都從這些經歷中得到淨化,並獲取了力量,而且學會了珍視創傷留下的傷疤和個性所經受的錘鍊。

5、要給自己恢復的時間。要相信時間會改變一切,傷口雖然仍未癒合,卻在慢慢成長,並將作為一種長久的改變的力量。

歸根到底,戰勝精神上的創傷和危機,所說的就是轉化和超越。超越自身的煩惱和痛苦,把它們變為有價值的東西。

換句話說,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讓自己的苦難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而利用的起點,不是讓我們將自己從前的積累連根拔除,而是讓現有的生活能更好。

我希望您看了這篇文章後,不會以為我對高深的哲學和宗教有所牴觸,恰恰相反,我熱愛它們,並以它們作為我人生的指路明燈。

但我更熱愛的是,能將這些哲理運用於生活的細微點滴之中,如掃地僧般智慧而踏實的每個人。

直面危機的勇氣,正是讀《刀峰》的意義


毛姆在最後一章寫道:

艾略特成為社交界名流;

伊莎貝兒在一個活躍而有文化的社會里取得鞏固地位,並且有一筆財產做靠山;

格雷找到一個穩定而賺錢的職業可以每天從早上九點到下午六點上班;

蘇姍.魯維埃得到生活保障;索菲如願獲得一死;

而拉里,他“找到了安身立命之道”。

我不禁想到,其實如果拉里娶了伊莎貝兒、到亨利.馬圖林的公司上班,與當一個心如止水、不近女色、懂點催眠小把戲的出租車司機,不都是“如他自願的那樣,藏身在那片喧囂激盪的人海中”的方法嗎?

我喜歡這句話,真正的勇士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但仍熱愛它。


直面危機的勇氣,正是讀《刀峰》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