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高爾夫,卻擁有更大空間,這是一輛被忽視的大眾車?

基於國情考慮,大部分人群在購車時往往最注重的就是居家實用。不能說“上到百萬,下到幾萬”這麼誇張,最起碼在主流的10萬層級中,這種需求則格外的明顯。

當然,伴隨著消費水平的升級及存量競爭的白熱化,人們的要求則越來越變得高標準。既要面子、又要性價比,而且還不能少了最為關鍵的“大空間”。你說這類風格的車型多嗎?多,但過於龐大的銷量基數同樣也會讓人失去新鮮感,那麼想要“魚與熊掌兼得”,個人倒覺得不如選擇這輛被忽視的大眾車-高爾夫·嘉旅。

源於高爾夫,卻擁有更大空間,這是一輛被忽視的大眾車?

很顯然,在命名上就能很清楚的得知它和高爾夫的關係,與其說是孿生兄弟,倒不如認為是衍生出來的全新物種。

首先從外觀上講,新車前臉基本延續了高爾夫的特徵,矩形前車燈融合狹長的中網格柵,給人的感覺很是精緻。至於後半身設計則是整車的最大改變,發胖般的視覺效果讓人看起來很是新鮮。就個人的觀點,新車更偏向於小旅行車的定位,而涉及到具體尺寸4351/1807/1574mm,軸距為2685mm,完全優於“本尊”高爾夫的空間。

源於高爾夫,卻擁有更大空間,這是一輛被忽視的大眾車?

或許,在大眾汽車看來,引進這輛“居家實用”的新車很符合國人的口味,但過於前衛的跨界造型,則可能成了被眾人冷落的主要因素。並不是說這輛車不好,而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去品味。

很多人都願意將它稱之為“奶爸車”,那是因為在憨憨的造型下還擁有溫暖貼心的配置。尤其是在安全層面,全車氣囊+氣簾更有7個,其中還包含了高端車才會有的膝部氣囊。與此同時,類似於全景影像、前4駐車雷達及定速巡航等均有配備,在旅途出現中能具備更好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源於高爾夫,卻擁有更大空間,這是一輛被忽視的大眾車?

這裡就需要引申一個問題,新車的前身誕生於2005年,當時被命名為高爾夫Plus。而經歷近10年的優化,則被高爾夫Sportsvan所取代並在兩年後由一汽大眾國產化,最終命名為高爾夫·嘉旅。

既然終身與“高爾夫”標籤相伴,自然同樣會被賦予運動屬性。採用最為熟知的1.2T和1.4T發動機(最大116馬力和150馬力),即在滿足日常家用的前提下,又契合“小鋼炮”高爾夫的調教方式,使得在日後的出遊或代步中並不缺乏激情的駕駛感。

源於高爾夫,卻擁有更大空間,這是一輛被忽視的大眾車?

可能不是全系標配多連桿後獨立懸架,會在舒適度上做出相應的犧牲。但在節省一定成本的同時由此也拉低了消費者的門檻。而從現階段考慮,更多鋪裝路面的出行環境,大大降低了扭力梁懸架的使用感受,所以很大程度上這並不是讓人難以平復的痛點。

源於高爾夫,卻擁有更大空間,這是一輛被忽視的大眾車?

結語:可能自始至終高爾夫·嘉旅都不是契合“居家實用”標準的首選,但也恰巧滿足了某些特定人群追求“別具一格”的生活方式。眼下,新車的一度被忽視並不代表它不好,而如何選擇全憑個人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