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第一眼不惊艳却回味无穷的诗句?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柳永

2.悠悠天地内,不死会相逢。《重寄》白居易

3.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题玉泉溪》湘中女子

4.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雨中花》朱敦儒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6.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诗三百三首》寒山

7.不恨落花有意,恨流水如丝难剪。《水龙吟》李白

8.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昼夜乐》柳永

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寄黄几复》黄庭坚

10.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遇平生。《临江仙·钟鼎山林都是梦》


书单小世界


《过故人庄》

[唐代]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钱孙李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喜欢中国历史的砖jia


张继《枫桥夜泊》,诗句耳熟能详,我就不打出来了。


天籁女毒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r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r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丿陈毛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园万树梨花开。

这是写雪景的,乍一看就像是在用打比方的描述方法,把雪比作梨花。而且第一眼看上去有点不切实际,冬天怎么有春风的温暖呢?冬天怎么有春天的美意呢?

但是推敲一下,就觉得意境真的很到位。


安龙小子


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精致的描写,诗仙李白却用这两句诗,创设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

把山看做可以彼此深情对望的对象,赋于眼前之景无限生趣。

进而一想,为什么写物与人的对望呢?是对宇宙的哲思,还是对自身境遇的孤寂感,亦或是欲与自然融为一体……世俗给人的不快一扫而光了吧?

“独”与“相”,两个看似矛盾的字,却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启迪:世间的孤独,都是自找的;内心豁达,没人理解又有何惆怅呢!

沉稳的山,也是岁月的见证者,诗人与山的对视,也是短暂人生与永恒天地的对视,感慨和感悟怎么能不多呢?

这两句诗,越读,越有意境。每个阅历和境遇不同的人读来,还会有更多的境界吧。



远海鸫语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aTao听雨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通览全诗,短短二十字,语浅情深,言短味长。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我们动情之处。


dreamflyer


我在等风,也在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