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延陀国王想娶唐朝公主,李世民只要四种动物作为彩礼,导致此国灭亡,这是为什么?

观景天下


我经常听到一些小伙子抱怨准丈人心太狠了,要的彩礼太重,简直逼的人“走投无路”。

这时我都会对小伙子说:“你知足吧,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要彩礼把自己的准女婿要的亡国了。”

小伙子都会惊奇地问:“是真的吗?”

我说:“没错,是真的”,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李世民的准女婿是薛延陀国王真珠可汗夷男。


▲夷男

咱们先了解一下薛延陀国大概情况,它是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是一个部落小国,原来隶属于突厥。

李世民当政期间,实行“以夷制夷”的政策,首先把突厥分裂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

然后暗中资助薛延陀国制衡东突厥,这样一来东突厥越来越弱,最后李世民帮助薛延陀国消灭了东突厥,随后一鼓作气消灭了西突厥。

然而令李世民万万没想到的是,消灭了突厥,却扶植了薛延陀国,夷男可汗乘机做大做强。

这家伙不知死活,竟常常带兵骚扰唐朝边境,等唐朝大军开到前线又溜之乎也,弄的唐朝首领没脾气。



到后来,不知夷男听谁说,李世民的女儿新兴公主特别漂亮,柳叶弯眉,樱桃小口……

夷男心想:“中原的美女细皮嫩肉,又是皇家公主,如果我把她娶过门,将来大唐的江山有一半是我的啦,中原不是有句话叫做一个女婿半个儿嘛?哈哈……”

夷男基于这种阴暗的心理,向大唐提出了和亲的要求。

李世民何等聪明,一眼就看透了他的鬼主意。于是和宰相房玄龄商量。

李世民说我有两个方案,你看看采取哪一种比较合适呢?第一精选10万大军,灭其国家,俘虏夷男。第二答应和亲,给夷男要彩礼,然后趁机灭掉他。


▲新兴公主

“老房啊,你看哪种方法更好呢?”李世民问道。

“陛下,我觉得第二种方法兵不血刃,代价最小,收获最大”。房玄龄说道。

“君子所见略同,我也认为第二种方法最好”。李世民附和道。

房玄龄微笑着点了点头,他若有所思,然后向李世民献了一计,李世民听后哈哈大笑道:“真乃妙计也”,老房不愧是我的智谋多星啊!

过了两天后,夷男派来的使者正式向李世民提出求亲,李世民毫不客气列出了彩礼单子:【马五万匹,牛、橐驼万头,羊十万口】。

意思是李世民要五万匹马,一万头牛,一万头骆驼,十万头羊的彩礼。



乖乖,这是历史上最贵的彩礼,李世民意思是说,把你丫要跑算了,我不想让姑娘去荒凉的地方。

李世民最后说,回去后让你们可汗半个月内凑齐彩礼,半个月送来长安,否则取消婚事。

夷男的特使带着彩礼单子回国了,路上一边走一边笑,心说大唐这样富裕,还在乎这些彩礼。

对大唐来说是不多,但对于小国来说却是天文数字。可汗肯定不会同意的。

谁知出乎特使意料之外,夷男看到彩礼单子后一口答应了。当时大臣都劝他放弃这门婚事,说,“你准丈人太黑了,哪有这样要彩礼的?”



也不知道夷男哪根筋搭错了,竟然不惜重金置办好了彩礼。

如此多的羊群,牛群,骆驼和牛群,要想半月时间从边境赶到大唐首都并非易事,路上还要走水草丰美的地方,这些动物要吃,要喝。

尽管困难重重,夷男亲自率领5000人马要把彩礼送到长安,他要表示一下自己的诚意。

当夷男可汗送彩礼走到半路时,李世民得到了消息,他冷笑一声。心想:“这丫真敢下血本,他无非想要我半壁江山,我倒想要你国家的命!”

李世民急忙叫来李勣,让他半路偷袭夷男,这就是房玄龄出的妙计。即便夷男凑齐彩礼他也送不到长安。



李勣带领一万铁骑军,偷偷布下了埋伏,等夷男进入后,李勣一声令下,夷男的士兵扔下彩礼,保护着可汗逃回了国。

回国后夷男越想越气,原来李世民算计我,这时他悔恨交加,一口鲜血喷了出来,不久就连气带窝囊死了,李世民乘机灭了薛延陀国。

这就是李世民要四种动物灭了薛延陀国的经过。

故事告诉我们,彩礼不但害人,而且灭国,抵制彩礼从我做起,我不会要未来姑爷的一分彩礼的,因为我没女儿。


秉烛读春秋


薛延陀国王想娶唐朝公主,李世民只要四种动物作彩礼,导致薛延陀国被灭,这其实是跟唐太宗李世民的战略有关系。



李世民的战略就是胡萝卜给小部族,大棒给大部族,一旦小部族做大做强,就照头一棒,继续找其他小部族喂胡萝卜。

薛延陀是由东突厥汗国中叛出的数个部落联盟,唐朝为了对付东突厥,一边打击东突厥,一边给薛延陀、回纥、拔野古好处,让他们在突厥后方对抗,薛延陀在接连数次大破前来征剿的突厥军战斗中,自身也在胜利中不断壮大,先是与东突厥分庭抗礼,再后来占据上风,而唐朝则在东突厥最虚弱的时候,在其背后狠狠捅上一刀,灭掉了东突厥,随后和薛延陀国一起瓜分了东突厥的土地和部众。

薛延陀国在东突厥灭亡后,国力大张,拥兵二十万众,取代了东突厥汗国的地位,雄踞北亚,对唐王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李世民也以其强盛,恐为后患。


为了遏制其逐步坐大的情势,李世民扶持了以阿史那思摩为首的东突厥降部回到漠南,让其牵制薛延陀。对于阿史那思摩回到漠南,薛延陀国真珠可汗夷男表示很不爽,为了缓解这种抵触情绪,唐王朝就和其约定,东突厥降部阿史那思摩向薛延陀上贡牛马,做为安抚和补偿,而阿史那思摩却仗着有唐朝撑腰,不仅不给薛延陀上贡,还派牧民去偷薛延陀的牲畜,薛延陀就想着要给阿史那思摩教训,真珠可汗夷男想趁唐太宗封禅泰山的时候,边备松驰之时去攻打阿史那思摩部,没想到唐朝廷早就想到这着,在长城附近重创了薛延陀。

再后来,薛延陀可汗夷男谴使献礼,并请求和亲,当时唐太宗问群臣:“薛延陀屈强漠北,现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派兵灭了他,一种是许与和亲安抚,你们看选哪种?”房玄龄认为彼此交恶只会两败俱伤,因此力主答允和亲,唐太宗也同意了和亲,以新兴公主妻之,许了亲之后唐太宗又反悔了。

这时候大将契毖何力献计,要薛延陀可汗夷男献上彩礼,要么拖垮他的国力,要么让他知难而退,于是李世民开了口,要夷男献上四种动物作为彩礼:马五万匹,牛、橐驼万头,羊十万口。还要求在限定时间内送到长安。


▲夷男

没想到夷男却一口答应了下来,大臣都劝他不要答应,可是夷男却铁了心要和亲。这么庞大的牛马数量对于贫瘠又无积贮的薛延陀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夷男只好对国中百姓大加搜敛,致使部民们负但沉重,苦不堪言!

而唐太宗在收到夷男分三次送来的牛马后,以沿途有牛羊死去为由悔婚,薛延陀到长安路远万里,将这么庞大的数量牛羊赶来,死亡一定数量是难免的,唐太宗一心想要灭掉薛延陀,根本就无意和亲,自然是找种种借口,可怜夷男连新兴公主面都没见着,白白损失了十几万头牛羊。

为什么李世民要这四种动物会导致薛延陀国灭亡?

薛延陀本身就是由几个部落结盟而建国,为了抵挡东突厥的讨伐,诸部落临时共推薛延陀部落的族主夷男为国主,薛延陀在建国时急速吞并了大量部族,部民成分异常复杂,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对于首任可汗夷男来说,其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并不稳固,所以迫切需要大唐来帮助自己立稳脚跟,也因此对于唐太宗这么苛刻的彩礼条件都答应下来。

本来薛延陀在攻打阿史那思摩部的时候,由于决策不当,让薛延陀损兵折将,夷男的地位加剧衰落,夷男答应唐太宗彩礼的要求,本质上来说,就是牺牲本国人民的利益来追求保障自己权位的做法,国中从上到下尽皆不满,现在赔了血本下聘,不仅没得到唐王朝的帮助,还得罪国内各部族,其汗位也是摇摇欲坠,众多部落生出异心,加速了薛延陀内争,薛延陀转为衰落。

645年9月,夷男病死,其少子拔灼杀兄自立,即多弥可汗,拔灼在国中又胡乱施政,多杀父时贵臣专用自己所亲昵的人,国内局势更是一塌糊涂,在这种情况下,拔灼还去挑衅唐王朝,被打的满地找牙。回纥诸部早就不服薛延陀部的统治,就联合仆骨、同罗诸部起兵叛乱,李世民也赶紧出兵去捡便宜,曾经雄踞北亚的薛延陀至此灭亡。

这场由彩礼而灭亡的薛延陀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超过自己能力的彩礼要求,一定要一口拒绝,能开出过分彩礼要求的,就没想过要把女儿嫁给你!


历史红尘


这个故事还真是存在,不过“四种动物”只是一个借口,打你,其实不需要借口。


薛延陀的历史

北朝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鼎盛时期,广阔的北部边境生活着众多民族和部落。隋末唐初,北边生活着很多部落,其中最强大的是东突厥,这个东突厥经常南下骚扰,刚成立不久的大唐深受困扰,就连李世民都被逼出了一次“白马之盟”。

为了打击东突厥,李世民想方设法,除了积蓄能量,准备反击,还到处拉拢盟友,比如把饱受东突厥压迫,而反对东突厥的铁勒诸部(匈奴的一个别支)发展成自己的哥们。

铁勒诸部的首领可汗,名字叫夷男,被李世民封为珍珠毗伽可汗,而夷男也遣使入贡,与大唐建立宗藩关系,趁机建立了薛延陀汗国,两家一起快乐地打东突厥。

可过了一段时间,事情开始发生变化。

东突厥的势力被大唐铲除后,朋友变成了敌人,薛延陀成了唐朝的新敌人。

李世民故技重施,又开始扶持回纥来牵制薛延陀,并设法分割薛延陀汗国的势力,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如果薛延陀敢轻举妄动,李世民也绝不客气。比如,夷男在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主动挑事,结果被猛揍一顿,惨败而归。

夷男被胖揍后,顿感后悔,又遣使入贡,认罪服软了。

李世民也不想打仗,就接受了夷男的认罪。

但夷男提出一个要求——请求唐朝公主下嫁,也就是搞和亲。

李世民想了想,和亲能换和平,不用打仗,还多一个女婿,这买卖很划算,就答应了,准备让新兴公主下嫁薛延陀汗国,并要求夷男释放俘虏的唐朝大将契苾何力(铁勒族)。

夷男很高兴,立刻放了契苾何力,回家等着娶媳妇。

可契苾何力回到唐朝见了李世民,却强烈反对李世民和亲的决定:皇上,咱大唐兵强马壮,还怕他娘的甚!干就是了!和的哪门子亲!

李世民听了点头称是,便想悔婚,但大唐天子不能出尔反尔,言而不信,给人留下把柄,于是李世民这个刁钻的“老丈人”给“准女婿”夷男提出一个附加要求:夷男必须亲自到灵州(今宁夏灵武)边境迎亲,并且向大唐献上“杂畜十万”作为聘礼。

杂畜,即“牛、马、羊、骆驼”四种牲畜,原本在薛延陀很常见,但饲养牲畜需要时间,十万头的数目很大很大,即便薛延陀举国努力,一时间也很难凑齐,总不能把举国上下全部牲畜都送出去,不然的话他们自己人吃啥喝啥?

李世民打的就是这个算盘:只要夷男凑不够杂畜十万”,他就可以堂而皇之拒绝和亲;若是夷男凑够了,自己就答应和亲,换来“杂畜十万”也不亏本。

出人意料的是,夷男发愤图强,居然凑齐了十万头“牛、马、羊、驼”,还派出一支队伍赶着这些“活聘礼”送给大唐,足见其诚意十足,令人佩服。

可人算不如天算,当时正是冬季,押送聘礼的队伍半路突遭暴风雪,恶劣天气把“牛、马、羊、驼”冻死了一半,还有一部分走失,损失极为惨重。当庞大的队伍抵达边境灵州时,十万头牲畜只剩下不到五万头。

李世民听说后,非但一点都不同情对方,还说对方违约,未履行合同,直接通知夷男说聘礼数量不够,你们违约在先,我决定取消和亲,不跟你们玩了!

夷男赔了夫人又折兵,气不打一处来,可他不敢跟唐朝翻脸发飙,只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默默接受了这个残酷的额事实。

薛延陀此后与大唐时战时和,以和为主,但李世民始终没有忘记将来要彻底解除这一威胁。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夷男可汗死去,他的儿子拔灼自立为多弥可汗,此君特别能折腾,随便三五下,就把薛延陀这位新可汗折腾的内外交困,引起内部骚乱,搞起了内斗,到最后他自己被世仇回纥干掉,夷男的侄子被拥立为勿失可汗。

勿失可汗很乖很听话,他向唐朝表决心“永不反叛”,但李世民何许人也,不会这么容易上当受骗,他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举灭掉了薛延陀汗国。

以上便是“四种动物导致一个国家灭亡”的故事,其实导致薛延陀汗国灭亡的不是什么“四种动物”,而是亘古不变的千古之理:实力才是硬道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现代社会结婚,彩礼是道难过的关。古代其实也一样,这不李世民因为彩礼,把准女婿薛延陀国王逼得吐了血。


薛延陀本属于西突厥的一个部落,贞观元年,西突厥内部争斗导致大乱,薛延陀首领夷男率部众投奔了国力强盛的东突厥。

可东突厥颉利可汗是个暴君,拼命压榨薛延陀部落,夷男不得已只得率部起义。但东突厥毕竟兵多将广,薛延陀部落处境很艰难。

就在这个时候,唐太宗看到了分化东突厥的机会。大唐支持夷男建国,为增强薛延陀的势力,还将回纥、同罗等小部落划给夷男管辖。

贞观三年,腹背受敌的东突厥颉利可汗向大唐称臣。李世民趁机把大部分东突厥部众,迁移到黄河以南,东突厥正式瓦解。


大唐边境虽然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但薛延陀也逐步强大起来。李世民不亏为千古一帝,他提前想到了一个牵制薛延陀的办法。

他先暗地里支持回纥部落,然后明令颉利可汗的后代在薛延陀首府边上建了一个小国家。这一明一暗两把刀子,就架在夷男的脖子上。

夷男被搞得很难受,大唐太强大,又有回纥做内应。要想日子好过点,没办法只能寻找机会,拔掉那把明刀子。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到泰山封禅。夷男觉得这是一个绝佳机会。大唐边境的大将都去了泰山侍驾,而东突厥旧部仅4万兵力,自己20万大军,完全可以碾压。


东突厥旧部被击溃,太宗大怒。派李勣统领四路大军15万人,讨伐薛延陀。李勣好久没打仗了,立功心切,仅带着6000兵马就进入薛延陀境内,并很快和夷男的3万大军干上了。

唐军还真牛叉,1:5的劣势,竟打的薛延陀大败,还一路将夷男赶到了漠北,不敢回草原。

夷男没办法,只得遣使带着大量的贡品到大唐请罪,并请求太宗赐个公主和亲。

李世民在和大臣们商议时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出兵十万,直接灭了薛延陀。二是答应和亲,换取短暂的和平。朝堂上争论很激烈。

正在这时,大将契苾何力献了一个计策:暂时答应和亲,要一份厚礼,削弱薛延陀国力,再寻找机会灭了他。


很快薛延陀使者带着彩礼清单和迎亲的日子,回去向夷男可汗复命。

夷男可汗喜出望外,不过看了礼单后有点高兴不起来了,上面写着“马五万匹,牛、骆驼各一万头,羊十万口。”

薛延陀刚大败,现在筹集十几万头牲口,可真是有点困难。不过为了和大唐和亲,夷男还是向各部落强征,搞得民怨沸腾。

好不容易凑齐了,夷男亲自带着迎亲队伍前往大唐。不过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赶着十几万头牲口上路,是个浩大的工程,饮水、草料、生病、丢失都是大问题。这些都是夷男可汗事先没有想到的。


迎亲的日子到了,夷男才到灵州,牲口也死伤近半。这可让李世民抓到了把柄,于是下令退婚。夷男欲哭无泪,可又没办法,确实是自己违约在先,现在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进肚里。

夷男回去后威信扫地,成了薛延陀国的一个笑柄。几个月后,夷男郁闷成疾,吐血而亡。

夷男可汗死后,众王子为了争夺汗位自相残杀,而其他部落也趁机揭竿而起。薛延陀国顿时大乱。

贞观二十年,牛大将军李勣仅率200骑兵进入薛延陀国,利用民族矛盾,现场招兵,现场干,最终灭了薛延陀国。



花木童说史


中国古代的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化解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茅盾,就会采用和亲的政治联姻方式。一般就是选出一位公主,嫁给异族的首领,以此来避免战争,换取一时的和平。然而,李世民这位足智多谋的皇帝,却巧妙的运用和亲手段,导致一个国家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


虽然唐朝是唯一一个在世界上,都鼎鼎有名的朝代,但是唐朝在建立之初,也是内忧外患的。对内虽然统一了天下,但由于年年战乱,让中原的经济、文化、民生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而唐朝周边的游牧民族却时时在侵扰中原边疆,不得安宁。

公元630年,唐朝北部边疆的薛延陀国,此时是一个发展强大的民族,号称拥兵20万,这对刚建国不久的唐朝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李世民为了不让薛延陀独自强大,就暗中在北方扶持了另一个游牧民族首领阿史那思摩,并且还给他赐予了李姓,试图以此来打压薛延陀国,而达到北方民族势力的平衡。 薛延陀首领夷男可汗对李世民的这种做法很不满,于是两国关系逐渐恶化,而夷男可汗和阿史那可汗也茅盾激化,都想吞并对方,终于双方爆发了战乱。

虽然此时,李世民也派兵支援了阿史那可汗,打退了薛延陀国,但是薛延陀的势力还是很强大,即使联合阿史那可汗,也难以彻底消灭薛延陀国。 其实,历史上的游牧民族灭亡,一般是由于其内部瓦解开始的。这时,薛延陀国内部也出现了茅盾,夷男可汗面临严重的危机,他为了化解这场危机,就想和李世民结成友好关系,把势力雄厚的唐朝作为自己的靠山。 于是,夷男可汗就派遣自己的侄子突利设为使者,来向李世民求娶大唐公主,企图用和亲的方式来巩固两国的友好关系。


《新唐书》记载,面对夷男可汗的求亲,李世民就和大臣商议,制定了两个计谋。首先一个就是趁机派遣军队消灭薛延陀国,另一个就是答应和亲,换取几十年的和平,面对百恢待兴的唐朝,李世民只好选择了和亲的策略。当时唐朝有一个率部从少数民族归降过来的人,叫契苾何力,被李世民授予了左领军将军,他对少数民族特别了解,他给李世民献计说,可先向夷男可汗要一份丰厚的彩礼,如果他办不到,唐朝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悔婚,这是一条毒计,它可以趁机削弱薛延陀国的实力。

据《资治通鉴》记载:献马五万匹,牛、骆驼五万,羊十万口。李世民答应,只要夷男可汗把这四种动物送到灵州,自己将在灵州亲自接见他。因为古时的异族首领。如果能被中原皇帝接见,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夷男可汗得知后,异常高兴,连忙下令筹备彩礼,虽然这些动物都很普通,但是数目巨大,一时很难筹齐,于是夷男可汗就下令,向各部落强征,使得国民困苦不堪,民怨冲天。

最后,夷男可汗筹齐了这份彩礼,当时几乎没有交通工具,只有马车等,而牛、羊、马、骆驼只
能赶着走,由于路透遥远,导致牛羊马死去了大半,夷男可汗也没有按规定的时间赶到灵州,此时李世民就光明正大的悔婚了,夷男可汗有理说不出,公主没娶到,又恨又气,回国后不久,就气绝身亡了。


夷男可汗的儿子多弥可汗继位,而此时的薛延陀国人都对夷男可汗的做法不满,于是国内就爆发了动乱,最后此国被四分五裂。唐朝就坐收渔翁之利,很轻松的消灭了强敌薛延陀国。

李世民真不愧是一位文韬武略的皇帝,他的雄才大略永载史册!


迷萌乐


在我国古代,就有通过联姻来巩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每个朝代刚刚建立之初,这种现象最为突出。在隋朝末期,李渊通过武装起义建立了大唐帝国。在唐初,唐朝的社会环境并不是太乐观,在四周有那么一些势力对新的大唐帝国虎视眈眈。


这些势力中最为厉害的要属突厥、契丹、薛延陀、高昌、高句丽、百济等国。大唐帝国刚刚建国时,对于这些友好和不友好的邻居都保持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李世民成为李唐王朝的第二位掌舵人之后,励精图治,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对外政策也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薛延陀的崛起让唐太宗深感不安

贞观初年,突厥这个在唐朝眼里看起来比较强大的势力管辖范围里,出现了北突厥和薛延陀这两个部落,他们的势力迅速崛起,李世民也看在了眼里,于是李世民通过扶持这两个部落来打击东突厥。

薛延陀的可汗夷男也是一位勇猛之人,他在和其他部落共同反叛东突厥,唐朝当时也派遣大将军李靖同时攻打东突厥,腹背受敌的东突厥军队大败,夷男对东突厥的颉利可汗是一路穷追不舍,战事非常的顺利,薛延陀的军队在夷男的率领下攻占了东突厥的领地,把东突厥彻底的消灭了。


夷男打败东突厥后,颉利可汗的部落纷纷前来归属于他,随着领土、资源以及军队的瞬速扩大,夷男就此建立了薛延陀国,自封为可汗。薛延陀国建立后在夷男的治理下,迅速的把势力扩张,由此薛延陀国越来越强盛,成了李世民的一块心病。

《旧唐书》记载,“太宗亦以其强盛,恐为后患。”

于是李世民上早朝的时候,就把这个事情拿来和大臣们讨论,李绩等武将们大多数都主张领军前去剿灭薛延陀国,但是房玄龄认为唐朝刚刚建立,经过多年的征战,需要休养生息,不易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化行动。唐太宗李世民听了这些话后,也认为有道理,攻打薛延陀国的事就这样被放了下来。

薛延陀国想和大唐联姻解除危机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看似强大的薛延陀国,内部各部落之间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搞得矛盾重重,甚至互相残杀,作为国主的夷男也感到了危机重重。


于是薛延陀国可汗夷男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向唐朝和亲,迎娶一位唐朝的公主,他认为通过和唐朝的联姻关系,再也无人敢藐视他的权威,地位得以巩固,威信得以提高。

当薛延陀国的使者带着厚礼到达大唐,说明来意后,大唐的朝堂上就议论开了,有人认为可以联姻议和的,也有人认为不该把公主嫁给薛延陀国可汗的。认为和亲的这一派主要是以文臣为主,因为他们认为直接派兵去攻打薛延陀国还不是时候。

但也有很多大臣们认为不能和蛮夷之地和亲,这样就会把咱大唐的公主给坑了,公主被坑大唐脸上也无光。反对和亲是以赫赫有名的一帮武将为主。

唐太宗李世民的和亲妙计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最后有个人给李世民出了一个妙计,这个妙计让李世民顿时龙颜大悦。这个计策就是答应夷男可汗的和亲,然后再故意以其他理由拒绝和亲,让夷男可汗受辱,加速薛延陀国从内部瓦解的时间。


于是李世民按计划答应了薛延陀国的求婚请求,为了提现薛延陀国的诚意必须得准备一份厚礼前来作为迎亲的彩礼。

《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向夷男可汗索要四种动物:“献马五万匹,牛、橐驼万头,羊十万口”。

意思就是说这次夷男来迎娶大唐公主所需要的彩礼是:马五万匹、牛和骆驼各一万头、羊则需要十万口,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当时的薛延陀国的大臣们都反对夷男答应这个要求。

一场以和亲彩礼引起薛延陀国覆灭的惨痛教训

夷男可汗眼看着唾手可得的威望和地位,力排众议答应了大唐的和亲要求。虽然大唐开出来的这些彩礼不是什么稀有动物,但是合计起来高达17万的数目,就算薛延陀国这个草原强国也一时半会难以凑齐。

已经是走火入魔了的夷男可汗这个时候把手伸向了其属下各部落,在这样的强征下,搞得薛延陀国内怨声载道,底下的民众对他的意见也是越来越大。


凑齐了大唐要求的彩礼,夷男可汗急不可待的前往大唐迎娶公主。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如何把彩礼送到大唐内地是个让人头大的问题,因为路上要经过沙漠地带,水草得不到保障。

别无选择的夷男可汗只能硬着头皮前往大唐,在路途中由于严重的缺少水草,这些牛、羊、马匹、骆驼死伤过半。还由于路途遥远,错过了约定的和亲日期。

当李世民见到了灰头土脸的夷男可汗时,不由得灰心的笑了。李世民先是对夷男可汗嘘寒问暖一番,接着把脸一板以对方没有按和亲要求的数量和日期为由取消了对薛延陀国的和亲要求。

在大唐君臣的嘲笑下,夷男可汗真不由喷出了一口老血,整个人像丢了魂一样的返回薛延陀国,回国后风言风语传到了他的耳中,特别是他是说他活该受此耻辱,在这些杀人不见刀的语言背后,他终于是一病不起。

夷男可汗抑郁而终后,薛延陀国各部落冲突不断,四分五裂,到处都有叛乱,这个时候,唐朝的大将李绩认为攻打薛延陀国的机会来了,就向李世民请求带兵出征。

李世民见李绩自动请缨,很高兴的把这个重任交给了他,后来李绩果然没有辜负李世民的厚望,轻而易举的就把薛延陀国给灭了。

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政治手段高明,以最少的代价换取最高的利益,如此高明手腕令人叹为观止!


瀚海说史


简单来说,是唐朝实力远强于薛延陀。

薛延陀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部落,也是以其为首的游牧联盟国家名,属于铁勒的一部,开始与薛姓部落杂居,后来吞灭延陀部落,合称薛延陀,从属于突厥。

突厥后来分裂成了东西两部分,在隋炀帝时期,东突厥日渐强大,铁勒诸部臣服于东突厥。东突厥处罗可汗税收太重,铁勒诸部因此反抗,推契苾首领哥愣为易莫真莫贺可汗,薛延陀首领乙失钵为易咥小可汗,大家一起投靠了西突厥。

到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西突厥发生内乱,乙失钵之孙夷男率薛延陀部转投东突厥,命不好的他们又碰上个残暴的颉利可汗,夷男干脆带着部众反了。

在铁勒诸部的支援下,薛延陀击败了来镇压的突厥大军,招揽了不少部众。铁勒诸姓想推夷男为可汗,夷男不敢当,但薛延陀这个部族,已经为万里以外的唐朝君臣所注意。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时东突厥率军入寇,距离长安不过四十余里,李世民虚张声势,与颉利可汗签订渭水之盟,方才让东突厥退兵。这种城下之盟的耻辱,正值壮年的李世民是不能忍的;东突厥雄踞北方,也不是唐朝强盛所能并存的,削弱东突厥将是唐朝北方政策的主要内容。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李世民很快派出游击将军乔师望联络夷男,拜夷男为珍珠毗伽可汗。夷男欣然接受,建立了薛延陀汗国,臣属于唐朝,与东突厥分庭抗礼。

薛延陀汗国的主要成员就是薛延陀、回纥、拔野古等铁勒部族,他们跟东突厥很是不对付,频频出兵攻击。唐朝也出兵向东突厥施压,东突厥腹背受敌,不得不向唐朝服软,遣使入唐称臣。

称臣是不够的,李世民需要的是攻灭之。贞观四年(630年),李靖率军灭东突厥,唐朝消灭了这个北方大敌。

为了防止东突厥卷土重来,唐朝把大多数东突厥部众南迁至黄河以南安置。这样一来,原本的东突厥属地就很空虚了,唐军又不能远隔中原、留军驻守,反而是便宜了薛延陀汗国。

迅速吞并原东突厥的地盘后,薛延陀汗国进入到全盛时期,有精兵二十万。但这种辉煌只是整体的辉煌,具体到薛延陀部,实力增长远没有那么大,至少原本臣服的回纥也同样壮大了,只是明面上仍附属于薛延陀而已。

在对待突厥这个宿敌之时,铁勒诸部可以万众一心,可当突厥被灭,铁勒诸部就没有兴趣拥薛延陀为主与唐朝敌对了,有其是实力接近薛延陀部的回纥。

唐朝注意到了北方的动静,虽然东突厥被灭后唐朝北方没出现威胁中原的强大势力,但李世民还是未雨绸缪,将一部分东突厥降众迁到薛延陀汗国与唐朝之间作为缓冲,同时派大将李绩驻守北部重镇并州。

唐朝的防备和对突厥降众的优待引起夷男的不满,贞观十五年(641年),夷男趁李世民封泰山之机,命长子率军进攻东突厥降众,直接打到唐朝北部边境,被李绩大败。

挑战唐朝权威失败后,夷男立刻服软,于次年派人遣使朝贡,请求与唐朝和亲。李世民答应了这次和亲,原因是他的爱将契苾何力被薛延陀部俘虏(契苾何力是铁勒契苾部人,被部属绑到薛延陀部的),他想用公主换回契苾何力。

夷男也知道李世民答应和亲是有条件的,就先放了契苾何力示好,谁知契苾何力劝说李世民不要和薛延陀和亲,这样只会增强薛延陀汗国的威望,造就一个新的东突厥。


反正爱将都回来了,李世民立刻选择反悔,但他不能明说,这样太不讲信用了。李世民想了想,决定让夷男自己出纰漏,顺势拒绝和亲。

纰漏出在哪呢?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彩礼上,也可以说是聘礼。

李世民先给夷男画了一个大饼:诏夷男亲迎,帝将幸灵州以成昏事。(你亲自来迎亲,朕带着公主到灵州让你们成婚)

然后加了个障碍:聘礼要足够,比如杂畜十万!

于是乎,兴奋不已的夷男下令准备聘礼,可游牧民族一向没有府库,征调如此多的牲畜已经算是难题,而且还要送到灵州,简直是在考验薛延陀的国力,然而被和亲迷昏头的夷男不管不顾了,带着牲畜就往南。

可到灵州需要经过戈壁,水草得不到保障,马羊一倒一大片,李世民说了一句:没有十万头牲畜,别想娶我女儿!很合理地取消了这次婚事,夷男两手空空地回了北方。

其实夷男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到贞观十九年(645年),他就因病而亡,继任者拔灼残暴嗜杀,还主动进攻唐朝,结果被大败,逃跑途中被回纥人擒杀,薛延陀汗国进入灭亡倒计时。

拔灼死后,薛延陀汗国陷入夺权内乱,李世民派五路大军进攻薛延陀汗国,薛延陀灭亡。

总的来说,薛延陀灭亡跟和亲彩礼没有必然联系,彩礼只是李世民悔婚的一个借口罢了。就算和亲成了,唐朝要灭薛延陀也还是做的到的,毕竟此时的唐朝处于军事、经济繁荣时期,对周边诸多政权都有巨大优势。


平沙趣说历史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和要什么东西关系不大,李世民也没真打算要这些东西,他就是想把夷男给吓走,没想到夷男是真的怕了,一心要和大唐恢复关系,那只能不好意思了。


具体情况是这样滴。

当年薛延陀只不过是铁勒诸部的一个小部落,长年在东西突厥两头倒。

后来唐朝为了收拾东突厥,便扶植薛延陀部首领夷男。东突厥被灭后,唐迁突厥人于黄河以南,草原上出现了权力真空,夷男遂疯狂扩张,极盛时拥兵二十万。

这时的夷男有就有点飘了,现在老子也是地主了,凭什么还得看你脸色行事?再加上唐朝把归附的突厥人安排在了河套地区,很明显就是在监视薛延陀,薛延陀很清楚突厥是怎么凉的,当年的他就是现在的突厥。于是夷男瞅准机会试图一举拔掉突厥这根钉。他自认为现在的他已经和唐朝平起平坐,无须再看唐人的脸色行事,于是便趁着李世民封禅泰山之际率军攻打突厥。没料想唐人早就防着他这一手,他着边刚有异动,唐朝就联合周遭小部落群殴薛延陀,在诺真水一带大败薛延陀部大军。

这一仗把夷男打怕了,赶紧向李唐求和,并且还打算娶唐太宗女儿以加强两国关系。但是此时李世民已经不太想搭理这个膨胀的小弟了,便要了个异常夸张的彩礼,马五万匹,牛驼万头,羊十万头。本来想要个天价彩礼把夷男吓走,没想到夷男吃了秤砣,铁了心要给唐太宗当女婿,早知道夷男和唐太宗年纪不差多少,这么不要脸还是头一回。李世民心想既然你这么认真,那我就只能接受了,于是他派人在半路埋伏,趁夷男赶着牲口大军赶路时突然袭击,将其击溃。

夷男狼狈跑回草原,羞怒交加,不久就凉了。


守仁读仁


兰博鸡尼,敞篷宝马and龙,凤。


南笙浅梦墨汐605


怎么说呢,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人要有自知之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