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有必要吗?


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有必要吗?

恢复繁体字的声音差不多有十来年了,

这些年社会各界对这个话题讨论热烈,

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有,可谁也不能把对方说服。


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有必要吗?


两者并不应该是有你无我的对立般的存在。

简体字与繁体字为什么不可以并存呢?


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有必要吗?


汉字简化出现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

经历了上百年内忧外患的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家,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而当时一半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和半文盲。

因此识字扫盲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

汉字简化,让数以亿计的人民大众能识字认字,

提高了文化水平;使我国的文盲率大幅降低。

因为汉字简化是必要的,于国于民也是功不可末的。


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有必要吗?


再回过头看繁体字。

繁体字承载了汉字演变的记录,

汉字做为表意文字繁体字很好的保留了"表意"的精华。

不得不说,繁体字从艺术上来讲比简体字要美。

面对一个繁体字,我们很容易明白它的造字法,他的来源,也能很快明白它的含义。


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有必要吗?


可是如果全面恢复繁体字是不现实的。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更易接受简洁易懂的事物,

让人们去简就繁是很难适应的。

而且如果全面恢复繁体字,意味着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业、学校的牌匾、公章等等都要重新制作,也是一个不小的支出。


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有必要吗?


但简体与繁体是可以共存的。

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简体字为主,繁体字为辅。

而做为书法艺术,繁体字是它的根本。

以小编的亲身经历来说,从小学习的是简体字,

但家里给留的一个课外作业就是每天抄写一页古诗词。

记得那是一本竖版繁体的《唐宋词选》,每天要抄满日记本的一页,

书抄完了,繁体字也都会认会写了;而且和简体字没有冲突。

所以到了大学时面对《古代汉语》那本都是繁体字的教材,

因此简体与繁体之间是有你有我,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有必要吗?


再说汉服。

汉服恢复与否同样争论的不可开交。

在汉服方面我是一个有条件支持恢复的人。

小编觉得,想恢复汉服首先要去普及汉服的基本知识。

汉服是从黄帝始至明朝的汉族服装,而不是单指汉朝的服装,

他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他也是汉族人的服饰礼仪文化的一部分。


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有必要吗?


有许多反对汉服的朋友提出了服装的功能是遮羞和御寒。

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于思想意识和道德礼仪这些内在的修养,和服装没有必要联系。

这个理由不敢苟同,一条麻袋也能遮羞御寒,

可人们会放弃多姿多彩的服装,而选择披条麻袋吗?

如果不选择,那它是能遮羞御寒的东西,为什么不选择?

因为人们除了最基本的需求外,还要求有美感的存在。

汉服就是服饰美的载体。


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有必要吗?


56个民族,55个都保护自己民族的文化,

包括服饰、语言、文字、文学等等,

唯独汉族对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有反对之声。

在民族服饰上自己反对自己,

理由最多的就是宽袍大袖不利于日常工作。

其实想一想,宽袍大袖只是礼服,古代士农工商各行各业,

干什么事都是有各自适合的汉服的。

现在的汉服于工作中是不方便,但不妨碍他在民族传统节日中当礼服穿。


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有必要吗?


即不做为日常生活服装使用,但可以做为盛大节日、民族传统节日时的穿着。

但是还有一件事情是相当重要的,

就是穿汉服的朋友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内涵。

否则也撑不起这代表民族文化的服饰。


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有必要吗?


其实一件事物哪有一定要非此即彼,

你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你;

我认为就我正确,我认为你百分百错误,

那就证明双方都存在有失偏颇的地方,

试着融合一下,问题可能就不成问题了,眼界也打开了。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您的评论。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分享您的观点,我愿意在这里,听您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