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后还能当上皇帝吗?

朱高炽能够被朱棣封为太子,其实是沾了他儿子朱瞻基的光。朱棣曾就立太子之事询问过永乐年初的名臣解缙,解缙明确支持立长子朱高炽。朱高炽长期体弱多病,朱棣担心这太子命不长久,再加上朱棣同样很宠爱他的次子朱高煦,所以朱棣非常犹豫。解缙却指着朱瞻基对朱棣说:“好圣孙。”言下之意就是说:即便朱高炽去世,你孙子也不错。朱棣从此心中大定,下诏立朱高炽为太子,同时封朱高煦为汉王,那年是永乐二年(1404年)。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后还能当上皇帝吗?

朱棣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驾崩于北征归途中,朱高炽继位之后仅八个月也驾崩,这不免让人嘘吁。朱瞻基继位后一年多,他的叔叔朱高煦就起兵造反。朱高煦的造反能最终被平定,要归功于是朱棣和朱高炽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所做出的努力,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预防或应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朱高煦造反,这些措施是奏效的。

  然而历史爱好者们总喜欢猜想,假设朱高炽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还能稳坐皇位吗?朱高炽一旦真的死在朱棣的前面,那么他面对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和最喜欢的孙子,他又会选择谁呢?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后还能当上皇帝吗?

朱棣

  大明开国就已经出现过类似的例子,即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隔代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结果没过多久,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皇位宝座。设身处地地想一下,朱棣碰到类似的情况,如果朱棣将皇位隔代传给朱瞻基,难保靖难之事不会重演。所以朱棣为了江山稳固,他的做法应该是:1.让朱高煦继承皇位,但需保全朱高炽一脉的性格;2.让朱瞻基继位,但必须剪除朱高煦的势力,以保障朱瞻顺利继位。

  说到皇位的继承,朱元璋曾制订《皇明祖训》,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按照《皇明祖训》,朱高炽作为嫡长子,继承皇位合法合理。一旦朱高炽去世,那么继承权应该落在朱高炽的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手中。朱高煦是嫡次子,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除非朱高炽一脉的嫡子死绝,按照伦理当序的原则,才会轮到朱高煦。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后还能当上皇帝吗?

朱高煦

  然而朱元璋也并没有遵守他自己制订的《皇明祖训》。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的嫡长子原本应该是朱允熥的,朱允熥的母亲常氏去世,朱标又立吕氏为太子妃。吕氏之子朱允炆因年纪比朱允熥,反倒成了嫡长子。嫡长子的身份是有继承权的,哪些随意改变?朱允熥的母亲和母家的靠山常遇春都已去世,朱允熥年纪还小,没有人能为朱允熥争夺这个嫡长子的名分。朱元璋又喜欢朱允炆,才会在朱标去世的次年,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以继承大统。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后还能当上皇帝吗?

朱高煦

  朱元璋不遵守《皇明祖训》,朱棣同样也不会把《皇明祖训》当回事,所以,在朱高煦和朱瞻基之间选择谁取决于朱棣的心意。朱棣是个杀伐果断之人,一旦下定决心,就会坚持到底,不会随意改变自己的主张。而让朱棣真正下定决心的是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朱棣正式下诏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这表明朱棣在真正意义上,把朱瞻基当作未来的接班人。在永乐九年(1411年)之前,朱棣虽然在解缙、黄淮等人的建议下已经立朱高炽为太子,但他并没有下真正的决心,仍然在犹豫不决。从他对朱高煦和朱瞻基的态度上就能看出这一点。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后还能当上皇帝吗?

朱高煦

  永乐九年(1411年)前后,朱棣对朱高煦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在永乐九年(1411年)前,作为汉王,朱高煦本应该就应该就藩,但朱棣却允许朱高煦留在京城。朱高煦曾向朱棣索取天策卫作为汉王护卫,并自比唐太宗。唐太宗杀兄杀弟,逼父退位,这可是大逆之言。朱棣不仅同意增加汉王护卫的请求,对朱高煦的大逆言论也没有在意。朱高煦行事高调,出行礼仪排场甚至超过太子,解缙看不下去,于是到朱棣那里弹劾朱高煦,却被朱棣以破坏父子感情为由下了监狱。这些都足以表明朱棣对朱高煦的宠爱已经到了极致。

《明史·朱高煦传》:请得天策卫为护卫,辄以唐太宗自比。己,复乘间请益两护卫,所为益恣。既负其雄武,又每从北征,在成祖左右,时媒孽东宫事,谮解缙至死,黄淮等皆系狱。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后还能当上皇帝吗?

朱高煦

  但在永乐九年(1411年)后,情况发生了改变,朱棣对朱高煦的宠爱逐渐降温。永乐十二年(1414),朱棣还纵容汉王朱高煦诬陷黄淮,那时朱棣还在一定程度上纵容朱高煦。在永乐十三年(1415年),朱棣发现朱高煦确实有夺嫡的想法,就下令让朱高煦离开京城,就藩乐安州,朱高煦不愿意,朱棣最终也没有强人所难。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抓住朱高煦干的违法之事,剥夺了他的两个护卫,只留下一支护卫队,并杀死朱高煦的亲信。永乐十五年(1417年)三月,朱棣下定决心将朱高煦赶到封地。按照永乐时期明朝的藩王的待遇,朱高煦自此一辈子生活无忧,但想起兵造反就困难多了。这些都表明朱棣已经明白再这么纵容朱高煦,会给大明江山的传承带来麻烦,朱棣也逐渐疏远朱高煦。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后还能当上皇帝吗?

朱瞻基

  永乐九年(1411年)前后,朱棣对朱瞻基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

  永乐九年(1411年)前,朱棣虽然也喜欢朱瞻基这个孙子,但那是爷爷对孙子的喜爱,跟皇位继承无关。朱棣于永乐八年第一次北征蒙古时没有带上朱瞻基,原因是朱瞻基确实年纪小,作为爷爷,朱棣当然不喜欢朱瞻基参与北征受苦。朱棣立朱瞻基为皇太孙之后,朱瞻经常带朱瞻基巡视军队,永乐十二年(1414年)第二次北征蒙古时也让朱瞻基随军,并让胡广在军中传授朱瞻基治国之道。显然,朱棣对朱瞻基已经不是单纯地喜爱孙子了,而是从大局着想,想培养朱瞻基为大明未来的接班人。所以朱棣才会让朱瞻基更早地接触到军队,接受作为皇位继承人所应该受到的教育。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后还能当上皇帝吗?

朱瞻基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九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孙,始冠。自是,巡幸征讨皆从。尝命学士胡广等即军中为太孙讲论经史。每语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

  所以永乐九年(1411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朱棣终于做出了选择,他选的是朱瞻基。以朱棣的性格,一旦做出了选择,他一定会坚决贯彻到底。如果朱高炽死于永乐九年(1411年)之前,朱棣还未下决心培养朱瞻基,那么在朱棣看来,朱高煦和朱瞻基一样重要。为了大明江山的顺利交接,朱棣一定会改立朱高煦为太子,让朱高煦继承大统。如果朱高炽死于永乐九年(1411年)之后,朱棣已经立朱瞻基为皇太子,这是不容改变事实。皇太孙已立,也不可能说废就废。朱棣一定会坚决坚持朱瞻基,为让朱瞻基顺利继位,他会打压朱高煦,采取同样的措施,剥夺朱高煦的卫队,并赶他到封地乐安州就藩。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的前面,朱瞻基以后还能当上皇帝吗?

朱棣与朱瞻基

  历史当然不能假设,朱高炽长期体弱多病,在朱棣去世之后当了8个月的皇帝。其实在明朝历代皇帝中,朱高炽也算是长命的了,只是当皇帝时间太短,老让人觉得他很短命。依赖于朱棣和朱高炽两代皇帝的努力,朱瞻基也是顺利继位。朱高煦虽仍然学朱棣于宣德元年八月起兵造反,但终究没有成气候,朱瞻基御驾亲征,仅用强大的兵力和舆论攻势,就迫降朱高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