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便利店的10個祕密,還挺有意思

目前便利店在中國的佈局已覆蓋一至五線城市,市場容量大。不少行業人士認為,屬於便利店“最好的時代”已經到來。但動盪與機會並存,野心勃勃背後,同樣有多重考驗。

而疫情之下的這10個新現象,或將在某種程度上繼續改寫著便利店們在中國的未來模樣。

1、生鮮需求激增,“賣菜”成新常態

由於菜市場等購物場所關閉,便利店以便利性和靈活性搶走了不少市場份額,生鮮便是其中之一。便利店們都在突破傳統基因,為民眾提供更及時服務。

由於面向的客群不一致,從前蔬菜生鮮並不是便利店貨架上的常見商品。因為便利店服務的是年輕白領,而到超市選購蔬菜肉蛋的則更多為中老年群體,便利店裡放“蔬菜肉蛋”,難免會勸退一部分注重“逼格”的白領。

但特殊情況下,人們對於“菜籃子”的關注格外高,人人有了“囤積癖”,對於便利店的包容也在變高。蔬菜肉蛋的需求缺口給便利店提供了土壤。不少便利店重調貨品結構適配疫期的供需關係,便利店賣菜成常態。

在一些社區門店,便利蜂便提供了大量瓜果蔬菜和米麵糧油等生鮮食材。便利蜂對外稱,在未來,品牌也將根據形勢和用戶需求計劃拓展生鮮業務。

2、“最後1公里”配送,是搶客殺手鐧

據瞭解,春節期間,蘇寧小店採取了線上預定、線下自提的模式,並在部分門店放置了蔬菜與水果。

此外,此次疫情中,羅森(需求面積:30-150平方米、已進駐25家購物中心)、全家、光明便利店等都與美團、餓了麼、京東到家等電商平臺持續提供外賣服務;餓了麼與武漢商貿鏈平臺萬噸通聯合在武漢設置100個自提點;Today便利店、有家便利店也成為自提地點之一。

便利蜂則支持3公里內送貨上門,但需要承擔一定的配送費用。據悉,疫情期間,便利蜂開通外送服務的門店比例緊急提升到80%,夜間也有超過60%的門店提供外送服務。

經過疫期的積累,便利蜂透露目前正以社區為中心,以生鮮、副食、快餐配送為主業態,打造“最後一公里”社區生活圈。

3、貨儲不足,用“替代品”疫下解圍

2003年非典期間,便利店開店數稀缺,大多數品牌只在某一區域形成規模,因此門店間可以快速調配商品。

而今,全家、羅森、7-11等便利店都已形成全國性的規模,此次疫情中最大的挑戰則是如何調節跨區域聯動的難題。

尤其湖北地區,由於限行令,物流配送、外地供貨商難以進入湖北地區,預包裝食品,譬如泡麵、罐頭等供應均受影響。

以羅森為例,該品牌在中國擁有8個子公司、3個授權方,這其間的物資流動、調配等相關工作十分棘手,在一些疫情重災區湖南、浙江,尤其是湖北(羅森有400多家門店)等地都出現了貨物嚴重短缺現象。

萬般無奈下,羅森、全家、7-11等便利店只能尋求外圍支援。疫情期間消費者對商品的品牌敏感度降低,不少便利店採用“同類替補”的方法。

比如速食類盒飯出現供應危機,則會尋求冷凍食品替代。對於牛奶等飲品而言,消費者對光明、伊利、蒙牛、維記等品牌的喜好度趨同,進貨上互相替補。

對於便利店行業來說,雖然疫情期間商品需求顯著提升,客單價有所增長,但由於供貨商升價、運輸成本提高等原因,便利店用於解決供應鏈的支出也比以往都要高。

4、缺人力,營業時間從24H縮至16H

疫期碰上春節假期,本就人員短缺,加上一部分員工無法克服心理恐懼,選擇了辭職,這一現象讓便利店陷入用工難的境地。據紅商網統計,一線城市的連鎖便利店員工缺口基本在30%左右,嚴重者高達50%,

以羅森為例,品牌在中國的總部位於上海,上海是務工人員返鄉的重點區域,人力缺口在多方調配後依然還有30%。

而國大連鎖旗下的子品牌36524便利店一線人員的到崗率也在70%左右,人力仍然是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據國大連鎖透露,目前36524有40%左右是鐘點工,而這部分員工幾乎都已不上班,為了減少剩餘員工的工作量,36524有30%的店鋪從24小時制縮短到了16小時制。

為了解決用工難,羅森同樣縮短了華東部分便利店的營業時間,由24小時改為16小時制,節省約20%的人力。與此同時,羅森大力向社會招募兵馬,並與擁有相似人才庫的公司進行人力置換。

5、全國情況不一,運營因地制宜

由於全國各地區的疫情嚴重性不一,疫情的變化也每日不一,因此便利店無法採取全國統一的經營方案。

羅森的第一步動作就是對各個區域總經理充分放權,在營業時間、人員調配、貨品供給上充分給予自主權。

此外,不少便利店會根據實際變化的市場需求,積極靈活調整貨架上的商品組合。例如,加大消殺防護用品配給,這一類商品消費客群寬泛,除了普通消費者會購買外,便利店本身的防護也需要大批量的物資。京東便利店、便利蜂等都在店內增設了防疫專架。

6、社區便利店“火了”,這些店卻慘淡

社區便利店的盈利額在增加,但位於辦公樓、商業街、高校及附近的門店等卻在虧損。

往年春節,便利店在辦公樓、CBD點位會關閉部分門店,因為外地員工回鄉過春節,許多便利店會用寒假工替代。回鄉員工返工後,也需要先隔離14天,這也導致這部分門店在運營上更加困難。

加上如今延遲復工、在家辦公、延遲開學等原因,這些門店或被迫關閉,或銷售大幅下跌。

針對這些問題,便利蜂和全家都對以上店型進行了相應調整:在春節期間,調度了大批民生商品,包括長麵包、方便麵、純淨水、滷蛋等基礎食品。並對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門店加大了口罩的投放力度。

7、無人便利店“復活”,風口又來了?

2016年,亞馬遜率先推出了Amazon Go無人便利店,一時間無人零售成為爆炸性的風口,出現了繽果盒子、淘咖啡、果小美、猩便利、小麥鋪等“無人”品牌店。

但由於消費者對“無人”模式始終有所顧慮,無人便利店一直無法大面積鋪開,作為日本便利店三大巨頭之一的羅森,也直到2020年才開出真正的無人零售門店。

疫期“無接觸”成為熱詞,無店員、掃碼即走的便利店反而給了消費者安全感。不少行業人士認為,無人便利店迎來高光時刻。

武漢火神山醫院建成交付後,疫區無人超市隨即上線,其由阿里的淘鮮達和湖北連鎖超市中百倉儲承建,超市24小時營業。疫期第一天便服務過200人。

但看似起來的無人零售,根本性的問題還未解決。

疫期只是提升了營業額,但無人零售想要長久發展,前期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在技術和系統研發上,店面大量的智能設備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同時貨損率極高,這些問題並不能藉助疫期的推動解決。

無人便利店經歷疫情後,二次爆發有待時間檢驗。

8、“便利店+”出現,轉型跨界正流行

“全渠道零售(Omni-Channel Retailing)”的概念正席捲零售行業,帶來思想和商業模式上的變革,品牌轉型跨界成“日常”。

在便利店行業,一眾品牌也在不停搶奪其他業態的客流。全家跨界開咖啡廳,加入健身洗衣等業態;7-11在店內售賣藥品,辦Seven銀行;羅森聯合bilibili開設二次元主題店賣周邊產品......

藉助疫情的東風,便利店也都增加了部分“超市”的服務業態,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便利店升級轉型,讓消費者適應便利店賣生鮮和其他商品的違和感。

9、本土便利店崛起,搶佔市場

在國內,7-11、全家和羅森長期佔據了便利店的top3,但近兩年,如便利蜂這樣的本土競爭對玩家也開始冒尖,加上此次疫情的助推,國內便利店的發展進一步加速。

便利蜂2017年迎來首批門店開業,截止2020年3月前,全國門店數已突破1500家。許多本土便利店快速推出熱乾麵、打滷麵等更接地氣的食物,更受消費者的歡迎。

另一方面,在此次疫情中,中國的新秀便利店更快速地通過數字化手段,降低對人力的依賴,全自動訂貨系統等能更精準地作出運營決策。

10、便利店最好的時代到來?

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便利店行業銷售額約為2812億元,中國便利店門店數量約為13.5萬家,較上一年增長10.3%。預計2020年門店數量將接近15萬家,總銷售額達2800億。

中國市場上,便利店正在茁壯成長。疫情期間,中國便利店行業還迎來政策加碼。商務部等13部門日前聯合發佈政策,提出18項政策措施明確支持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智能化發展,作為城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更好地滿足便利化、品質化的民生需求。

在市場和國家政策的激勵下,將極大推動便利店的發展,屬於中國便利店的“黃金時代”,或已悄然而至。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優質內容推薦

  • 4.9南充8宗地土拍看這篇就夠了!附地塊位置和周邊樓盤樓面地價
  • 「一週樓市」投資25億元建設天水奧特萊斯小鎮
  • 小道消息:31日土拍報名結果出爐?28家房企爭奪經開區地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