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理解王阳明的学说吗?

锺振濤


一生中经历了无数次几乎无路可走之绝境通过积极有为反能迅速反败为胜的情况,认知能力和生活品质都有了质的飞跃;也经历了在人生境遇各方面发生有利大转折时应该有为时,仍采取无为和明哲保身,而反让自己不停被人暗算和蹂躏的情况,认知水平停滞甚至下降,百思不得其解中困惑中痛苦中折磨中,直到四年前重病中看到先生的传习录,才霍然开悟。

1、致良知才是绝境中让自己拥有最接近天道人道之明窗。在大道前行进的汽车凭的是擦洗得越干净的挡风玻璃和车窗越安全,灰尘越多越容易遇到大事故。人类社会是紧紧围绕欲望而有了发展动力的,自觉选择基于最接近天道人道的欲望就是致良知,在人生大道上如果自己心能做到处处致良知,遇到上天为让你尽快知天命而设的大坑,你肯定比灰尘蒙蔽的恶知轻松提前看出大坑的位置,即使不小落入坑也看出第一个挖坑出于什么目地落下锄头,如何让这个坑反变成第一个挖坑者现形的工具和让他自作自受的泥潭,反从这个自救过程让自己受用不浅,一切皆拜致良知所赐。

2、事上炼精神是用积极有为的心态,去经历事情的各种磨砺中,逐渐明白自己天命,和提高自己认知水平的入世心态。你若恍惚中不明白自己的天命,上天就会安排一连串绝境,让你自己逐渐通过解决和脱离这些绝境过程,让你至少有了量变的积累和认知水平的大幅提升甚至生活品质飞跃;当你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开始迷失自己,上天就会安排一些小事折磨你蹂躏你,你若不明白上天的本意,在迷失的道路上走远了,认知水平下降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几乎能致命的绝境就会降临,过去的量变在这场剧变中可能变成质变,逐渐明白天命和自己完成天命应该拥有的认知水平。事上炼是自己和天命的最快捷桥梁,是提升认知水平最好手段。

3、知行合一是知天命尽人事的最大表现。通过事上炼得到提升后认知水平,都要在完成天命的道路上处处不断验证和服务天命,否则必为天所厌弃。

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看人看事不要凭人与事对自己的利害关系来确定是好事还是坏事,人和事都只是完成天命中的要素之一,不能用对自己有利就为善,不利就为恶,把每个要素的善恶方向都引向有利天命的的方向,就是神级存在。


一生最服王阳明


我们接触王阳明的学说,主要是指王阳明的心学,心即理也。

理解王阳明的心说,我们不妨从与理学的比较中出发。朱子从前人,也就是二程的理学角度出发的,王阳明则是认为从心学的角度出发,求其诚心。

在此,“理” 并非现在寓意下的道理或是西方哲学中的理性,理是无往不在的本源,本质上来说是儒学中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是天理。气可简单看为实物。

王阳明的思想与程朱都认为理是万物之源。但不同的是,王阳明的理是来源于内部的“心”。程朱三人则将理来自外部。

心即理也

王阳明的本体论思想的核心,心本体论是什么?就是任何人的所闻,所想,所感,总之你知觉到的一切就是全部的世界,至于你所未知觉的就是没有意义的世界。

无独有偶,贝克莱的存在即是被感知也有如此意味。一切实体的存在,因为他被感知。闭上眼睛,这些事物的视觉感知就都不存在。这些都是存在于精神内部的。

回到王阳明身上,心即理也他的主要意思就是人的伦理道德与外部的一切是没有关系的,而发自自身的内心本性。

良知与知行合一

在此王阳明引入了良知的概念。什么是善,善就是你发自内心赞成的。什么又是恶呢,恶就是你发自内心厌恶的,唾弃的。我们的内心能够分辨什么是善的,什么事恶的, 这就是我们的良知。正如孟子言: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见,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也。王阳明≪大学问≫

在这里,很多人了解王阳明的良知观点的时候,都接触过佐证良知的盗贼的故事。就不再赘述。

或许读到这里你会困惑(虽然也没啥人独),如果说每一个人先天都有良知,为什么还会有罪恶的事情发生。

王阳明认为虽然人人都有良知,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知行合一。正是因为人的内心的杂念,糟糕的欲望导致不纯粹

。人的嗔痴贪等等欲望让良知蒙上了阴影。

举个例子,放到现代的社会里,对于学生而言明明知道作弊是不好的行为,但他却为了有一个好成绩去抄袭。在这里不管处于何种目的获得好成绩,他都知道学生应当有好的成绩,作弊是不对的,这就是他的良知。不管处于何种目的为了获得好的成绩,他选择了作弊,他都是被自己的一己私欲蒙蔽了。

王阳明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在于他的行为与他的良知是一致的,做到了知行合一。而普通人之所以为普通人,是因为太多的欲望缠身,造成了他违背良知去做不好的事情。

所以他进一步提出:存天理,去人欲。这样的解决方式。

格物致知,致良知

王阳明心学的最终落脚点落在了格物致知,致良知上。是其到达理的方法论。

这里的知是指的良知,而非知识。王阳明认为想要人若想要致良知,必须格物。

故致知必在于格物。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王阳明<>

物是诸事,事情事物。此出物并非外物,是内心对于诸事的倒影,即是前文所提到心所感知的物(意所在之事胃之物)

格物致知,重要的在于格。格,正心诚意之意,也就是按照自己的本心良知。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夫是之谓格。(引用同上)

格物,即是按照自己的良知去体悟实践事事物物,也就是知行合一。本该存有的人欲私欲会随着你的历练消失,日积月累,达到最终良知的状态。 在这里,很容易将朱熹的格物致知混淆,所以在理解王阳明的这一观点时,不要先入为主。

书言“格于上下”“格于文祖”“格其非心”,格物之格实兼其义也。良知所知之善,虽诚欲好之矣,苟不即其意之所在之物而实有以为之,则是物有未格,而好之之意犹为未诚也。

引用同上

王阳明认为,格物致知,是修身以致明明德。

在这里,主要解释了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如有疑问或者是我的观点有不妥之处,希望能得到各位的指教。


zoe范范


王阳明的书本人没学习过,不过我不理解没关系啊,你理解就行!


手机用户50267036181


从命理角度分析王阳明和心学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心学”创始人。心在《黄帝内经》中用火的五行来表示,即少阴君火,心在人体中处在君之位,可见其地位之崇高。心学在哲学思想上,就是火之学,就是指导人们知行合一的光明之学。

“阳明”二字就日月光明之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王守仁是多么崇尚光明,崇尚正义道德光明的理想社会,崇尚光明正大的做人做事。王守仁这么渴求火、渴求光明,从命理上能否找到渊源呢?

从明代流传下来的命理书《子平玄珠》可以找到王守仁的八字,用排盘反推也是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即1472年10月31日。具体八字为:壬辰 辛亥 癸亥 癸亥。

从命理角度分析,这是一个特殊格局的八字,即飞天禄马格。因八字亥字多,古人认为用亥水冲出巳火,巳火中有丙火戊土庚金,代表命主的癸水可以由此得到财官印。

如果不从飞天禄马的特殊格局看,那这个八字根本不好,八个字六个水一个金一个水墓库,几乎全是水,用易学取象看,象冬天夜里黑沉沉的大海,或者初冬下着雨加雪的夜晚,对应的人生必然孤苦凄凉、贫贱无依。

而从王守仁的人生成就反推,恰恰符合飞天禄马的格局原理,就是黑暗的亥水多冲出巳火光明来,巳火也是丙火,就是夜里大海中的灯塔,就是普照万物的太阳!

从王守仁的八字,我们透过冰冷的大海之夜或者初冬的雨夜,看到对火的渴望,看到对温暖光明太阳的渴望。其实,这一切都源自他出生这一刻的八字,来自骨子里的向往和人生使命。

王守仁的八字,从纳音看,也是一片汪洋,壬辰是长流水,辛亥是钗钏金,两个癸亥是大海水。水本身代表智慧,又是柔中有刚,平时风平浪静,而镇压土匪、平叛宁王朱宸濠时,水则表现出排山倒海波浪滔天的力量。由这种大智慧的八字,创立伟大的心学也就是必然了。

《子平玄珠》是这样解析他的字:“癸亥日亥多能虚冲巳中丙戊庚,为癸之财官印绶,身旺飞天有力,文谟武略,遂为一代伟人。”

“纵皆阴影,吾心光明”的龙场悟道,开创了震古烁金的阳明心学。“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就是心学的最高概括。

对于当代时代,推崇良知,推崇知行合一,心学仍有着积极的意义。


清山流水928


了解得不多,只是大概看了他的一点介绍!王阳明真名叫王守仁,因贬贵州住阳明洞人称阳明先生而得名,是明代集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军事家于一身众家之长的心学大家!他对“儒释道”学皆有研究,浙江绍兴府余姚人,其父状元出身,他本身也是进士出身,属书香门第,入朝封官几经展转于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绍兴南京,福建等地做大不大小不小的官沉沉浮浮,大家儒将剿匪平定一方反而无功被奸恁贼臣挡道挤怼,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却炼得心智成熟,知天人合一,懂替天行道之理!写有佳作有名的文章作品,著名的有《瘱旅文》,《教条示龙场诸生》《象祠记》等!


空观道人12345


王重阳,全真教创始人,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提出了“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和谐学说。是中国道教历史上有名的“全真七子”的宗师。他生于宋政和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113年1月11日),咸阳〈今陕西咸阳)人。王重阳以《道德经》为主、《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辅,创立了全真教。对旧道教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进一步把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贯彻到教义中。全真教因内修“求返其真”,旨在功行双会,以期成仙证真。既修性,也修命,真行既外修。

王重阳重视群体形式的修练,“凡人入道,必戒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此更无良药矣”,主张济世度人。

主要传世著作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重阳立教十五论》等。



用户言午泽群


心学。讲究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龙的传人


知之亲切便是行,做不到是知不到。

良心发现是天理,心光洞达在澄明。


回眸掠影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桐木掌门人


当年老蒋在台,住的就是阳明山,一生也崇王阳明,,也有很多感想,故取名阳明山。

天理也罢,人欲望也罢,

说是事,做又是又是另外的事。

从道德经,到孔圣,二干余年,人啊,教也?做也?成也?

用历史反思未来,用现代成就将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