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大才~种世衡,让西夏人恨的牙根痒痒!(两宋繁华往事272)

宋之大才~种世衡,让西夏人恨的牙根痒痒!(两宋繁华往事272)

张元死了,宋人特别解恨。

可老天往往就是这样,带走一个你恨的人,也会带走一个你爱的人。这年,另一个人的离去,让宋朝上下悲伤不已。范仲淹,为他写了墓志铭,称赞他戍边有年,忠勇报国,“生则有涯,死宜不泯”。他配得上这样的赞许。

他就是,种世衡。

请记住这个姓,在后来的历史中,这个姓氏将反复出现。

种世衡,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大隐士种放的侄子。

种放终生不仕,但在朝廷上下颇有名声,据说真宗皇帝都曾向他问道。靠着叔叔的恩荫,种世衡走入官场。虽然如此,但后来的步步升迁,靠的是真本事。

种世衡在担任武功知县(今陕西武功县)时,修文偃武、法度严明,百姓奉公守法,治下路不拾遗。据说,县衙想要传唤某人,无需派衙役锁拿,只需在县衙门口贴张布告,被传唤者就会在规定时间,自行到县衙报到。

宋之大才~种世衡,让西夏人恨的牙根痒痒!(两宋繁华往事272)


在西北前线时,种的顶头上司正是范仲淹。两人相交很深,范仲淹非常欣赏种的才华。范的很多军事思想和策略,都与种的献计献策有关。比如,修筑青涧城(今陕西青涧)。从选址、到建议、到筑城,范仲淹都是鼎力支持。

种世衡久居边地,眼光毒辣,清涧城所在,恰是兵家咽喉之地。眼见种世衡在此筑城,党项人十分恼火,数次派兵攻击。就这样,宋军修,夏军毁,反复多次。历经有年,种世衡费尽心血,在一片荒凉中,在无数宋夏军士的尸骸之上,青涧城终拔地而起。自此,夏军望城兴叹,往前难逾一步。

修完城后,种世衡就地驻守拒敌。

他将目光转向附近的羌人部落。这些羌人,世代居住在宋夏边境,生活穷苦,但悍勇善战。他们游离于宋夏之间,或助夏攻宋、或助宋攻夏。正因如此,宋朝官员与羌人见面,多在城中,对于羌人所在堡寨,则心生畏惧,少有敢前往者。种世衡则不然,他常轻装简从,走入羌人部落,嘘寒问暖,施以恩惠。

宋之大才~种世衡,让西夏人恨的牙根痒痒!(两宋繁华往事272)


据说,有一次他和羌人酋长约定,第二天去部落拜访。不料,当夜天降暴雪,平地积雪三尺有余。次日,部下们都说,山路崎岖难行,酋长难辨忠奸,劝他放弃行程。种世衡却坚持前往,冒着狂风暴雪,艰难攀援而上。酋长这边,见天气如此恶劣,料定种世衡不会前来,早已饮酒睡下了。当他被叫醒,看到种世衡如约而至,不禁大为感动。此事,传遍羌人部落,羌人莫不钦佩。

定川寨之战,元昊大败宋军,很多宋军将领被吓破了胆、纷纷后撤。种世衡却主动请战迎敌,成为宋军中的逆行者。夏军闻种世衡前来,不敢撄其锋芒,避而走之。事后,范仲淹感叹种世衡的忠勇,特意向朝廷为其请功。

事实上,种世衡不仅忠勇可嘉,更是足智多谋。

他的反间计,杀伤力惊人。

可以说,元昊巅峰之后的雪崩,就是由此开始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