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楓鄭楓,再振雄風!

鄭楓大隊自然村之眾,乃各大隊之首

【鄭楓大隊】ZhengfengDadui

在公社東部山區。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以鄭家坑和楓樹陂各取一字命名,駐李家祠。有耕地1,535畝,油茶林7,150畝。轄15個生產隊、49個自然村、286戶、1,304人。主種水稻,兼營油茶,解放前夕屬永豐縣南溪鄉;解放初至1956年1月屬永豐縣鄭楓鄉;同年2月劃歸興國縣屬南坑鄉;1958年屬良村公社,1961年屬南坑公社,均稱鄭楓大隊。

李家祠Lijiaci

系大隊駐地。位於南坑圩東南4.6公里山崗下,以建有李家祠堂取名。15戶、73人。李氏由寧都縣石上遷此已13代。

鄭楓鄭楓,再振雄風!

那年氣派李家祠,鄭楓大隊所在地

艾子腦Aizinao

在李家祠北3.8公里山咀上。以地形似艾鷹(老鷹)之頭取名。2戶、13人。萬氏從興江遷此已200餘年。

老寮長Laoliaochang

在李家祠北4公里山坡上,2戶、12人。原名老寮場,以建有茅棚場得名,後諧音為現名。劉氏從富寶遷此已200餘年。

峽裡Xiali

在李家祠北3.5公里狹小山坑裡。為狹裡的諧音。7戶、42人。林氏從永豐縣遷此已9代。

古老土盈(因不存在提土旁加一個盈字,故以此代之)Gulaoying

在李家祠東北4公里山腰。1戶7人。因村建在高土盈上,房屋古老故名。李氏由興江楊坑遷此已260餘年。

桃子坑Taozikeng

在李家祠東北3.9公里山坑內。以盛長野桃樹得名。1戶6人。何氏從上安墩分此已百餘年。

鍋凸腦 Guotu’nao 在李家祠東北3公里山頂上。以村後山如覆鍋得名。12戶、47人。廖氏從高霄分此已200餘年。

鄭楓鄭楓,再振雄風!

鍋凸之腦,參天之松,山嵐環抱

曾家坑 Zengjiakeng

在李家祠東北3.5公里坑排上,1戶3人,曾氏開基,現居黃氏從江口圩遷此已4代。

上庵墩 Shang’andun

在李家祠東北3.5公里較高山崗土墩上,曾建庵得名。4戶、22人,何氏由寧都縣青塘遷此已200餘年。

撮鬥坪Zuodouping在李家祠東北3.5公里形似撖斗的山坪上,1戶5人。池氏從會昌縣遷此已百餘年。

高霄 Gaoxiao

在李家祠東北3公里山坑內。23戶、100人。因地勢較高,周圍幾支山峰如入雲霄故名。廖氏由福建省遷此已300餘年。

鄭楓鄭楓,再振雄風!

(古語有云:“高霄雄客,離天堪尺,艾鴣飛過壓掉背脊”)

蓑衣坑 Suoyikeng

在李家祠東北2.8公里蓑衣形山坑內。2戶、8人,鄧氏從老石下分此已3代。

嶂背山Zhangbeishan

在李家祠東北3公里山窩中。背靠一高大山嶂故名,2戶、7人,廖氏從興江葫蘆丘遷此已百餘年。

荒田排 Huangtianpai

在李家祠北2.2公里山排上,以農田荒蕪故名。3戶、10人。蘇區時期邱氏從老石下遷此。

火土壩 Huotuba

在李家祠北偏東2.3公里河壩上。2戶、10人。據傳清咸豐七年(1857)太平天國起義軍曾在此設烽火臺故名,李氏由老石下分此已90餘年。

鄭楓鄭楓,再振雄風!

(火土壩,真君巖,相得益彰)

秤鉤灣Chenggouwan

在李家祠東北3公里秤鉤形山崗上,3戶、21人,張氏由真君磜遷此已200餘年。

屋場灣Wuchangwan

在李家祠東北3公里山灣內。8戶、37人。寧氏從廣東省來此已200餘年。

安背Anbei

在李家祠東北1.8公里山下。7戶、32人。以村側原有一庵,為庵背的諧音,溫氏由梘碓坑遷此已10代。

橫旗嶺 Hengqiling

在李家祠東北2.8公里半山腰。3戶、13人,以地形得名。廖氏由高霄分此已180餘年。

石子壩Shiziba

在李家祠東北3公里山排上,以多石子得名,1戶5人,陳氏遷此已200餘年。

老石下Laoshixia

在李家祠東北1.6公里山彎小溪旁。18戶、75人,以溪中有塊大石得名,李氏由楓樹陂遷此已300餘年。

鄭楓鄭楓,再振雄風!

莫非你就是老石下地名之源?

灣丘Wanqiu

在李家祠東北3.1公里山排上。以村建在田灣中得名,3戶、17人,廖氏從高霄遷此已百餘年。

下油榨Xiayouzha

在李家祠北偏東1.5公里小溪旁。5戶、27人,因原有油榨坊,是附近四座榨坊最下的一座故名。丁氏由雄格遷此已8代。

早禾排Zaohepai

在李家祠北1公里山排上,以陽光充足宜種早稻得名。1戶7人。邱氏從上山分此已200餘年。

雄口Xiongkou

在李家祠東北0.7公里雄格水口山排上,4戶、21人。鄧氏由石城縣遷此已5代。

真君磜Zhenjunzhai

在李家祠東2公里山腰,曾建真君廟得名。4戶、20人,張氏由興江垇背遷此已百餘年。

高壩Gaoba

在李家祠西0.5公里較高的河壩上,7戶、36人,李氏由李家祠分此已10代。

雄格Xiongge

在李家祠北0.8公里山下。21戶、93人。傳說此村曾出一身高丈二,腰圍八尺的巨人,以其雄健體格取村名,連氏由福建省應嶺遷此已350餘年。

鄭楓鄭楓,再振雄風!

(雄格與你的故事,又有幾人知曉?)

籮心背Luoxinbei

在李家祠東0.2裡山下。4戶、15人。以地形得名。許氏由寧都縣遷此已140餘年。

柳樹壩Liushuba

在李家祠東1.5公里山坑內。2戶、12人,因河壩上多柳樹故名,張氏由真君磜分此已120餘年。

葉公坑Yegongkeng

在李家祠東0.6公里山坑中。16戶、81人,據傳清乾隆年間曾出一葉相公得名。謝氏由永豐縣沙羅陂分此已12代。

青山下Qingshanxia

在李家祠東1.3公里林木茂密,四季長青的山窩內。6戶、30人。林氏從福建省來此已8代。

馬腦排 Ma’naopai

在李家祠東2.3公里馬腦山山排上。4戶、17人。駱氏由廣東省駱雞山來此已170餘年。

劉家莊Liujiazhuang

在李家祠東南2公里山坑內,7戶、32人,原居劉氏,清乾隆年間李氏由楓樹陂遷此。

鄭楓鄭楓,再振雄風!

劉家莊,不見當年劉家人……

廖竹背Liaozhubei

在李家祠南0.5公里山排上,2戶、6人,以位於廖姓竹山背得名,肖氏由王坑遷此已50餘年。

竹邊丘Zhubianqiu

在李家祠南0.7公里山彎內。6戶、19人。因村建於長毛竹山下的一丘田中,清順治六年(1649)李氏由楓樹陂分此。

上排Shangpai

在李家祠東南2公里地勢較高的山排上,1戶7人,朱氏開基至今近80年,現居張氏從真君磜遷此。

朱家水Zhujiashui

在李家祠西南1公里河灣旁。7戶、40人,據傳明洪武帝在位時,天下山水屬朱家,且魚塘較多,水產豐富故名。李氏由楓樹波分此已10代。

煙遼崗Yanliaogang

在李家祠東南2公里山崗上。2戶、14人,因原為種煙之地,建有草寮,為煙察崗的諧音。李氏由楓樹陂分此已110年。

楓樹陂Fengshubei

在李家祠南1.3公里山下。16戶、65人。以水陂周圍盛長楓樹得名。清順治年間李氏從寧都縣石上遷此。

鄭楓鄭楓,再振雄風!

還好,你還在,你是鄭楓李氏宗族文化的見證,你是鄭楓李氏文化的載體,希望李氏後人能保護好你……

烏石古Wushigu

在李家祠西南1.5公里山排上。2戶、11人,以後山多烏(黑)石子得名。陳氏由城郊竹壩遷此已6代。

書館土盈上Shaguanyingshang

在李家祠南1公里山梗上。4戶、19人。以曾辦書館(私塾)得名。李氏從楓樹陂分此已5代。

佛家垇Fojia'ao

在李家祠南1.5公里曾住佛教徒的山垇上,5戶、21人。清順治年間李氏從寧都石上遷此。

長坑子Changkengzi

在李家祠東南2公里一條較長的坑排上,1戶4人,李氏由楓樹陂分此已50餘年。

高墈上Gaokanshang

在李家祠南3公里地勢較高的河墈上,2戶、8人,王氏從古龍岡遷此已3代。

高板丘Gaobanqiu

在李家祠北2公里山下。10戶、37人,以村建於較高田丘上得名。徐氏從福建省遷此已160餘年。

鄭楓鄭楓,再振雄風!

【徐氏輝煌的見證者,此匾所刻何字,何意,徐氏後人可知其字,解其意?(是“皮‘汗’青月”,還是“月青‘汗’皮”,那個到底是不是“汗”字,如果是,為何少一點,這是何意?如果不是,又是何字,又是何意?)]

下肖家石Xiaxiaojiashi

在李家祠東南2.3公里山坑內。處肖家石片村下部。1戶2人。肖氏開基,現居李氏從楓樹陂分此已200餘年。

上肖家石Shangxiaojiashi

在李家祠東南2.5公里山坑內。3戶、9人。因村建於石山崗上,屬肖姓祖業,名肖家石,此為上部故名。王氏由木子坑下分此已80餘年。

木子山下 Muzishanxia

在李家祠南2.5公里山排上。因盛長木梓樹(油茶),木梓山下的諧音。5戶、15人,清道光年間王氏從興江分此。

至此,興國縣南坑鄉各大隊已悉數介紹完畢,我們將繼續介紹其他鄉鎮,發掘本地文化,講述家鄉故事,還望各位老表鼎力支持!日後我們將逐漸從“人傑地靈誦江西”公眾號轉至該公眾號,便於各位仁人志士留言評論……

數據繁雜,或有勘誤,敬請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