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马营窑之迷

作者/唐春胜

【原创】马营窑之迷

农村土窑,就是在平地上挖一大坑,用青砖箍起丈高,然后用土泥垒砌成巨大的窑洞。上有窑顶出烟口处,下有腰门用于装窑出窑,专以烧制砖瓦而闻名。这种粗放形制作是古老传统的作坊工艺,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传承着中华建筑文明的灿烂。

延续至本世纪两千年初,由于一轮轮的环境整治,土窑基本上淡出历史舞台,被现代化灰沙砖机等工业制砖所替代。

马营土窑原址位于家乡村东北一公里六支渠下,钟营西北与马营南耕地交界处。听老人说,始建于三十年代,废止于四十年代。由于长期闲置,鼠啮虫穿,风蚀雨剥,窑洞已经是摇摇欲坠了。

解放前的一个夏天,一戏班伶人男女约十几人路过此地,恰逢大雨倾盆雷鸣电闪,艺人们慌不择路躲入窑洞避雨,不幸墙倒窑塌,一帮艺人尽数罹难,这是当年远近闻名最惨不忍睹的一桩公案。

听老人说,每逢阴雨之天,或万籁俱寂之夜,窑内常传出哀哀恸哭之声,甚是疹人。自此,无论白天晚上,人们路经此处皆远远绕道而行,唯恐避之不及。

【原创】马营窑之迷

七十年代初,在我孩童的记忆里,马营窑早已成废墟,只剩下土堆一坨,但仍能从狭窄的洞口穿出进入,洞内一片荒芜,野树丛生,衰草萋萎,一派凄凉。我和小伙伴曾去那里钻洞攀爬,被大人喝止,说那里是冤魂出没的地方,当心惹上邪气,轻者生病,重者丢命。大人的警告,让我们望而却步。除这些人尽皆之的原因,直到我们兄妹弟五人长大,伯父才给我们道出了不能涉足“禁地”的真正原因……

解放前,我爷爷是村里最穷的一家。奶奶多病,父亲兄弟四人,除伯父已成人外,其余兄弟尚在幼年,啼饥号寒嗷嗷待哺,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除给富户当佃户外,爷爷还要和伯父夜里捉黄鼠狼以维生计。旧社会黄鼠狼皮很值钱,每张皮卖下来,能支撑爷爷一家老小五天至十天的口粮。爷爷和伯父做了许多诱捕黄鼠狼的笼子夹子,每天晚上放到一些灌丛、废墟、刺林、垄沟、洞口等地方,然后待到夜深人静时再去察看或收取。为养家糊口,爷爷领着伯父白天给富户干活,晚上蛰伏待机,踏遍方圆几十里的险峻沟壑,历尽冬寒炎夏,尝尽蚊叮蛇咬,风刮雨淋,昼伏夜出。

有一次,为避雨躲入小庙片刻,因急着去看笼子,爷爷和伯父刚出庙门刹那间,小庙被雷电击塌,惊险万分。所以爷爷常说:“咱唐家虽穷,却没亏良心,祖上积德,自有天佑”。福祸瞬息,伯父亲睹亲历,常常对我们感叹:“做人要善良,行善积德,必有好报。不做亏心事,遇鬼都无碍”。伯父的话感铭了我一生,至今仍犹言在耳。然这些话也是有深层缘由的,因为,曾经的一次奇异经历,让他尽尝半生恐惧……

【原创】马营窑之迷

1948年的一天,爷爷一家已经断粮两天了,黄鼠狼也越来越难捉了,方圆几十里该去的地方跑遍了,再也找不到下笼子夹子的地方,爷爷和伯父决定挺而走险莽闯“禁区”。

傍晚,壮着胆子把装有诱饵的笼子夹子放入了马营废窑内,忐忑不安的回去睡了。到了半夜,两人来取,刚走近窑洞,便听见窑内嘤嘤泣哭之声,忽高忽低,细弱哀怨,血气方刚的伯父不顾爷爷拦阻,闯进窑洞,但见十几个男女,戏装打扮,女的点翠头面,男的武将扎靠,有素衣白裳的,有头戴盔帽的,虽夜视模糊,但大致轮廓可见,女的哭,男的劝,哭声劝声交织嘈嘈杂杂,哀痛哭号不绝于耳,在漆黑的夜里更加凄厉,伯父大骇,跌跌撞撞跑出来,随即只听“哐”的一声,笼子夹子从洞里被扔了出来!两人顾不上笼子夹子,调头狂奔,原本是向西南家的方向跑,谁知急不择途竟向西而奔,不知跑了多久,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停下来,抬头一看,已是月落星沉,天已微明。低头再看,两人鞋子都跑丢了。刚一怔神,见一老者从村庄走出,上前问是何处,老人说这是双铺村西,距家已十八里之多。二人才知道跑过了界,只好悻悻的往回走,归至樊庄,遇一熟人,问:你父子俩起早干啥?两人不好意思明说,只推说是从南阳起早回来了。

到了上午,惊魂未定的爷爷吓得避门不出,而心有不甘的伯父惦记着丢失的笼子,不听爷爷的劝阻还是偷偷去了窑洞:笼子夹子确实被扔在洞外,已经摔坏了,战战兢兢走进洞里,眼见里面枯草凄凄,低伏依旧,迹痕皆无……这是伯父生前给我说过无数次的故事,每当看着他那惊骇莫名的神情,我感到非常奇异和奥妙。没有恐惧,没有胆寒,只有聊斋故事仙幻般的向往。也许那时年轻吧,总想寻个机会夜间去试一试的冲动。有时候又半信半疑,但伯父虽不识字,却一生诚实忠厚,是村里有名的正人,从不妄言。我常想,天地之间,异灵之事,也许是这个世界未知的一部分吧?

【原创】马营窑之迷

到了七八十年代,家乡村东到北公路,修了一条南北小渠,小渠与东西而来的六支渠交叉而泄,交叉处旁便是马营废窑旧址。小渠两边堤埂是行人们的小路,走小渠堤埂便直通北公路。为求捷径,去镇上赶集的村人多走小渠,走小渠必过废窑旧址,皆惧之,大都结伴而行。

到了八十年代末,一直上班的我,为了赶时间,时而也走小渠,若逢雨天,便肩抗自行车走在小渠堤埂上,无论夜半晨昏,风霜雪雨,路过废窑旧址,从没害怕过。我一直从那里走了十几年,直到离开家乡,移居它地,也没有什么异灵鬼怪的出现……。

这里需要补充一下,由于八十年代初农村土地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马营废窑被承包者夷为平地,现今是肥腴的沃土,其址已无任何痕迹。

我把这些陈年旧事写在今天,并不是想证明什么,更不是哗众取宠的造作抑或迷信的散播,而是对那个特定时代苦难的沉闷回忆,是对先祖伯父为家族繁洐生存承受磨难的一份感思,也更是对他们的挣扎与付出做最朴素的缅怀。

无庸赘述,在那贫穷的岁月里,人们的直觉与认知都要受那个愚昧时代的局限,人们活在鬼文化的氛围里,更容易对这种现象理解为鬼祟,以致于这些无法解释的现象被神秘化的流传,固化了怪力乱神的主观臆想。也许是伯父因紧张所致的幻觉诱发吧,也许是地质构造形成的影像折射吧,也许类似于某种磁场或能量吧,总之,无法言喻。但迄今为止,世人还没有任何鬼魂存在的充分证据。

无论如何,一些现象是当今科学无法破解的,但这并不代表鬼魂的存在。虽然,我们面对所谓鬼故事,迷惑无解玄之又玄,但做为经历者的后人,理应从科学的精神看待那些神幻之谜。故而我把祖父与伯父这些经历真实的记录下来,就是想要让这些未知之谜交给科学,呈现给世人,既是对历史事实及先人们的一种尊重,又是一种应有的历史责任和人生态度,才是我真正要写此文的初衷……

【原创】马营窑之迷


(图片源自于网络,诚谢)

(写于2020年2月2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