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雙語大書,看看五歲寶寶怎麼“玩”——小泰迪《一起說一說》

讀書不覺已春深, 一寸光陰一寸金。

成年人講,春日讀書正當時;家有五歲小娃,一年四季都是讀書季。

成年人讀書只是讀書,但是對於小朋友而言,讀書不僅僅是讀書,要能“玩”起來的讀書才是正經事。

與我家寶寶子親子共讀小泰迪雙語啟蒙系列之《一起說一說》,我以為這是一本需要“說”的書,但是孩子卻開發了更多“玩”著讀書的方式,“兒童是成人之父,是現代人的教師”此言不虛。


這本雙語大書,看看五歲寶寶怎麼“玩”——小泰迪《一起說一說》


寶寶子的玩法一:大家一起來找一找

五歲的孩子認知,記憶,思維能力已經較0-3歲大為增強,在幼兒園開設的課程中,其實也將邏輯思維能力、專注力、記憶力等的開發引入到遊戲中了,孩子在這個時候開始對“找一找”“記一記”湧現出濃厚的興趣。

這本雙語書,在家長引導之下開始讀和“說”之外,“找一找”是第一個寶寶子開發出來的衍生遊戲:


這本雙語大書,看看五歲寶寶怎麼“玩”——小泰迪《一起說一說》

比如,米西的兔子藏在哪裡?(孩子提問)

家長適時做出英文提問:Where is missy's rabbit?

在每個“說一說”的場景裡都藏著米西的兔子,兔子顯然是小泰迪米西的一個玩具,也是一個道具,這就引出了另一個關聯——米西在哪裡?(家長英文提問:Where is Missy?)

寶寶子先是找到兔子,再通過兔子找到米西,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也鍛鍊了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又A到B的線性關係,在從B到A能夠逆向思維,我不禁感慨,孩子真是天生的好老師,當然,他們也是天生的“玩家”,如果一本書,只是讓他們讀,少了“玩”的樂趣,那可不成。

孩子們要愛讀書,但是能夠通過邊讀邊玩的方式來讀書,閱讀的快樂也要加倍。


這本雙語大書,看看五歲寶寶怎麼“玩”——小泰迪《一起說一說》

以此類推,寶寶子能問出N個這樣的問題:

菲菲狗在哪裡?——馬克在哪裡?(Where is the fiffy?Where is Mark?)

豚鼠在哪裡?——洛克在哪裡?(Where is the cavies? Where is Locke?)

小老鼠在哪裡?(Where is the mice)

小刺蝟在哪裡?(Where is the hedgehog?)

……

這種尋找遊戲並不難,三歲以上的孩子很容易就能找到要尋找的目標,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自己開發遊戲,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尋找答案的過程充滿了趣味性。我家五歲的寶寶子能用這個模式無限提出更多的問題,找到更多的關聯,而這, 作為一個一個小王子說的“正經的大人”的我,不但想不到,而且也不能保持那麼長久的熱情和精力專注地去遊戲,從這一點來看,孩子們天生就會“讀”書,大人們的閱讀能力望塵莫及。


寶寶子玩法二:大家一起來“連一連”

成年人給自己的孩子選擇雙語啟蒙書的目的不言而喻,英語啟蒙肯定是一個目標。所以我們拿到這樣的書,一般讀法都是點性的——一幅圖一幅圖地講,一句話一句話地讀,但是通過讀《一起說一說》,我發現孩子的思維更廣闊,他們讀書並不是將一幅圖獨立地看做一幅圖,更不是一個場景的英文聽完就跳到下一個場景。

這裡就不禁要點贊一下這本書的作者了,赫爾穆特•斯帕內爾是德國著名兒童作家和作曲家,我們都知道德國是古典音樂的故鄉。曾有貝多芬、巴赫、門德爾松等諸多古典音樂大師。不知道赫爾穆特•斯帕內爾先生作為慕尼黑藝術學院繪本社的創始人之一,在研究幼兒心理發展水平和認知水平的發展規律創作繪本之外,是不是也深受古典音樂的影響。


這本雙語大書,看看五歲寶寶怎麼“玩”——小泰迪《一起說一說》

在寶寶子的閱讀中,我發現了赫爾穆特•斯帕內爾紙板繪本的節奏感和連續性,即每一幅畫和每一幅都是有聯繫的,每一個場景和每一個場景都是有連續的,每隻小熊和每隻小熊之間都是有關聯的。

“來吧,一起玩”場景中,我講到“比爾在哭(bill is crying)”,寶寶子問我:“為什麼他要哭?”

“因為他的小飛機摔折了翅膀”。

成年人讀圖到此結束了,但是孩子們顯然是不滿足的,

在隔過一個場景之後,寶寶子找到了答案:看,比爾在玩飛機,他玩的是剛才那個摔壞的小飛機嗎?

……

這本雙語大書,看看五歲寶寶怎麼“玩”——小泰迪《一起說一說》

我有點小吃驚,因為我們成年人讀雙語繪本,好像都是為了學英語來……

閒話少說,以此類推,寶寶子發現了“我們是勤勞的小工匠”場景中,西蒙、蒂姆、莉娜、湯姆、佩奇、貝蒂忙乎的釘釘子、拔釘子、鑽孔刷顏料的木工活,成品出現在下一個場景“戶外真好玩”中,成了米西的兔子玩具的玩具,米克在塗膠水的作品成了另一個場景中他的“印第安人”飾品……


這本雙語大書,看看五歲寶寶怎麼“玩”——小泰迪《一起說一說》


這本雙語大書,看看五歲寶寶怎麼“玩”——小泰迪《一起說一說》

除此之外,我更是吃驚孩子的蒙太奇思維。

我是到了大學因為研究影視跨文化傳播,才開始對“蒙太奇”有了概念。從前電影中一下子跨越個幾十年幾千年的場景,我們都覺得就是如此,理解了就行了,但是從來沒有深入思考過這種表現手法。

寶寶子問我:是誰修好的小飛機?

我坦言:不知道,沒有畫……作者不會把每一個細節都畫出來,我們要自己想象中間發生了什麼。

嗯,就像《小豬佩奇》裡,從穿裙子就開始穿羽絨服了吧

好吧……


其他“玩”法:

寶寶子通過《一起說一說》認識了英文名字,並且區分開了女生英文名字和男生英文名字。話說我作為一個大人,這些小熊我都認不出誰是誰,哪個是男生哪個是女生,但是孩子能通過他們穿的衣服與他們的名字聯繫起來,通過認知哪些是男生名哪些是女生名兒區分他們是男生還是女生。

一般情況下,五歲的孩子能夠很清晰地認知顏色、數字、高矮、胖瘦、左右等,同時,他們也進入了性別敏感期,很多認知是定勢思維,雖然你很可能也搞不清來源在哪裡。比如寶寶子認為女生就是要穿裙子的,但是對於媽媽是個女生但是從來不穿裙子這件事兒迷惑不已,這時我們的態度必須客觀和科學,做出良性引導。在讀《一起說一說》的時候,莉娜和佩奇作為女生也在參與制作木頭拖車,她會覺得這不是女生應該做的,提出質疑的時候,我回答她:男生和女生都可以動手做玩具啊,就像女生也可以不穿裙子,男生也可以穿帶花的襪子啊……

寶寶子還開發了一套講故事的遊戲,具體做法就是把這些小熊們和他們的場景以及動作隨意搭配,然後講出一個完整的線性故事,目前這套故事還在繼續充實著。


結語

講到這兒,其實我已經忘了這是一本要拿來教孩子學英語的書了,是麼?

愛因斯坦曾經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當孩子通過“玩”愛上一本書的時候,也是家長為其磨耳朵的最佳時期。雖然在共讀的過程中,經常我的思維被孩子帶跑,不停地回答她的十萬個為什麼,還要配合、互動、回應她的遊戲,聽她講她的故事,但是我們依然把“說一說”塞到了這些場景中。

中國家長帶孩子學英語有一個超級大bug,就是發音問題。我大學的專業是商務英語,按照道理說,學了這麼多年的英語,應該孩子的這點英語一點不懼才對,事實證明恰恰相反, 每每為孩子讀英語時都會有點底虛,就怕自己哪個單詞發音不標準帶偏了孩子,雖然明明知道庸人自擾,其實我們這種摻和式的英語啟蒙,對孩子在學校裡接受的正規英文教育的影響不大,但在和寶寶子一起“說一說”的過程中,不確定的單詞我都重新查了音標,所以,這本書如果說需要改進的話,附帶音頻資料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