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双语大书,看看五岁宝宝怎么“玩”——小泰迪《一起说一说》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成年人讲,春日读书正当时;家有五岁小娃,一年四季都是读书季。

成年人读书只是读书,但是对于小朋友而言,读书不仅仅是读书,要能“玩”起来的读书才是正经事。

与我家宝宝子亲子共读小泰迪双语启蒙系列之《一起说一说》,我以为这是一本需要“说”的书,但是孩子却开发了更多“玩”着读书的方式,“儿童是成人之父,是现代人的教师”此言不虚。


这本双语大书,看看五岁宝宝怎么“玩”——小泰迪《一起说一说》


宝宝子的玩法一:大家一起来找一找

五岁的孩子认知,记忆,思维能力已经较0-3岁大为增强,在幼儿园开设的课程中,其实也将逻辑思维能力、专注力、记忆力等的开发引入到游戏中了,孩子在这个时候开始对“找一找”“记一记”涌现出浓厚的兴趣。

这本双语书,在家长引导之下开始读和“说”之外,“找一找”是第一个宝宝子开发出来的衍生游戏:


这本双语大书,看看五岁宝宝怎么“玩”——小泰迪《一起说一说》

比如,米西的兔子藏在哪里?(孩子提问)

家长适时做出英文提问:Where is missy's rabbit?

在每个“说一说”的场景里都藏着米西的兔子,兔子显然是小泰迪米西的一个玩具,也是一个道具,这就引出了另一个关联——米西在哪里?(家长英文提问:Where is Missy?)

宝宝子先是找到兔子,再通过兔子找到米西,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又A到B的线性关系,在从B到A能够逆向思维,我不禁感慨,孩子真是天生的好老师,当然,他们也是天生的“玩家”,如果一本书,只是让他们读,少了“玩”的乐趣,那可不成。

孩子们要爱读书,但是能够通过边读边玩的方式来读书,阅读的快乐也要加倍。


这本双语大书,看看五岁宝宝怎么“玩”——小泰迪《一起说一说》

以此类推,宝宝子能问出N个这样的问题:

菲菲狗在哪里?——马克在哪里?(Where is the fiffy?Where is Mark?)

豚鼠在哪里?——洛克在哪里?(Where is the cavies? Where is Locke?)

小老鼠在哪里?(Where is the mice)

小刺猬在哪里?(Where is the hedgehog?)

……

这种寻找游戏并不难,三岁以上的孩子很容易就能找到要寻找的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己开发游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充满了趣味性。我家五岁的宝宝子能用这个模式无限提出更多的问题,找到更多的关联,而这, 作为一个一个小王子说的“正经的大人”的我,不但想不到,而且也不能保持那么长久的热情和精力专注地去游戏,从这一点来看,孩子们天生就会“读”书,大人们的阅读能力望尘莫及。


宝宝子玩法二:大家一起来“连一连”

成年人给自己的孩子选择双语启蒙书的目的不言而喻,英语启蒙肯定是一个目标。所以我们拿到这样的书,一般读法都是点性的——一幅图一幅图地讲,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但是通过读《一起说一说》,我发现孩子的思维更广阔,他们读书并不是将一幅图独立地看做一幅图,更不是一个场景的英文听完就跳到下一个场景。

这里就不禁要点赞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了,赫尔穆特•斯帕内尔是德国著名儿童作家和作曲家,我们都知道德国是古典音乐的故乡。曾有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等诸多古典音乐大师。不知道赫尔穆特•斯帕内尔先生作为慕尼黑艺术学院绘本社的创始人之一,在研究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的发展规律创作绘本之外,是不是也深受古典音乐的影响。


这本双语大书,看看五岁宝宝怎么“玩”——小泰迪《一起说一说》

在宝宝子的阅读中,我发现了赫尔穆特•斯帕内尔纸板绘本的节奏感和连续性,即每一幅画和每一幅都是有联系的,每一个场景和每一个场景都是有连续的,每只小熊和每只小熊之间都是有关联的。

“来吧,一起玩”场景中,我讲到“比尔在哭(bill is crying)”,宝宝子问我:“为什么他要哭?”

“因为他的小飞机摔折了翅膀”。

成年人读图到此结束了,但是孩子们显然是不满足的,

在隔过一个场景之后,宝宝子找到了答案:看,比尔在玩飞机,他玩的是刚才那个摔坏的小飞机吗?

……

这本双语大书,看看五岁宝宝怎么“玩”——小泰迪《一起说一说》

我有点小吃惊,因为我们成年人读双语绘本,好像都是为了学英语来……

闲话少说,以此类推,宝宝子发现了“我们是勤劳的小工匠”场景中,西蒙、蒂姆、莉娜、汤姆、佩奇、贝蒂忙乎的钉钉子、拔钉子、钻孔刷颜料的木工活,成品出现在下一个场景“户外真好玩”中,成了米西的兔子玩具的玩具,米克在涂胶水的作品成了另一个场景中他的“印第安人”饰品……


这本双语大书,看看五岁宝宝怎么“玩”——小泰迪《一起说一说》


这本双语大书,看看五岁宝宝怎么“玩”——小泰迪《一起说一说》

除此之外,我更是吃惊孩子的蒙太奇思维。

我是到了大学因为研究影视跨文化传播,才开始对“蒙太奇”有了概念。从前电影中一下子跨越个几十年几千年的场景,我们都觉得就是如此,理解了就行了,但是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这种表现手法。

宝宝子问我:是谁修好的小飞机?

我坦言:不知道,没有画……作者不会把每一个细节都画出来,我们要自己想象中间发生了什么。

嗯,就像《小猪佩奇》里,从穿裙子就开始穿羽绒服了吧

好吧……


其他“玩”法:

宝宝子通过《一起说一说》认识了英文名字,并且区分开了女生英文名字和男生英文名字。话说我作为一个大人,这些小熊我都认不出谁是谁,哪个是男生哪个是女生,但是孩子能通过他们穿的衣服与他们的名字联系起来,通过认知哪些是男生名哪些是女生名儿区分他们是男生还是女生。

一般情况下,五岁的孩子能够很清晰地认知颜色、数字、高矮、胖瘦、左右等,同时,他们也进入了性别敏感期,很多认知是定势思维,虽然你很可能也搞不清来源在哪里。比如宝宝子认为女生就是要穿裙子的,但是对于妈妈是个女生但是从来不穿裙子这件事儿迷惑不已,这时我们的态度必须客观和科学,做出良性引导。在读《一起说一说》的时候,莉娜和佩奇作为女生也在参与制作木头拖车,她会觉得这不是女生应该做的,提出质疑的时候,我回答她:男生和女生都可以动手做玩具啊,就像女生也可以不穿裙子,男生也可以穿带花的袜子啊……

宝宝子还开发了一套讲故事的游戏,具体做法就是把这些小熊们和他们的场景以及动作随意搭配,然后讲出一个完整的线性故事,目前这套故事还在继续充实着。


结语

讲到这儿,其实我已经忘了这是一本要拿来教孩子学英语的书了,是么?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孩子通过“玩”爱上一本书的时候,也是家长为其磨耳朵的最佳时期。虽然在共读的过程中,经常我的思维被孩子带跑,不停地回答她的十万个为什么,还要配合、互动、回应她的游戏,听她讲她的故事,但是我们依然把“说一说”塞到了这些场景中。

中国家长带孩子学英语有一个超级大bug,就是发音问题。我大学的专业是商务英语,按照道理说,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应该孩子的这点英语一点不惧才对,事实证明恰恰相反, 每每为孩子读英语时都会有点底虚,就怕自己哪个单词发音不标准带偏了孩子,虽然明明知道庸人自扰,其实我们这种掺和式的英语启蒙,对孩子在学校里接受的正规英文教育的影响不大,但在和宝宝子一起“说一说”的过程中,不确定的单词我都重新查了音标,所以,这本书如果说需要改进的话,附带音频资料会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