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玉米现在单价是0.91/斤,疫情过去玉米涨价还是落价?为什么?

农民新见


我种的几亩玉米,秋季就脱粒卖掉了。也是九毛多一点儿。但那时玉米含水量比较大一些,比对现在的价格比较划算。

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最多正月十五以后,小粮贩就开始走街串巷收粮食了。玉米价格也会比秋季稍高一些。目前村庄封路现象没有解除,崭时没有收粮食的。这也导致一些养殖户饲料缺乏。很多人低价处理鸡,鸭等家禽。

因此,养殖动物存栏减少,疫情过后玉米的价格恐怕很难大涨。想过一元一斤不大可能。夏季过后,新玉米上市之前,养殖业的恢复和库存消耗的共同影响,玉米涨价三,四成是可能。但是农户个人贮存玉米有难度,雨季容易发霉。应该在气温升高以前卖掉。


张力山


一直纠结着家里储存的那两千多斤玉米,婆婆和公公为此还各持己见,河南省玉米现在单价是0.91元每斤,而这几天我们村里养猪场老板打电话在村里征购玉米:每斤1元钱。


村里老周去年养猪赚了个盆满钵满,后来他索性自己喂了两头老母猪,想今年扩大养殖,老周夫妻是村里有名的勤快人,去年政府刚提倡农民散户养猪,人家老两口立马把原来在果园喂猪的地方又给整理出来,从亲戚手里弄来几头小猪仔,一心一意喂养起来。

其实老两口等于养猪一辈子了,以前在生产队时,每年养两头猪,后来单干了,夫妻俩更是边种地边喂猪,为了积肥多,两口子一直是村里养猪比别人多的家庭,再后来村里不让养猪、养鸡什么的了,怕污染环境,于是老周和媳妇这才承包了果园,索性搬进果园居住,建了能养十头猪的猪圈,一年哪怕养两批,也能送出二十头猪,猪粪用来喂果树喂庄稼。

不得不承认勤劳致富是农民最靠谱的一条道路,人家前几年老周夫妻就靠种苹果喂猪赚钱,在儿子需要买楼房的时候,一下子拿出四五十万,所以老周夫妻养猪挣钱有瘾,去年还真让他们俩大赚一笔,只不过今年喂养的两头老母猪,还有六七头大肥猪,家里的饲料眼瞅着就要喂完了。


为了防止猪断了吃食,于是老两口一合计:在村里买玉米,用自家的老粉碎机粉碎,家里有很多花生藤蔓,都可以自己粉碎了用来喂猪,所以才在村里打听谁家有玉米,然后打电话买,价格比网络报价高一毛左右钱。

当问到我们家时,公公和婆婆意见不一致了,婆婆说卖,嫌弃放在家里太碍眼,跟个大瘤子一样,还显得家里乱七八糟的,公公不同意卖,说非常时期最不能卖的就是粮食,现在一块钱卖了,或许以后花十倍的钱都买不回来。

玉米后期会不会涨价呢?疫情结束后它的价格是能涨价还是落价?

我觉得每年春天玉米价格都会或多或少涨点价格,因为春天玉米比秋天玉米水分少了不少,要是春天玉米不比秋天贵,谁愿意储存这么久啊,而0.91元每斤的玉米价格和去年是一样的,去年最贵时比这个价格要贵,我记得都有0.95元的价位,所以等疫情结束后,玉米价格会有所上调,毕竟现在还没有人敢于下乡收购,农民们不需要太着急了,不过我们村这个一元价格是不低的。


悠然见东山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很多农民都开始了春耕工作,这几天在家闲着,我爸和我把家里年前未脱粒的的玉米都脱粒了,然后筛干净装袋拉到玉米收购点卖了准备购买点肥料给小麦补充点肥料,今天收购点玉米价格每斤0.95元,一共卖了1300多斤,1235元。

在二月份的时候,玉米价格确实有所上升,有些地区突破了1元/斤,当时玉米价格上涨主要因为疫情的关系,各地交通受阻,没有收购粮食,农民手里的存粮无法卖出去,再加上交通运输困难,收购商也无法收粮,所以短时间,市场上出现了短暂的了玉米价格上涨。

近几天,玉米价格有所下降,虽然降幅很小,但是也透露出了,玉米上涨机会渺茫,现在有存粮的农民也开始卖粮了,就怕以后玉米价格再下降。

当然了年前一些存粮大户,等到春节以后卖粮的农户,随着近来天气逐渐回暖,雨水渐多,储存过程中发霉的情况也变得严重起来,再加上玉米价格近期有所下降,加上疫情恢复,收购点恢复正常营业,农民开始春耕,需要钱购买种子化肥,短时间内,售粮的用户会增加,会迎来一段时期的售粮高峰期,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玉米价格会出现上涨困难。

目前很多地区疫情形势渐好,各地也都开始解封,道路通行,高速路免收车辆通行费之疫情结束,路上运输车辆也多了起来,物流也渐渐恢复正常,玉米深加工企业也开始复工生产。养殖行业也慢慢恢复,玉米的市场也变得活跃起来,随着市场的正常发展,到3月份至四月份玉米价格也会恢复到往年同时期的正常水平。


目前,玉米下游需求不旺,中储粮山西,江西,广州分公司计划拍卖掉45480吨玉米,但是全部流拍了,这个信号透露出当前玉米市场比较疲软,需求不多,上涨缺乏动力,行情不好,手里有存粮的用户,雨水季节已经来临,为了减少储存过程中发生霉变,可以适量出售,避免损失。


乡间一抹阳光


预计河南、山东等华北地区玉米上半年价格行情维持在1.00元/左右上下浮动。目前全国饲料价格在上涨,饲料深加工企业开工率66%,9711家饲料企业,已经有6384家开始生产。但深加工企业利润空间有限,玉米价格过高,企业就无利润可言了,去年淀粉企业就是这样,理论上每吨淀粉还有30——40元利润,可实际上玉米淀粉是亏本的,造成淀粉厂不敢开机生产,全年淀粉厂开机率只有60%左右。另外,东北地区农民手中还存有大量玉米,企业收购进度较慢,主产区累计6000万吨,同比准少323万吨。疫情之后,东北玉米销售会拖累玉米价格行情上涨,虽然华北、华东农民和中间商手中玉米存货不多,但东北玉米大量亮斥市场,河南玉米价格也会爱到影响。


年后由于受疫情影响,道路运输受阻,饲料供应紧张,国家累计投放玉米1000万吨,缓解饲料企业压力。这几天玉米价格在下降,行情可能不太好,黑龙江收购价1600——1670元/吨,每吨下跌10——30元左右,而华北玉米价格还不错,河南玉米价格0.91元/斤,山东1930——2100元/吨,港口玉米辽宁锦州港的二等玉米为1850——1860元/吨,下跌了25元/吨。由于企业利润空间有限,企业也只能压价收购。因此,对于去年的陈粮玉米,农民应该加快销售进度,在下跌行情下,不能惜售,指望玉米达到1.00元再卖了,因为山东玉米快要跌破1.00元大关了,上半年可能在4月上旬才能有可能有波上涨行情,可农民手中玉米能储存到4月份吗?


疫情过去,玉米价格会稳定下来,价格会震荡上行,阶段性上涨,下半年,生猪产能恢复,饲料玉米会异军突起,需求量上升,会拉动和支撑玉米价格上涨。但玉米价格行情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不会出现非理性波动,价格行情在年底达到2016年价格水平。现在高速路和乡村公路都已经恢复畅通,玉米运输和农产品运销加快,外地调运快捷,也使深加企业会压价收购。但我认为玉米价格上半年不会“一跌不起”的,玉米价格行情每年都是波段行情,虽然没有持续上涨的可能,但也没有持续下降的可能。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评论留言,转发、关注一下。


长江三农


河南省玉米收购价格是九毛一每斤,这个价格着实不高,我们胶东沿海这里玉米的最新收购价格是0.95元/斤,现在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很多地方村子还是封闭式管理,想买卖玉米也比较困难,所以疫情过去之后,玉米肯定会涨价,但一般情况下不会高于1.2元/斤,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玉米为啥会涨价。


首先就是玉米本身的原因,如果是年前的时候,玉米粒中含水分比较多,这个时候很压秤,那么收购玉米的就会适当压低价格,而现在过完年已经一个月了,玉米在仓库里又放了一个腊月和正月,在干燥的春天玉米的水分蒸发较多,越干价格就应该越高。

这就好像我们胶东这里卖海参,即食的湿海参一个就卖几块钱,而加工后干燥的拉缸盐海参,就得卖几千块钱一斤,因为干称的肯定就多,价格自然就要高了。而玉米在疫情后收购价格上涨也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干玉米和湿玉米差价可没有海参这么大,也就差个几毛钱吧。


去年我们家掰下来的玉米,脱粒后就在院子里晒了一个周,还不是很干燥,但是每天摊开又收起来,太耽误工夫,在说种玉米主要是为了自己家吃,剩了些干脆卖掉,卖多卖少也就无所谓了,幸运的是,卖的价格还真不低,当时一个黑猪养殖户去收购的玉米,以0.98元每斤的价格卖掉的,要放到现在,真不知道是不是都放霉了。

之所以说疫情后玉米会涨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交通问题,现在有很多人等着收购玉米,但是农户出不去,收玉米的也进不了村,要想卖只能是一袋子一袋子的扛到村头装车,比较麻烦,还有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干脆就不出门,一切都等着疫情过去之后再行动,所以收购玉米的也相应调整了价格,稍高的收购价格可能会吸引农户赶紧出手。


总之年后的玉米收购价格已经算比较高的了,年前没有舍得卖的,趁着这阵子要抓紧出手,不然存放时间越久,储藏成本就越高,万一保管不当发霉或被老鼠咬了,就得不偿失了。


一品小十六


河南作为我国的产粮大省,粮食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黑龙江,以2019年为例,河南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为10735千公顷,总产量为6695万吨。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当地水稻、小麦的亩产量均创历史新高,不过玉米的产量量有所减少,亩产量为788.28斤,同比降幅为1.5%。近期河南地区的玉米收购价为0.86—1.03元/斤,平均收购价为0.93元/斤,所以对于0.91元/斤的价格,也是比较正常的,只能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低于当地平均收购价0.02元/斤,但比黑龙江地区的平均收购价高0.1元/斤。年后多地出现道路管控,物流运输受到一定的影响,基层粮源不能顺利出手,使得多地玉米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河南地区现在玉米价格为0.91元/斤,疫情过后玉米价格是上涨还是下跌?微尘微视界认为后期玉米价格整体会保持相对平稳,部分地区玉米价格会小幅度上涨,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物流运输逐步恢复,主产区玉米价格有回落风险

年后多地玉米价格迎来反向上涨行情,涨幅达到30—100元/吨,不过随着物流运输逐渐疏通,多地玉米价格也出现了“会吐”现象,市场购销也陆续恢复至正常水平。从玉米主产区的售粮进度来看,当前基层农户手中还有将近50%的粮源,特别是东北地区,玉米粮源较为充足。如果后期出现集中售粮的现象,那么山东、河北、东北等地的玉米价格就可能出现小幅度回落,风向标区域玉米价格出现松动后,河南地区的玉米价格也同样会有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玉米价格相对高的地区来说,需求企业容易趁机进行压价。因此农民在售粮时,也需要多留意当地的市场变化,合理安排好售粮节奏。

二、河南地区玉米饲料需求有所回暖,对当地玉米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

通常情况下,玉米的消费需求主要有两大方向,一个是玉米深加工领域,另一个是玉米饲料需求,对于河南地区来说,玉米深加工企业比河北、山东等地少很多,但当地也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那就是当地也是我国养猪大省,玉米饲料需求比较大。按照往年的消费情况,玉米饲料需求占比达到60%左右,2019年国内生猪价格持续走高,河南地区规模养猪企业较多,多个企业趁机扩大养殖规模,比如说牧原,新建了多个养猪场,这也河南地区的玉米价格形成一定的利好,后期生猪存栏量不断好转时,饲企对玉米的采购量也会稳步上涨,而基层农户手中粮源不断减少时,玉米价格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三、临储玉米库存量不断走低,对后期玉米价格有一定的利好

从宏观角度来看,后期玉米价格存在潜在利好,一方面是因为玉米的消费量有望回暖,另一方面是玉米的库存量在持续减少。经过2019年的临储玉米竞价销售后,玉米的结存量在5500万吨左右,与前两年的库存量相比,可以说对市场的影响逐步在弱化。还有一个比较好的现象,那就是2月7日至2月11日,连续5天进行了玉米竞价销售,此次累计投放量达到1013.94万吨,实际成交量为132万吨。当然这次提前投放政策性玉米,主要是想缓解饲企采购压力,属于定向投放,虽然综合成交率不是很理想,但对后期降低玉米库存来说,形成一定的利好,意味着临储玉米对新玉米价格的冲击在弱化。

四、物流运费波动对玉米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河南地区对玉米的运输主要是通过公路运输,运输成本上主要涉及油费、过路费、人工成本等,在运输成本中,此次影响比较大的是过路费。从2月17日开始全国范围内过路费取消,对物流行业来说可以减少运输成本,不过这种成本的减少往往会使得玉米价格有一定的变化。一旦货运司机可以正常进出村庄,过路费继续免收,那么需求企业给出的收购价会有所下调,粮贩在收粮时只能把下调的空间转移至基层农户手中,也就是说粮贩给农户报的玉米价格会有所下调,这主要是因为粮贩如果给的运费明显偏低,货运司机就可能不接活,毕竟货运司机的议价能力会比基层农户强些。当然,如果后期运费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那么玉米价格同样会有所上涨。


总之,手中还有少量余粮的农户,此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果玉米品质一般,而且粮源可以顺利出村,那么随行入市也是可行的,将变现获得的资金用于春耕,也是一种选择。当然如果自家粮源品质较好,且有条件储存的,那么适当惜售也未尝不可,等主产区售粮高峰通过后,玉米市场会出现阶段性上涨行情,不过后期涨幅也不会很明显,河南地区玉米平均收购价如果能突破1元/斤,那就比较不错了。从以往的实际经验来看,种植户想用时间换取玉米的上涨空间,很多时候难如愿,这一点也是需要种植户有心理准备。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河南玉米价格0.91元/斤,疫情过后玉米涨价还是降价”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微尘微视界


对于题主说的现在玉米这个价格应该是我们老百姓在家卖的玉米价格,或者说是收购站收购的玉米价格。对于肺炎疫情过后玉米价格会先出现稳中略降,过20-30天的时间会出现稳中略涨的行情。1.0元每斤左右的价格是玉米的价格红线。

首先来分析玉米价格在疫情过后为什么会出现稳中略降的行情走势呢?

由于肺炎疫情的影响,会导致在疫情过后咱们老百姓有一个出售玉米的高峰期。特别是对于现在东北地区的农民朋友们来说,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的升高,给玉米的储藏带来了一些困难,所以大家在疫情结束后会第一时间选择出售自己家的玉米。毕竟因为肺炎疫情大家基本上都已经有将近一个多月没有收益了,所以会选择先把玉米给卖掉。

这样的话就会造成玉米市场需求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收购商会趁机压价收购玉米。

其次就是在进入到4月份的时候玉米的价格会出现反弹,有可能会达到1.0元每斤。

玉米目前主要还是作为养殖场的饲料来使用的,现在猪肉价格行情比较好,我们这里的五花肉价格都在29元每斤。疫情过后对于养殖户来说应该是扩大养殖规模的时候。

玉米深加工企业也会随着疫情的结束陆续开工,这样也会加大玉米销售终端的量大幅增长,所以玉米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这样的话就会导致玉米价格行情走高。主要原因是到了5月份以后咱们老百姓家里基本上没有玉米了。


豫东小农


河南省玉米现在单价是0.91元,疫情过后玉米涨价还是落价?为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市场的因素、有自然灾害的因素、有种植户的因素、有养殖业的因素、国际市场的因素,当然近期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因素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因素,都会影响目前的玉米价格走向。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过后,河南省玉米市场所呈现的价格行情。


第一,受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的严重影响。这次防疫是全国各地,人人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群策群力,齐心协力,全部防疫。在这种全民防疫过程中,各地各行各业,全部停工停产,商店超市关门停业,工厂企放假停工停产。各地饲料加工企业,玉米收购和销售部门全面关闭。到处封城、封市、封路、封镇、封村、封组、封小区以及封户。在这全封闭期间,玉米和饲料的销售渠道基本上是堵塞不畅,养殖业饲料非常紧张,有些养殖户饲料也已经用光。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玉米和饲料当然紧缺,价格将会有所上涨。


第二,受疫情后生猪养殖大力发展影响。按照常态,每年立春后,是养猪业和养鸡业大量蓬勃发展的时候,春繁春养是养殖业的黄金季节,是养殖最关键时期。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数量的快速增加,因此对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饲料,需求量剧烈增多,受供求关系影响,市场一时难于适应,自然价格有所抬高。当然,今年是个特殊年份,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全部防疫,已经推迟了春季养殖业的发展,玉米收购、加工、销售等等环节,有待恢复正常状态。因此,疫后饲料必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饲料价格和玉米价格将会出现上涨现象。


第三,受目前市场上玉米库存量的影响。由于去年新玉米从入秋后上市以来已经半年了,陈玉米基本转化完差不多了,新的玉米只有一半的量上市,只能保持玉米市场上供求平衡,还有一半玉米仍然在种植户手里,进口玉米只能填补玉米市场上供求产生的余缺。因此,市场上玉米库存量将会逐渐减少,将会造成供求关系出现微量的变化,玉米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会上涨。这也基本上是玉米行业一惯的现象,具有普遍性,是一种客观规律的市场现象。

总之,在疫情过后,饲料加工业、饲料销售渠道、养殖业的逐渐恢复正常状态,各地大力发展生猪养殖需要消耗更多的饲料,河南以及各地玉米市场上的库存量逐渐减少等等原因共同影响下,玉米价格将会有一个上涨的过程,但上涨空间并不很大,预计玉米价格由当前的0.91元/斤涨至0.98~1.05元/斤之间。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鄂东三农


河南省现在玉米单价是0.91元/斤,疫情过后是涨还是落?我认为肯定涨,具体原因如下:

众所周知,因为这次国内爆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生活物资水平,粗细粮物价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上涨程度不等,就粮食而言,即使不遇灾荒年,这几天我国粮油的物价也是呈现每年缓慢递增的态势。


今年如此特殊的疫情情况下,大姑姐村里的养鸡场,因为封路封村,喂养禽类的养殖户饲料粮食已经出现供应不上的态势。山东省境内发现确诊疫情较晚,所以到现在从城市到农村大部分还处于封村封路严防控制,居家隔离当中。农村养殖户,猪场,养鸡场,也是比较难熬。农民养殖户无法从河北河南东北等低价位批发玉米,只能在村里高价收购急需的玉米饲料。年前农民们卖的玉米是9毛2,如今收购价已经涨到了一块到1块05。

通过这次疫情,很多种粮的农民为保险起见也有了危机意识,意识到家里也要囤个两三年的粮食,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很多农民出现了普遍的惜售心理,这也是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其次,今年沙漠蝗灾肆虐非洲,巴基斯坦,印度等邻国惨遭涂炭。由于他们的防治蝗灾的手段技术有限,蝗虫泛滥,目前近4000亿只蝗虫,每天要吃掉3.5万人的口粮,已经倒使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粮食危机,全国人均粮食缺口达到了40%。为了缓解粮食不足,这些国家肯定要从别的国家大量进口粮食,以缓解国内粮食供应不足造成的恐慌。

综上所述,我认为全球的粮食价格会有小幅度的增长,这种情况当然会影响我国国内粮价格,具体粮食上涨情况如何,到底会上涨多少,大家拭目以待。


艳阳之美


看到你们那里的玉米价格和我们这里相似。本人坐标河北保定,这里玉米0.93元/斤。

对于这次疫情对玉米价格的影响,个人认为会很小,现在封闭的只是小区和自然村,而高速,国道,省道等并没有封闭,这样大宗玉米流通还是没有问题的。基本上今年价格和往年价格差别不大。如果有差别应该只是个别地区。

总体上我国是玉米大国,每年都有储备玉米,这个就决定了玉米不会大涨大落。所以玉米价格变动不会太大。

如果说变动的话,在五一前后价格应该会上涨,这时候正是“青黄不接”,玉米吃紧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