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有這麼一個公司專門為普通人拍攝電影,會不會生意非常好呢?

拾一客


有專門的拍攝普通平凡人生活的電影,但這類電影基本上非商業電影,屬於文藝片或者紀錄片。這種片子一般很少能被安排上映。一個是有些片子反應了現實社會里的一些底層人物的命運和社會發展變革的矛盾與衝突,題材太過敏感,一般很難過審。例如賈樟柯的電影《天註定》,因為太多血性暴力,太過真實,所以沒能上映,但在國外獲獎無數。賈樟柯就是這類影片,在這個領域最傑出的導演之一。他的《小武》《回家》《三峽好人》《二十四城記》等等,都屬於這類底層社會里小人物傳記式的電影。這類電影也因為表達方式,不像傳統商業片和好萊塢電影中的那種情節緊湊,人物鮮明,打鬥動作等等各種觀賞要素集中,觀賞性高。所以即使有些電影過審,上映了,票房表現也是平平無奇。但大部分這類電影很少被院線安排上映。電影公司也很少投資這類電影,除非那種有理想追求,對電影真正熱愛的人才會投資此類影片。這個不是國內獨有,全世界都一樣,只不過在國外,有針對這種影片的專門影院。

像這種專拍普通人的影片還有《敖魯古雅的養鹿人》、《雨果的假期》和《犴達罕》,導演顧桃,專門講述生活在東北原始森林裡的鄂溫克族人養殖馴鹿的故事。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鄂溫克人改變延續了千年的生活方式,但鄂溫克的老一輩人卻繼續堅持在森林裡的原始生活,和馴養麋鹿的生活方式。導致和現代文明衝突,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衝突。很好看,但要看完確實需要耐心和對此類電影的熱愛。

還有一個著名導演徐童,他的遊民三部曲《算命》《麥收》《老唐頭》,都是非常有名的記錄皮,影片中的人物全部都是社會底層,社會邊緣,人們幾乎已經快要忽略和忘記的一群人,例如算命先生,乞丐,妓女,地痞,無業農民等等。

王超導演的《安陽嬰兒》,講述一個棄嬰和一個下崗工人的故事,社會背景卻是處於急劇變革和發展的當時的社會。

還有關於人口拐賣,尤其拐賣婦女現象比較嚴重的那段時期的電影《盲山》,導演李楊。演員都是非專業演員,本色出演,電影吸引人的就是故事內核,拍攝手法和紀錄片差不多。社會話題性高,但票房一般。

有一段時期我非常喜歡看這些紀錄片,也看了很多,覺得易上手,好操作,關鍵就是選題。後來才知道,沒那麼容易,那畢竟是一個很專業的事。

在我的理解來說,這類影片似乎與商業絕緣,它的主要功能還是在文獻和資料功能上,甚至在一些社會話題的功能上。再一個,國內這種影片的受眾畢竟很小,商業上的票房成功率肯定不高。但是這類影片關乎著人類生存的焦點問題,應該給予此類影片上映播放的機會。甚至可以學習國外,給這種影片專門的影院拍片,甚至專設這種影片的影院。畢竟電影除過商業的功能外,它還有承載藝術,文藝創作和人類焦點問題的工具功能。可以給那些喜歡這些影片的人一個可以觀影的去處!


百果味優選


任何一個行業都不能保證生意一定火爆,這取決於經營者的理念和綜合實力,以及能否抓住紅利期,有沒有核心競爭力。

為普通人拍電影我自己也嘗試過,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空間,但是做好並不容易。

  1. 首先拍攝電影的費用非常高昂。從問題來看,這裡的電影可以分為院線電影、網絡電影、微電影等等,院線電影動不動就上千萬過億,幾百萬得投資都是低成本。普通人能支付得起得也就只有小製作得網絡電影微電影了,除非是追求夢想的大土豪。即使是這樣,要拍出有質感的作品每天的成本至少也得好幾千。如果預算過低,拍成粗製濫造的東西,就還不如客戶自己用手機拍剪輯上抖音,也就沒有顧客上門。
  2. 為普通人拍攝的電影拿到龍標上院線或者在電視臺網上投放獲得商業收益的幾率極低,只能是靠客戶的錢來運營。
  3. 其次電影拍攝之類的專業門檻很高,需要專業的製作團隊,而這個團隊通常是臨時組合的。製片人根據腳本的需要物色導演和班底。有實力的導演和製作團隊往往看不起這些商業項目,不會參與。

那是不是就沒得做了呢?倒也不是,只要能解決幾個基礎問題,還是有很大空間。其實也可以看為是婚紗攝影的升級版:

  1. 需求量大,拍電影時很多人的夢想,而一般的途徑無法實現;結婚、紀念日、同學會、演員個人推薦、商業展示等等方面有很大市場。
  2. 這是商業項目,商業的重要環節在於可複製性,只要單位時間內收益能覆蓋成本及收益就可以做,
  3. 單個項目的成本降低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通過模板化降低總體成本,把故事腳本、場景、道具、人員都流水線化,單位時間接待多批客戶,可以大大降低總體成本。還得有足夠的外景地,可以帶給客戶進行多方面的體驗。
  4. 通過菜單式選擇組合,後期模板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達到個性化定製化效果。
  5. 為付得起錢的高端客戶提供量身定做,需要有足夠的專業資源儲備。
  6. 為電影成品提供一個播放平臺,這方面現在很成熟,眾多的視頻網站可以免費利用,還能廣告分賬。
  7. 規模化,單日接待的客戶越多,盈利的空間就越大,這需要一大筆資金投入,需要考慮回報週期。項目還需要具備複製性,能到不同的城市開連鎖。
  8. 高要求,在預算範圍內經可能的提高影片的可看性,這樣能提高影響力,除了收取客戶費用,還有機會上播放平臺甚至院線獲利。一個能讓客戶獲利的項目是怎麼也不會虧的。
總而言之,為普通人拍攝電影這樣一個項目,需要有足夠的前期資金投入,足夠的專業素養,規範的流程,當然還有足夠的職業道德,讓客戶滿意。

王東耀


生意也許會很不錯。

首先要理解問題中生意牟利的來源是客戶,而不是上映後的票房收入。這個有點類似於《甲方乙方》《私人訂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不過這個服務在這裡變成了電影,為客戶私人訂製個性化的電影。

按照客戶的要求編寫劇本。把客戶當做主演,完成一部電影。收取客戶的費用,電影完成後留給客戶保存留念。就像過去拍個性相冊一樣。不存在過審上映等問題。當然客戶需要也可以。

現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好像有了類似的團隊,為顏值高的女孩子包裝拍攝視頻。實質上類似這種服務。

這個服務的費用會非常大。可以想象,用一部電影的耗費來滿足一個私人的想法,需要動用多少資源,註定只是有錢人的生意。

如果真的有這個投資意向,還是做短視頻拍攝服務吧。時長短一些,費用少一些,消費者會多一些。



紅蛋皮


我覺得有兩點是最重要的:

1、普通人在平時的狀態很正常,但一旦進入鏡頭就會變得很緊張,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如果你沒有體會的話可以拍幾段vlog感受一下,所以當考慮到這點之後,你要清楚你拍攝的對象是否可以短期內克服對鏡頭的恐懼,或者請有演員經驗的人幫助你拍攝。

2、拍攝普通人的故事未必就不精彩,我在這舉兩個我最喜歡的電影做例子。分別是《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和《三塊廣告牌》。前者講述的就是一個艾滋病患者抵抗命運,通過倒賣禁藥的經歷結識了好友,改變了自己的偏見,頑強生存的一個故事。後者描繪了一個單親母親為女兒報仇,尋找兇手,其中做了很多有爭議的事情的一個故事。其實這兩個電影的故事路線都很普通。但是,你如何去講述一個普通的故事,你對這個故事的側重點是什麼,你如何處理這個故事的節奏,如何安排人物的出場順序和形象,這都是非常考驗創作者的功底的。同樣的一個風景一個攝影師去拍會拿獎,一個普通人拍就完全不是那個感覺。

所以你做這件事,並非不可行,但是你要有深厚的功底和審美,並且要逐步的付諸實踐。光說不做,看一萬步電影都沒用,那都是別人的。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曉賀影單


假設有一個專門為普通人拍攝電影的公司,生意會不會很好?

感覺這樣的公司活不了太久,可以這樣講,目前每年拍攝的影片都非常多,但是真正能上院線的少之又少,賣座的更是屈指可數。

如果說專門記錄普通人的生活,那就是紀錄片了,在電影史上紀錄片還沒有取得過多麼優異的成績,尤其是票房方面。沒有票房就沒有電影公司去耗費那個精力去做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而且這樣的紀錄片其實也有國家拍過,日本拍過福原愛從小到大的經歷!總歷時接近30年,因為福原愛是當時的乒乓球神童啊!承載了很多日本人的期望。

至於普通人,就算拍了片子,估計也沒人看吧。

我是專注影視的累滴嘎嘎的雷迪嘎嘎!

關注我,看海量精彩影視大片[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累滴嘎嘎的雷迪嘎嘎


不會。

電影的收益來自票房,不單純來自投資者,否則一部電影龐大的製作成本,對於普通人來說根本開銷不起。

如果普通人去拍電影拍出來的頂多算是短視頻,現在應該也有這樣的工作室,負責設計腳本和拍攝,不過價格不菲。

而且這樣的工作室其實說白了沒什麼前途,因為沒什麼機會去發展更大的市場獲取更高的利潤。


榻榻米的榻榻


普通人誰能付得起製片費呢,能付得起製片費的有幾個是普通人呢?


徽州大司馬


我覺得生意會很一般,不會太火,但也不會太差。


華玉教


有很多電視劇的題材也是來源於生活,也是講普通人的生活。要有看點,就像電視劇《我這一輩子》福海的一生。電視劇《鄉村愛情》就更貼近普通人生活。


每日分享2020


雖然,許多電影的題材取於普通生活中,但演員絕不普通。一部影片如果沒有好的題材,知名度高的演員,是很難吸引觀眾的眼球,或者有些觀眾是衝著某某演員去的。試問,誰願意花時間,金錢,去看一個自己一無所知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