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该警惕 “疫情后遗症” 发作的时候了

上岗之后更需“上心”

文 | 桂依然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渐趋平稳,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开始慢慢恢复常态,对于病毒感染的担忧也在不断减弱,社会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良性状态。

但有心理专家认为,战“疫”进入换挡期后,不同人群的心理差异性逐渐显现,这次突发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阴影”尚未全部散去,所以,我们还需警惕“疫情后遗症”。


到了该警惕 “疫情后遗症” 发作的时候了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在疫情渐趋平稳之后,调整好一个健康的心态很重要。我们需要把“抗疫模式”逐渐切换成“工作模式”,助力复工复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显得十分关键。模式切换之后,才会聚精会神地抓复工复产,才会在工作中补齐疫情曝露的一些短板。

连日来,有媒体报道,这次疫情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留下了一些“疫情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有的“谈疫色变”,对解除隔离或治愈出院的人仍存惧怕和排斥的心理;有的看着国内疫情趋于平稳,境外输入病例的增加,竟任性谩骂、挂横幅斥责等非理性态度来宣泄自身的不满情绪;还有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应激反应,上岗难上心,复工难复位……无疑,这样的“不在状态”,影响着工作正常推进。


到了该警惕 “疫情后遗症” 发作的时候了

实际上,今年的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尤须把第一季度的部分损失抢夺回来。这就需要尽快摆脱疫情带来的各种心理“阴影”,克服焦虑紧张的“后遗症”,按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捷键”,全身心投入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工作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