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黴菌病可致土雞生病,飼養管理中,做好2點預防很重要

在土雞飼養過程中,由於飼養週期長,飼料儲存不當或者墊料長時間不翻曬很容易發黴變質,特別是在育雛期高溫、高溼的飼養環境下,可以導致土雞咳嗽、喘氣症狀,但是使用泰樂菌素、多西環素、紅黴素等抗生素進行治療,收效甚微,在經過解剖後發現土雞肺臟、胸氣囊、腹氣囊、胸腹腔漿膜表面形成黴菌性結節和菌斑,在一線出診診療的過程中還可發現在土雞的眼睛、大腦、肝臟等部位發現結節和菌斑。其實這是由於麴黴菌感染土雞雞群而引起的一種真菌性呼吸道傳染病,也可以叫做雛雞肺炎、麴黴菌性肺炎。

麴黴菌病可致土雞生病,飼養管理中,做好2點預防很重要

麴黴菌是一種真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特別容易在發黴變質的飼料和墊料中滋生繁殖。散養土雞飼料中使用的玉米、小麥、豆餅、花生餅等植物性飼料中以及麥糠、鋸末等墊料,很容易因為受熱受潮而發黴變質,在飼料和墊料中迅速大量繁殖,土雞誤食這些發黴變質的飼料或墊料則可以發生麴黴菌中毒的現象,雛雞感染出現的症狀較重,一般不容易恢復,嚴重者會出現死亡以及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所以需要立即淘汰;而育成雞和成年雞的症狀較輕,經過合理的治療和護理,能很快恢復,而蛋雞的產蛋率下降。

麴黴菌病可致土雞生病,飼養管理中,做好2點預防很重要

麴黴菌的流行病學

傳染源:被感染的病雞、發生黴變的飼料和墊料、被麴黴菌或者排洩物中攜帶的病原微生物汙染的飼料、飲水、墊料、孵化器等在麴黴菌病的傳播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主要的傳染源。

傳播途徑:麴黴菌病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進行傳播、感染,特別是雞群在晚上休息時,吸入攜帶麴黴菌孢子的空氣感染,麴黴菌孢子會隨著鼻腔、喉、器官、支氣管到達肺臟和氣囊,繼而侵害機體。如果種蛋表面含有麴黴菌孢子,那麼種蛋在孵化過程中很有可能也會被麴黴菌所感染,從而造成胚胎死亡。

麴黴菌病可致土雞生病,飼養管理中,做好2點預防很重要

易感動物:麴黴菌不單單是可以感染土雞、蛋雞、肉雞,還可以感染鴨、鵝水禽以及鳥類,而雛雞則最易感染,20日齡內的雛雞多呈爆發性,雛雞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而成年的家禽和鳥類多呈散發狀態,且發病率和死亡率相對於雛雞較低。

誘發因素:雞舍構造不合理、空氣汙濁、通風不良,溫度高、溼度大、墊料或飼料發黴等都可以誘發麴黴菌病,在飼養管理中不注重管理細節,甚至還會加重麴黴菌病的病情。

麴黴菌病可致土雞生病,飼養管理中,做好2點預防很重要

麴黴菌的臨床症狀

雛雞:雛雞感染麴黴菌病以後會表現出無精打采,閉眼睡覺,採食量下降甚至絕食,兩個翅膀耷拉下垂,頸部及背部羽毛松亂,暗淡無光澤,生長緩慢,機體逐漸消瘦,貧血。雞冠和肉髯成紫色,眼瞼腫脹,用手指翻開眼瞼明顯可見眼結膜潮紅,嚴重時眼瞬膜下可以形成綠豆粒大小的隆起,用食指和拇指輕輕擠壓隆起,可擠壓出淡黃白色乾酪樣物。

也有一部分雛雞的角膜中央出現不同程度的潰瘍症狀。並且雛雞也會表現出呼吸症狀,比如張口呼吸,伸脖喘氣,搖頭甩鼻,打噴嚏等症狀。也會由於小部分的病雞表現扭頭,脖子向後背,轉圈,全身痙攣,機體的消化功能紊亂,腹瀉,拉淡綠色糞便等神經性症狀,偶爾會出現血便,腿軟不能站立。死亡前表現抽搐,角弓反張等神經症狀時,死亡率高達100%。

麴黴菌病可致土雞生病,飼養管理中,做好2點預防很重要

雛雞嚴重時腿軟不能站立

育成雞和成年雞的耐受性較高,多呈慢性經過,即病程較長,病情較為緩和,並表現出呆立、精神不振、羽毛松亂無光澤、機體發育不良,消瘦,貧血,下痢,呼吸困難等症狀。

蛋雞產蛋量減少,甚至停產,病程多為數天至數月不等,嚴重影響蛋雞的生產性能。若種蛋或其孵化時受麴黴菌侵害,則孵化率下降,胚胎死亡率增加。

麴黴菌病可致土雞生病,飼養管理中,做好2點預防很重要

麴黴菌的病理變化

病雞解剖以後,可以發現胸部皮下和胸部肌肉等處都有大小不等的橢圓形或圓形的腫塊。剪開氣管和支氣管,可以看到氣管和氣管內的黏膜充血、出血,且有淡灰色或淡黃色的滲出液。

把胸腔打開以後,可以看到肝臟腫大2-3倍,並且肝臟表面有結節或瀰漫性的像腫瘤一樣的壞死灶。檢查病雞的消化系統發現,腺胃、肌胃、小腸、腎臟等處有大小不同的黴菌結節。

用手指或剪刀輕輕地將肺臟從胸椎剝離,可以明顯地觀察到肺臟表面有形狀和大小不一的黴菌結節,有時顏色也不統一,有黃白色,淡黃色,甚至是灰白色等,散佈於肺臟表面以及組織內,用手指觸摸結節感覺比較柔軟,用剪刀剪開結節呈奶酪樣,有的也會融合在一起呈塊狀。

麴黴菌病可致土雞生病,飼養管理中,做好2點預防很重要

同時氣囊也會出現渾濁、增厚,有淡灰色或者淡黃色且大小不一的黴菌結節,呈周邊隆起、中心凹陷狀,用剪刀撥動深褐色或豔綠色的黴菌結節可以看到綠色粉末飛揚。

部分病雞會出現扭頸歪頭等神經症狀時,仔細觀察大腦、小腦腦回等部位時可見針尖大甚至粟粒大的黴菌結節,腦組織表現輕度水腫,直接影響腦部組織的神經傳輸功能。

麴黴菌的診斷要點

1、經過詳細地問診及檢查飼料,進而判斷是否有食用黴變飼料的病史。

2、經過解剖檢查病雞的病理變化,可見氣囊、肺臟有明顯且大小與形狀不一的黴菌結節,而肝臟腫大,呈灰黃色結節,病程稍長者則質地堅硬,表面有顆粒感且粗糙,膽囊充滿稀薄膽汁,胸部皮下及肌肉表面常見有出血,心包膜內以及胸腔、腹腔內常有淡黃色液體。腺胃、肌胃、小腸、腎臟等也可見淡黃色的黴菌結節。

麴黴菌病可致土雞生病,飼養管理中,做好2點預防很重要

判斷是否有食用黴變飼料的病史

麴黴菌的預防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加強雞舍內的通風,從而有效控制雞舍內環境的溫度、溼度和空氣質量。在進行飼餵的過程中,每天應做到少添勤添,避免因為添加過多,飼料在料槽內發黴變質。另外平時還需要注意飼料以及墊料的儲存和保管,雞舍內的墊料要定期及時翻曬,避免飼料和墊料發黴。禁用發黴的飼料和墊料是預防麴黴菌病的重要措施。

搞好環境衛生:定期使用0.05%.硫酸銅溶液清洗用具,並對環境和使用器械,嚴格執行消毒制度,定期消毒與臨時消毒相結合,且所使用消毒劑應輪換使用,避免產生耐藥性。水槽、料槽以及飲水器乳頭要經常使用消毒劑擦洗消毒。供應無汙染且可利用的飲用水。麴黴毒素對熱耐受性比較高,高溫下不易被破壞,即使加熱煮沸也不能有效的將麴黴菌素分解,所以病雞的排洩物要深埋銷燬,堅決不能使用此類糞便,應該集中處理防止環境、飲水和飼料的汙染。

麴黴菌病可致土雞生病,飼養管理中,做好2點預防很重要

目前對於麴黴菌病還沒有特效的藥物,發病後應立即停止飼餵發黴變質的飼料,及時更換新鮮的飼料,並且使用5%~8%的葡萄糖和電解多維進行飲水,促進機體代謝。

0.05%的硫酸銅溶液清洗雞場內外的用具、器械和環境,並且做好消毒措施,但是需要注意的硫酸銅溶液的使用劑量為6小時的實際飲水量,切不可隨意加大藥物濃度以及使用劑量,避免造成藥物中毒。也可以使用碘化鉀溶液,按照0.5%~1%的碘化鉀溶液飲水,連用3~5天。

麴黴菌病可致土雞生病,飼養管理中,做好2點預防很重要

在飼料中按照每100只雛雞用制黴菌素50~100萬國際單位的比例進行拌料,早晚各1次,連用3~4天。如果自己不會計算的話,還可以購買制黴菌素片,按照一片1~2斤料的比例進行拌料,連用5~7天。

養殖戶們不僅要認真地學習飼養管理方面的知識,也應該最常見的傳染病,進行充分的瞭解,並且根據傳染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動物和流行特點等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同時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和消毒措施,並且控制好雞舍內的溫度,溼度,通風,給雞群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如果雞群發生疾病,應及時請相關獸醫人員診斷,並且根據疾病形成的原因,採取綜合且合理化的治療措施,儘可能的把機場的損失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