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毀長城——崇禎冤殺袁崇煥直接導致大明的迅速覆亡

#大話明清#



1


明朝末年,閹黨亂政,奸臣當道,清兵(後金)禍亂,內憂外患之下帝國的大廈搖搖欲墜。此時,有個憂國憂民的書生袁崇煥挺身而出,力挽狂瀾。

自毀長城——崇禎冤殺袁崇煥直接導致大明的迅速覆亡

(大明督師袁崇煥畫像)


袁崇煥出生於廣東廣州府東莞縣,是明末傑出軍事家、愛國將領和民族英雄,後代史學家譽其“明朝第一將軍”。袁崇煥是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薊遼督師,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聲望如日中天,但因閹人魏忠賢排擠而辭官回鄉。


魏忠賢死後袁崇煥被重新任用,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避開袁崇煥的防線繞道蒙古進攻北京。袁崇煥聞訊後率部星夜馳援京師,獲廣渠門、左安門大捷,力解京師之危。但此時崇禎帝卻聽信魏忠賢餘黨讒言,兼中皇太極設下的反間計,遂將袁崇煥誘捕下獄,最後凌遲處死。

《劍橋中國明代史》稱:“他(崇禎)相信了謠言,於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殺了他最有才能的將領袁崇煥。”


2

自毀長城——崇禎冤殺袁崇煥直接導致大明的迅速覆亡

(清太祖努爾哈赤畫像)


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努爾哈赤起兵進犯明朝,清軍所到之處明軍均不堪一擊。天啟二年(1622年),13萬明朝軍隊在廣寧全軍覆沒,40多座城池失守,大明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明軍士氣低落到極點。


就在這國難當頭的時刻,袁崇煥挺身而出,投筆從戎。四年後,努爾哈赤率兵13萬,攻打孤立無援的寧遠,但這一次卻被袁崇煥的一萬守軍打得落花流水,滿地找牙。努爾哈赤縱橫天下數十年,如今第一次嚐到慘敗的滋味,而且還在戰鬥中被袁軍重傷,不久含恨而死。這是雙方自交戰以來,明軍第一次取得了勝利,好消息傳遍朝野以後,軍心大振,士氣高漲。

自毀長城——崇禎冤殺袁崇煥直接導致大明的迅速覆亡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立誓要除掉袁崇煥為父報仇。次年,他親率兩黃兩白八旗精兵,圍攻寧遠與錦州,但袁崇煥鎮定自若,臨危不懼,指揮將士奮力反擊,清軍久攻不克,損失慘重之下連夜狼狽潰逃。

經此一役,袁崇煥之名威震遼東,清兵為之聞風喪膽

自毀長城——崇禎冤殺袁崇煥直接導致大明的迅速覆亡

(清太宗皇太極畫像)


袁崇煥竟如此難對付,心有餘悸的皇太極只好採納漢奸高鴻中的建議,於崇禎二年(1629年)率領八旗大軍,刻意避開袁崇煥的防線,繞道蒙古經遵化直下北京城。這些地方本非袁崇煥所轄,但以大局為重的袁崇煥並未見死不救,他隨即和部下火速率兵往援,並在沿途佈下埋伏,以便截斷皇太極的退路。


十一月初十,袁軍趕至薊州與清軍展開激烈廝殺,皇太極萬沒料到會在此地遭遇袁軍,驚慌失色之下連夜領兵逃向通州,欲圖京師。袁崇煥快馬加鞭,率5千輕騎日夜急行軍緊追不捨,最後比清軍早3日到達北京。崇禎帝見袁軍趕到,驚喜不已,連忙下令犒賞,但袁崇煥請求讓疲憊不堪的人馬入城稍作休整以便再戰,卻被崇禎一口回絕,可憐人困馬乏的袁崇煥兵士只得在毫無防禦措施的廣渠門外安營紮寨。

自毀長城——崇禎冤殺袁崇煥直接導致大明的迅速覆亡


二十日,袁崇煥率部在廣渠門等地與來犯的皇太極八旗軍大戰,袁軍將士士氣高昂,個個以一敵十,奮勇殺敵,最終以九千人馬擊敗清兵十萬大軍,是役袁軍也損失巨大。戰鬥結束後,袁崇煥又命人用火炮轟擊清軍大營,清軍只得全數撤退,京師之危自此解除。


其實這次與據城固守的寧遠、寧錦大捷不同,此役袁軍與清軍短兵相接,打的都是白刃戰,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在兵力上處於嚴重劣勢,可以說贏得十分僥倖。而開戰前,袁崇煥計劃先按兵不動,等隨後趕到的大隊人馬到齊以後才一起夾攻。所以任崇禎一再催促出戰,他都以兵困馬乏,等待援兵為由加以推遲。

自毀長城——崇禎冤殺袁崇煥直接導致大明的迅速覆亡


這一次,後金的精銳全部出動,他們冒險深入大明腹地,意欲速戰速決,拖得越久對他們越為不利。袁崇煥深知這點,所以他預先派人截斷清兵退路,就是要將其困住,等各路大軍抵達,再四面合圍,一舉將之殲滅,使大明再無後顧之憂。

自毀長城——崇禎冤殺袁崇煥直接導致大明的迅速覆亡


不幸的是,袁崇煥的周密計劃正好給一心謀害他的奸賊抓住了把柄,朝中當權的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等人便藉機汙衊他放清軍入關,以給魏忠賢報仇,糊塗的崇禎也聽信讒言。此時的皇太極更是看準機會及時使出離間計,說袁崇煥與清軍有密約。於是,崇禎帝將袁崇煥下獄,最後凌遲處死。


袁崇煥死後當晚,其部下佘義士冒著被滅族的危險連夜偷回屍首將之葬於今北京廣渠門內東花市斜街的廣東義園內,並立下遺訓要子孫後代生生世世為其守墓,至今已370多年。(南方週末《372年守墓史曲終人散》)


3

自毀長城——崇禎冤殺袁崇煥直接導致大明的迅速覆亡

(袁崇煥雕像)


袁崇煥一生愛國,多次拯救大明於危難之中,不想最後卻被他奮身解救的昏庸皇帝千刀萬剮,這是真是寒透了萬千將士的一片赤膽忠心。袁崇煥無罪被殺,在明軍將士中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全軍上下瀰漫著一股悲觀氣息。從那時開始,明朝才有整個部隊向滿清投降的事例出現。更有人為其帶去西洋大炮,滿清自此以後便開始學會自行鑄造火炮。遼東將士都說:“連袁督師這樣忠勇都不能倖免,我們留在這又能作甚?”降清的將士寫信給明將,總是指責明朝昏君奸臣陷害忠良。


其實並不是沒有忠誠,也不是貪生怕死。他們曾經為大明殊死拼殺,可現實卻將他們推向絕望的深淵。誰不心寒?

自毀長城——崇禎冤殺袁崇煥直接導致大明的迅速覆亡

(崇禎皇帝上吊畫像)


誅殺忠勇能臣袁崇煥,無異於自毀長城,此後明朝再沒一個棟樑之將可擔重任。從殺袁督師的那一刻起,大明就已註定了它必亡的命運。在隨後的戰爭中,明朝日益衰敗,再也無力抵擋清軍的強大攻勢,加上李自成農民軍的夾擊,於是不久便壽終正寢,而崇禎也因此吊死梅山,可悲可嘆更可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