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唐朝的江山,一半是李秀寧打下來的,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到底有沒有道理?

歷史公元


李世民由於玄武門之變,被許多人詬病,但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是唐朝第一功臣,唐朝的一大半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至於李秀寧,她的存在更多的是傳奇色彩和激勵士氣,她開創了大唐女子很厲害的先河,至於對於打江山的幫助,雖然建立了一些功勳,但並不是太大,她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唐朝能建立,從前期籌劃到起兵,李世民不僅有參與而且還是主謀之一,在起兵後的幾次關鍵決策上,也是他把握了正確方向,同時,他還親自率兵上陣拿下幾次關鍵戰役的勝利,掃平主要的幾個爭奪天下的對手,對於唐朝,李世民是居功至偉。

年少多謀,籌劃起兵

李世民少年時就展現出不凡的見識和軍事才能,在出兵解圍雁門關時就可見一斑。大業末年,隋煬帝被突厥困於雁門關,隋徵召勤王師前去救援,李世民積極加入了屯衛將軍雲定興的勤王軍隊,他為雲定興獻策道,“突厥始華可汗既敢傾國之兵來圍困雁門關,必是料定我朝無法短期集結足夠多的兵力施以救援,我軍兵少,就不能貿然上陣,不然,突厥就會以眾擊寡先擊敗我們,然後繼續圍困雁門關。當前,將軍最好能先製造疑兵,多佈置旗號鼓角來虛張聲勢擴充軍隊規模,造成龐大的軍陣氣勢,始華可汗若見到我軍規模如此龐大,大出其意料,必然心裡驚慌而不敢交戰就先退兵,這樣,陛下的圍困自然就解了。”雲定興便採用了李世民的建議,果然,始華可汗見到來援的隋軍聲勢浩大,不戰就先行退走了。這時的李世民還不到十八歲。

在李淵被任命為太原留守時,高陽的匪首魏刀兒率軍來進攻太原,李淵率軍出城迎戰時被匪軍圍困在陣中,李世民親自率軍上陣衝殺,殺散了匪軍救出了李淵。

這時的李世民不但在軍事上有勇有謀,在政治上也已經早熟,見到隋朝國勢衰危,社會動盪,已經大勢已去,便積極結交有識之士,廣納賢人勇士,為日後舉兵做著準備。等到各地紛紛開始造反時,沉得時機已成熟,便和劉文靜去勸說李淵趁時起兵,並設計以謀反罪先殺了隋煬帝派來監視李淵的郡守王威和高君雅。

東征西討,戰功赫赫

李淵起兵後,李世民被封為火敦煌公,任右都督,統轄右三軍,隨李淵一塊西征。在霍城遭遇到隋將宋老生率兵阻擊,由於路上遭遇大雨延誤了行程,導致糧草不足,李淵就有些退縮,想要回軍太原,再擇日出徵。起兵第一戰就如此窩囊的退走,是很傷士氣,也不利於以後軍隊作戰。李世民自然不同意此刻退軍,但李淵聽不進李世民的建議,執意要退軍。李世民用哭諫,痛陳退兵的危害性。“我軍不戰就退,軍心散渙士氣低落,如果隋軍從後趕來掩殺,我軍將會立即潰敗,初戰就如此,日後還如何召集部下繼續成就大業呢?”李淵被聞言大悟,這才打消了退軍的念頭,繼續按計劃進軍。

到達霍城時,李世民先誘使宋老生出城迎戰,然後和柴紹埋伏在附近的高坡上,在宋老生與李淵交戰時,他率軍居高臨下向隋軍發起衝擊,一舉沖斷了隋軍的隊陣,隋軍大亂,在前後圍攻下,宋老生兵敗,李世民趁勢斬殺了宋老生,取得了起兵的首仗勝利,這一戰也是極度鼓舞士氣和軍威的一仗。

霍邑的勝利,有著極大的象徵意義,一是打開了通往河東的進軍關口;二是廣揚軍威,吸引了不少有志之士爭相來投,擴充了實力;三是出師告捷,穩定了軍心激勵了士氣。李世民在關鍵時刻勸阻了李淵退兵的打算,為日後奪取天下掃清了不少障礙。

李世民的軍事才能和功勳主要在四大戰役上,在這四大戰役取得勝利後,基本確定大唐基業已穩,而這四大戰役也涵括了大唐的大半江山。

與秦帝薛舉和薛仁杲父子的淺水原之戰 公元618年,在隴西稱帝的薛舉進攻涇州,李世民率兵出征,李世民知道薛舉孤軍深入,糧草也不多,士兵遠來疲憊,便打定主意與其打消耗戰,高築牆深挖溝以堅守的策略應敵。在兩軍對峙期間,李世民卻得了重疾不能料理軍務,就把軍隊交給了劉文靜、殷開山兩人打理,並深囑兩人不得出戰,堅守以待自己病癒再與薛舉交戰。誰料這兩人沒有聽從李世民的囑咐,貿然出兵,被薛舉率軍打了個偷襲,導致唐軍慘敗。

李世民等到病好再次出征薛家父子,這時薛舉也已病死,由他的兒子薛仁杲繼位,李世民仍然以高築牆深挖溝堅守應敵,兩軍相持六十多天,耗到薛仁杲的糧草已有些不濟軍心渙散時,這時,已民用工業薛仁杲的部下君才、梁胡郎前來投降。李世民看戰機已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地步,知道決戰的時候到了,率軍出戰,在淺水原一舉擊敗薛仁杲部將宗羅日侯,薛仁杲見大勢已去,只得率部投降。

淺水原一戰,奪取了隴西的廣袤土地,穩固了後方,為唐軍向中原進兵打好了基礎。在李世民攻打隴西時,佔踞山西北部的劉武周聯合突厥兵打敗了鎮守太原的李元吉,先後佔領晉州、絳州、龍門等地。唐軍原本擁有的河東之地已所餘無幾,李淵見劉武周兵勢兇猛,怕不能抵禦,已準備盡數放棄河東之地,固守關西。李世民勸諫道,發家之地怎能放棄,是王業的基礎,朝廷的根本,並請願率軍征伐劉武周收復河東之地。

柏壁之戰 李世民率關中軍從龍門渡過黃河,屯兵在柏壁,與宋金剛軍相持。李世民還是採用消耗戰,以有利擊敵之不利的疲敵戰術,在佔據有利地形的情況下,切斷宋金剛的糧道,耗得宋金剛部糧草不濟軍心渙散被迫退軍時,李世民率軍趁機追擊,大敗宋金剛取得了柏壁之戰的勝利。收復了河東,而劉武周敗退到突厥,不久也被突厥人所殺。

征伐王世充 李世民擊敗劉武周收復了河東後,揮師東征開始逐鹿中原,直接面對的就是洛陽王世充和大夏國竇建德。王世充在與李密的對決戰,最終擊敗了李密,迫使李密投降了李淵。王世充.的實力可見一班。

虎牢關之戰 在征伐王世充時,李世民組建了玄甲軍,挑選的精銳都身著黑衣黑甲,勇猛無比。王世充先是頓兵三萬在磁澗迎敵李世民,被李世民擊敗,便退回洛陽固守。李世民也不先攻洛陽,一面對洛陽進行圍困,一面派出軍隊逐一拔除洛陽周邊外圍的軍事據點,王世充轄下的州郡紛紛投靠了李世民,最後洛陽成為了一座孤城,王世充見此,只得率兵出城與唐軍交戰,攻了幾次都被李世民擊敗,無奈只得退回洛陽,憑著洛陽堅固的城防堅守,一面向竇建德求救。

一直坐山觀虎鬥的竇建德本待兩敗俱傷時他好撿漁翁之利,這時見唐軍得勢,王世充勢危,唇亡齒寒之下,便率十餘萬大軍來援。夏軍大軍勢如破竹,摧城拔寨,在攻下滎陽後,駐紮在氾水附近。李世民這時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手下諸將勸他先撤軍,退守到洛陽以西的新安一帶以觀敵勢再作打算。

這時的洛陽被圍困多日,城內糧草已將斷頓,士兵也是疲乏無鬥志,只需再圍困些時日,洛陽城必破,若此時唐軍撤退,城裡的士卒本都是精銳之兵,如果得到充足的補給,無疑又將煥發旺盛的戰力,日後再想攻並不易,這樣將是前功盡棄。經過對各方的周密謀算後,李世民決定行一步險棋,一面繼續讓李元吉率兵圍困住洛陽城,不令其和外界有聯繫,特別是和竇建德,一面親自率軍趕赴虎牢關拒敵竇建德。

憑著虎牢關的地形優勢,唐軍與竇建德相持了二十餘天,竇建德被阻在虎牢關前寸步難進。李世民先以放出消息唐軍缺乏糧草的消息,再以在黃河岸邊散放軍馬的誘敵之計誘得竇建德率軍來搶奪馬匹。待得竇建德軍陳悉數陳列出營時,李世民卻又施展疲敵之計,讓夏軍從早上一直列陣到捱過中午都沒有交戰的機會。夏軍是又渴又乏又餓。李世民先是派出一支軍隊試探夏軍,見其軍陣已鬆動,才命令全軍出擊。

竇建德還沒有來得及整頓軍陣,就被唐軍衝得七零八落,不消片刻,夏軍就全線潰敗,竇建德最後也被活捉。洛陽城裡的王世充見竇建德已被唐軍俘虜,知道大勢已去,便也獻城投降。

虎牢關一戰,李世民擊敗了竇建德和王世充,盡得河南、河北、山東等中原之地,這時的李世民才二十二歲。這接連的幾次大戰,李世民表現出了一個統帥的卓越軍事謀略和指揮時的果敢、臨陣的英勇,擊敗了強勁的幾方割據勢力,收復了廣袤的土地。確實是大唐一大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由於功勳卓著,李世民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陝東道大行臺,位在王公之上。

娘子軍,平陽公主

李秀寧是李淵的第三個女兒,嫁與柴紹為妻,最初在聞知父親李淵要起兵時,支持夫婿柴紹去參加父親李淵的義軍隊伍。在柴紹走後,李秀寧就回到讄縣鄉下的家裡,變賣家產籌措資金招募了幾百名士卒,以此響應李淵在太原的起兵,這時協助他的是家僕馬三保,她先收服了山大王何潘仁,並與之合兵一處攻打讄縣,在打下讄縣後,又召集了不少佔山為王的草莽英雄,奪取了不少縣城,漸漸的,隊伍也擴展到了七萬餘人,她的軍隊也被稱之為娘子軍,還率軍配合李世民共同攻打長安城。史書上,在打下長安後就再沒有她繼續征戰的相關記載了。

在李淵登基稱帝后,由於李秀寧建立的特殊功勳,被封為平陽公主,各類賞賜和待遇都要高於其他公主。平陽公司死得也早,在武德六年,就死了。喪禮辦得都是高規格,李淵特地一改女子喪亡不行鼓樂的傳統,特為平陽公主安排鼓樂樂隊的儀式。李淵也是很看重他的這個女兒的。

相對於李世民的功勞,平陽公主的李秀寧則就有些微不足道了,更不可能存在打下半個江山的事情,但作為一個女子,李秀寧能有如此果敢英武的表現,確實非常的不易。也是少有的巾幗英雄,她曾率兵鎮守過的葦澤關也因此改稱為“娘子關”。估計一些評書裡的像樊梨花、穆桂英等女英雄的原型就來自於李秀寧吧!


飛越滄海新史觀


唐朝的一半天下是李世民打下的,這沒問題,關鍵是李秀寧是誰?怎麼能和李世民齊名?看到題目的那一刻我懵逼了。後來查找資料才發現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巾幗不讓鬚眉的平陽公主嗎?

李世民,眾所周知,16歲開始帶軍打仗,前前後後領導的戰爭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場。薛舉父子戰役,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戰役,玄武門之變,以為登基後的各種開疆擴土,貞觀之治的盛世,都是他的成功。歷史上對李世民的評價極其的高。




李家兒郎是英勇善戰,但李家女兒更是巾幗不讓鬚眉!

李秀寧是李淵的第三個女兒,就是世人皆知平陽公主,李秀寧這個名字在史書中無記載。李淵決定起兵時通知自己的三女婿柴紹“三女婿啊,你爹我要當皇帝,需要人支持,你來不來?”岳父要幹大事自然是跟隨。但是他擔心妻子的安危。話說這李秀寧也不是一般女人,丈夫,父親,兄弟都征戰沙場,她還很鎮靜,想著自己能幫到什麼。


既然丈夫擔憂自己,父親兄弟們外出打仗,我何不也集結一隊人馬,既保護了自己,還幫助了他們,一舉兩得。說幹就幹,招兵買馬,置辦兵器。沒曾想到,最後跟隨著竟有七萬多人,人稱娘子軍!


姑娘要是“帥”起來真的沒男人什麼事了!

李秀寧先後攻佔了戶縣,周至等地。等李淵渡過黃河後,看到愛女已經為自己在關中地帶打下的一片天地,甚是欣慰,又給她賜了精兵強將,大家一起打天下。等攻下長安後就封了“平陽公主”,論功行賞,從此以後都是軍人級別待遇!


雖說長安攻下了,但誰來守,自然是平陽公主了。李世民負責在外打天下,平陽公主負責守天下,兩人完美的配合使得唐朝的疆域一步步擴大。




此關是我守,此地是我家,要想從此過,來吧,踏著我屍骨過!

娘子關位於今山西省,是中原和關中地區的屏障,無山西則中原和關中不穩,平陽公主率軍就駐紮於此。凡是要進入中原,先從我平陽公主身上過!娘子關也因此得名。


就這樣,平陽公主保證了李家大本營的安穩!既然後方穩定了,那前線的李世民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了,放開膀子一頓猛如虎的操作,推翻了隋朝的統治!

打天下容易,但是守江山難。新朝的建立不就是因為前朝守不住了嗎?所以,李世民是厲害,江山是他打下來的,但是,沒有平陽公主的守江山,無論多少疆域都不是李家的囊中之物。

所以說,唐朝的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另一半就是平陽公主(李秀寧)守護來的!


斯幽說歷史


關於唐高祖李淵,不得不說他所生的兒子和女兒各個都不簡單,當然,在他一眾的子女當中最為出眾的便是第二子“李世民”和他的第三個女兒,因為他們都曾為李淵建立大唐王朝立下過不俗的“功勞”。


李淵確有一個女兒為他打江山,但史籍並未記載其真實姓名

唐高祖李淵一生當中共有22個兒子和19個女兒,當然,其中有不少的子女是他在登基稱帝擴充後宮之後才得的,當他在山西太原“起兵反隋”的時候,他身邊的兒女並不多。

而在他眾多的女兒當中,排行第三的“李氏”曾經為李淵建立大唐王朝立下過汗馬功勞,可謂是一名巾幗將軍。

但可惜的是,無論是《舊唐書》還是《新唐書》,甚至是在民間的一些野史雜談當中就沒有提及李淵三女兒的名字,而“李秀寧”這個名字其實是來自於武俠小說大師黃易所著的小說《大唐雙龍傳》。

關於這位“巾幗將軍”在史籍當中只有一個封號叫做“平陽公主”,看到這個封號,我想熟悉漢朝歷史的列位應該便會很自然地聯想到西漢的那位既是漢武帝的親姐姐,也是大將軍衛青的妻子的“平陽公主”。

雖說朝代不同,但這兩位“公主”卻都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中豪傑,那麼,這位“平陽公主”究竟幫助李淵做了哪些“大事”呢?下面我就來給列位講述一番。

當李淵在隋大業十三年,即公元617年五月決定起兵反隋的時候,這位“平陽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紹”還都在長安城內。

於是,在正式起兵之前,李淵便派出了親信找到了他們夫妻二人,準備將他們秘密護送出城,以免去李淵的後顧之憂。

但是,“柴紹”卻認為如果兩人一起離開目標還太大,但是,他又很想前去協助李淵,再加上對“平陽公主”的擔心,因此便陷入了兩難之中。

然而,沒想到這位“平陽公主”此時就顯露出了她的英武之氣,她跟柴紹說讓他先走,理由便是她畢竟是一個女子,不太容易引起他人的懷疑,而之後一旦有機會她便會想辦法自己脫身。

而此後,她先是女扮男裝,賣掉了位於當時鄠縣的李氏莊園,她把變賣莊園得來的錢用來賑濟災民,也正因如此,她很快便拉起了一支由幾百名百姓所組成的隊伍。

很快,李淵起兵的消息便傳遍了天下,“平陽公主”有了招兵買馬的經驗之後,為了能夠幫助父親招攬更多的兵馬,此後,她便去到了很多的地方去不斷地聯絡“反隋”的義軍,沒用多久她便招攬了四五支已經具備了相當規模的“起義軍”,總人數也達到了數萬人之多。

就這樣,平陽公主便成為了這支“起義大軍” 的女首領,她雖然是女性,卻非常懂得如何治軍,所以,在她的管理之下,整支軍隊紀律嚴明,而且“平陽公主”也能夠做到言出必行,這使得整支軍隊當中的眾多將士對面前的這位“巾幗將軍”肅然起敬。

所以,當李淵率領主力進入關中的時候,聽到他的三女兒已經為他佔據了關中大片的地盤,心中極為高興,立刻派出柴紹去迎接“平陽公主”。

此後,“平陽公主”更是率領一萬多人與李世民的大軍會和在渭水的北岸,兩軍會合之後便浩浩蕩蕩地直奔長安,而且,沒用多久長安便被攻破,李淵也成功地入主長安。

等到整個關中平定之後,李淵也得以成功地在長安登基稱帝,正式建立大唐王朝,而由於他的這個三女兒為李淵平定關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便特意封她為“平陽公主”,而且,伺候凡是對眾公主進行封賞的時候, 李淵也總是會對這位“三女兒”特加封賞。

李淵建唐後繼續平定割據勢力,平陽公主駐守山西創“娘子關”之史話

雖說李淵已經登基稱帝,但在那個時候,在各地還有著不小的割據勢力,而其中勢力最大的便要數“王世充”了,再加上當時“竇建德”也投靠了“王世充”,因此,大唐的江山想要長久,就必須徹底地收服王世充。

而這一重任便落在了當時被封為了秦王的“李世民”的身上,當然,為了確保關中地區的安全,李淵便讓“平陽公主”駐守山西,畢竟這是是他們李家的大本營,她所駐守的地方叫做“葦澤關”。

這裡是出入山西的咽喉之地,山西又是關中地區的屏障,一旦山西失守關中地區便不得安穩,從這一點也足見李淵當時對這位三女兒的信任和倚重。

當時,“平陽公主”率領著數萬精兵在“葦澤關”駐守,而正由於這是一支以“巾幗”為帥的軍隊,所以,便又被當地的百姓稱為“娘子軍”,與此同時,“葦澤關”也在後世被稱作“娘子關”。

而至於當時這位“平陽公主”是否曾經在“娘子關”經歷過惡戰,在“長安一戰”之後,各類史籍當中對這位“平陽公主”的記載幾乎就看不到了。

只是在唐高祖武德六年,即623年2月初時,史籍當中才突如其來地寫道了她的死訊,至於她是這麼死的,不得而知。

而至於為了會有這樣一次看起來十分突兀的記載,主要與李淵為她所舉行的一場特殊的葬禮有關,這位“平陽公主”在死後竟然是按照“將軍”的葬儀來舉辦和安置的。

這樣的現象可以說在整個中國古代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之所以會這樣做,李淵所給的理由便是因為他的這位三女兒“平陽公主”在生前大部分的時間裡都是領兵行軍的“巾幗將軍”,所以,才破格以“將軍”的葬儀進行安葬。

這在“女性”社會低下的古代,也是極為罕見的,因為當李淵做出那樣的決定的時候,朝廷當中便有諸多大臣反對,但李淵卻根本就沒有去管他們的說法。

除了以“將軍”葬儀安葬之外,李淵還特意給他的這位三女兒賜了諡號為“昭”,要知道,關於“諡號”除了“皇后”之外,很少有其他的“女性”能夠獲得。

現在縱觀這位“平陽昭公主”的生平,不可謂“功”不大,但是要說為李淵打下了“半壁江上”,這種說法似乎有些誇大。

從史料當中記載可以看出,她的功績主要集中在“關中”和“山西”地區,只是,史料當中為能夠更加詳細地記載她的名字、性情和去世的原因等等,實在是令人惋惜。

最後,關於“李世民”為李淵打下了“半壁江山”,這種說法到並不誇大,眾所周知,李世民早在李淵起兵的初期便開始四處征戰,李淵稱帝之後,更是成功地解決掉了“王世充”這個最大的威脅,為唐朝成為大一統的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說是“半壁江山”應是名副其實的。


好啦,這個問題就跟列位聊到這裡,歡迎列位關注我的頭條號“冒牌東方朔”。


冒牌東方朔


李秀寧是誰呢?在歷史上叫平陽公主。為啥會有說法大唐的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的,一半是平陽公主打的呢(李秀寧)?一位公主打什麼江山?她不應該在閨房裡繡花嗎?

在中國有無數的巾幗女英雄,但是第一位是誰呢?絕對不是花木蘭,一定是平陽公主。平陽公主可不是嬌滴滴的富家女,她的實力讓很多男人汗顏,即使是凌煙閣的二十四功臣,恐怕也不敢在她的面前居功自傲。

巾幗女英雄

說起平陽公主,頓時感覺一陣傲氣幹雲,想想一位公主鐵馬金戈,馳騁沙場,豈不快哉?多少男兒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這是何等的風姿!遙想公瑾當年,也就不過如此吧。

李淵起兵之時,柴紹和平陽公主在長安定居,一接到李淵的迷信,得知李淵要起兵的時候,柴紹決定先行離開長安,隨同李淵起事。但是有一個顧慮,那就是平陽公主的安危。如果柴紹離開長安,必定會被發現端倪,如果事發之時發現柴紹不在,必然會捉拿平陽公主洩憤。

柴紹不得不走,平陽公主不得不留,她不能一起走,否則事情過早敗露,與大事不利。萬難之時,是平陽公主力勸柴紹安心前去,助李淵起事,平陽公主深陷長安,臨危不懼,義薄雲天。正是平陽公主的毅然決然,才讓柴紹安心去李淵身邊,成為臂膀。

柴紹即去,平陽公主並未隱匿身形,而是就地行事,與亂世之中招兵買馬,成就小股勢力,這起初的幾百人,成了一個旋風的風眼,憑藉自己的人格魅力,平陽公主將附近起義的小股勢力凝聚在身邊,成為了一股不大不小的軍事力量,這股軍事力量的首領正是平陽公主。

娘子軍

平陽公主的義軍,一再擴大,但是還不能成為一方霸主,因為一座大山在她面前,無法超越,這座“山”正是胡商何潘仁的起義軍,這支起義軍不容小視,擁兵3萬,形成了一方勢力。

不收何潘仁,平陽公主的義軍便無法再擴大半步,但是硬打的話,平陽公主又不是何潘仁的對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平陽公主選擇讓馬三寶去招降何潘仁,結果是何潘仁來降。究竟何潘仁為何投降平陽公主呢?這個問題恐怕只有馬三寶知道了,令人費解,或許僅僅是何潘仁眼光如炬,看到了李淵未來的發展前景。

總之,平陽公主成為了關中的一大勢力,隨著她的勢力急劇擴大,周邊的一些小型起義軍都紛紛前來投靠。平陽公主的軍隊,是一支能打硬仗的軍隊,軍紀嚴明,深受百姓愛戴。在平陽公主帶領起義軍期間,多次擊敗了隋將屈突通。在平陽公主的率領下,她帶領的軍隊逐漸聞名於各路起義軍,因為她的強硬作風,又是女子為軍隊首領,大家都稱平陽公主的軍隊為“娘子軍”。

等到李淵渡過黃河之後,發現關中的平陽公主此時已經佔據了很大的地盤,心裡自然是美滋滋,對自己的這個三女兒更是喜愛非常。可以說,平陽公主的勢力,對李淵佔據關中支持很大,這是一個貪天之功!

李淵入長安,掃平關中期間,平陽公主回軍山西大本營,坐鎮娘子關,保李淵後方安穩。山西不失,則關中無事,長安無事。娘子關的得名也正是因為平陽公主曾經駐軍於此而得名。

古今奇女子

稱平陽公主為奇女子,除了她戰功蓋天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平陽公主死的時候,採用的是軍式葬禮,身為公主,死後受到這樣的待遇,絕對是古今奇談了,當時也有人提出反對,但是李淵不以為然,他認為平陽公主金戈鐵馬,以這樣的形式入葬沒什麼問題。甚至在平陽公主死後,給了平陽公主一個諡號“昭”,可見李淵對平陽公主的重視。所以,平陽公主也稱平陽昭公主。


平陽公主獨自在關中發展勢力,開闢關中根據地,作為李淵入關中內援,合二為一,迅速攻佔長安,隨後坐鎮大後方,使李淵等人可以安心作戰,最終奪得天下。如果說李唐的江山一半是平陽公主打下來的,其實也並不為過。


野史日記


歷史上有個說法,唐朝的江山是兒子打天下,老子坐天下。說的是李世民打天下,李淵當皇帝坐天下。

李淵在起兵到當皇帝的過程中,確實沒有打過什麼仗。他當這個皇帝,確實有些撿便宜的味道。不過,若認為李淵的江山,是全部由李世民打下來的,這話未免有些誇張。事實上,當時還有個人,在李淵打天下的過程中,所立的功勞,其實並不比李世民小。說李淵的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還有一半是這個人打下來的。這個話,絕不誇張。

這個人,就是李淵的第三女平陽公主。由於她去世後,被李淵給了一個“昭”的諡號,因此,她又叫做平陽昭公主。而這個諡號,也使得她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擁有諡號的女子。

(平陽公主劇照)

為什麼李淵的江山,有一半是平陽公主打下來的呢?我們來看看,平陽公主在李淵打江山的過程中,究竟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一、招兵買馬多達七萬。

李淵剛剛起兵的時候只有三萬人馬,兵力明顯不足。平陽公主當時住在長安,為了幫助李淵,她想方設法從長安逃了出來,回到老家,把家裡的田產變賣了。

平陽公主變賣了家產後,一方面用這些家產來賑災,一方面招募軍隊。她這樣做,在李淵起兵的初期,所起到的效果是極好的。既幫李淵積攢了仁愛的名聲,同時也拉起了隊伍。一時之間,就有數百人加入了平陽公主身邊來。

平陽公主只是個女子,女子在古代既無地位,也無威信,而當時就有幾百人加入進來,這個數據看起來很小,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

而接下來的發展,就可以看出,平陽公主相當了得。當時,在平陽公主老家一代,有四五支起義軍,分別是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的軍隊,其中尤其以何潘仁的軍隊人數最多,手下有好幾萬人。然而,平陽公主在三個月的時間裡,全部把他們招募過來,人數發展到七萬人。

如果說當初招募幾百人,靠的是平陽公主的賑災之舉,那麼,現在召集了七萬人,就完全是平陽公主依靠個人的能力了。

七萬人的部隊,在李淵的部隊裡,不是一個小數字。李淵自己並沒有什麼軍隊,他起兵的時候,之所以能夠有三萬人,全都是他當初平定農民起義軍的結果。而平陽公主這七萬人,加上李淵的三萬人,就為李淵進攻長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淵劇照)

二、攻陷長安功蓋天下。

平陽公主的第二個大功績,就是帶領和招募起來的兵馬,和李淵、李世民一起攻打長安。

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平陽公主攻打長安的具體情況,不過,後來平陽公主去世的時候,李淵一定要給她像對待將軍一樣,配上軍樂等各種禮節。當時有很多人並不同意,說平陽公主只是一個女子,而李淵告訴他們:“往者公主於司竹舉兵以應義旗,親執金鼓,有克定之勳。周之文母,列於十亂;公主功參佐命,非常婦人之所匹也。”這裡就講到,平陽公主在打仗的時候,親臨前線,身先士卒,取得了巨大的功勞。這裡的“克定之勳”,顯然就是表彰平陽公主在攻陷長安的過程中,所立下的大功勞。

(李世民劇照)

三、鎮守山西穩定後方。

李淵雖然攻克了長安,可是,長安在當時其實只是一座孤城,周圍有不少敵對勢力,對李淵虎視眈眈。這些敵對勢力,一旦攻進長安來,李淵不得不重新變成流寇。

為了防備這個問題,當時李淵想了兩個措施:一是派出李世民對付長安周邊的那些敵對勢力,對他們各個擊破。二是派出平陽公主鎮守山西。

李世民在掃平敵對勢力上,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過,平陽公主鎮守山西,其功勞也不容小視。因為山西是李淵的大本營,也是李淵給自己留的後路。一旦長安保不住,李淵可以退回山西,退回自己的大本營中。

平陽公主積極防守,她在葦澤關這個地方,派上重兵駐紮。多次打敗了敵人的進攻。這個關隘也因為平陽公主的存在,被後世稱為“娘子關”。

從以上三件功勞可以看出,說李淵的江山,有一般是平陽公主打下來的,並不是誇張。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張生全精彩歷史


有人說“唐朝的江山,一半是李秀寧打下來的,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這話有點道理,但未免有點兒誇大其詞。

誰是李秀寧呢?

李秀寧是《大唐雙龍記》文學作品中的一個人物,她的原型是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即李世民的同母姐,唐朝駙馬柴紹的老婆。

首先聲明一點,正史中平陽公主叫什麼史書不詳。為了方便大家的閱讀和理解,姑且稱平陽公主為李秀寧。

李秀寧為大唐的建立做出了什麼貢獻,以至於和李世民平分秋色?





這事還要從李淵太原起兵說起。

李淵和隋煬帝楊廣是表兄弟,即李淵的母親和楊廣的母親是親姐倆。李淵最初是楊廣的手下,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升任太原留守。

此時李世民跟隨父親駐守太原,他看到各地反隋義軍風起雲湧,於是鼓動父親乘機奪取大隋江山。

李淵當初不同意,認為和楊廣是親戚下不去手。

李世民認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迫不得已和好朋友,時任太原縣令的劉文靜以及晉陽宮主管(宮監)裴寂,合謀為李淵設了一個局。

三人故意把李淵灌醉,然後把他扶到楊廣留在晉陽宮裡的兩個妃子的床上,造成李淵侵犯楊廣兩個妃子的假象。

實際都是事先買通兩個妃子套好的把戲。

李淵喝高了,稀裡糊塗上了皇妃的床,就在早上醒來時,晉陽宮主管裴寂假裝無意撞破,聲言要上報李淵強姦皇妃,這就是典型的“仙人跳”。

此時劉文靜出現,勸李淵造反,李淵考慮再三:“反正都是一死,如果造反成功了呢!”



李淵要太原起兵造反,這時她的女兒、女婿都還在長安居住,於是李淵派人去長安通知女兒女婿趕緊撤離。

當時柴紹對妻子說:“你爸要造反,讓咱倆趕緊離開長安,否則楊廣非把咱倆砍了不可!”

李秀寧說:“如果咱倆一起走目標明顯,不如你先走投奔太原,我是女人目標小,把家中東西處理掉我隨後就到”。

柴紹說你自己多保重,說完就帶上人馬投奔了太原。

丈夫走後,李秀寧變賣家產,隨後帶上僕人,自己女扮男裝,自稱“李公子”,離長安投奔太原而去。

就在去太原途中,李秀寧發現各地起義軍很多,她突然萌生了組織一支隊伍的想法,於是邊走邊招人馬,很快有了一支上千人的人馬。

隨後李秀寧帶著這支隊伍邊走邊戰。

由於李秀寧所率軍隊紀律嚴明,投奔她的人馬絡繹不絕,不久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到了太原後竟發展成了上萬人的軍隊。




李淵見自己的女婿、女兒都逃出來了,這才起兵攻長安。

隨後李秀寧組織的這支軍隊在李淵征戰關中時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淵經過三個月的戰鬥就佔領了長安。歷史上除了宋朝趙匡胤得天下容易外,第二個就屬於李淵了。

佔領長安後,李秀寧奉父命駐守山西娘子關,這就相當於讓她留守大本營。

有道是:“山西穩則關中穩”,李秀寧圓滿完成了駐守任務。到現在娘子關一代仍流傳著平陽公主的許多傳說。

從上面可以看到,李秀寧確實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總結有兩點:第一,為李淵起兵提供了一支隊伍。第二,父親和兄弟們在外征討的時候,守住了大本營長安,解除了父親和兄弟們的後顧之憂。



但是說她為唐朝打下了一半江山未免言過其辭,只不過李秀寧是女人,巾幗英雄在歷史上本來少之又少,這樣一來,她所取得的成績顯得尤為突出。

李淵的兒子們哪個功勞也不比李秀寧遜色。比如大太子李建成,李淵起兵前他在河東居住,秘密結交了許多有才能的人,他也組織和招募了許多義軍,然後帶著這支隊伍投奔了太原。



李秀寧駐守娘子關,李建成、李元吉也沒閒著,在外征戰哪一個功勞也不小。但是李世民稱帝后抹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切,李秀寧則不同了,她本來是女人,無論如何也不會對李世民構成威脅,所以史書並沒抹殺她的功勞。


秉燭讀春秋


  號稱“天下第九關”的山西娘子關,原先叫“葦澤關”,改為“娘子關”就是紀念李秀寧的。

  李秀寧(平陽公主),是李淵的三女兒,唐初名將柴紹的妻子。李淵帶著女婿柴紹在太原起兵時,李秀寧自己招募士兵,在關中起兵。在李淵進入陝西前,李秀寧已經在關中打下一片天地,號稱“勒兵七萬,威振關中,遠近鹹附”。

  我們知道李淵稱帝建國的契機,就是攻佔長安。而李秀寧在關中的勢力,則是李淵攻下長安的最大助力。也就是說,在攻下長安這件事上,李秀寧有“佐命之功”,佔據一半功勞絲毫沒問題。

  李淵長安稱帝后,李秀寧帶領軍隊駐防葦澤關,保護李唐的大後方,深得當地人擁護愛戴。李秀寧的軍隊被稱為“娘子軍”,她駐守的葦澤關就被後人稱為“娘子關”。娘子關是河北山西交接的咽喉之地,李秀寧在這裡防禦過突厥勢力、劉黑闥勢力。

  說李秀寧功蓋天下沒問題,說打下唐朝的一半江山,有點誇張。畢竟她的作戰範圍也就晉陝兩地。但是,以她的功勞,列入李淵的“太原元謀功臣”,或者,列入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絲毫沒有問題。

  可惜,不知道什麼原因,在唐初的兩份功臣名單裡,都沒有李秀寧的名字,或許是因為李秀寧是女子的緣故,或許因為鮮為人知的政治鬥爭的原因(畢竟她的死因也是隱晦不清)。

  不知道什麼原因,唐朝建立後,李秀寧視乎被排斥到權利中心以外——一個立下很大功勞的公主,被派出去駐守邊關,怎麼看都不正常。

  唐朝建立後,絲毫沒有關於李秀寧的記載。直到唐朝建立第6年,再見到關於她的記載時,已經是“六年,薨”——二十幾歲英年早逝,關於死因卻沒有任何描述,這也很不正常。


爾朱少帥


說唐朝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肯定沒有異議,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群雄,統一北方。

另一半是肯定不是李秀寧打下來的,平定南方蕭銑、輔公祏等江南半壁江山的是李淵的侄子李孝恭,平定四川等地的是李淵的侄子李瑗,平定稽胡、劉黑闥、防禦突厥的主要是皇太子李建成。圍困洛陽阻擋王世充的是李元吉,他們功勞都不亞於李秀寧。

那麼李秀寧又是誰呢? 一個比花木蘭更加傳奇的美女,她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號平陽公主,她有很多個第一。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帶兵打仗、建功立業的公主;

第一個在戰場上英勇戰死的公主;

第一個死後追封諡號的公主,所以她又稱平陽昭公主;

她也是第一個死後由軍隊負責出殯的公主;

聞名天下的娘子關就是平陽公主曾經帶領自己的娘子軍駐紮在那裡而得名。

乃申法誓眾,禁剽奪,遠近鹹附,勒兵七萬,威振關中。帝度上河,紹以數百騎並南山來迎,主引精兵萬人與秦王會渭北。紹及主對置幕府,分定京師,號"娘子軍"——《新唐書·諸帝公主》

當初李淵起兵的時候,平陽公主的丈夫柴紹響應李淵,當時他還擔心平陽公主捨不得自己離去,但是平陽公主好言撫慰,讓他前去幫助李淵起兵。

柴紹離開後,平陽公主自己也開始招兵買馬,到處聯絡反隋的義軍。平陽公主以其超人的膽略和才識,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就招納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當規模的起義軍。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當時他手下有幾萬人,平陽公主又連續收編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義軍。沒過多久她就在關中地區拉起一支七萬人的兵馬,結果他的丈夫柴紹才拉攏了幾百人而已。

平陽公主李秀寧在軍事上的直覺與見地,堪稱天才,隋朝名將屈突通就曾經在她手下連吃幾場大敗仗。

可見平陽公主的能力非比尋常,如果不是女兒身的話,估計和李建成李世民在爭奪皇位上也有得一拼。 不過說李唐的半個江山有一半是李秀寧打下來的則有些誇張,不可否認李秀寧的這支部隊壯大了唐軍的實力,為李唐江山的建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但後期活躍在戰場上的主要還是李世民,像消滅王世充和竇建德等割據政權就是李世民帶兵出征的功勞,李秀寧自然也有不可抹殺的功績,但顯然還沒有達到開拓半壁江山的程度。

但這一切都並不妨礙這位巾幗女英雄的風姿,平陽公主李秀寧展現出來的能力不亞於李建成和李世民,但在攻下長安之後,她就不再戰鬥在最前線,反而是領兵駐守李唐王朝的大後方,她的軍隊也成為一支名副其實的娘子軍。此後的她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公元623年,20多歲的平陽公主李秀寧在抵抗突厥的戰爭中英勇犧牲。

李秀寧死後,父親唐高祖李淵非常悲痛,給她極為隆重的下葬禮儀。


譬如擊鼓吹號、命令羽林軍、虎賁等士兵為她舉殯,這一殊榮觀望歷朝歷代公主中都是前所未有的,當然這也是她功勳的證明。

武德六年薨,葬加前後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賁、甲卒、班劍。太常議:"婦人葬,古無鼓吹。"帝不從,曰:"鼓吹,軍樂也。往者主身執金鼓,參佐命,於古有邪?宜用之。"——上


厚德載物49847


沒有道理。

在大唐奪取天下的過程中,論重要性無人可比李世民。平陽公主固然是一位奇女子,但和李世民還是差得很遠。

首先要說明:平陽公主不叫李秀寧。

李秀寧是《大唐雙龍記》的說法,屬於文學創作,豈能當成正史對待?事實上,平陽公主並沒有留下芳名,我們只知道她的封號。


這位傳奇公主主要有兩個軍事功績:

  • 迅速組織起反隋軍隊。

大業十三年(617)李淵起兵時,平陽公主在老家招募士兵,組建成一支7萬人的軍隊。

  • 參與長安之圍。

同年,李淵率軍自龍門渡河進入關中,跟平陽公主的軍隊回合後,共同包圍長安。

如果你和李世民去比較,就會發現平陽公主做的算不上什麼。

李世民都做了什麼?

平定薛舉父子,奪取隴右;

擊敗劉武周,收復太原與河東;

虎牢關之戰,擊破王世充、竇建德;

更不必說在消滅劉黑闥過程中的至關重要的作用了。


平陽公主跟李世民一比,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總而言之,大唐江山基本都是李世民打下的。

平陽公主起了輔助性的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當然,比起李建成來,平陽公主確實要出色不少的。


HuiNanHistory


我是史小二記,我來說一說!

有人說,李秀寧打下一半江山,李世民再打下一半,兩人一合成,便是大唐江山。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有道理的……

可能大家對李秀寧不熟悉,該名字出自黃易的《大唐雙龍傳》。歷史上對應的人物是平陽公主。與李世民、李建成乃是同父同母。

平陽公主為人豪爽,勇敢潑辣,而且很大氣。李淵決定太原起兵時,她和丈夫柴紹正待在長安城。柴紹打算響應岳父。但又擔心平陽公主的人身安全。

平陽公主斷然拒絕,催促柴紹趕緊離開,一個婦人,有的是地方躲藏。走到哪,有辦法避開危險。



柴紹直奔太原,平陽公主幹脆變賣家產,散盡家財,招募反隋義軍。很快拉起來了一支隊伍。憑藉其人格魅力,隊伍越來越大。東征西討,攻城略地。發展到了七萬人。世人皆稱之為“娘子軍”。

隨後,和李世民會合,平定京師。長安被攻克後,李淵稱帝。冊封愛女為平陽公主。接下來她的任務是駐守娘子關。娘子關處在河北、山西交接,乃咽喉要地,兵家必爭之地。

公元623年,平陽公主去世。李淵以軍禮下葬。明德有功,諡為昭。所以,後人稱之平陽昭公主。



平陽公主弟弟李世民也是一員猛人。太祖點評歷代帝王道: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隋煬帝出急,濫用民力,致使各地紛紛揭竿而起,又經過一番混戰,形成割據的狀態。有:李淵的唐、薛舉的秦、李軌的涼、劉武周的定楊、竇建德的夏、王世充的鄭、李密的魏、劉黑閥的漢、徐圓朗的魯等(如圖)。



李世民除鼓動李淵太原起兵(李淵醉酒,趁機塞晉陽宮的美女,事後來個“仙人跳”。李淵被迫)外,更多的功勞在戰功,常出征,四方征戰。

第一,淺水原之戰,初戰敗,再戰勝,薛舉的繼承人薛仁杲投降。平定隴西,李唐無西顧之憂也;



第二,敗劉武周、宋金剛,得並、汾。李唐北方穩固;

第三,虎牢之戰,破王世充、竇建德。唐關西、鄭河南、夏河北,三足鼎立。李世民一舉平定鄭、夏兩大割據集團,天下局勢瞬間翻天覆地。可想其功勞……李淵沒辦法,只好設立天策府,李世民擔任天策府上將一職。此時,他一躍成李唐的第三把手,隱隱和李建成旗鼓相當。當然,也埋下了禍端,導致發展為玄武門之變。

所以,李世民為大唐打下一半江山,名副其實。對平陽公主來說,打下另一半江山,有道理,但誇大了。置李建成、李元吉等人於何地?不可否認,她為大唐立下赫赫功績。



倒是可惜……縱然她身具男兒豪情,也不過是個女兒身。否則……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