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者、教育家徐式圭和愛國進步作家徐式莊家風故事(屏南)

屏南縣城往西約二十公里,沿溪溯源,青山綠水環抱著一座寧靜的小山村——裡汾溪村。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不僅孕育了屏南著名學者徐式圭,還培育出了一位礦業工程師,同時更是愛國進步作家的徐式莊,真可謂“徐氏一門兩廂房,賢風古訓代代傳。具慶堂內英才聚,前賢后效不辱芳”。


著名學者、教育家徐式圭和愛國進步作家徐式莊家風故事(屏南)

屏南里汾溪全景圖


沿著村中的青石小路來到裡汾溪村徐氏宗祠裡探尋這裡源遠流長的家風故事。徐氏宗祠古樸厚重,具慶堂內高掛著“東海名臣裔鎮豐洋境,南洲學士文秀清正風”的對聯,把一個家族文脈予以張揚。《徐氏家譜》中家訓雲:“潔身自好,寬厚待人”、“子孫不論賢愚,家境不論優劣,必令子孫讀書”、“憐貧恤孤,量力賑濟貧困……”懷先賢,察後人,才知徐氏家族恪守家訓,宗風垂範。

著名學者、教育家徐式圭和愛國進步作家徐式莊家風故事(屏南)

徐氏宗祠


徐式圭,字若璋。年少聰穎好學,1915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福建省公立法政學堂,1921年赴北京參加文官考試。1924年後先後被推舉為屏南縣教育會會長,戊辰中學首任校長,屏南縣參議會議長等。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徐式圭為屏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奉獻終生,堪稱師德典範。他早年到外求學,深受新文化的薰陶,切身體悟到家鄉落後的根源正是教育的落後。欲興一方之民,不能不興一方之教育。年少強國富民的遠大抱負,讓他堅定自己的信念,以發展屏南教育事業為己任。1928年,徐式圭與陸品坤、陸駿聲、宋煥樞等人共襄創辦戊辰中學(今屏南二中),屏南歷史上第一所中學就此誕生。

在致力於教育事業的過程中,徐式圭遇到各種難題,但他並不畏懼,堅定信念,勇往直前。他和陸品坤等人所創辦的戊辰中學在初創階段,由於生源、師資、辦學條件艱難等諸多原因制約,有過“暫且姑準”與之後“二停二辦”等難關。徐式圭帶領學校領導班子,找人疏通關節、多方斡旋,學校才得以繼續開辦。而後,他十分注意學校教育制度管理與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高,學生學習氛圍濃厚。在 1931年至1934年期間,戊辰中學學生參加全省會考贏得“三連冠”,名震全省。

徐氏家族歷來有重學重教的傳統家風。在徐式圭年幼時,徐父為了教育子女專門出資修建一座小書樓,聘請塾師到家中教學授課。從小的書香薰陶,讓其對經史頗感興趣,在學術上筆耕不輟、著作甚富。在他的雜文裡,對下層貧民頗為同情,對時弊也時有針砭。


著名學者、教育家徐式圭和愛國進步作家徐式莊家風故事(屏南)

徐式圭《讀史隨筆》


徐式圭的弟弟徐式莊同樣秉承徐氏重學家風。徐式莊,畢業於福州礦業學校,任礦業工程師。曾任職於江西萍鄉、湖北大冶、安徽饅頭山等採礦處。徐式莊在格致學院讀書時,正值“五四”運動爆發,他思想進步,被推為福州學生代表,組織學生聯合會,抗議日寇所製造的殺戮學生、群眾的“臺江事件”,堅持鬥爭一年多。徐式莊一生愛國敬業,即使在抱病就醫期間,也不忘家國天下,寫有《打倒英雄》《魯迅避難詩》多篇文章,文筆犀利,愛憎分明,憂國憂民,針砭時弊,以筆為槍,用手中的筆桿為愛國主義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研究家許懷中在《徐式莊雜文集序》中寫道:“徐式莊的雜文尖銳、犀利、愛憎分明。鞭撻日軍的暴虐,針砭社會痼疾,揭露官場腐敗,諷刺富豪的‘驕奢淫逸’,抨擊文壇弊端”。在當時的環境下竟能有如此的見地和膽識,斯人斯文,實在是屏南地方的驕傲與榮幸。

徐氏兩兄弟一生都嚴謹律己,儉約持家,對身邊人則樂善好施,時常賙濟貧困的鄉人,常以“潔身自好,寬厚待人”來勖勉後輩。兄弟倆秉承家風,注重對子女的教育,曾以“子孫不論賢愚,家境無論優劣,必令子孫讀書”教育後人。


著名學者、教育家徐式圭和愛國進步作家徐式莊家風故事(屏南)

徐式圭、徐式莊兄弟故居


在《回憶我的父親》中,徐式莊的女兒徐黎明這樣說道:“父親在外工作,特意讓母親從鄉下搬遷到縣城,讓我接受更好的教育。父親臨終時還一再地叮囑:不論遭遇怎樣的艱難險阻,定當銘記祖輩重學重教的家訓。”

正因為重教的祖父,才有知書達理的父輩,徐黎明才能在封建社會重男輕女思想極其嚴重的三十年代仍能接受高等教育,並用行動踐行著祖輩家訓,在教育事業上教書育人、兢兢業業,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傳承徐氏的優良家風。

徐氏兄弟的事蹟深深影響了屏城鄉里汾溪村後人,他們把徐氏兄弟當作人生榜樣,不斷努力奮鬥。“重學重教,學識淵博。律己嚴謹,儉約持家。胸懷磊落,見義勇為,備受讚揚。”這是後人對徐氏兩兄弟的中肯評價,也是兄弟兩人一生的真實寫照,更是徐傢俱慶堂優良家風的傳承。

(圖/張劍波 斯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