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将自己国家的领土无偿奉送给西夏,算不算卖国行为?

中国地理的历史


从现代国家的政治概念看,不算。他只是将赵宋皇家的地产,征得赵宋皇储同意条件下,赠送另一“业主”西夏。

从现代国家的文学概念看,算。现代很多文学作者,总是带着汉人中心观点,以自鸦片战争以来失去的自尊心,对比赵家时代,因而感慨惆怅。

从古代儒家思想学说看,不算。西夏为贫瘠的黄土高原西部,生存条件恶劣,华夏儒学礼仁四邦,乐于送人,免得起盗。司马光一派,正是这代表思想体系。

从古代侠义志士忠君思想看,算。汉唐以来的文人墨客,虽然接受了一定儒家思想,但侠义忠君思想,还占居上风。威严以礼待蛮夷,方得尊重;屈膝下礼赠与蛮夷,换来的是鄙视。王安石一派,就是这个思想体系代表。


愤怒野虎


司马光一生有两个影响:(1)拿石头砸缸;(2)编写了《资治通鉴》。这两件事情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在北宋中期,因为王安石的变法,产生了新党和旧党,新党是以王安石位代表,旧党的首领是司马光。

然而当最后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获胜,二司马光本人成了拜相以后,司马光竟然把大宋的土地割让给西夏,这和王安石变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根据《宋史》记载,司马光不止一次要把土地割让给西夏,司马光一直主张把宋朝的兰州、米脂、浮图、葭芦、安疆等领地,退还给西夏,目的就是害怕西夏发兵来讨要。

这样的行为王安石当然不愿意,他表示坚决反对,最后在王安石的强烈反对下,司马光等旧党开始觉悟,决定把偏远的米脂、浮图、葭芦、安疆等四寨赐给西夏,但战略要地兰州坚决不还。

当然司马光的行为和西夏进攻宋朝有关,不过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司马光认为当时北宋的军费开支太高,而这些费用都是来源于王安石变法中的政府收入,比如:变法中的青苗法等,但是司马光上台以后,废除了所有的新法,财政收入一下子减少了很多,那么军费开支也就自然要降下来了。

而如果当时西夏首先发动对宋朝的战争,肯定会拖累北宋的经济民生,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司马光想出了归还西夏土地这个办法。

但司马光想的太天真了,他一方面自欺欺人,他认为归还土地,西夏就不会入侵背诵,另一方面就是旧党和新党的原因,旧党上台以后,推翻了新党的所以改革政策,不管是对还是错,全部废除。

但是最后的结果是,把葭芦、米脂、浮图、安疆等偏远地区还给西夏,尽管西夏曾经几次派兵讨要,但是兰州依然归属大宋,而当时司马光已经死了,有人认为这和司马光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这个计划就是司马光当政的时候提出的,他的责任自然是逃不掉的。

但是北宋归还领土给西夏,也不是白白的归还,而是以此要挟西夏慢慢的和西夏谈判这样就可以保证西夏不发兵。但结果是西夏一厢情愿罢了。

司马光的光辉历史形象,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学者的文章中,他卖国倒是不会,但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他这个割地归土的政策确实不怎么样。


公元前


我字多,看我!如果当时实力强大谁又会想送土地呢?只能说为了国家太平不得不这么做。

司马光一生有太多亮点,小时候砸缸救人被认为神童,再有就是编写《资治通鉴》,两件事让司马光彻底刻在了史书上让后世诵读,但是关于其在朝为官的经历还是颇受争议的。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安石的变法遭到司马光的不认同,造成了新党和旧党之间的长期对立,虽然最终新党胜利成功实施变法,但是两党相争对于国家来说损失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新党在改革了一段时间后宣布失败,而作为旧党之首的司马光上位,并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

王安石的改革造成百姓和官员的强烈不满,但是却也有一定的成绩,让国家收复了一些失地,但是在司马光为相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要把改革期间打下的土地送给西夏,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害怕西夏派兵来攻打最终得不偿失,所以还不如趁早送出。

这种想法自然遭到了新党的抵触,虽然改革没有成功,但是新党在朝廷中的地位还是有的,于是两党之间又开始没日没夜的进行争吵,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将战略要地兰州留下,其余攻打的土地都如数奉还,虽然新党还是不愿意但是依然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作为一国之宰相,难道司马光真的是卖主求荣吗?自然不是,只能说以当初的处境来看,此举实在是无奈之举,我们接着分析:

无收入来源

旧党执政之后自然是将新党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取消,而之前能够收复失地是因为有着新党提出的“青苗法”来提供大量的军费,在旧党之后“青苗法”自然不在,于是收入来源一下子就受到了限制,没有钱而且西夏人还那么凶猛,未战就先败了一半。

送土地是有条件的

如果只是单纯的害怕西夏而送出土地,那么我们就可以大胆的猜测司马光是一个卖国贼,但事实却并不是如此,送出土地的前提是有条件的,连年征战导致西夏活捉了宋朝大量的官民,这些人一直被西夏人看管没有机会回来。

没错,司马光跟西夏人谈判的条件就是将这些人送回来,并且司马光直到死后都没有交出兰州这个军事重地,在送出土地之后成功救回了无数宋朝子民的性命,但是西夏最终并没有履行其他承诺还是一如既往的对北宋进行攻打,但是不得不说司马光的初心是好的。

总结

由此可见司马光并非是卖主求荣的卖国贼而是心心向着大宋朝的忠臣,虽然两党抗争多年,但是无一例外的是两个党派之间都是为国家着想,只不过是一个追求一个快速追求稳定罢了,如果单纯的从表面看,那么历史读起来也就索然无趣了,你们说对吗?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不错,关注+点赞就是您对文青创作内容的最大认可,谢谢。


文青聊史


在北宋中期,由于王安石变法,宋朝新党旧党之争,激烈的无以复加,新党是变法的王安石,而旧党首领就是司马光。

然而当最后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执政的时候,司马光本人拜相,竟然割让领土给西夏,这跟王安石变法时候,宋朝开拓进取,形成强烈对比。

在《宋史》中记载司马光要弃地的言语不止一次,司马光主张把宋神宗之时元丰四、五两年内所攻占的所有西夏境的军寨,包括西夏的兰州、米脂、浮图、葭芦、安疆之地,借新帝即位改元的机会,一律主动地退还给西夏,而目的就是怕西夏发兵来讨要,如此简单,旧党纷纷附和。

是不是很像战国时候六国割地给秦国求和,况且此刻的大宋军力还不弱。

而这样的行为新党当然不愿意,纷纷反对,最后在新党的强烈提醒下,司马光等旧党觉悟,决定把偏远的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赐还给西夏,但战略要地兰州是决定霸占不还的。

司马光这样的行为,听起来让人心寒,他是卖国贼吗,还是为了丢包袱?

先看旧党为什么要归还土地?

当然是跟西夏怕进攻有关,不过不是单纯的惧敌,旧党们认为当时北宋的战争军费开支太高,而这些军费收入则是来源于王安石变法中的政府收入,比如青苗法等,但是旧党执政,尽废新法,政府收入来源有限,就没有那么高的财政收入来支持军事行动。

而如果西夏首先挑衅发动战争的话,会拖累北宋的经济民生,耗费巨大,不如早点归还西夏土地,避免战争。

这种想法,太天真了,太幼稚了,一方面自欺欺人,认为归还土地,西夏就不入侵,一方面几乎就是党争的原因,旧党执政,就要推翻新党的一起作为,不管对错,废除新法,归还土地,显示出旧党执政方针的正确性。

而最后的割地结果,就是归还葭芦、米脂、浮图、安疆四砦给与西夏,尽管西夏几次讨要,兰州自然是占住不还,当时司马光已经死去,有人就以此认为这跟司马光无关,可这个计划是他当政的时候提出的,责任是逃不掉的。

不过北宋归还土地与西夏,也不是白白的归还,而是以此来换取永乐之役被俘吏民,跟西夏的谈判也是一直进行中。

而最后果然是归还了这些土地,西夏也没见安生,还是一直侵扰大宋。

不过此后到章惇执政,对于西夏的政策就变了,章惇,章楶这一对堂兄弟,一里一外,互相配合,经过平夏城之战等大战,接连占领西夏土地,废掉了西夏的战略纵深,打的西夏连连求和,不是因为辽国的干扰,北宋都准备一股灭掉西夏。


阡陌有序


凡是贪图享受贪生怕死之徒都是用国土资源换取安逸!


739958070860


首先明确一点,不管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割让国家领土,那就是卖国行为。比打仗打输了赔钱可耻多了。

领土宣示主权,割让领土就等于交出部分主权,等于为奴。

司马光割地的理由是害怕西夏再来骚扰,战争会消耗大量军费,宋朝国力羸弱,拖不起。不如将土地给了西夏,以绝后患。

这个决定很可笑,国力不够,就加强经济,以豢养军队。军队战斗力不足,就大举练兵。什么弱就补什么,哪里不足就寻根溯源,从源头开始治理。

外族犯边,说到底是为了生存,他们缺土地、缺人口、缺金银、缺各种资源,他们就到宋朝来抢。

宋朝周边的外族国家很多,西夏,辽,吐蕃,大理,要是每个外族来骚扰宋朝,宋朝都割一块土地以求安宁,那岂不是成了一块肥肉?

有史学家说司马光奉送土地是为了换回被西夏抓住的官员、百姓,人命关天,所以送出土地也是没办法。

但是事关国体,为了保护国土,打仗也是要牺牲人的。宋朝朝廷不能看清这一点,将轻重倒置,减少了所谓的牺牲,把脸面给丢了。

再看司马光的施政方针,他为了减少军费开支,就说王安石主张的“新政”带来的收入增多,所以才能供养那么多军队士兵。为此他一上台就废除新法,财政收入减少了也就没那么多钱供养军队了。

还有个理由,说是废除了新法,放慢改革步伐,农民负担就不那么重了,官员也就不会趁机搜刮农民,减少“官逼民反”的风险。

综合看来,司马光的施政理念相当保守,求稳守旧。也许在当时顺应了时势,但是说到底不是光彩的行为。也就是说,他主观上不想卖国,但是事实行为是属于卖国的。

司马光晚年编撰《资治通鉴》,修史自观,想必他内心也是不好受的。如果国家强大了,从官员到百姓都不会受那么多苦。


居山书屋


人家是老儒


杠精zz



猪晓侠


算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