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忧之间 零食大佬洽洽食品未来是否可期

近日,零食行业“热闹非凡”。刚上市的良品铺子接连出现了15个涨停板,百草味则被外资巨头百事可乐收入囊中。面对零食行业的变动,“炒货行业”第一股洽洽食品又有着怎样的喜与忧?

被狠狠推了一把

据了解,成立于2001年的洽洽食品曾伴随一代人的成长。洽洽食品于2011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炒货行业”第一股。

不过,上市后的洽洽食品逐渐失去了昔日风光。随着瓜子业务出现瓶颈,洽洽食品的业绩也止步不前。数据显示,2011年洽洽食品实现营收27.4亿元,到2017年洽洽食品营收只有36亿元,增速缓慢。在此过程中,洽洽食品也尝试过多元化扩张,曾推出过薯片、果冻等产品,但并没有激起多大回响。

与此同时,一批互联网零食品牌正在“悄然”崛起。2012年,三只松鼠开始出现在各大电商平台,超前的品牌塑造能力和资本的加持,使其成功俘获了一波年轻消费者。

面对互联网零食品牌的竞争,洽洽食品被质疑遇到“中年危机”。于是,被狠狠推了一把的洽洽食品开始思变。2015年,洽洽食品创始人陈先保重新出任总经理,重新聚焦“坚果炒货”主业,于2015年相继推出了椒盐瓜子、焦糖瓜子和山核桃瓜子(蓝袋系列),更在2017年押宝了风口品类“每日坚果”。

2018年,洽洽食品实现营收41.97亿元,同比增长16.50%;实现净利润4.33亿元,同比增长35.58%。2019年业绩预告显示,洽洽食品2019年实现营收48.37亿元,同比增长15.25%,实现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39.13%。

零食大佬的“隐忧”

然而,洽洽食品在转型的同时,互联网零食品牌不断抢占市场“制高点”,无论在资本市场还是零售终端,他们加速“跑马圈地”。据悉,近两年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相继上市,利用创新的营销手段和品牌塑造力吸引着消费者,百草味也被外资巨头百事可乐收入囊中。洽洽食品的“焦虑”可想而知。

作为最早冲击资本市场的零食大佬,洽洽食品最大的“焦虑”在于其落后的规模。数据显示,三只松鼠2019年实现营收101.9亿元,同比增长45.61%;良品铺子预计2019年实现营收77.2亿元,同比增长21.05%;而洽洽食品2019年营收只有48.37亿元。

渠道则是洽洽食品的另一大“焦虑”。据悉,作为传统零食品牌,洽洽食品发家依靠的是商超、便利店、夫妻店等传统线下渠道,在被互联网零食品牌“狠狠推了一把”后不断将业务向线上延伸,但成效并不明显,截至2019年上半年,洽洽食品电商业务占比为10.69%。与此同时,三只松鼠、百草味等品牌都在不断向线下延伸,良品铺子的线上线下业务更是“平分秋色”,均衡发展。

此外,作为传统零食品牌,洽洽食品的周转速度相对较慢。据悉,2016年以来,尤其是2019年上半年,无论是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还是应收账款周转率,洽洽食品都处于低位。

未来是否可期

不过,正如硬币的两面,作为传统零食品牌的洽洽食品在面临诸多“焦虑”的同时也有其自身的“杀手锏”。数据显示,2019年,洽洽食品实现净利润6.02亿元,而同期三只松鼠的净利润为2.49亿元,良品铺子预计净利润为3.47亿元。洽洽食品以不到三只松鼠50%的营收额实现了后者两倍以上的净利润,确实让互联网零食品牌难以“望其项背”。

快消行业专家朱丹蓬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洽洽食品净利润水平高在其采用了全产业链模式,各个环节更为可控,风险更低。实际上,洽洽食品是目前零食大品牌中唯一集种植、生产、销售于一身的品牌,产业链的完整是其最大的优势。

洽洽食品的未来是否可期?对此,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洽洽食品这两年业绩的高增长得益于其打造了爆款单品小黄袋每日坚果。实际上,洽洽食品此前也曾进行过许多多元化尝试,但其多元化的产品过于分散,大部分都是昙花一现。而每日坚果则是整合了洽洽食品所有渠道、广告等资源于一身。此外,每日坚果具有视觉冲击的包装和新鲜的定位都深受消费者青睐,预计未来会帮助洽洽食品继续实现高增长。

洽洽食品的坚果品类确实为其业绩增长贡献了“汗马功劳”。数据显示,2018年,洽洽食品坚果类产品实现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103.15%;2019年上半年,洽洽食品坚果类产品实现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39.83%。

不过,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每日坚果产品层出不穷,入局者包括沃隆、中粮、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沃隆每日坚果市场份额为30.8%,高于洽洽食品每日坚果的15.4%。每日坚果的“风口”还能保持多久不得而知。不过,这也不能说明洽洽食品会失去“第二曲线”,谁知道洽洽食品不会再推一个爆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