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元朝是個“寬仁”的王朝?朱元璋吸取教訓反其道而行!

這個典故記載在《明通鑑》上。朱元璋與元朝舊臣馬翼,討論元朝敗亡的教訓。馬翼說:元有天下以寬得之,亦以寬失之。據此,朱元璋提出了明朝的治國思路,即:

元以寬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吾治亂世,刑不得不重。

其實,細察元朝歷史,我們會發現元朝並不像後世所描述的那麼黑暗和殘酷。

為什麼說元朝是個“寬仁”的王朝?朱元璋吸取教訓反其道而行!

至於“崖山之後無中國”,說元朝中斷送了中華文明,也是站不住腳的。一個例子,就是孔子在元朝被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

還有,民間傳說中,有漢人十戶合用一把菜刀的高壓統治手段。但是,這個手段經不起推敲,首先元朝的法律裡沒有這一條;再者與元朝時的民間記載相沖突,因為有漢人打獵的生活。

更關鍵的是一個推問,是誰來執行“十家一把菜刀”的制度。元朝真有這麼強的控制力,它也不會那麼快就滅亡了。

所以,看元朝,還是明朝人看得更清楚,它可能真得很“寬仁”。

01.元朝為什麼如此“寬仁”

仔細看清楚,馬翼和朱元璋說的是寬而不是寬仁。元朝的統治可能很寬,但未必是出於仁。權且做寬仁論,那麼,元朝統治者,是不是真有這麼好的主觀願望?

為什麼說元朝是個“寬仁”的王朝?朱元璋吸取教訓反其道而行!

根本就是不是蒙元統治者的心有多好,而是他們一直就沒搞清楚中原是怎麼回事,也不知道怎麼統治這個龐大的區域和太多的人口。蒙古人,一直在用一種草原的思維模式來統治中原。

傳統的中央帝國,能夠對中原地區實施精細化的管理。但是,蒙古這個草原出身的政權,一直就沒有褪去它的草原底色,不僅不能對中原地區實施精細化管理,甚至也不屑去做這些事。對於皇帝直屬的官僚隊伍,蒙古皇帝從來都是想打就打、想罵就罵,奴隸待之,因為這是草原傳統。所以,宋朝皇帝可能一件快意的事都做不得,但是元朝皇帝卻可以非常快意,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皇帝的個人權力很大,但是皇帝政治權力依賴於官僚隊伍,而官僚隊伍不強,所以元朝皇帝的政治權力就始終沒法強起來。

因此,所謂元朝寬仁,其根本原因就是統治者仍舊在以草原的思維來統治中原,不僅不能對中原實施精細化管理,而且也從來不想。甚至,還有人建議直接把中原變成牧場,然後大家分部落放牧。

為什麼說元朝是個“寬仁”的王朝?朱元璋吸取教訓反其道而行!

在這種思維模式和統治手段下,元朝就出現了很多所謂的寬仁,甚至寬仁得沒一點兒嚴肅性。

02.元朝寬仁到什麼程度

北宋的社會活力很強,因為契丹的大遼為北宋扛住了草原問題,所以北宋沒必要像漢唐那樣搞得全民備戰。元朝的社會活力應該比北宋還強,因為草原和中原不用戰爭了,而且統一的市場也更大了。但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遊牧慣了的蒙元統治者懶得管,甚至連收稅都不上心。

元朝時候的農業稅比前後兩代王朝的農業稅都低,而且所謂第四等人的南人,曾經過上了一段沒有賦稅的日子。估計是蒙古統治者們忘記徵稅了。

還有,封建王朝一般都會搞文字獄,特別重視文化事業,在修史和統序問題上不知道要嚴肅到什麼程度。

為什麼說元朝是個“寬仁”的王朝?朱元璋吸取教訓反其道而行!

元朝統治者呢?

根本就看不上什麼文字獄,你們想寫啥、寫啥,想罵誰、罵誰。蒙古人徹底踐行了漢高祖劉邦的思路:

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

老子的天下是騎著馬拿刀拿槍打下來的,你們這幫腐儒的詩書文章有啥用。蒙古人要比劉邦彪悍的多,根本就不在乎文人含沙射影,你們逼逼有啥用,有本事咱們刀槍說話。這個非常重要的表現就是元雜劇裡面各種諷刺現實的作品,元朝權貴不僅不覺得是什麼大事,甚至帶頭搬著凳子津津有味地看。

法律的生命在於執行,直接看元朝的法律執行,不用關注元朝立了什麼法律。因為不執行的法律,立了也是白立。元朝每年因犯罪被處死的,只有幾十甚至幾個。這麼大的國家,元朝的暴力機器就處決這麼幾個犯人。比較一下朱元璋搞得那些大案子,就只能說元朝簡直就是菩薩轉世。但換個角度想,你就是說元朝統治者都幹什麼去了吧?不是元朝統治者有多寬仁,而是他根本就懶得管。當然,官員腐敗,他們更懶得管。

為什麼說元朝是個“寬仁”的王朝?朱元璋吸取教訓反其道而行!

還有漢人比較看重修史,也就是當代王朝要為前代王朝修史。但是,元朝的前代太多,大遼、大金和大宋,到底該怎麼修?尤其是大金和南宋的遺臣都還在,而且都想把統序歸給自己。討論這個問題最激烈的,肯定是兩撥漢人,蒙古人和女真人沒心思搭理這事。所以,元朝給前代修史,就一直擱置。最後沒轍了,那就全修,也別說誰是正統、誰是野統了,都給你們修。能這麼玩的,也就只有元朝了。前代以及後代王朝,沒有元朝人的強大想象力。

最具代表性的“寬仁”,應該是元朝皇帝的聖旨。這裡已經不能說是寬仁了,只能說是寬得扯淡,沒一點兒皇家威嚴。大元皇帝給少林寺的一道聖旨,摘錄原文如下:

這和尚每道有聖旨麼道,沒體例的勾當休做者。做呵,他每不怕那甚麼!聖旨俺的。

和尚每,就是和尚們;聖旨俺的,是個蒙古語法的倒裝,意思是我的聖旨。都是大白話,不用翻譯也能知道意思。簡單說,就是和尚們聽好了,不合規矩的事別幹,幹了就收拾他們。這就是黑道大哥喝醉酒後給小弟訓話。這可是大元皇帝的聖旨。如果有一個強大的官僚機構,像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那樣,中書省草擬、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行,這種喝醉酒的聖旨能出得了朝堂嗎?所以,只能問一句:元朝的官僚機構都在幹啥?

03.元朝的滅亡原因:元朝未必以寬仁亡國,大明卻是以猛政立國

元朝到底是怎麼滅亡的?

朱元璋在《諭中原檄》中,引用古語說:胡虜無百年之運。這句話的底層邏輯是草原王朝的繼承問題,小編的其他文章有詳細論述,這裡就不多說了。這句話未必是元朝敗亡的真實原因,但這句話所表現出來的內部爭鬥卻是大元敗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個最簡單的史料依據,就是朱元璋、陳友諒以及張士誠這些人在長江、淮河一帶打得翻江倒海,真正是在這個局部地區搞完了一場全流程的三國演義,最後朱元璋統一“三國”。

為什麼說元朝是個“寬仁”的王朝?朱元璋吸取教訓反其道而行!

但是,元朝在幹啥?元朝就跟空氣一樣,看著這三國鬥來鬥去。元朝當然有自己的事,因為自己也在北邊搞內鬥,而且也鬥得一塌糊塗。

但是,如果元朝是一個稍微正常點兒的中央帝國,它肯定要把精力和力量投送到淮河和長江領域。因為朱元璋這些人才是真正能要命的敵人。

江淮亂成一鍋粥了,元朝不管,因為自己還得搞內鬥。朱元璋統一南方後開始北伐了,元朝繼續不管,因為自己還要接著內鬥。等朱元璋的大軍已經攻略北方山河了,大元朝廷辦了一件什麼事?中原不歡迎我們,主人攆我們走了,那我們就走。於是,元順帝直接帶著朝廷跑路了。所以,朱元璋統一北方,比統一南方還省力氣。不是北方形勝不再、不是大元實力羸弱,而是大元就懶得跟他死磕。所以,另一個原因就是大元始終沒有褪去草原底色。中原就那麼回事,草原才是我的家。

一個是大元的內部鬥爭、一個是大元的草原底色,再加上一個就是大元的統治機器或官僚系統一直在脆弱中扯淡,但這些原因還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應該是大元遭遇到了經濟危機,直接點兒說就是貨幣危機或白銀危機。

為什麼說元朝是個“寬仁”的王朝?朱元璋吸取教訓反其道而行!

大元是大蒙古的重要部分,所以大元的統一市場是涵蓋了整個歐亞大陸的。西亞的伊斯蘭地區發生了白銀短缺,於是大元的白銀就流向了西亞地區,因為白銀在西亞的購買力更強。這直接導致了大元的貨幣緊缺,而後就是通貨緊縮。於是,大元的社會矛盾才會集中爆發起來,再加上大元的統治能力不是一般的弱,所以各地農民起義也就風起雲湧了。

從平民打到皇帝的,只有朱元璋一個。嚴格來說劉邦都不能算,因為他後來投靠了楚國集團。農民總是起義的首發者,但收割果實的從來不是農民,因為農民起義幾乎就沒成功過。唯有大元的農民起義實現了成功,所以朱元璋才能從乞丐當上皇帝。因為大元的特殊國情,政府壓不住農民起義,官僚機構羸弱得連割據也形成不了。

大明取代大元,但是大明同樣面對元朝所遭遇的貨幣危機。而這個時候朱元璋的猛政就發揮作用了。

你別給我搞什麼統一的自由大市場,直接給我玩徹底的計劃經濟。朱元璋把老百姓分成軍戶、民戶、匠戶、灶戶四個職業屬性,然後父死子繼。彪悍不?大明朝直接就取消了市場經濟,在明朝中後期,這個制度不合時宜,但是在明初卻能解決貨幣危機的問題。

所以,大元未必以寬仁亡國,而大明確實是以猛政立國。但是,朱元璋的猛政,大元玩不了,因為大元的草原底色太重,沒法精細化管理中原,也不能建立一個強悍的官僚系統。但這些事情,朱元璋卻全都幹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