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不用水泥盖楼房呢?

JunK111336086


世界上第一次用水泥建房子,是在1824年。当时,一位叫约瑟夫·阿斯谱丁发明了“波特兰水泥”。之所以叫波特兰水泥,是因为他发明的水泥硬化以后的颜色,跟英格兰岛上波特兰地区使用的建筑用石相似。

而我国自1889年,就在唐山开平煤矿附近,设立了生产"细绵土"的工厂。等到1906年,这个工厂扩建为启新洋灰公司,年产水泥4万吨。而清朝是1912年灭亡的。也就是说,清朝使用了二十余年的水泥!所以,清朝肯定是用水泥建造房子了。

不过,当时清朝主要是把水泥用于工厂建造而不是楼房。当时,我国老百姓还不习惯用水泥盖房子。再加上当时水泥产量低,主要是满足建造工厂使用。当时的汉阳钢铁厂等洋务派修建的工厂,肯定都是用了水泥的。

除了工厂,当时的有钱人修墓地,也是用水泥的。例如:晚清船政大臣张佩纶,他于1903年2月4日去世后,家人为他用青砖水泥修建了墓地。

另外,洋人在中国建立的使馆和洋行,也多是使用了水泥的。

我国第一座“砖混建筑”是中山大学的"马丁堂"。这栋楼修建于1905年,于1906年完成。

所以,题主说的不严谨。清末在建房子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水泥。只是,当时中国经济落后,还不是“基建狂魔”,盖不起那么多高楼大厦。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清朝末期中国才开始生产水泥,年产仅四万吨,主要用于基础建设。在沿海大城市,特别是在租借地內,西方人已开始建造水泥洋房。

人类历史上,发明水泥似的混凝土的历史比较早,五千年前,古埃及人用石灰岩砂浆建造金字塔。古罗马人用水凝水泥建造了辉煌的大剧场和神庙等建筑,可惜,这种技术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而消亡了。

现代意义上的水泥出现在十八世纪,1756年,英国人斯米顿用含粘土的石灰石烧质水泥。1796年,英国人帕克用泥灰岩烧制出一种棕色水泥,颜色棕色,同罗马水泥类似,叫罗马水泥。1813年,法国人毕加用粘土和石灰按一定比例烧制出比较好的水泥

1824年,英国人约瑟-阿斯谱丁发明一种新式水泥,并取得专利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的水泥生产是在清朝末年洋务运动中,从西方引进的。1889年河北唐山开平煤矿附近建立窑,生产“细绵土”。1906牛建立唐山新洋灰公司,年产量四万吨。

在沿海大城市和租借地內,己经出现水泥混凝土洋房。哈尔滨市内的圣索菲亚教堂是1907年,俄国沙皇下令建造的。中国境内大规模建立水泥厂,建混凝土楼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如今,产量居世界首位。




关东侠客


哪有水泥,盖个茅草房就不错了


宁波打野


首先木材容易获取,生人住处可以快速的大量复制出来,先民也就传下来木材建房的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又有死者为大这个说法,用坚硬的石材建造坟墓,营造出安静的环境给死者,是最好的敬畏,这个传统也流传下来了,不难理解。从建筑学上,中国的建造技术技能树和国外点的不一样,钻研木建的技巧,对石材的的建造套用木材的技艺,无法更进一步发展,也是一个原因吧。


闫位廷


你喜欢冰冷的石块,还是温暖的木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