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频尿急等的中医治疗认识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困扰中年老年男性的常见、多发疾病, 其西医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中医认为, 该病主要责之年老体衰, 肾气亏虚, 同时兼夹瘀血、湿热等病理产物, 它们互为因果, 发而为病。中医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认识及治疗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 并且有较多的临床报道、研究。本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作为泌尿外科的常见多发疾病之一, 它的发生概率与患者年纪成正相关。男性至60岁时, 其发病率可大于50%;80岁时, 发病率可高达83%。作为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 BPH短时间内虽不足以危及患者生命, 但是其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以下尿路症状为主, 包括:排尿次数频数、排尿急促及夜间排尿次数增多等储尿期症状;排尿踌躇、尿线变细、排尿无力等排尿期症状以及排尿不尽、尿后滴沥等排尿后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经验丰富, 疗效恳切, 现将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疗进行综述。

1. 肾虚气弱

肾者水脏, 主津液, 肾的气化功能正常, 对于水液的正常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素问·灵兰秘典论》提到“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但膀胱气化则能出矣的功能还是通过肾中之气助其司开合完成的。祁公任、陈涛认为诚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丈夫七八……天癸竭, 精少, 肾脏衰, 形体皆极”,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男性逐渐肾衰精少, 而肾精亏虚, 肺脾之气生成乏源, 进一步导致三焦气化功能失司。肾虚气弱是BPH的发病基础。除此之外, 肾虚气弱, 排精泄浊的功能也随之降低, 久而久之蓄血淤阻, 此又为本病发病之关键。故小便不利, 可责之于肾虚气弱。

2.异常增生的前列腺腺体造成尿道梗阻, 通过肛门指诊可触及到肿大的前列腺, 此为瘀血阻滞, 属于中医积聚范畴。清代医家王清任曾在《医林改错》里提到“无论何处, 皆有气血, 气无形不能结块, 结块者必有形之血”。此处形态异常增大的前列腺腺体即为有形之血结块者。赵建业、何清湖通过列举古代文献及相关现代实验研究结果认为年老体衰, 血气由盛转弱、由通畅到凝滞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因此大部分老年人均伴有血瘀体质。认为肾虚是BPH的主要病机, 因肾虚所致血行无力, 淤血阻滞瘀于下焦, 从而经络堵塞, 膀胱气化失司, 故而发为BPH, 为本病之标。

3.舌红苔黄腻, 小腹胀满, 小便黄赤也是部分BPH患者常见的证候, 此多源于湿性趋下, 湿热下行膀胱, 膀胱积热气化功能失常, 故而小便不利。许多临床研究发现所有患者中, 肾气亏虚型比例最高, 达43.2%, 湿热下注型达22.2%, 分析得出:BPH的中医辨证分型呈一定规律分布, 其中最常见的是肾气亏虚型和湿热下注型, 年老体虚, 肾气亏乏, 是其发病之本, 而过食肥甘厚味, 导致湿热内生, 缺乏运动, 也是造成BPH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观察临床患者, 对其证型进行具体分析也得出:发病率最高、最常见的证型为肾气亏虚型及肾阳不足型, 此外膀胱湿热亦为多发证型。

BPH的主要病机为肾气亏虚, 老年男性, 年老肾气虚衰, 为BPH的发病之本, 而淤血、湿热亦为重要的发病因素, 它们互为因果, 导致膀胱气化不利, 发而为病。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累积、沉淀了关于BPH治疗的许多丰富经验。包括中药口服、穴位贴敷、中药坐浴等均可以明显改善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 为BPH的保守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临床治疗思路。

中药治疗:从上文可以总结得出, BPH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肾虚气弱、淤血、湿热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 故BPH的治疗上我们应当审证求因, 讲究整体, 分清标本, 仔细斟酌权衡用药, 在补肾纳气的基础上, 同时注意活血祛瘀与清热利湿, 仔细把握疾病的发病特点。肾虚气弱者可予肉桂、附子、淫羊藿、黄芪、党参、山药等温肾补气。同时, 相关研究表明, 此类温肾助阳药物可以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 改善年老男性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瘀血阻滞者可予三棱、莪术、红花等活血化瘀, 如上文所述, 大部分老年人多伴有血瘀体质, 运用活血化瘀药亦可以适当调节老年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湿热蕴结、湿热下注者可予泽泻、石韦、金钱草、车前子、茯苓等清热利水渗湿, 同时此类清热利湿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有明显抗炎、抑菌等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