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像螺螄粉一樣不可描述的食物,中國人卻欲罷不能

被疫情困在家的吃貨們,一碗螺螄粉讓他們牽腸掛肚。

下單一月,仍不見發貨,渴望能吃到螺螄粉的心情溢出屏幕。

「女朋友都跟我分手了,怎麼螺螄粉還沒發貨?」

「我上輩子一定是螺螄粉做的,我是個精神柳州人」

螺螄粉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當然,也有人問表示不理解

螺螄粉這麼臭,你們是怎麼吃下去的,不覺得像炸了廁所嗎?

食物的多樣性,也造就了它的多面性,也就有了對待他們看法不一樣的人。

今天,就跟著捷貓一起,看看有哪些備受爭議的美食?

臭味相投,螺絲粉會友

捷貓好友的母親因不理解女兒喜歡吃螺螄粉,

發朋友圈表示:我生了一個喜歡吃屎的女兒。

因螺螄粉產生的誤會比比皆是,這也倒讓螺螄粉憑添了了幾分神秘色彩。

廣西柳州,盆地邊緣、潮溼多雨,成為被湧泉包圍的城市,

清澈凜冽的山泉小溪,自是柳州人尋覓食材的好地方。

與石為伍,覆於藻下的石螺,是柳州人不可或缺的美食。

火燒熱後,將溫度傳給水,沸騰的水汽鑽進了食材,

一步步地逼迫著螺螄釋放自己本身的味道。

個頭小小的石螺在沸騰中盡情釋放本屬於它的鮮甜,

卻也難以掩蓋它的腥味。

權衡博弈間,柳州本地出產的竹筍便如同藥引一般,

成為螺螄的最佳拍檔。

將竹筍泡進老水或山泉水中自然發酵,

離開了土壤的竹筍卻因水而得以保鮮。

酸筍中的獨特的氣味也因它而出,

口感酸爽,甚至微妙。

石螺、酸筍做主爆炒,大棒骨、雞骨做輔,入鍋熬煮

螺螄粉的湯頭就煮好了。

提前泡好的米粉中,

加入酥脆的炸腐竹、酸爽的酸豆角、勁爽的木耳絲,

鹹香的榨菜以及靈魂點綴酸筍絲,

最後以大勺盛湯落入碗內,佐以辣椒油,

湯水四溢、迷香入肺。

初次來柳州的人,定要嘗一碗螺螄粉,才能體會柳州的風味。

正所謂:「一碗螺螄粉,嚐盡柳州鮮」。

來長沙不吃臭豆腐等於白來

提到臭而味美的食物,怎能不提長沙臭豆腐?

沿著廣西,一路北上,途徑華中地區,不自覺地被熟悉的氣味吸引,

滷水發酵過後的刺鼻氣息中還夾雜著油炸後的脂氣,

通俗點說「又香又臭」不為過。

香菇、大蒜、豆豉、冬筍熬成的滷汁,

經過半年以上的發酵,

讓長沙的臭豆腐裹上了與眾不同的黑色,

也讓豆腐中滲入了獨具特色的香氣。

浸過滷水的豆腐,放入沸騰的茶油中慢慢煎炸,

表皮膨脹焦脆,臭氣收攏且香氣誘人,

豆腐中豐富的蛋白質,分解後,產生了鮮美。

然而,這並沒有結束。

湖南本地有首民歌唱到:「遠方的客人莫見笑,湖南人最愛吃辣椒」

不難看出,湖南人的喜辣程度,

所以,臭豆腐中必然要配上湖南的辣椒才算完整。

野山椒的辣與紅椒的香在大鍋中炒沸佐以香油及其他調味料,

澆在芳香鬆脆的豆腐上,

送入你嘴裡的便是那外焦裡嫩、鮮辣多汁的長沙臭豆腐。

正如長沙人火辣、熱情的性格,

一片臭豆腐也能讓你感受到的爽朗與開懷。

皇城人心中的“豆汁情懷”

食臭,並非南方人的特色,北方人也鍾情於他門的“臭”味兒美食。

北京,明、清兩朝的古都所在,

皇城根下生長的北京人

骨子裡的優越感自不必說,

能夠接近“皇”家飲食則更為驕傲

這也造就了天生挑剔的老北京人,很難被征服,

豆汁卻成了例外。

第一次進京的捷貓,在朋友的推薦下,嘗試過豆汁

怎麼形容呢?

難喝到自閉,彷彿喝到了壞了有半月,還帶著黴菌不放糖的豆漿。

即便如此,也擋不住北京人對他的愛。

綠豆澱粉沉澱後,剩下的淡綠色湯水,

湯水在發酵過程中釋放出特有的酸味,

而在這些汁水在慢熬的過程中激發起綿密而又豐富的泡沫,

此時,倒入引子,

引子的控制憑藉的全是掌勺人的經驗,

這也成為了豆汁裡不可缺的那一口。

醬香濃郁的鹹菜、焦脆可口的焦圈搭配酸後回甜的豆汁,

豐富而又有層次的口感 。

三味甚至四味在口腔中交織

刺激著味蕾,

讓食客在品嚐之時,感受著異味融合的愉悅感。

老北京的早點店中,外地食客初嘗豆汁的表情一言難盡,

本地老饕則一天不喝渾身不得勁,豆汁成為他們心中無法言語的念想。

味覺本身也是關於食物的一種記憶,

捷貓願做你的尋味路上的「探路者」,

替你邁出那對未知的一小步。

互動:捷貓提問,你還試過哪些問著臭但吃著香的食物呢?歡迎評論。

有多少像螺螄粉一樣不可描述的食物,中國人卻欲罷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