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棺材里面陪葬了一块裹尸布,孙殿英随手把它扔了,几十年后为何卖了1.3亿?

行人十一


以前的盗墓贼大多是粗人,难免不识货,一般都是奔着显眼的金银玉器而去的,孙殿英就是如此,他从小接受一混混,后来靠巴结流氓恶棍、军警胥吏起家,混成了一个小军阀,为了筹备军饷,就大肆挖掘满清的祖坟,慈禧、康熙、乾隆都没有放过。


当炸开乾隆的地宫大门后,孙殿英对里面满满金银珠宝、名人字画惊呆了,尤其是那把九龙宝剑,他更是欣喜若狂,而对于覆盖在乾隆身上的裹尸布,他毫无兴趣,觉得这件东西实在是晦气,只是把上面的宝珠扯了下来,就随手把它扔到了一边,就这样他错过了一件价值不菲的绝世宝物。


其实这件宝物是西藏活佛进献给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的生日礼物,名叫“陀罗尼经被”,据说有数位大师为这个陀罗尼经被开过光,专门为乾隆皇帝量身定做。

乾隆死后,这件陀罗尼经被就覆盖在乾隆的身上,一起被埋进了地宫里。


乾隆身上的这块裹尸布并不是普通的材料制作而成的,它是由真丝、藏羚羊绒,还有獐子绒毛为材质,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并且这种工艺如今早已失传,所用的藏羚羊绒仅仅是藏羚羊尾巴上的那一点点绒毛,因此光是材料就价格不菲,更是珍贵得不得了。

这件经被耗时人工三年才制作完成,它长2米,宽1.38米,可以说是寸丝寸金,可惜被不识货的孙殿英当成了垃圾抛弃了。


溥仪在得知他的第几代的祖宗乾隆陵墓被盗后,就派清朝的遗老们前去收拾残局,这些遗老们将乾隆墓安顿妥当后,就每人带了一点孙殿英留下来的宝物拿回去作为纪念,这件乾隆的裹尸布也被带了出来。

这位遗老担心这件陀罗尼经被被外人抢走,便将此被缝在了一件袈裟里,躲过了历次的战乱,至死都没有将陀罗尼经被的秘密告诉自己的后人,后来这件袈裟辗转到很多人的手里,都没有发现这个秘密。


直到2005年,这件袈裟竟然出现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但它只是被所有的收藏家当做是普通的清末袈裟,因此大家都认为它没有收藏价值,以至于无人问津,以八万元开拍,竟然流拍了。

当时有一位姓秦的打工仔对这件袈裟很感兴趣,他只是个业余的收藏爱好者,他在观看这件袈裟展出时,就发现其中有玄机,但也不是很确定,就怀着赌一把的心态找到了拍卖方,双方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九万元成交。


秦先生把袈裟拿回家细细赏玩观察的时候,里面隐隐约约的好像能看到一些字,就认为这决不是一件普通的袈裟,于是立马找来懂行的收藏家鉴定,有人告诉他这只是乾隆皇帝的裹尸布,不吉利,但他们却又抢着出高价收购。

秦先生觉得这件袈裟不简单,于是他找到故宫的权威专家,经过仔细的鉴定,才得知这就是珍贵的“陀罗尼经被”,秦先生庆幸这次赌赢了。


2008年,这件乾隆皇帝的裹尸布又拍出了7205万元的高价,秦先生捡遗拾漏、阴错阳差的获得了一个大宝贝,幸运总是照顾那些有准备、有想法的人,同年,这件“陀罗尼经被”再次拍卖,竟然又拍出了1.3亿元的天价,这也是孙殿英未曾想到的。

当然了,任何一个宝物,在懂行的人手里就是宝贝,在外行人的眼里就是废物,就那么一件薄薄的被子,既不能吃,也不能喝,更不能御寒,花里胡哨的,对于我等小老百姓来说毫无可用价值,因此孙殿英更看不上,就只能是垃圾了。






遗产君


理科男答历史。

早在14年前,有一位覃先生花了9万块钱买了一件”裹尸布“,回到家近距离观赏却发现这个”裹尸布“并不简单,拿去给专家看,居然发现这是”陀罗经被“!2008年有人表示愿意花重金购买,却被覃先生拒绝,直到2010年,覃先生才将”陀罗经被“卖出,价格为1.3亿。

”陀罗经被“也叫”陀罗尼往生被“

孙殿英是真的一点都不识货,居然在盗乾隆陵的时候,把价值连城的“裹尸布”随手扔在了棺材旁。这个“裹尸布”的来历可不简单,它的名字叫“陀罗经被”。听名字,我们应该就能猜到它是佛教的东西,而且还不是佛教中普通的物品。

”陀罗经被“上面用藏文写了真言密咒,还有诸佛菩萨、金刚力士的功德名号。在佛教中的地位无可限量。佛教认为,“陀罗经被”有着无限功德,无论亡者生前如何作恶,死后都能免其罪,让其身心安乐,还会有诸佛菩萨引起去往极乐世界。就算见到阎王,阎王也会礼敬三分。

因为清朝信藏传佛教,并且”陀罗经被“被尊为圣品,所以在清朝中期开始使用”陀罗经被“,到后期盛行。”陀罗经被“不仅是乾隆有,慈禧也有,慈禧是最大的,长2.8米,宽2.74米,能把人围绕好几圈。”陀罗经被“是用绫缎制作而成,然而在上面写上经文,并且纹藏传佛教的喇嘛塔、金刚杵等代表吉祥的宝器。

在清朝时期,普通人不可能用到如此贵重的东西,只有皇帝以及那些妃嫔、王公大臣可以有权利使用。而且”陀罗经被“的最大掌有权在皇帝手中,只有被皇帝允许、赏赐,那些王公大臣才可以使用。每个时期使用的绫缎颜色都不一样,比如道光时期,用的是白绫缎,清末又用黄绫缎。

“陀罗经被”是非常珍贵的物品,虽然是文物,有收藏价值,但是在普通人眼里它就是块“裹尸布”。而能够以1.3亿元买下这块“裹尸布”的人,真的令人感到震惊。有钱人就是不一样,有钱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理科男读历史


这块裹尸布本身的“物质价值”肯定是不值这1.3亿的,他之所以能卖这个价,更多的是其除物质价值外的“文化价值”值与乾隆皇帝的“名人效应价值”、自身稀缺性极具“收藏价值”所以它卖了1.3个亿。

说起裹尸布,很多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毕竟这个东西是人去世以后用于包裹尸身所用,故很多人觉得这东西没有收藏价值与充满晦气,这也是为什么孙殿英当时将它抛弃的主要原因,但乾隆的这块裹尸布却不一样,反之来说就是它有其本身属性以外的更大价值。

此布名为—陀罗尼经被,是由西藏活佛为乾隆皇帝量身定制的,上面满是经文更是由多位得道高僧开光,寓意人在去世后,由它包裹住身体可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它有多珍贵和包含的文化价值。


1)工艺精湛—本身物质价值

上文说到了,这是西藏活佛送到乾隆的礼物,其用料与工艺必是十分的讲究。

首先乾隆的这块裹尸布采用的主要原材料为金丝与藏羚羊绒,且这里的藏羚羊绒必须为羊尾巴下方的一丁点绒毛,其余的不予采用,也就是说可能需要数千头藏羚羊的绒毛也未必够织造这块裹尸布,在加上金丝编制,其物质价值不用我多说,也知道多贵了。

说完原材料,我们再来说下它的制作工艺。其采用的是“缂丝”工艺,可能大家听到“缂丝”这个词有点陌生,这个工艺,在明清两朝是用来做龙袍的,真正掌握这门技术的,全国找不出几个来,所以为乾隆制作这件经被,前前后后花费了三年的时间。

昂贵的原材料加上最好的工艺,与三年的织造,其价值显而易见。


物质价值之外的“文化内涵”

此经被,上书有汉、满、藏、梵四种文字书写的佛教真言密咒与佛祖、菩萨、金刚力士的功德名号,是研究清朝佛教文化的一件极具价值的文物。加上经被上的各式纺织图案、样式等,对我们研究那一时期纺织工艺有着极大的价值。

其次这一经被,更是作为清朝时期,清廷与西藏地区紧密关系的证据。其文化、文物价值显而易见。

乾隆皇帝的“名人效应价值”与自身稀缺性

这一经被为西藏活佛为乾隆皇帝所定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乾隆的名号挂钩。毕竟乾隆皇帝的名头太过于响亮,只要与之挂钩,其自身价值必会水涨船高。

加上这个经被又有多位大师开光,本身具有很好的寓意,加上一点点的宣传价格自然一路高涨,这便是“名人效应”。

其次这一经被,总共就两条,其中一条的主人便是乾隆皇帝,另一个是“慈禧太后”,所谓物以稀为贵,越是少的东西就越贵,越具备“收藏价值”。


综合以上三点,这便是为何乾隆棺材里的这块裹尸布能卖1.3亿的原因。像素估计当初随手把它扔了的孙殿英要哭晕在厕所了,嘻嘻。对此各位看官们,你们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哦,大家一起探讨。


像素说


这块裹尸布之所以被拍出天价是因为这并不是一块普通的裹尸布,即便是一块普通的裹尸布,经过岁月的沉淀之后,那也是一件历史文物。也是价值不菲的,更别说着块裹尸布,这是陀罗尼经被。

陀罗尼经被

这块被子的来头可不容小觑,这是慈禧在六十大寿的时候,西藏的喇嘛送给慈禧的大寿的礼物。这块经被的最早起源是来源于明朝时期,当时,密宗盛行于世,金刚上师将72种咒语用梵语或藏文印于经被,于是这个经被上的有着对死亡之人超度灵魂的作用,裹着这块经被下葬就算是去了地府,就连阎王都要礼让三分。

孙殿英为何将其扔掉呢?

这就死孙殿英有眼不识泰山 ,当初蒋介石派孙殿英去清东陵一块剿灭土匪的时候,孙殿英见财起意,于是便冒着天下的大不韪将慈禧之墓给盗窃了。这也是轰动当时的一件事请,据说孙殿英当时足足用了三十多辆的军用大卡车将慈禧墓中的金银珠宝以及文物全部都洗劫一空,慈禧的身上刚好有这么一块裹尸布,孙殿英只顾着慈禧身上的衣服却忽略了这块布。

没想到的是,这块经被流落到了民间,最终被一位姓秦的先生给收藏了,当时秦先生买这块经被的价格是6500万元,后来几经转手之后,这块裹尸布的价值以1.3个亿的价格成交。如果孙殿英直到这么消息之后,我想他会崩溃掉,大家觉得呢?


人皆可为舜禹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乾隆帝一块裹尸布,为何能够卖到1.3亿?”

说到盗墓,估计孙殿英应该算是盗墓界的名人了,相信大家对孙殿英的盗墓史都非常了解吧!1928年,孙殿英对清朝的皇家陵园清东陵进行了长达七天七夜的盗掘,可以说是将东陵挖了个遍,里面的宝物是被洗窃一空,就连遗体身上都搜刮的干干净净,陵墓被弄得更是一片狼藉。

孙殿英虽然如此爱财,但还是落下了一件珍宝:那就是乾隆皇帝的一条裹尸布!这条裹尸布上的金银珠宝都已经被他摘得一干二净了,只是这张布却被他给随手扔掉了。当清东陵被盗的消息传开后,满清贵族们这才赶到东陵来保护陵墓,这块儿布恰好被一位满清的遗老遗少们在整理陵墓的时候发现了。

这块裹尸布其实是当时西藏的活佛送给乾隆皇帝的礼物,长2米,宽1.3米。这在当时,是一种叫做缂丝的工艺制作而成的,需要将真丝、獐子绒和藏羚羊绒通过缂丝制成,但是现在这种工艺早已经失传了。并且,在民间还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所以,这块布的价值自然也是不可估量的。

这位满清发现了这块布不一般,于是将其缝在袈裟之中,这才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在2005年,这件袈裟被一位姓秦的收藏者以5万元的价格在拍卖会上买下来。秦先生回家仔细研究后发现了这件袈裟的秘密,在拆开袈裟后看见了这块“陀罗尼经被”的布。在经过专家的鉴定后,竟然以7205万元的高价拍卖出去了,第2次被拍卖的时候,价格居然翻倍了,最终以1.3亿的价值成交了。

孙殿英如果知道他当年随手丢弃的这块布现在价值1.3亿,不知他会怎么想呢?


大史官


1928年7月,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以剿灭悍匪马福田和举行军演为由,策划了一起东陵盗掘案,先后盗掘了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和乾隆帝的裕陵,其余大小陵墓都未逃过他的毒手。孙殿英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盗掘了清东陵,顿时间引发各界舆论,各界人士也纷纷请求国民政府对孙殿英的行为作出惩罚。

但遗憾的是,这件事却在孙殿英的“上下打点”后,竟然得到了平息。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在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奇闻轶事”,而在这些奇闻轶事中,就属在其盗掘乾隆的裕陵时,孙殿英随手丢弃的一块“裹尸布”。那这块“裹尸布”为何会如此重要呢?我们下面来仔细说一下!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

话说孙殿英在盗掘乾隆帝的裕陵时,发现里面有很多的字画古玩,但是孙殿英是绿林出身,没有什么文化,所以对待那些珍贵的字画就不是很看重,于是便将其破坏殆尽。他所注重的是那些真金白银,对于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字画,却不怎么感冒。

在盗掘完前殿的宝物之后,孙殿英来到安置乾隆和皇后棺椁的内殿,在洗劫完棺椁之外的宝物之后,便叫人叫乾隆的棺椁用斧子劈开,随即盗掘了棺内的宝物,并将乾隆口中的“西藏黄珠”也给盗走了。但就在清理乾隆的尸体时,孙殿英却只顾那些金银财宝,把乾隆身上的“裹尸布”给扔出了棺外。士兵们在这块布上踩来踩去,最终遗留在了棺外。在后来,一些盗墓贼进入到裕陵之后,发现已经无宝可盗,于是便将那块“裹尸布”给盗走了。

没想到的是,也就是这一块“裹尸布”,竟然在后来被拍至7205万,最后甚至高达1.3亿。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裹尸布”呢?

缂丝陀罗尼经被

其实,这并不是一块普通的“裹尸布”,而是大名鼎鼎的“缂丝陀罗尼经被”。

在2005年的时候,一位姓秦的先生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发现一件无人问津的清末黄缎子的袈裟,秦先生觉得这块经被有些不一样,于是便凑近仔细观察,他发现这条黄缎子下面隐约可以看到精美的花纹。第二天,秦先生再次来到这家拍卖公司,最终以9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条黄缎子。回到家后,他将其拆开一看,缎子上布满了梵文。秦先生感觉此物不一般,于是便四处找人鉴赏,辨别一下真伪。

最后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杂项收藏鉴定的权威专家张淑芬鉴赏后惊叹到:“这样大的弹丝织物一个人要用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它绝不会出自民间,只有宫廷才有。”

后来在经过多位鉴定专家的仔细鉴定之后,确认这件经被确实为清官旧物,更是一件难得的密宗圣物。

2008年1月6日,这条缂丝陀罗尼经被作为压轴品上场,以6000万起拍,经过11轮的竞价,最终被意为女士以6550万元拍下,加上佣金,实际成交价位7205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历代缂丝艺术品全球拍卖的第二高价。

2010年的时候,这条经被以1.3亿元的高价成交,轰动一时。

缂丝陀罗尼经被

好,在看完乾隆的这条经被的价值以后,我们最后来普及一下“陀罗经被”的相关知识。

首先来说,“缂丝”为何会如此珍贵呢?

缂丝作为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一直以来都有“织中圣品”之美誉。缂丝在织造时,各色的纬丝仅于团花纹需要处理之处与经丝交织,而经丝则纵贯织品全幅,这也就是古书上所说的“通经断纬”,其工艺十分复杂,寸幅难求。可以说是“一寸缚丝一寸金”。所以在历史上,它最多则是用于制作皇帝的龙袍,以及复制名贵书画或者装饰宫廷中的专有物品。能用得起它的人,可以说是非富即贵。

那么,缂丝陀罗尼经被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乾隆裕陵地宫

缂丝陀罗尼经被实际上是“缂丝梵字陀罗尼黄经衾”的俗称,衾(qin)被是死者在入殓时在棺中用于覆盖尸体的织物。这样的装殓形式早在唐朝就出现了。在佛教密宗认为,人逝世之后以经衾覆盖其尸身,并依仗经衾秘咒加持,可以令死者神识往生极乐世界,立得超脱。到了清代的时候,这种丧葬形式也被定入丧葬礼仪制度。

根据《大清会典事例》对丧礼的规定:

“皇帝、皇后、皇贵妃、皇太子等丧仪,均用梵文陀尼罗衾,王大臣死于京师得钦赐陀罗尼经被”

这种经被是皇家御用的丧葬物品,只有王以上的皇族才能使用。部分受朝廷赏识的大臣死后也可得到皇家赏赐,但在材质上有很大区别。而乾隆的这条缂丝陀罗尼经被,其被长为2米,宽1.38米。从幅面上在洋丝品里极为罕见,且经被上共出现四种文字,主体佛塔图案内还绎满了梵文陀罗尼经经文,塔周满是精美繁复的花纹。

综上便是乾隆皇帝的缂丝陀罗尼经被的概述,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欢迎关注作者,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吧!

参考文献:

  1. 常青-《藏在架装里的经被》

  2. 《清史稿》

  3. 《大清会典事例》


方圆文史


1928年7月,东陵大盗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盗掘了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和乾陵皇帝的裕陵,将地宫内的金银珠宝搜刮一空,却遗弃了覆盖在乾隆和慈禧身上的两床“裹尸布”。这可不是普通的裹尸布,它叫缂丝陀罗尼经被,是佛教密宗圣品。2010年,乾隆裕陵出土的缂丝陀罗尼经被拍出1.3亿天价,轰动一时。

陀罗尼经被的前世今生

陀罗尼经被又称往生被,陀罗尼衾,是藏传佛教中的圣品,上面用梵文写满了诸佛菩萨的真言密咒,是皇家御用之物。佛教认为,将此衾覆盖在遗体上,能令亡者罪灭福生,免除过去世间的一切冤家魔障之难。裕陵出土的这床陀罗尼经被极为珍贵,世所罕见,它是西藏活佛进献给乾隆的御用贡物,长2米,宽1.38米,是用真丝、藏羚羊绒和獐子绒采用缂丝的工艺制作而成的。缂丝被称为“织中圣品”,是中国古代丝织品中的精华。它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民间难得一见。缂丝是古代丝织工艺的巅峰,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迄今为止,传之于世的缂丝陀罗尼经被只有两件,分别出自乾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是举世罕见的传世孤品。

出土之后 经历坎坷

1928年,孙殿英用炸药强行炸开裕陵,将地宫内陪葬的珍宝搜落殆尽,名贵书画统统损毁,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士兵们劈开乾隆棺椁,发现了覆盖在尸身上的缂丝陀罗尼经被。当时谁也不清楚这床经被的文物价值,以为只是普通的“裹尸布”,在将经被上缀有的珍珠和金线拆走后,随手将它丢弃在阴冷潮湿的地宫角落。案发之后,在天津的溥仪派亲贵遗老前去善后,在地宫中发现了这床缂丝陀罗尼经被,因为被淤泥浸染,经被污浊不堪,被人偷偷带出地宫,自此下落不明。2005年,在一场拍卖会上,业余收藏家秦先生对一件标价8万元的“清末黄缎子袈裟”产生了兴趣,他发现这件袈裟暗纹精致,隐约可见字符,于是花9万元把它买了下来。回家后,秦先生发现袈裟内有夹层,将其拆开后,最终发现了精美绝伦的缂丝陀罗尼经被。

多方求证 拍出天价

秦先生带着经被寻访了多位文物专家进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定这是一件非同寻常之物。通过查阅大量史料和文献,最终证实这床经被是西藏活佛在乾隆帝八十大寿时进献的御用之物。专家鉴定后还发现,与慈禧太后定东陵出土的明黄色经被不同,乾隆的陀罗尼经采用的是正黄色,等级明显要比慈禧高出一截。2008年,秦先生收藏的缂丝陀罗尼经被以6550万元的高价被一名年轻女性买走。2010年,这床经被以1.3亿的天价被一位民间收藏家买走。作为举世罕见的传世孤品,它以缂丝技艺精湛,乾隆皇帝的御用之物而著称,拍出上亿天价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历史茶坊


提到乾隆的陵墓,就不得不提孙殿英这个人,他因为盗倔了清朝皇陵而闻名全国。

孙殿英虽然是称霸一方的军阀,但不是出自蒋介石嫡系,所以处处受到排挤,加上部队军饷短缺,他就打起了盗倔皇陵的主意。

1928年夏天,孙殿英以剿匪来掩人耳目,派他的部队封锁了清东陵和裕陵,开始了他盗倔清朝皇陵的行动。

一开始他们找了好几天,始终找不到墓穴的入口,孙殿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找人用炸药炸开了一个口子,顺利进入墓穴。

孙殿英先挖了慈禧你定东陵,据《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棺椁之中,下层铺有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足足厚一尺有余。另外金、玉、宝石雕刻成的佛像27尊,各种玉石雕刻的骏马、罗汉等物700余件。

孙殿英拉了整整30马车,把慈禧生前的宝贝洗劫一空。

但慈禧身上盖着的一条被子,孙殿英没有正眼打量,随便扔到了一个角落里。

这条不起眼的被子,就是慈禧墓中的头号珍宝,缂丝陀罗经被,后来成为了故宫的镇馆之宝。

乾隆皇帝的身上也有这样的被子,孙殿英很不不识货,他认为这个破被子值不了几个钱,干脆把它扔到了臭水沟里,不在理睬。

后来不知是有人捡走,还是后来的盗墓贼进入乾隆反正这个被子此后几十年中,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溥仪得知祖坟被挖,气的把孙殿英祖上都问候了一遍,他说一定要杀了孙殿英,来告慰他的列祖列宗。

一些前清遗老直接到蒋介石那里告状,孙殿英被撤职,后来他拿了一颗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一把宝剑送给了戴笠,一个翡翠白菜送给了宋子文,安全度过了这个难关,不仅没有受罚,反而平步青云,一路高升。

2005年的北京拍卖会上,乾隆的这条被子重现人间,最终以9万元的价格成交。

竞拍人是一位民间收藏家,他拿回这件拍品后,觉得有点蹊跷,就剪开一个口子,乾隆的陀罗尼经才被世人发现。


后来的几年里,乾隆陀罗尼经被几经周折,被一位商人以1.3亿人民币拍下,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那么,乾隆皇帝的这条被子,为什么价值连城呢?

第一,伏妖驱魔 相传缂丝陀罗经被可以辟邪驱魔,到了阴间地府,阎王爷见了都要恭恭敬敬地下跪迎接。

第二,材料珍贵 西藏活佛进贡之物,上面特意标注了左右脚掌和左右双肩的位置,选用的材料为藏羚羊羊绒、獐子绒和真丝。 绒毛仅用獐子的尾巴毛,可见其珍贵程度。


第三,做工复杂 缂丝工艺代表着我国传统丝绸艺术品的顶级工艺,被誉为“织中之圣”,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专家估计乾隆皇帝的这条被子,需要能工巧匠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完成。

这种种的原因才让乾隆皇帝的这条被子如此的珍贵!

—End—



冷月钩沉


乾隆的裹尸布,不仅孙殿英不识货,后来被发现拍卖的时候,价格也不算高,以8万元的价格起拍,始终无人问津,在拍卖结束后收藏爱好者秦先生以9万元的价格买来,几经鉴定后,才确认捡到宝物,三年后以6550万的价格在拍卖会被人拍走,赚了一大笔的秦先生也没想到这条裹尸布过了两年后,以1.3亿的价格被人拍走。


这条乾隆的裹尸布为什么这么值钱?

说到乾隆的裹尸布,就不能不说孙殿英,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最久的人,皇帝当了六十年,禅位后又当了三年零四个月的太上皇,虽然禅了位,不过权力还在手中,嘉庆只不过是挂着个皇帝的名号,乾隆在位期间被称为达到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国力强盛,这皇帝有钱,死后陪葬品自然也是多的很。

乾隆皇帝的陵墓在大清朝没灭亡的时候自然是谁也不敢动,一般历代皇陵在和平年代也没人会去动,毕竟挖人祖坟是不道德且不正当的,只不过中国人的厚葬理念往往使得这些人死后不得安宁,在改朝换代的乱世中往往成了军阀的目标。

1928年7月,大清朝灭亡16年后,各地依然处于军阀割据状态,国民政府在北伐的时候收编了孙殿英,将他派往了冀东一带去剿匪,这一去就有了后来著名的东陵盗案。


孙殿英本来就是土匪出身,看到清东陵中那些皇陵建筑金碧辉煌,就起了不义之心,将那些也对清东陵有盗掘之心的土匪赶走后,以军事演习的名义将清东陵附近的人都赶走。

有枪有炮有队伍的孙殿英将部队分成两队,一支奔向慈禧太后的定东陵,一支奔向乾隆的裕陵,这些人用炸药炸开慈禧太后的第一道石门后,匪兵们研究之后知道原理,后面的几道石门就没再用蛮力了,因为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等级不同,乾隆地宫要复杂的多,地宫石门上雕刻着菩萨、四大天王,墙壁上还雕刻着数不清的佛经咒语。

匪兵在打开乾隆地宫前面几道石门都很顺利,在最后一道石门时,用了各种办法就是打不开,最后只能用炸药打开,结果发现是因为裕陵中积满水,巨大的棺椁离开石台顶在了石门上。


匪兵们进入地宫后,就开始大肆搜刮财宝,在乾隆陵中有大量的字画,孙殿英和手下士兵对这些并不感兴趣,在他们盗墓的过程中,不知道毁坏了多少珍贵名画。匪兵们对陵墓中各种精美玉器、金银珠宝最感兴趣,乾隆口中因为含着一粒西藏黄珠,匪兵们将乾隆牙齿敲碎后拿出珠子。

乾隆身上的裹尸布上缀满珍珠,匪兵们将珍珠抠走后,把裹尸布随手丢弃,孙殿英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条被他们随手扔掉的裹尸布在几十年后会卖出天价。

这条在后来被拍出1.3亿天价的裹尸布并不是普通的裹尸布,它的名称是陀罗经被,清代皇帝和后妃皇家御用之物,在孙殿英盗墓的时候慈禧太后身上也有一条,也被孙殿英丢弃了,不过慈禧太后的那条陀罗经被是明黄色,乾隆皇帝的是正黄色。


陀罗经被也称为“往生被”,乾隆身上的经被是西藏活佛进贡给乾隆皇帝专用,派人用藏羚羊尾巴上的绒毛织造而成,藏羚羊尾巴上的绒毛稀少,是藏羚羊身上最为珍贵的材料,这条经被长约2米,宽1.38米,经被完全按照乾隆身高量身定做,采用缂丝而成,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据专业人员估算,这条经被要两个手艺精湛的匠人每天工作八小时,需要1104天才能够完成,而缂丝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画,存世精品极少,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乾隆的陀罗经被中还特意标明了“左脚掌”、“右脚掌”、“左肩”、“右肩”的位置,质地、织法和文字都带着明显的乾隆时期印记。

陀罗经被上有多种梵文书写的真言密咒及菩萨和力士的功德名号,还有众多的佛像、佛塔、花纹等装饰,每一幅都由活佛念过经、持过咒,被认为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名贵非凡,其中蕴含的文化艺术价值也是难以估量,乾隆的裹尸布能够拍出1.3亿的天价,就是因为它的材料、工艺、文化、艺术、历史和稀有。



这条缂丝陀罗经被,被孙殿英随手扔在乾隆地宫中,溥仪得知东陵被盗后,派满清遗老遗少去查看,其中一个老臣将这条经被带回了家,此后几易其手,不知所踪。

2005年陀罗经被出现在拍卖会上,不过却被当成一件袈裟来拍卖,起拍价8万,却始终无人问津,一位收藏爱好者秦先生觉得这件袈裟中还有东西,随后以9万的价格买来,秦先生先是找到故宫博物院权威鉴定专家张淑芬来鉴定,张淑芬又找来几位专家帮忙,最终确定了这条是乾隆身上的陀罗经被,鉴定结果出来后,这条经被的价格迅速飙升。

2008年以6550万的价格被人拍走,2010年,这条经被又出现在拍卖会上,最后成交价高达1.3亿,经被能拍到这么高的价格,是因为它是乾隆皇帝专属的物品,举世无双,可以称的上无价之宝!


历史红尘


这块“皇家裹尸布”卖出1.3亿元的高价不足为奇,怪就怪在孙殿英简直是枉为一代“东陵大盗”,竟然有眼不识“宝物”,在打开乾隆棺材的那一瞬间,便毫不犹豫地将这裹尸布抛了出去,丝毫不问其出处。对于乾隆皇帝来说,恐怕跟随他一块儿入葬的物品连同着他全身上下的金银细软,没有一件不值钱的!但是仅仅一块裹尸布居然能在几十年后拍卖到1.3亿的高价,实在是有些令人诧异。不过,这1.3亿元怕不止是局限于它本身的物质价值吧?



“有眼不识金镶玉,无价之宝被丢弃”此话就是对孙殿英随意丢弃“无价裹尸布”的形象描述,不过也正因为孙殿英这“有眼不识”的一丢,才使得这块裹尸布能够重见天日,拍卖出1.3亿元的天价来。1928年春,匪首马福田率军逃亡至清东陵一带的马兰峪,因为马福田是绿林草莽出生,所以说大有可能前往清东陵盗取陵墓,获得不法家资。

在如此考虑之下,国民革命军派遣孙殿英率部前往清东陵一带剿匪,但是孙殿英只是受到了国民革命政府的命令,缺没有受到国民政府相关的“剿匪补贴”,于是孙殿英此时便打起了清东陵的主意(人家派他来防止盗墓,却没想到他竟然成了“东陵大盗”)在孙殿英打开乾隆棺材的那一刻,满目琳琅,金光闪闪,孙殿英面对着这“放眼望去,皆是珍宝”的景象,自然而然便会瞬间财迷心窍,毫不犹豫之下,便将那块不起眼的裹尸布抛在一边。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块不起眼的裹尸布为何几十年后“身价”倍增?



其一:经济价值

这块裹尸布经过察证后发现竟然是一块清朝皇室专用的缂丝陀罗尼经被,此被长2米,宽1.38米。而且此被被料主要是由獐子绒和藏羚羊绒以及金丝、缂丝所编制而成。慈禧太后身裹之被是典型的明黄色,而乾隆帝身裹之被则为金黄色,寓意很明显,慈禧太后死后虽然埋葬规格很高,但是终归却不能按照清朝皇帝埋葬规格所来实施。这块缂丝陀罗尼经被所用材质的确是价值不扉的,而且随着年代的渐远,这种稀世珍宝是会逐年增值的。

其二:文化价值

这块缂丝陀罗尼经被是佛教入土中原后本土化的象征,他是藏传佛教流入清朝帝王宗室的产物。这块缂丝陀罗尼经被之上所织有的梵、藏、满、汉四种文字可以看作是藏传佛教和清朝皇室之间的结合,内含丰富的文化价值。缂丝陀罗尼经被被作为乾隆帝棺中之物,可以看做是在赞美乾隆帝无上功德,象征其早登极乐的内涵。

其三:制作工艺

缂丝陀罗尼经被既然能够被用作乾隆帝的随葬品、裹尸布,那么其制作工艺肯定是有尤为繁琐高超的。西山大觉寺研究员伊葆力在对缂丝陀罗尼经的研究中说:“对于如此大尺幅的作品来说,此被至少需要两人来完成,就算以每天8小时工作来计算,至少也需要1104天才够。”如此工艺繁琐的过程和工艺制作要求,也是其逐渐增值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