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大学其省内招生是一本,而省外招生却是二本?

爱老歌的人


简单的说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崇。换个角度看是为了提高一本录取率,也是为了社会的和谐。说得再透一点就是愚昧考生和家长,这样做并不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你说他们是为了什么?绝不是吃饱撑的了。


批判性的继承者


确实有不少这样的学校,在本省内高考录取是本科第一批,他是一本学校;到了其他的省份,却又是本科第二批录取,成了二本学校。还有的学校,在某些省份内部分专业是本科第一批录取,部分专业是本科第二批录取,成为既是一本院校又是二本院校的混合体。

一本还是二本,谁说了算?

某所大学在高考录取中,是在本科第一批录取,还是在本科第二批录取,并没有教育部的统一规定和划分标准。我国的高考录取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统一录取,某个学校安排在本一批录取还是本二批录取,实际上就是省级招生办来确定。某个大学原来在本科第二批录取,只要学校与生源地的省级招生办协调沟通好,就可以部分专业进入本科第一批录取,甚至全部专业进入本科第一批录取。对于省级招生办来说,根本没有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的划分标准。裁定某个学校在本科第一批录取还是本科第二批录取,省级招生办拥有完全自由裁量权。说白了,这就是省招生办来确定的事。

一本院校就一定好吗?

我考大学的时候,本科第一批录取的院校,都是全国重点大学,通称为重点批。本科第二批录取的院校全是普通公办本科院校,通称为普通批。后面还有本科自费批,专科批。现在这个秩序已经被打乱了。

现在的本科第一批院校,除了当年的全国重点大学,还有后来进入的师范类院校的师范类专业、以及其他被批准进入本科第一批的院校。上个世纪的全国重点大学,最多时也就99所;到了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就112所;如今的双一流院校,全部加起来也就是137所。可是在本一批录取的院校有多少,去年我我统计一次,在吉林省本科第一批的院校约为250所。现在的本科第一批院校,含金量已经远远不如当年的重点批了。原因就是省级招生办把关不严。不是你们省的本一批录取院校多你们的考生就占便宜,拉低了本一批含金量,坑的是本省的学生。

学校不是在一本录取就一定好,有的学校就是善于和招生办拉关系!

在本科第二批与本科第三批合并以后,本科第二批的底线就是民办本科和独立学院,底线无限低,好在还有个下限。

有的时候不要在乎一本和二本

有的省级招生办在这个方面对待省内高校的很宽松,有时感觉令人难以置信。比如在河北省,河北省有个唐山学院,这个学校在省内有4个专业是本科第一批录取。但是你们知道唐山学院是什么水平吗?到目前为止,唐山学院还没有硕士点。到现在连硕士点都没有的本科学校是什么水平?大家自行脑补吧:河北的考生以一本的分数进到这里,来了之后发现这里连个硕士点都没有。他的同学以二本分数去省外学校,学校可能硕士博士齐全,将来保研也有可能。双方会是什么心情?

在谈论到某个学校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时,经常被人指责搞错了学校的录取批次。实际上,有些省的招生办把关不严,很多学校的录取批次比较乱,省内省外标准不一样,二本升一本很轻松,不专门去查他们的录取批次,还真搞不清他到底是几本。

但是大家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不要太在意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特别是成绩在一本末端的考生,这个区间有不少学校是一本中的“水货”,真的不如二本录取院校中的“干货”。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高考第一志愿


为什么有些学校在本省一本招生,而在外省市却以二本招生呢?这是高校为完成自身招生计划及各地招考办本省各批次总体招生计划互相协调的结果。



院校录取批次调整时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

比如某一年某一高校在本省录取批次升级,而对外地录取依旧沿用原有录取批次。

对于那些有升级规划的高校,比如从学院升格成为大学,高校一般会提前做出录取批次的调整,把自身所处省市原来二本批次录取提升到一本录取批次。

这种调整对于本省市来说,可操作性比较强,在省级招考院协调下,提升录取批次,高考录取分数线的确定由本省招考办划定,如果升批次录取的学校较多,而且本省学校招生计划中本省人数多,变化会比较大,为满足升批次高校完成计划,此时一本批次分数线会有适当下调,而升批次后二本批次院校计划没有补充的话,分数线就会相对稳定。

而升批次院校在外省的招生计划本来不多,学校名气在外地依然只能适合于原有的二本批次,所以为保持生源稳定计,在外省市依然保持批次不变。

所以会出现一、二本批次同时招生。



院校合并扩张或者专业扩张条件下,不同专业的强弱差别比较大,优势专业放在一本招生截留优质生源,弱势专业放在二本招生。

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的,甚至在一些一流甚至于顶尖大学中都比较常见。

对于顶级大学常见采用的是把自己的专业录取分配在提前批与一本批次分开录取,从而保证自己的录取分数线稳定或者提升分数线造成学校在社会上录取线高,学校实力“提高”的观感。

而其他类高校无法进入提前批次,就在一本与二本批次中进行选择。这种情况分几种情况:

1、学校强势专业有很大的吸引力,为保障生源质量,和当地招办协调可以进入更高批次录取。而其他中、弱势专业则留在二本批次。

2、学校招生策略需要,这种情况不再延展说明。

3、学校话语权的大小决定。比如有名校的独立学院按规定在湖南只能进三本批次招生,但是学校母体利用其强势地位要求其独立学院必须进入二本甚至一本批次录取,否则就不在当地投放指标。从而出现一些有悖常理的一些学校进入更高录取批次的情况出现。



新高考本科批次全部合并会解决这种不同批次录取的乱象

新高考政策的实施,新的录取规则是本科批次合并,没有了一、二、三本的区别,从而解决了不同批次录取引起的部分考生心理不适的问题,也解决了高校不同批次录取的乱象。但是提前批依然存在,这个现象如果不作控制的话,同样的现象也会依然存在。

欢迎关注YiRon 头条号,为你解决专业选科、高考志愿难题。

YiRon


所谓一本、二本指的是录取批次,一本就是本科第一批次,简称“一本”或“本二”,二本同理。

在本省是一本、省外是二本招生的院校,说明它在本省属于“矬子里面拔将军”,排名靠前,而在全国就算实力稍弱的二流学校了。


人文社会学者李新峰


所以,你就别天天一本、二本地去衡量一个学校水平了!一本、二本,并不是学校层次的指标,只是录取工作的一个程序而已!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马上录取就不分批次了,到时你还咋区分几本啊?


小桥流水人家4534


首先,高考分数线的由来只是各个省份在高考的录取时为了方便录取工作的开展以及提高录取工作效率而根据全省考生的成绩名次划定的分数线,本科层次分数段的同学的录取工作又被分为两部分乃至三个部分,即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本科第三批次录取。因而在不同批次录取学生的学校依次被称作一本、二本、三本。

其次,在本科第一批次参加录取工作的学校一般都是985、211、双一流高校和部分的省属重点高校,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和部分省属院校的发展升级,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省属学校都被纳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因而本科第一批的分数线越来越低,大家也就会因此说道大学越来越不值钱了。

题主谈到的有些大学其省内招生是一本,而省外招生却是二本,这类院校大都是一些省属的重点高校和一般省属院校,这些学校在省内往往都有一定的名气而且排名在省内也都比较靠前,在本科第一批次都能够很容易招满学生,但是放在其他省份这类院校因为名气和实力受限,或者是部分冷门专业和偏奇怪专业不好招生,往往在第一批次招不到或者招不满学生,只能在第二批次招生了。这种情况在传统的211学校和双一流以上的学校当中是不太可能出现(西藏大学等特例除外)。

最后,只要录取到同一所学校当中去,所有学生的待遇都是一样的,没有谁会管你是一本还是二本被录取的,大家拿到的毕业证书也都是一模一样的。在国家层面来说学校层次只有本科、专科之分,毕业证书上都是统一盖章,统一颁发学位证。当然想985、双一流大学这类给你带来在其他方面影响力的学校又另当别论,这个就不是在毕业证书上可以体现的了。


中学教育杨老师


招生规划是由省教育厅定,学校只是申请,学校定了计划由本省的教育厅向其他省发计划,总计划数据又是由教育部来定的。如学校升格,某省一本计划多,教育厅都会小范围协调,出现某个学校某个省招一本,有些二本就很正常了。


小路的路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呲牙][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