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种病毒!1人突然发病3小时后死亡,同车32人隔离

3月23日22时39分,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就“途经京昆高速宁陕服务区复工包车1名务工人员病亡事件”作出情况说明。

又一种病毒!1人突然发病3小时后死亡,同车32人隔离

通报称,2020年3月23日凌晨4时许,山东荣成鲁阳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租赁山东威海市龙威客运有限公司大巴车(牌号:鲁K00149,共有2名司机、1名医务人员、30名务工人员),于云南省临沧市孟定镇接务工人员返回山东务工,途经我县时,随车医务人员发现田某某出现不适,拨打120求助电话。


当地120急救中心随即赶到,从高速路服务区将田某某等4人接至县医院急诊科,对田某某进行救治,对2名发热人员和1名陪同人员按照新冠肺炎救治规范流程进行检查。同时,对同车其他29人全部落实就地医学观察措施。

23日7时许,患者田某某救治无效死亡。经安康市疾控中心对死者及2名发热人员和1名陪同人员首次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死者田某某汉坦病毒(出血热)核酸检测为阳性,同乘其他人员的核酸检测正在采集送样。目前,宁陕县已向山东、云南相关市县发出了通报。


宁陕县卫健局工作人员3月24日表示,

除死者田某某外,其余同车人员新冠病毒及出血热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我们将在24小时后再次对他们进行检测。”上述工作人员称,如果复检结果仍然为阴性,这些务工者再隔离观察14天后方可离开。


汉坦病毒是什么?


汉坦病毒归属布尼亚病毒科,是一种有包膜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可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和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临沧既往无此类病例报告。汉坦病毒主要有五种传播途径:


一是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形成气溶胶飘散在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类;


二是消化道传播,人类进食了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经过口腔或者人的胃肠道黏膜而感染;


三是接触性传播,被鼠咬伤或者破损伤口接触了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血液后感染;


四是垂直传播,孕妇感染了出血热病毒后经过胎盘感染胎儿;


五是通过相关媒介传播。预防控制汉坦病毒(出血热)主要采取“环境治理、灭鼠防鼠、疫苗接种、个人防护”的综合性防制措施,针对个人主要采取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对高危人群可应急接种疫苗。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传染病处2018年12月26日在中国疾控中心官网对于该病刊发了详细介绍。

汉坦病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人感染汉坦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也偶见短至4天或长至2个月者。就诊早晚和治疗措施的不同,临床表现相差悬殊,典型临床表现具有三大主征,即发热、出血和肾损害。


患者起病急,早期有发冷,发热等症状,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可有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和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可出现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和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患者束臂试验阳性。


典型病例病程经过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轻型或治疗合理而及时的患者,往往五期过程不明显,或出现越期现象;重症患者则病情重,来势凶猛,病期可相互重叠,预后差。

中国有多少种老鼠携带汉坦病毒可引起流行性出血热?

在我国,流行的致病性汉坦病毒主要为黑线姬鼠所携带的汉滩型病毒和褐家鼠所携带的首尔型病毒。

除了这两种老鼠之外,几乎所有常见的老鼠均曾检出过汉坦病毒,但并不是所有的鼠都携带汉坦病毒,鼠带毒率可低至近乎“0”,也高达20%以上(每百只老鼠约有20只携带有汉坦病毒)。

此外,还在多种鼠和蝙蝠中发现其他型汉坦病毒,但尚未发现可以导致人类疾病。

汉坦病毒抵抗力强吗?

汉坦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汉坦病毒科正汉坦病毒属,是一种球形、有脂质包膜、基因组为分三个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低,加热及常用含氯消毒剂等可灭活病毒,

可用于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处理。


人是怎么感染汉坦病毒的?


首先是周围有感染汉坦病毒的鼠类,然后才导致人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鼠类感染汉坦病毒后为无症状持续性感染,长期携带病毒,持续性排毒,可在鼠尿液,粪便和唾液中都可检出病毒,其中在肺中病毒的浓度最高。


当含有汉坦病毒的鼠尿液和粪便被搅起,漂浮到空气中时,人可通过呼吸含汉坦病毒的气溶胶而感染;也可以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鼠尿液,粪便或鼠窝,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等粘膜而感染;还可通过被鼠咬伤而感染;或可通过被鼠类体表螨类等寄生虫叮咬而传播。直接人-人传播未见报道。


因此,高危行为主要是清除鼠尿、粪和鼠窝;清扫闲弃已久的棚子或房屋;工作环境中有鼠类滋生、活动(如粮仓)等,进行该类活动时要带手套、口罩等防护设施。


汉坦病毒能够预防吗?

防治的关键是什么?


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防鼠灭鼠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二)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是个人预防病毒性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流行区人群应接种疫苗。


(三)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1、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2、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3、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4、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有疫苗可预防汉坦病毒吗?


在我国,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成功上市近20年,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本病提供有效手段,疫苗接种

是个人预防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


2008年开始,我国将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免疫接种纳入了扩大免疫规划,以高发省份中的高发乡镇作为目标人群,对16-60岁人群进行常规免疫接种。


高发病区的16-60岁人群应积极到本地区疫苗接种点进行足程、规范接种疫苗,保护个人身体健康。到流行区进行野外探险、旅游、耕种等活动,或在较长期野外户外工作任务前可接种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防止被感染。


如何早期识别发现病例,尽早就医

如果患者突然发病,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可伴或不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三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者;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或看见过老鼠、鼠排泄物;或所处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等,

可高度怀疑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感染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