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人类抗疫的重要武器

中医药是人类抗疫的重要武器

张伯礼:虽然没有特效药,但中医有有效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会上指出,中医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在新冠肺炎疫情治疗过程当中取得重要作用。虽然没有特效药,但是中医有有效方案。

在中医药治疗实践的经验方面,张伯礼表示,一是要集中隔离、分类管理。把发热的、留观的、疑似的、密接的病人坚决隔离开,并让这些病人普遍服中药。2月初,这四类人当中诊断出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比例超过80%,到了中旬就降到了30%。这些举措有力地阻止了疫情的蔓延。

二是分类管理、科学施治。重症的在定点医院救治,轻症的在方舱医院治疗,同时建立了中医的方舱医院,即江夏方舱医院。在江夏方舱医院,医务人员采取了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除了给汤剂或者口服的中成药以外,还有按摩、刮痧、贴敷这些综合治疗,564个患者,没有一例转为重症,显著降低了由轻症转为重症的比例。

三是对于重症患者,强调西医为主,中医配合,中西医结合。中药注射剂要大胆使用、早点使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对稳定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提高氧合水平具有作用。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和抗生素具有协同作用,血必净对抑制炎症风暴、控制病情进展有一定的效果,重症救治、中西结合、降低病死率是取胜的核心。

四是对于隔离点的康复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办法,做一些呼吸锻炼,同时配合中医药针灸、按摩等综合疗法,可以改善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对脏器损伤的保护、对免疫功能的修复都有积极作用。

张伯礼介绍,目前已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其中,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和对照组相比,转重症的比例下降了2/3,退热时间缩短了1.5天,结果证明,其具有确切的疗效,除了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特别是可以减少转重率以外,对免疫学指标也有作用。连花清瘟胶囊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主要临床症状的消失率、临床症状持续的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在轻症转重的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50%,对治疗轻型和普通型的新冠肺炎的患者有确切的疗效,目前已向意大利援助了10万盒。

张伯礼表示,中医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在新冠肺炎疫情治疗过程当中取得重要作用。新冠的病程就像一条抛物线,中医药在两端有比较好的作用,虽然没有特效药,但是中医有有效方案。中西医结合救治,是中国方案中的亮点。(本报记者李芮整理)

中医药是人类抗疫的重要武器

刘清泉:中西医结合是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不可或缺的中国经验

针对韩国记者提出的“新冠肺炎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是否与非典时期有所变化”这一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作了解答。

刘清泉表示,中医药治疗传染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科学规律。针对传染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三种治疗方法:清热,化湿,解毒。因各种传染病的病因不同,这三种治法各有所偏重。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在几千年历史上产生了非常著名的经典方剂,比如说东汉名医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和大青龙汤,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苇茎汤以及明朝温病大家吴又可的达原饮还有清朝名医吴鞠通的银翘散等。

刘清泉表示,近20多年来,中国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过程中,以经典名方为基础,创制了很多新药方,比如2003年SARS期间推出了连花清瘟这样一个治疗病毒感染疾病药物。2009年应对H1N1疫情,国内多位院士比如王辰、黄璐琦等共同参与完成的金花清感颗粒的创制等,都说明中医药的疗效以及在应对当代传染病中的作用。

针对新冠肺炎这样一个新的疾病,采用了“老药新用”的方法。临床研究显示出,金花清感和连花清瘟这两个药临床治疗新冠肺炎的轻型和普通型还是有非常确切的疗效的,尤其是在武汉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血必净注射液针对炎症风暴、凝血功能紊乱等的治疗有很好的阶段作用。在武汉的战疫中,基于经典名方研制出非常有效的三方,比如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和宣肺败毒方,真正是守正创新,病变治化。

关于中医药在救治危重症患者中发挥的作用,刘清泉说:“当下危重病的救治是进一步降低病亡率的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两个月里,中西医结合的救治办法、降低病亡率的经验也开始逐渐形成,尤其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了一个中西医协同救治重症的专家指导组,中西医配合开展了中西医救治工作。西医的生命支持技术比如呼吸机的使用、血滤、ECMO和水电解质平衡等对危重症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中医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如大黄这样一些通腑的药,针对病人和呼吸机的不同步,减少镇静、镇痛和肌松剂药物使用的剂量和时间,比如运用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独参汤这样的药物在稳定循环和稳定血氧饱和度等方面发挥作用。还有可以利用血必净注射液,作为炎症风暴的干预治疗的手段,可以说中西医在彼此配合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刘清泉表示,在中西医结合巡诊过程中,西医专家重点在完成救治的规范化治疗上下工夫,比如说机械通气的使用、血滤的使用、气管插管的最佳时机是什么等。推进中医药在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环节上使用,中西医进行有机结合,扬长补短,从而达到降低病亡率的目的。这些经验在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降低病亡率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中国经验,也可以说在世界应对疫情过程中,可以提供全世界各个国家使用,最终使得危重病人病亡率进一步下降,使病情进一步缓解。(本报记者徐婧整理)

中医药是人类抗疫的重要武器

黄璐琦:我不担心西方病人不接受中医

针对美国记者提出的“是否担心西方病人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中医”这一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作了回应。

黄璐琦表示:“我不担心西方病人不接受中医,不担心的原因,来自于信心和实践。中医和西医虽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对健康、疾病有不同的认识角度,但是它们都会基于临床疗效这一事实。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发现了抗疟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正是基于临床疗效这一事实。”

黄璐琦还介绍了本次疫情中使用的三个方剂。

第一个是清肺排毒汤,它来源于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还有小柴胡汤、五苓散等,是一个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通用方。在全国10个省(除湖北省以外),66个定点医疗机构已纳入1263名确诊患者,治愈出院的1214例,占到96.12%。57例重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服用清肺排毒汤的临床观察中,其中42例治愈出院,占到了73.7%,无一例转为危重症型。患者的肺部影像学对比显示,服用清肺排毒汤两个疗程(6天)后,53例(93%)患者的肺部病灶显示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吸收。根据临床研究的数据,清肺排毒汤在阻止轻型、普通型转为重型、危重型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阻断了病情的恶化,极大地降低了病亡率,减弱了疫情的危害程度。

第二个是宣肺败毒方,是在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千金苇茎汤等经典名方的基础上凝练而来。在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单位开展的宣肺败毒组(70例)与对照组(50例)的研究对照显示:宣肺败毒方在控制炎症、提高淋巴细胞计数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淋巴细胞的恢复提高17%,临床治愈率能够提高2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该方治疗轻型、普通型患者40例,平均转阴时间为9.66天,无一例转为重型、危重型,CT诊断好转率为85%。并且在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夏方舱医院,通过对使用该方治疗500例患者开展的队列研究结果显示,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CT诊断也显示治疗后显著改善,无一例转重。

最后一张方子是化湿败毒方,这是在国家诊疗方案推荐的方剂的基础上,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结合临床实践优化而成。分别在金银潭医院、东西湖方舱医院、将军路街卫生院开展了重型、普通型、轻型的临床疗效观察。在金银潭医院临床对照试验入组75例重症患者,CT诊断的肺部炎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非常明显,核酸的转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平均缩短了3天。在将军路街卫生院治疗普通型124例,在东西湖方舱医院随机对照观察的轻型、普通型894例(中药组452例),确证了该方的有效性,我们对服用化湿败毒颗粒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了跟踪检测,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在试验方面,通过新型冠状病毒的小鼠模型评价发现该方可以降低肺组织病毒的载量30%。为此,3月18号化湿败毒颗粒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的批件。中药和化药、生物药的研发流程不一样,化湿败毒方源自临床,所以获得临床批件的意义更在于中医对疫病的理论以及临床疗效有了物化的载体,也是把中医的科研数据与临床高级别证据进行了有效转化。 (本报记者徐婧整理)

中医药是人类抗疫的重要武器

邱海波: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挽救更多重型和危重型病人生命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临床观察中医药疗效确切,与目前的传统治疗相结合,一定能够挽救更多的重型和危重型病人的生命。

邱海波表示,在新冠肺炎救治尤其是重型和危重病人的救治中,中医药加入得比较早。从目前临床的观察来看,中医药对重型和危重型病人的治疗有几个方面:一是降低轻症和普通型病人向重型的转化,二是降低重型向危重型的转化,三是重型和危重型病人的治疗,四是重型和危重型病人的康复。在这几个方面,中医药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在普通型和重型的转化过程中已经看到了疗效,重症治疗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康复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和个体化治疗,越来越多中药、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在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方法来评价疗效。如王辰院士、高润霖牵头采用的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价了中成药金花清感胶囊以及芪苈强心胶囊分别对甲型流感H1N1和慢性心衰的治疗。研究显示在标准治疗或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这些中成药之后,与常规治疗比较,可以看到,中药金花清感胶囊能够明显缩短流感病人发热时间,而芪苈强心胶囊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心衰的心脏功能,这些研究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发表。

邱海波介绍,中医和西医治疗模式上有明显不同,从西医来看,多数化学药物是单靶点的,而中医和中药更多是多靶点的,像团队作战。以血必净注射液为例,它的化学成分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至少有六种有效成分是被证明的。在体外实验中也证明了对新冠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相关动物实验研究也证明对炎症风暴及凝血功能的障碍具有遏制作用。此前,在重症肺炎的治疗,以及脓毒症的治疗中,血必净注射液已经取得了公认成效。所以这次作为多靶点治疗药物,血必净被用于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治疗,有32家医院参与的156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研究显示,在基础治疗加上血必净注射液后效率是比较高的。当然,需要研究完成后才有确切结果。至少现在来看,在新冠肺炎治疗,尤其是重型和危重型病人治疗中,血必净注射液可能是个非常重要的治疗药物。

邱海波表示,在安全性方面,血必净注射液的副作用大概不会高于临床使用的1%,所以基本是安全的。中医药作为新冠肺炎治疗的多靶点治疗手段,与目前的传统治疗相结合,一定能够挽救更多的重型和危重型病人的生命。(本报记者李芮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