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从指南出发探讨PCI术后抗板治疗策略

在本周末即将召开的ACC.20年会上,抗栓治疗仍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多项研究将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问题。PCI术后患者长期存在非常高的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需要强化术后管理来减少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抗血小板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策略。今天我们从指南出发,来探讨一下PCI术后双抗治疗的热点问题。

01 PCI术后一年MACE风险高,需强化抗栓治疗

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它只是局部治疗,而动脉粥样硬化是不断进展的,术后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冠心病患者常存在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导致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处于血小板活化和纤溶活性下降的状态;PCI是创伤性操作,可导致斑块结构改变甚至破裂,破坏内皮完整性,成为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此外,支架作为异物也会诱导血小板聚集,导致局部血栓形成,进而出现致命性的并发症。

历久弥新,从指南出发探讨PCI术后抗板治疗策略

图1 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堵塞冠脉

PROSPECT研究[1]显示,PCI术后患者依然面临较高的风险——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高达20%,其中超过60%发生在第一年。

长期、恰当的抗血小板治疗是减少临床事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PCI术后患者来说,单一抗血小板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强化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长期治疗。过早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无疑会增加患者后续MACE事件的发生率。

02 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如何选?指南是准绳

阿司匹林和P2Y12受体抑制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PCI术后抗栓治疗的主要手段,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大量研究的印证。2001年发表的CURE[2]及PCI-CURE[3]研究奠定了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双抗治疗的基础,开启了双抗治疗时代。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双抗治疗的重要性。基于充分的研究证据,诸多国内外指南对PCI术后双抗治疗作了推荐,需要说明的是,由于ACS和CCS患者的风险不同,双抗的药物选择和持续时长并不一致。

首先来看一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抗栓治疗推荐。我国和欧美近期发布的指南一致认为,ACS患者无论是否接受介入治疗,使用何种支架,若无出血高风险,均需采用阿司匹林加一种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至少12个月(表1)。

表1 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推荐

历久弥新,从指南出发探讨PCI术后抗板治疗策略

纵观近年来陆续颁布的指南,由于PCI术后1年内MACE风险较高,对于双抗方案中P2Y12受体抑制剂选择,早期指南优先推荐氯吡格雷,而新近指南优先推荐更强效的药物,这也表明PCI术后高风险患者需要更强的抗血小板治疗,以取得更大的获益。对于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患者PCI术后的抗栓治疗,虽然同样接受PCI治疗,但CCS患者的风险仍低于ACS,对于抗血小板的强度和时长也低于ACS2019 ESC最新指南[7]强调,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建议PCI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6个月,除非存在致命性出血风险。 表2 CCS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推荐[7]

历久弥新,从指南出发探讨PCI术后抗板治疗策略

03 最新研究发布,能否撬动指南推荐?

近期,一些研究对PCI术后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进行了新的探索,例如GLOBAL LEADERS研究和TWILIGHT研究等。这些研究结果会对当前的DAPT策略产生影响吗?

GLOBAL LEADERS试验[8]对15968例入组患者观察2年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替格瑞洛单药方案并未降低PCI术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也没有降低大出血事件风险。《柳叶刀》杂志同期发表的社评[9]认为,GLOBAL LEADERS试验未能证实单药替格瑞洛优于标准DAPT治疗方案,临床治疗策略不会因此改变,阿司匹林仍是抗血小板治疗的GLOBAL LEADER,再次肯定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基石地位。 TWILIGHT试验[10]数据显示,替格瑞洛单药显著降低了BARC 2、3或5型出血风险,两组在降低关键次要终点,即缺血性复合事件风险方面疗效相当。然而,该研究入组时排除了既往卒中、STEMI或出血极高危患者等高危人群,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差,也排除了前三个月发生缺血事件、出血事件、不耐受DAPT等患者(约占入组人数21%),因此试验结果的适用人群相对受限。另外,对于CCS患者仍然采用了15个月的双抗治疗作为对照,远远长于当前指南推荐的6个月,这种情况下产生上述的出血终点结果并不意外。指南建议高出血风险人群适当缩短双抗时间,TWILIGHT试验在该人群中做了很好的探索,证明了DAPT三个月后给予单抗方案是可行的,但由于缺乏其他单药治疗组,该试验未能回答单抗方案何者更优的问题。

PCI术后患者如果没有高出血风险,仍然应该坚持双抗治疗12个月,阿司匹林仍然是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用药。

结 语

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很高,初始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于现有的证据,应遵循指南推荐,区分ACS与CCS患者,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P2Y12药物12个月或6个月。治疗中应关注出血风险,有高出血风险患者可适当缩短DAPT时间;无高出血风险者仍应坚持足程双抗治疗,对其中缺血风险高的ACS患者,可延长双抗最长至36个月。近期一些新的研究,并不足以改变当前的治疗策略。未来,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有何进展,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Stone GW, Maehara A, Lansky AJ, et al. A prospective natural-history stud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N Engl J Med. 2011; 364(3): 226-235.

[2] Yusuf S, Zhao F, Mehta SR, et al. Effects of clopidogrel in addition to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without ST-segment elevation. N Engl J Med. 2001; 345(7): 494-502.

[3] Mehta SR, Yusuf S, Peters RJ, et al. Effects of pretreatment with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followed by long-term therap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 PCI-CURE study. Lancet. 2001; 358(9281): 527-533.

[4] Neumann FJ, Sousa-Uva M, Ahlsson A, et al. 2018 ESC/EACTS Guidelines on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Eur Heart J. 2019; 40(2): 87-165.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 47(10): 766-783.

[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 45(05): 359-376.

[7] Knuuti J, Wijns W, Saraste A, et al. 2019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Eur Heart J 2019; Aug 31: [Epub ahead of print].

[8] Pascal Vranckx, Marco Valgimigli, Peter Jüni, et al. Ticagrelor plus aspirin for 1 month, followed by ticagrelor monotherapy for 23 months vs aspirin plus clopidogrel or ticagrelor for 12 months, followed by aspirin monotherapy for 12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of a drug-eluting stent: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superiority trial. Lancet. 2018; 392(10151): 940-949.

[9] Bhatt DL. Aspirin-still the GLOBAL LEADER in antiplatelet therapy. Lancet. 2018; 392(10151): 896-897.

[10] Mehran R, Baber U, Sharma SK, et al. Ticagrelor with or without Aspirin in High-Risk Patients after PCI. N Engl J Med. 2019; 381(21): 2032-20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