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经过《西游记》中的四座山方得圆满


人生需经过《西游记》中的四座山方得圆满

人生身在花果山,逍遥自由又自在,

无拘无束随心性,大闹天宫乐九天。



人生需经过《西游记》中的四座山方得圆满

人生进入五指山,各种教条记心间,

敬天敬地敬法度,仁义道德定心猿。

人生需经过《西游记》中的四座山方得圆满

人生进入火焰山,生活压力大无边,

妖魔鬼怪全出现,烈焰焚身苦熬煎。

人生需经过《西游记》中的四座山方得圆满

但愿诸君进灵山,风和日丽艳阳天,

看透人间冷暖事,心平气和每一天。


杨万里有首诗写道: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我们在人生路上,会遇到许多座山;

不是你翻过了山,便是山困住了你。

这世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人走向成熟的过程,就像《西游记》中的“取经四人组”一样:翻山越岭,不断修行。


花果山:告别舒适,启航人生。

孙悟空最初,不过是一只天地精华所孕育的石猴,花果山便是他的诞生地。

他以草木树果为食,以山涧清泉为饮,与狼虫虎豹为伴,活得简单而快乐。

“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花果山如同一个与世无争的桃花源,让他享了几百年的福。

但孙悟空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他深知,要想活得更好,就要学习本事。

于是,他决心走出花果山这个“舒适圈”,去往外面的世界看看。

在海上漂了数十个年头后,孙悟空终于来到了西牛贺洲,并顺利拜入菩提老祖门下,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学艺生涯。

在求学期间,孙悟空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忙时,与众师兄讲经论道,焚香习字;闲时,独自一人扫地锄园,劈柴挑水。

很快,他便从菩提老祖处学得了筋斗云和七十二变的技能,这也成就了后来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花果山”。

我们固然可以选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安逸享乐,可终究得不到成长。

试想一下,如果孙悟空不走出花果山这个舒适圈,那他终究只是一只灵猴,不会成佛。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这些墙挺有意思,一开始你抵触它,然后你习惯它,最后你不得不依赖它。”

一个人在舒适圈中待久了,便再也离不开它了,即便尝试挣脱,也只会无所适从。

固步自封的人,终有一天,会无落脚之处。

人活一世,不要舒适圈在哪里,你就在哪里;而是你在哪里,哪里就是舒适圈。


五指山:磨练心性,认清方向。

随着孙悟空本事的变大,他的浮躁、狂妄、骄纵,也与日俱增。

终于,祸越闯越大,偷蟠桃、毁瑶池、窃仙丹、闹天宫。

各路神仙都对他束手无策,最后万不得已,如来出马。

他自以为翻云覆雨、无所不能,却不料,一番遨游不过是在如来五指之间兜兜转转。

最后,孙悟空被如来五指所化的五指山压了整整五百年。

在此期间,他只能“饥餐铁丸,渴饮铜汁”,再也无法依仗神通之力,胡作非为。

这五百年虽然束缚了孙悟空的自由,却也磨练了他的心性,让他变得更加沉稳自律。

后来,在观音的点化下,他终于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取真经,求正果。

《明心宝鉴》中有一句话: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一个人只有磨练自己的心性,找到自己的方向,才能越走越稳

俗话说:“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

一个人要想创造自我价值,就要沉得下心来。

人若是沉不下心,便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最后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自己,误入歧途。

人心如玉石,唯有时时打磨,才能焕发出温润的光泽。

磨练心性,摒弃浮华,拨开迷雾,认清方向。

如此,方是一个人真正的成熟。


火焰山:
坚持不懈,克服艰险。

《西游记》是一部修行之书,九九八十一难,是取经路上的重重艰险,也是人生路上各种无常的磨难。

春秋冬夏,翻山涉水,狼虫虎豹,妖魔鬼怪......斗罢艰险又出发。

这一路走来,师徒四人经历了太多,但他们也明白了坚持的真正意义。

在途经火焰山时,因山火阻隔,师徒四人不得不向“仇人”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灭火。

但这铁扇公主认定是孙悟空等人害了自己的儿子红孩儿,不仅不肯借扇,还百般阻挠。

孙悟空初次借扇,便吃了闭门羹,当他再次苦劝时,却被铁扇公主一扇扇出了八万四千里。

别林斯基说:“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孙悟空第一次吃了芭蕉扇的苦头,第二次来借扇时便学乖不少。

他变作一只小虫,乘铁扇公主喝茶之际,钻到铁扇公主的腹中。

铁扇公主腹痛难忍,便只好答应借扇,但让孙悟空想不到的是,铁扇公主竟借给了自己一把假扇。

火焰山的火反而在假扇子的助力下,反而越烧越旺。

正所谓: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艰难险阻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可贵考验,能禁受住考验并坚持走过来的人,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柳暗花明。

前两次的失败,也无法阻挡孙悟空的步伐。

最后,孙悟空在猪八戒等人的帮助下,克服万难,终于借来了芭蕉扇,灭了火焰山之火,师徒四人得以继续向西赶路。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夫唯捷径以窘步。

只想走捷径的人,往往寸步难行。

这世间本就没有什么捷径,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坚持”二字。

一步步踏实地走,一关关奋力地过。

人只需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为此坚持不懈,克服艰难。


到达灵山:头脑冷静,正视成功。

十年翻山越岭,一朝得至灵山。

灵山是《西游记》中的最后一座山,也是师徒四人的最后一道坎。

在灵山佛前,师徒四人洗尽铅华,功德圆满。

不仅取得了真经,还被加升大职正果,当真称得上是春风得意。

然而就是这瞬间成功的喜悦,冲昏了他们的头脑,险些酿成大错。

在唐僧师徒取得真经,返回大唐的路上,他们再一次来到了通天河。

由于劫难未满,师徒四人无法腾云驾雾,幸好这河底的老鼋自愿驮他们过河。

谁曾想,就在渡到一半之时,那老鼋身子一抖,就把众人连同经书行李都掀进了水里。

原来,老鼋当年曾托唐僧帮他问问自己还有多少年寿,可唐僧师徒到达灵山后,沉浸在兴奋中,早把昔日的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去。

于是,便有了这落水之灾。

黑格尔曾说:

“当你快要成功时,你一定要谨慎,因为失败在你身后如影随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