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答題技巧:如何練就看穿樸素邏輯的“火眼金睛”?


行測答題技巧:如何練就看穿樸素邏輯的“火眼金睛”?


在行測判斷推理當中,有一種題型是樸素邏輯,很多同學對它又愛又恨,覺得題幹條件那麼多,很繞很複雜,做著就很頭大,但是做出來的時候是滿滿的成就感,覺得自己棒棒噠!確實,樸素邏輯的伸縮性很強,如果能夠找到解題的入手條件,也許讀完題幹答案就出來了,但若是找不到入手條件,那恐怕是真的要絞盡腦汁。所以對於樸素邏輯來說,找突破口就是重中之重,接下來中公教育專家就說一下如何快速找到突破口,一分鐘之內解決樸素邏輯。

一、關聯性:找出現次數最多的元素

出現次數越多說明這個元素的限制條件就越多,那麼就越好確定。下面我們通過一道例題來具體說明:

【例題1】某單位新聘用了三位工作人員小陳、小田和小張。其中,一個是湖南人,一個是重慶人,一個是遼寧人。小陳和重慶人不同歲,小張的年齡比遼寧人小,重慶人比小田年齡大。

根據題幹所述,可以推出以下哪項結論:

A、小陳是重慶人,小田是湖南人,小張是遼寧人

B、小陳是重慶人,小田是遼寧人,小張是湖南人

C、小陳是遼寧人,小田是湖南人,小張是重慶人

D、小陳是遼寧人,小田是重慶人,小張是湖南人

【中公解析】C。在這個題目當中,我們發現在題幹最後所給的三個條件中,重慶人被提到兩次,出現的次數最多,所以我們可以首先確定重慶人是誰。“小陳和重慶人不同歲”我們可以知道重慶人不是小陳,“重慶人比小田年齡大”得知重慶人也不是小田,所以重慶人只能是小張。再結合選項,只有C選項中小張是重慶人,所以選擇C選項。當然這裡繼續推下去也是沒有問題的,根據第二個和第三個條件可知:遼寧人>張(重慶)>田,所以小陳是遼寧人,小田是湖南人。

所以同學們做題時要結合選項去看,這樣可以提高我們的解題速度,並不需要每個元素的對應關係都推導出來。

二、確定性:

1、我們可以找很確定即不用動腦就知道元素的對應關係

2、也可以找相對來說比較確定的條件,即存在情況比較少的條件。下面我們也通過一道典型例題來具體說明:

【例題2】梅蘭竹菊是張老漢的四個女兒。有一次,某客人問起四姐妹的年齡,得到不同的回答。梅說:“蘭比竹小。”蘭說:“我比梅小。”竹說:“蘭不是三姐。”菊說:“我是大姐。”憨厚的張老漢在旁補充道:“大女兒和三女兒撒謊呢,二女兒和小女兒說得對。”

據此,按年齡從大到小的排序,可以判斷四姐妹依次為:

A、梅蘭竹菊 B、梅蘭菊竹

B、蘭菊梅竹 D、菊蘭梅竹

【中公解析】B。我們發現這道題目是一道真假話問題。這麼多條件,真真假假很難分得清楚,但是我們會發現張老漢的話一定為真話,這是十分確定的信息。在其他四個人的話中,我們會發現菊說的“我是大姐”這句話相對來說好確定一些,只存在這一種情況,而其他幾人的話每個人具體排第幾不是很明確。我們假設菊在講真話,那麼“我是大姐”就為真,菊就是大姐,這個時候大姐就在講真話,與張老漢的話違背,說明我們假設錯了,菊一定在撒謊,撒謊的是老大和老三,她不是大姐就只能是老三,結合選項可以快速確定為B選項。

所以同學們做題時一定要結合選項去選擇答案,很多時候不用我們全部推導出來。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專家介紹的快速找突破口的方法,你學會了嗎?兩種方法要靈活運用,在後面的學習中還是要加強練習,提高大家的解題速度!希望大家今後都不會再為樸素邏輯發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