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開倒車”,付出的代價相當大

漢高祖劉邦建立的漢朝也採取了分封制,但有別於周朝。秦國一統六國,為加強中央集權,便“罷郡置守”。漢高祖劉邦滅西楚霸王項羽而建漢家天下。有鑑於“秦朝建而速亡”的教訓,漢高祖劉邦以及功臣集團將其歸咎於“秦集權,私天下”,便借鑑周、秦制度,在設郡立縣的同時,分封諸侯王。

“歷史倪說”認為,以漢高祖劉邦分封諸侯王的效果而論,漢之於秦非進步,而是倒退,即便是楚漢之爭時有“積極作用”,但其“進步”僅相對於漢而言。

一、分封曾發揮“積極”作用

自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各地紛紛揭竿而起,擁戴六國王室後裔為主,一時間,戰國割據局面重現。西楚霸王項羽滅秦後,將天下分封給十八個王。楚漢戰爭之時,漢王劉邦迫於局勢需要,而分封異姓諸侯王。楚漢戰爭結束,漢高祖劉邦被眾諸侯王擁立為皇帝,為了表彰他們的功勳,便又封賞,分封的異姓諸侯王有七個,他們是韓王信、趙王張耳、楚王韓信、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

以韓信為齊王為例,便可知,漢王劉邦分封異姓諸侯王情非得已。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漢四年,韓信平定齊國,便派遣使者彙報齊國情況,“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原為假王便”。韓信向漢王劉邦請求“假王”之時,恰逢“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


漢高祖劉邦“開倒車”,付出的代價相當大

漢王劉邦聽聞韓信欲假齊王,憤怒不已

當此之時,漢王劉邦之憤怒可想而知,但仍用張良、陳平計,“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徵其兵擊楚”。當“漢方不利”時,漢王劉邦以冊立韓信為齊王爭得喘息之機,於漢室而言意義非凡。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至漢六年被貶為淮陰侯,僅為王兩年。


漢高祖劉邦“開倒車”,付出的代價相當大

楚王韓信

留侯張良將漢王劉邦之所以冊立韓信、彭越為王,說的十分明白。據《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記載,“齊王信之立,非君王之意,信亦不自堅。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為魏相國。今豹死毋後,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與此兩國約:即勝楚,睢陽以北至穀城,皆以王彭相國;從陳以東傅海,與齊王信。齊王信家在楚,此其意欲復得故邑。君王能出捐此地許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二、預期未達,貽害子孫

當初,為了消滅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出於無奈而分封異姓諸侯王。漢有天下之後,異姓諸侯王便失去利用價值,隨即成為漢高祖劉邦的眼中釘,欲處心積慮拔出,代之以劉氏宗親,並盟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其私天下於劉昭然若揭。


漢高祖劉邦“開倒車”,付出的代價相當大

漢高祖劉邦欲除異姓諸侯王

“歷史倪說”認為,漢高祖劉邦出身平民,具有根深蒂固的血親觀念,但劉氏宗親似乎並不為其爭氣,非驕即反,總之,不但未達到預期效果,反而貽害子孫。

1、不爭氣的劉仲

據《史記·吳王濞列傳》記載,漢高祖劉邦曾經分封二哥劉仲為代王。可是,第二年,代王劉仲因“匈奴攻代,劉仲不能堅守,棄國亡,間行走雒陽,自歸天子”,終因“天子為骨肉”,無法按律法處置,以廢為郃陽侯了事。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劉仲因漢高祖劉邦至親而獲分封,但其既無施政之能,也無禦敵之勇,其所作所為令天下人恥笑。

2、驕狂莫過淮南王劉長

據《漢書·傳·淮南衡山濟北王傳》記載,淮南厲王劉長“高帝少子”,“其母故趙王張敖美人”,得“高帝過趙”寵幸而有身。漢十一年,淮南王黥布謀反,為漢高祖劉邦所平,隨即立皇子劉長為淮南王。

諸呂被誅之後,群臣擁立代王劉恆即位,史稱漢文帝。淮南厲王劉長雖然表面擁護,但內心憤恨不平,常以漢高祖嫡子最有資格繼承大漢天下自居。據《漢書·傳·淮南衡山濟北王傳》記載,漢文帝即位以後,淮南王劉長“自以為最親,驕蹇,數不奉法”,但均得寬恕,誰知其驕橫一發不可收拾,以至於後來“從上入苑獵,與上同輦,常謂上‘大兄’”。


漢高祖劉邦“開倒車”,付出的代價相當大

淮南王劉長君前“不敬”

另外,淮南王劉長以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朝廷重臣闢陽侯審食其。據《漢書·傳·淮南衡山濟北王傳》記載,“闢陽侯出見之,即自袖金椎椎之,命從者刑之”,其中闢陽侯便是呂后的親信審食其。

淮南王劉長“椎殺闢陽侯”之後,愈發瘋狂,據《資治通鑑卷第十四·漢紀六》記載,“薄太后及太子、諸大臣皆憚淮南王”。

淮南王劉長歸國以後,非但未消停,反而更加驕橫,“不用漢法,出入警蹕,稱制,自作法令,數上書不遜順”。大臣袁盎勸諫漢文帝,切勿過於驕縱淮南厲王,否則將來必生禍患。

漢文帝一再寬恕,淮南王劉長變本加厲,“廢先帝法,不聽天子詔,居處無度,為黃屋蓋乘輿,出入擬於天子,擅為法令,不用漢法”、“置吏,以其郎中春為丞相,聚收漢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與居,為治家室,賜其財物爵祿田宅,爵或至關內侯,奉以二千石,所不當得,欲以有為”,最後“大夫但、士五開章等七十人與棘蒲侯太子奇謀反,欲以危宗廟社稷”,還派出使者,去與閩越、匈奴聯絡“發其兵”。


漢高祖劉邦“開倒車”,付出的代價相當大

淮南王劉長

淮南王劉長雖然謀反未遂,為朝廷羈押,但卻為漢室留下難以抹去的汙點,同時也狠狠地羞辱了漢家分封的始作俑者漢高祖劉邦。

3、劉姓七諸侯王亂漢

據《漢書·紀·景帝紀》記載,漢景帝前元三年,“吳王濞、膠西王卬、楚王戊、趙王遂、濟南王闢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皆舉兵反”,西漢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爆發。

吳王劉濞以誅殺晁錯為名“先起兵”,“發二十餘萬人。南使閩越、東越,東越亦發兵從”。而趙王遂應吳王濞造反,且“陰使匈奴與連兵”。


漢高祖劉邦“開倒車”,付出的代價相當大

吳王濞叛亂

吳王劉濞“初起兵於廣陵。西涉淮,因並楚兵”,且勢如破竹,一舉攻入梁國境內。梁王連忙派兵遣將予以應對,但叛軍銳氣正盛,連續兩次被打敗,無奈之下,只好堅守睢陽城。據《漢書·紀·景帝紀》記載,“七國反書聞天子,天子乃遣太尉條侯周亞夫將三十六將軍,往擊吳楚;遣曲周侯酈寄擊趙;將軍欒布擊齊;大將軍竇嬰屯滎陽,監齊趙兵”。

最終,雖然漢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但劉氏諸侯王公然反叛朝廷,且不惜引狼入室,置漢家天下於不顧,令後世諸君難以認同高祖分封劉氏為英明之舉。


漢高祖劉邦“開倒車”,付出的代價相當大

漢景帝劉啟憂心“七國之亂”

三、名為推恩,實為糾錯

1、據《漢書·傳·賈誼傳》記載,賈誼為梁懷王太傅時,“匈奴強,侵邊。天下初定,制度疏闊。諸侯王僣擬,地過古制”,賈誼便“數上疏陳政事,多所欲匡建”。

賈誼雖在梁國任太傅,但心憂天下,他分析了漢室建立以來分封諸侯王,認為“大抵強者先反”,長沙王吳芮“最忠”,“非獨性異人也”,而是以“二萬五千戶”之國,“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從而得出結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割地定製,令齊、趙、楚各為若干國,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孫畢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盡而止,及燕、梁它國皆然。其分地眾而子孫少者,建以為國,空而置之,須其子孫生者,舉使君之。諸侯之地其削頗入漢者,為徙其侯國及封其子孫也,所以數償之;一寸之地,一人之眾,天子亡所利焉,誠以定治而已,故天下鹹知陛下之廉。地制壹定,宗室子孫莫慮不王,下無倍畔之心,上無誅伐之志,故天下鹹知陛下之仁”。


漢高祖劉邦“開倒車”,付出的代價相當大

賈誼諫言漢文帝

據《漢書·傳·賈誼傳》記載,漢文帝前元十六年,“齊文王薨,亡子。文帝思賈生之言,乃分齊為六國,盡立悼惠王子六人為王;又遷淮南王喜於城陽,而分淮南為三國,盡立厲王三子以王之”。

由此可見,當年賈誼的建議,不但被漢文帝採納,而且於悄然間變成現實。

2、為了漢室中央集權,主父偃在吸取晁錯強行削藩而導致爆發“七國之亂”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借鑑了賈誼“治安之策”,於漢武帝元朔二年上書朝廷,建議“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如此一來,諸侯王子弟便“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最終諸侯王國“必稍自銷弱”,以徹底解決困擾自漢景帝以來,諸侯王尾大不掉,甚至威脅漢朝中央的難題。


漢高祖劉邦“開倒車”,付出的代價相當大

主父偃諫言“推恩”諸侯王

“推恩令”施行,諸侯列國的狀況為之一變,諸侯王子弟紛紛得以裂土封侯,許多諸侯王國一夜之間分為若干侯國。

至此,始於漢文帝時期賈誼的“治安之策”,歷經漢景帝“七國之亂”之教訓,於漢武帝時期方得以實施,漢室不動刀兵即可令諸侯王國“不削而稍弱”。

若漢高祖劉邦在天有靈獲知後世子孫為削藩而煞費苦心,甚至激起叛亂,當作何感想。

“歷史倪說”參考以下資料:

1、《史記·高祖本紀》

2、《史記·淮陰侯列傳》

3、《漢書·紀·高帝紀》

4、《漢書·傳·賈誼傳》

5、《史記·孝武本紀》

6、《漢書·紀·武帝紀》

7、《漢書·紀·景帝紀》

8、《漢書·紀·文帝紀》

9、《漢書·傳·淮南衡山濟北王傳》

10、《史記·吳王濞列傳》

11、《史記·魏豹彭越列傳》

12、《資治通鑑卷第十四·漢紀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