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國”式微,“美元霸權”登場:美元走過荊棘路(下)

前情提要:英格蘭銀行成立於1694年,為私人銀行,直至1946年被收歸國有。英國政府用公債向英格蘭銀行借錢,而英格蘭銀行用自己發行的貨幣(英鎊)購買英國國債;這個國債是未來稅收的憑證,英格蘭銀行持有國債就意味獲得政府以後的稅收。

支持者主要來自於東北地區,他們是商人和投資者及追隨者,他們贊成漢密爾頓設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觀點。其中有些人已經是銀行股東了。

反對勢力主要來自南方各州的農民,他們唯恐第一銀行“只使商人受益,而農民、自耕農將不能從中得到任何好處”。其代表人物湯瑪斯·傑弗遜指責:“聯邦銀行違背了美國憲法對政府的限制。”

“日不落國”式微,“美元霸權”登場:美元走過荊棘路(下)

合眾國第一銀行(費城)

(接上)這一燙山芋交到了華盛頓總統手中,由他對對立雙方——漢密爾頓和國務卿傑斐遜的對立觀點做出評判。最終,漢密爾頓的觀點獲得了支持。漢密爾頓的法案最終在在參眾兩院都以2/3多數票通過;但經過了一番激烈的討價還價。例如,漢密爾頓不得不作出讓步,使紐約失去了成為新聯邦首都的機會。

華盛頓總統於1791年2月25日簽署了美國第一個中央銀行的授權,有效期20年。設址賓州費城,總股本1000萬美元,私人擁有80%,政府擁有20%。

第一銀行按漢密爾頓所指引的形式,即以英格蘭銀行為藍本進行構建。

漢密爾頓的整個經濟計劃大體得以實施,對新生的美國的經濟產生了非凡而迅速的影響。1794年時,美國債券已經擁有最高的信用評價,能在歐洲夠以10%的溢價出售。後來的法蘭西外交部長塔利讓(Talleyrand,當時流亡北美)解釋道,這些新債券是“安全的,而且不會下跌。它們以非常穩健的方式在市場發行,而這個國家的經濟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在發展,沒有人會懷疑它的償付能力”。

然而漢密爾頓的政治對手從來沒有停止過敵意和反制。事實上,整個美國政治史基本上可以被看做是漢密爾頓主義者和傑弗遜主義者之間的曠日持久的鬥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反映了今天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這兩個大黨之間的歧異立場。

華爾街日後成了美國的金融中心,卻一直被傑弗遜主義追隨者認為是漢密爾頓“錯誤政策”的標誌。

到了1811年,合眾國第一銀行的營運執照到期,時值美國第四任總統、《美國人權法》的起草者詹姆斯·麥迪遜執政第二年。當年麥迪遜曾因反對成立央行,與漢密爾頓絕交,出任總統後,自然而然任由美國第一銀行的營運執照到期,而不再延續其經營權。

在1812年之前,麥迪遜政治上傾向傑弗遜主義。直到第二次獨立戰爭——美英戰爭(1812-1815年)爆發,美國缺乏戰爭資金,陷於窘境。他因此體會到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的重要性,而中央政府的經濟後盾就是中央銀行。戰爭一結束,麥迪遜立刻向國會提交關於重新建立中央銀行的建議,以期籌集資金建立強大的海軍和常備軍,與強大的英國抗衡。

在此背景下,美國第二家央行——合眾國第二銀行於1816年於費城成立。總股本3500萬美元,仍然是公私合營,以私為主;80%由私人佔有,20%屬於政府。

1829 年,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就任。傑克遜出身貧寒,是個“普通百姓的直接代表”。他以非貴族出身而自豪,投合否定中央銀行的自耕農觀念,任命了“一堆從根本上反對第二銀行及其一切象徵的人”。傑克遜認為農民和工人的利益被第二銀行所侵佔,而銀行又利用掌控的財政資源左右政府和國會議員,政府的權力由此被銀行家控制;第二銀行使得工商界、企業家那些“精英”的財富進一步增長,從而造成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傑克遜上臺後,授意將聯邦存款轉出了第二銀行,有選擇性地存放到了“政治上親密的”一些州銀行中,這些銀行被稱為傑克遜的“寵物銀行”。等到第二銀行20年經營期滿,傑克遜便致力於否決延長經營權限的申請。

第二銀行於1836年正式停業,不過,作為一家嚴格意義上的私有銀行,打著賓西法尼亞美國銀行的旗號,它又繼續經營了一段時間,直到1841年2月4日。

如今在傑克遜總統的墓碑上,可以看到一句豪言壯語:“我殺死了(中央)銀行!”

在那個沒有央行時代,美國人常用的貨幣是持有特許經營許可證的商業銀行發行的“國家券”(National Currency),亦稱“國家銀行券”或“國家流通券”。

根據1863年《國民銀行法》,美國的商業銀行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稱為國民銀行,即向聯邦政府註冊的商業銀行,一般而言都是規模較大,資金實力雄厚的銀行;第二類是根據各州的銀行立法向各州政府註冊的商業銀行,稱之為州銀行,一般規模較小。

這些銀行經政府特許發行紙幣後,須以“金銀+國債+州債”作為儲備金,按銀行法定的儲備金率,發行相應的“國家銀行券”。於是,銀行就相當於美國政府們的債務承銷商,或等同於包稅人。1863年,所有特許發行紙幣的銀行,被要求參加國家銀行系統,繳納10%的鈔票發行稅。

這些紙幣式樣繁多,大約有1 600家州立的和私人的銀行發行貨幣,7 000多種面貌各異的法定貨幣。

1830年傑克遜總統曾停發國民銀行的許可證,意即聯邦不再從銀行借錢了。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政府亟需資金,林肯總統就把經濟發達的大州的商業銀行指升為國民銀行(當時最大的是紐約國民銀行),負責承銷聯邦國債,這可以看作今天美聯儲系統的前身。

美國經濟在18世紀末和整個19世紀,取得了長足的發展。19世紀末,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的經濟總量大於其餘三個最大的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甚至它們的總和;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已成取代英鎊之勢。形勢需要一個能夠與之相適應的金融體系,這一體系應能將政府的主導和監管作用、私人銀行的競爭和效率優點,以及地區化服務的靈活性等要素結合起來。

於是,美國的第三個央行---美聯儲應運而生。

(思進注:除註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為思進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