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这句话我是赞同的。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一般的家庭就是一到两个小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心思都放在他们身上,小孩是‘锦衣玉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情都不要做,最后什么事情都不会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做家长的共同期待。让孩子吃苦,我们不要把它侠义理解成做高强度体力劳动,和参加高负荷的体育运动。我们的出发点是从小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我小孩他们幼儿园有个集体活动到农庄去玩,其中一项是田园拔萝卜,最多可以带两个回家。可能吃过萝卜但是原来田间地头的萝卜长啥样不知道,体验生活,寓教于乐,也就达到目的了。平时让孩子扫地,折被子,洗衣服,做菜刚开始他们不习惯,觉得很累,我们是过来人也知道,慢慢做多了,自然就习惯了。我曾经看到小孩在街上卖报纸。早前还看到,东莞一家长让小孩卖西瓜,做自己的零花钱。让孩子吃苦,是让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增加对生活的理解,生命的意义,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对国家有用的人,不希望出现娇生惯养,自私自利,飞扬跋扈,自以为是等不好的性格。让孩子吃苦,从小就对人生有正确的理解,让人生更顺遂,这就是对他的高级保护。


追梦人弘毅


很认同这句话,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十五六岁了连最简单的家务活都不会做,有些甚至连自己的衣服都是父母洗。我身边就很多,有个孩子20岁,大学毕业找了很多事做,都说太辛苦,每天都在家睡觉玩手机,奶奶煮好饭吃现成的,衣服换一堆在那里,都是奶奶洗,说实话这样惯着孩子,真的是毁了他。我小孩现在十一岁,只要是我认为他能做的事都会教他做,要教会他懂得,父母不能陪伴他们一辈子,要学会独立生活


两南之家向艳


这个问题我比较赞同。尤其是男孩子。就拿我儿子来说,在家里上学的时候,孩子不知道吃苦。因为心疼他,所以也就没让他吃什么苦。

后来他大学毕业,去了工厂。这个时候我就想,作为男孩子,如果我一直惯着他,那他就不会成长,于是,我就断了他的经济条件,让他自己养活自己。儿子到工作的第1个单位,非常苦。经常值夜班不说,也比较累,但是为了养活自己,他也挺过来了,我心里虽然心疼他,但是我不得不硬着心这样做。(其实我心里一直在关心他,如果儿子需要我的时候,我肯定还是要管。)

现在的儿子非常的懂事,虽然他是独生子,成了家,是一个非常有责任的男人。


jixiangankang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想起来我自己这些年经历的事情。

我父母是在外打工的,爷爷奶奶过世的比较早。我从小跟着外婆张大的。

我父母长年在外,我一个人去私立学校读书。

没次期末放假后,别人都有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来接,而我缺只能一个人拎着大包小包的回家

那时我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我一直因为我比较坚强,但那一次,我还是不堪的流泪了。

因为这样的生活,我比我的同龄人成熟稳重一点,干活能力比他们好很多。

所以我认为,孩子吃苦是必然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家长不要刻意制造挫折,这样子可能会影响孩子面对困难的态度和方法。

十分感谢小编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我的童年。


追2梦1少年4


劣质文化。专门用来糊弄没有看过历史和哲学的人用的。但是,洗脑效果极佳。

我真的相信地球上有很多负面的外星人,天天传播着负能量,通过把负面信息灌输进大众的潜意识,来摧毁大众的判断力。

被灌输者,对潜意识里面的劣质信息,是丝毫没有审查力的。


因为爱是恒久忍耐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因为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从他(她)的一出生就被一大家子的爱包围着,就像温室的花朵一样被保护的很好,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她(他)们都是过着公主王子般的生活,衣食无忧谈何吃苦,甚至有的孩子能把麦苗说成韭菜,他(她)都是爸爸妈妈手心里的的宝贝,爷爷奶奶的心肝,都把她(他)们照顾的无微不至,那还舍得让他们去吃苦。

这样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一不顺心就拿父母当出气筒,导致了很多的孩子出现了叛逆和父母大吵大闹,不把父母的话当成一回事,他们认为什么都是父母应该做,好吃懒惰,娇生惯养如果他们没有生活在这么优越的环境里,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毛病,我记得我家女儿初中班主任说过一句话,什么是叛逆我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哪来叛逆,这就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结果,因为你是把太多的爱都放在了他身上,总之现在的孩子不让他吃点苦将来走进社会会吃更多的苦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他有可能接受不了这个社会。

吃得苦上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很有道理,吃苦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毅力的磨练,在吃苦的年龄不能让他学会享受,现在吃点苦将来受益一辈子,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太安逸了,没有经历生活的磨难不知道吃苦是怎么回事,从干家务开始让他们慢慢接受,不能让他们认为什么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家的两个孩子每天吃过午饭就是姐姐洗碗洗锅弟弟擦桌子扫地,一开始的儿子说这都是妈妈的活,现在干了一段时间就没有了这种错误的概念,现在都很自觉得去干,儿子有时候早上也要自己刷碗,这是习惯的养成适当的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对他们的生活学习都有一定的好处。

这就是我的回答,纯属个人观点有不同意见评论留言谢谢。


一个全职和妈妈儿子


现在的孩子大都很聪明,但他们大部分最后都没能获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意志力,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

过度保护会压制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过度保护会使孩子依赖性太强、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自信心、自理能力差、胆小、肢体灵活度差等等。看似小事的“不会自己吃饭”、“不参与小朋友的各种活动”,都会使孩子产生心理负担,觉得自己处处比别人差,不能融入同龄人中,渐渐失去自信心,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

“吃苦”教育是要唤醒孩子内心的需要,让他们在接受磨炼和挑战的同时,感受到美好和难忘。

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不懂感恩,缺乏同情心

现在的很多孩子出人意料的冷漠,铁石心肠,他们看到别人深陷痛苦,常常无动于衷;对自己拥有幸福不知珍惜,对他们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孩子缺乏柔软的内心。人世间的乐总是相似,而苦各有不同,乐可以独享,苦则希望分担,体会他们的苦尤其需要一种柔软的心灵,一种对苦有过切身感受的心灵。吃过苦的孩子知道陷在困苦中的感受,知道从困苦中走出来需要什么样的努力,也体验过走出困苦后内心的愉悦。


小谢生活记录


我是认同的。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我们总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却不知道是因为我们保护得太好了,不让他们懂事。要想让孩子从小明事理能为他人着想体谅父母,就应该从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识得人间疾苦,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为明天而战防御塔


本着对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这句话的准确解释应该分两个层面解读:


一、正向挫折对孩子有利:

让孩子吃苦,如果是让孩子在必经的经历中,经受磨练,也就是说给到孩子的苦是水到渠成,那么这样的苦将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所谓正向的挫折,就好像孩子在刚刚学会走路之际,当孩子颤颤巍巍的举着双手,慢慢的挪动脚步向你走来,这是孩子在尝试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也是他能顺利行走的第一步,这个时候孩子一定是会经历内心的挣扎、纠结甚至是恐惧,那这样的苦就值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体会,因为只有放手,孩子才能通过自我的努力克服障碍,获得更高层次的成长!


不光是学走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在,他注定会经历很多挫折,但是这些挫折又是他今后能够把握人生必备的,比如:

1、从幼儿园进入小学:

孩子要开始学会生活上的自理,要开始逐步建构起积极学习的能力,要开始学会尝试跟不同的人打交道;

2、从小学进入初中:

孩子要开始经历竞争中的挫败,要能学会在挫败当中重新崛起;

3、面对高考:

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尽头与学习态度!


等等所有这些苦都是孩子必须自己去经历的正向挫折,所有这些挫折,一旦孩子经历了,且成功克服了,那么未来孩子的发展定会一帆风顺!

二、过度挫折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过度的、人为设置的、超出了孩子年龄阶段和承受范围的挫折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这些年媒体上接连曝光的未成年人伤害或自残案件,无一不是在给我们提出警醒:

仅仅是2018年3到4月份,报道的学生自杀案例就有十几例之多:

2018年3月19日,芦溪县某中学高三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3月28日,湖北省某中学16岁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3月29日,山西某学校初二学生坠楼身亡;2018年3月31日,常州某中学16岁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2日,山东某小学13岁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3日,江油市一名高三学生跳楼2018年4月12日,定州某中学高一学生发生学生坠楼2018年4月19日,溧阳市某初中一名14岁男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26日,南京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25日,吉林长春第103中学两名女学生坠楼身亡。

归纳中小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家庭矛盾(72例,33%)、学业压力(55例,26%)、师生矛盾(35例,16%)、心理问题(21例,10%)、情感纠纷(11例,5%)、校园欺凌(9例,4%),其他问题(12例,6%)。


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学校、学业、心理方面的压力占到了其中绝大部分的比例,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压力过大,有些超负荷了!看看现在的孩子还有哪个没有上过辅导班,有多少中小学生能在晚上九点前上床睡觉,又有多少孩子周末假期能够自主决定,自由选择和支配自己的时间呢?太少太少了,多数的孩子每天都是生活在重重压力之下,喘不过气来!


这些所谓的挫折,都是家长、老师、社会人为给孩子创造出来的,很多是超出了孩子心理承受范围的,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别人不自杀,偏偏是他自杀呢?这就好比因为道路安全设施不健全,某人遭遇车祸我们说他倒霉是一个道理,真的是他倒霉吗,不是,根源在于交通设施不健全;同样是那个孩子自身有问题吗?不是,是我们的教育大环境有问题,这值得所有人反思!

总而言之,爱要有度,严要有度,压力更要适度,适当的压力会激起孩子的上进心与进取心,对孩子的成长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考虑孩子彼此间的差异,一味的施加压力,不顾及孩子内心里所思所想,那么超出了孩子承受范围的压力,必将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葛老师教育新智汇


小时候,老人家们跟我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说,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承担孩子的责任,虽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但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我们总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却不知道是因为我们保护的太好了,不让他们懂事。

要想让孩子从小明事理能为他

人着想体谅父母,就应该从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识得人间疾苦,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现在的孩子大都很聪明,但他们大部分最后都没能获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意志力,缺乏坚持到底的精

神。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父母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在家里,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扫自己的房间,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学习上,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心理上要独立。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去考虑问题,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能独立思考问题,能有主见,从而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所以父母可以与孩子参加晨跑,参加体育运动,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游,这样可以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同样让孩子得到了锻炼。

吃苦来自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来自一件件没有妥协退让的小事情。

比如,天气很冷,孩子今天不打算去幼儿

园。父母不迁就孩子,顶着寒风带着孩子去幼儿园。烈日炎炎,晚上回家很累了,父母会和孩子像平常一样去冲凉,而

不是倒头便睡。孩子和父母跑步,再有十几米就要到达预定的终点了,孩子喘着气不想再跑。父母鼓励着孩子,一起奔

到终点。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锻炼磨砺着着孩子,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能吃苦。越是爱护孩子,就越要加强他的“吃苦”教育。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罪,才是真正的爱护与负责。

、能吃苦来自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来自一件件没有妥协退让的小事情

其实,让孩子吃苦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父母抓住一点一滴,不在一件件小事上让步,这都是必要的。

比如,当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愿起床的时候;当孩子难以完成一件手工制作的时候;当孩子跳绳跳到最后筋疲力尽的时

刻;当孩子正在完成份内的家务活,小伙伴来找他出去玩的时候;当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

这些都是锻炼吃苦的场合。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励、诱导和鞭策。要求孩子坚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坚持与困难作斗争。实际上,吃苦的精神就来自这最后的咬牙坚持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