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梅:还原生命的纯粹与本真——读贾平凹散文集《万物有灵》


高中梅:还原生命的纯粹与本真——读贾平凹散文集《万物有灵》


高中梅:还原生命的纯粹与本真——读贾平凹散文集《万物有灵》


高中梅:还原生命的纯粹与本真——读贾平凹散文集《万物有灵》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对自然的深情抒写一直是贾平凹写作的基本母题,他从对自然的关照中完成了对生命价值的关照——关怀其他生命即是关怀人类自己。在新书《万物有灵》中,贾平凹还原了生命的纯粹与本真。

这是贾平凹首部“自然”主题散文集,身处人海之中,心想山林之美。这大自然的一切,从一粒石子到高山流水,从一丝暖风到天上白云,从一只蚂蚁到一片叶子,春天新生的泥土,冬天向阳的小花,早晨簇新的阳光,冒着热气的新茶,无不展示着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美。与自然亲近,发现这世间的美好。这也是一份对万事万物由衷的热情与好奇,对生命有所追求,并在追求中展现出浓烈的个人风格。更难得的是,横跨四十年,始终尊重生命的灵气,保持质朴与纯粹。这样的文字,值得一读再读。

生活并不仅仅是诗与远方,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如在《丑石》中,写贾平凹儿时家门口的一块“丑石”,其形状难看:“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它干什么都用不上,“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也不能铺台阶或洗石磨。“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可是有一天终于被科学家发现了,原来它是一块天外来物——陨石,于是就被人们如获至宝地运走了。这里借用“丑石”表达了人才“埋没与擢用”。读之,就好像在品味一杯杯陈年老酒,看似平谈无味,实则韵味悠长。

贾平凹作品大多数走恬淡风格,读起来温暖且治愈。他写社会心态,写人生,超越激情走向幽默。他发现人类的愚笨、矛盾、偏执、自大,幽默也跟着出现。如《笑口常开》中十多个令人开怀的小故事。此时,幽默不仅仅只是笑料,它蕴含着许多更深沉的东西。幽默是一种人生观,一种对人生的批评,也寄托着作家许多理想与渴求。《笑口常开》中,渴望改变知识分子的穷困生活,于是幽默以自嘲;为安慰伯父,自己以他大学的一位女同学名义去信慰藉,使伯父在爱的幸福中度过晚年,但实则已透露出人在暮老时孤苦寂寞的悲哀。

贾平凹是个重情之人,对于自己的亲人,他用心书写,情真意切,哀婉酸楚。《祭父》通过追忆父亲对儿女的关怀,表达了对父亲的刻骨思念之情。贾平凹说:“我的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但他的所作所为在人格上却极其伟大,他一生受尽了艰辛悲苦,也为有了一个能写书的儿子而光彩过,在他生前,这个清贫的作家儿子没有供他享到安福,他死后我唯一能做到的是为他写一篇文章了。”言辞平朴如随口道出,而思父之情溢于言表,真切自然,感人至深。

贾平凹的语言既有口语通俗的特点,又兼有文言文简练的长处,形成了他作品可读、耐读的特有风格。比如,月亮本是无生命的自然天体,但在《月迹》一文中,贾平凹却用传神的笔法把月亮人格化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高了,穿衣镜前的圆便满盈了。”一个“溜”字,一个“爬”字,不仅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月亮不断上升,进而由圆变亏的时空变化过程,而且也赋予它款款而来、悄然飘逝的娴静、柔美的神韵和风采。

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在他的世界里,天地自然是神秘莫测,难以预知的;而作为个体的人却是弱小甚至卑微的,他以文学的方式唤醒真我。读这本书,宛如一缕清风吹入心田,让现代人麻木、倦怠的身心,从天籁的呼唤中获得解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