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寶寶的小貼士

餵養

早產寶寶最優的選擇—母乳餵養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也許會出現母乳量不足或寶寶生長不達標的情況。由於營養需求高和/或容量限制,早產兒對營養素濃度的需求量往往高於母乳餵養的提供量。對於出生體重<1500g的早產寶寶。只有在母親自己沒有母乳且沒有可靠來源的捐贈母乳時,建議使用早產兒配方奶。

對體重<1500g的嬰兒以及需要管飼的體重為1500-1800g的嬰兒進行常規強化餵養。以增加熱量和營養素的攝入量。

早產寶寶的小貼士

生長監測

對於早產寶寶來說,什麼樣的生長目標是合適的呢?目前監測的生長參數包括嬰兒的體重、身長和頭圍。出院後4-6周內監測頻率應為每週1次至每2周1次。初始密切觀察階段結束後,生長正常的嬰兒可每月監測1次,之後每2個月1次。具體目標值:體重:15-18g/(kg·d);身長:1cm/周;頭圍:0.7cm/周。這只是一個粗略的評估指標,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還要考慮到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生病或餵養問題而導致體重下降的情況,而且小寶寶們有個體差異,生長速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對於矯正胎齡(postmenstrual age, PMA)為23-36周的嬰兒,可以將目標設為20g/(kg·d)。

持續監測生長狀況是早產兒生長管理中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如果體重增長緩慢的嬰兒在矯正胎齡40周時體重仍低於標準生長曲線的第3百分位數,或存在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等慢性健康問題,則應繼續每2周或每月隨訪1次。在嬰兒生長狀況穩定且充分之前,應持續密切監測。

胎齡≤36周:使用Olsen和Bertino生長曲線圖;矯正胎齡36-50周(足月後10周)時,Fenton生長曲線圖是評估該階段早產兒縱向生長的最佳圖表;足月的4-8周後,可使用WHO的正常兒童生長曲線圖。對於不同階段早產寶寶需要使用不同的生長曲線表進行評估和分析每個寶寶的生長情況。根據連續動態的監測來判斷是否發生生長髮育的偏離,以決定是否需要干預。

早產寶寶的小貼士

3.干預措施

根據嬰兒自身的危險因素、既往生長情況,以及父母實施建議方案的能力,來個體化地選擇是否為母乳餵養嬰兒補充營養素、如何補充及補充多久。對於大多數早產兒寶寶都需要在充分了解其生長軌跡及其影響關係要素的情況下,才能制定改善總體生長情況的針對性干預措施。

早產寶寶的小貼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