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皇帝是明君還是昏君?

咸豐皇帝是明君還是昏君?

為什麼說大清咸豐皇帝是一代明君?


現在的人未系統的研究過清史的,都會耳聞目染的認為咸豐皇帝好色,是昏君,可是認真的找下史料,才發現他的確有力挽狂瀾挽救大清的手段和魄力。

不知道為什麼都說他在圓明園跟眾多女子酒池肉林聲色犬馬,《清朝野史》中關於咸豐好色的記錄很多,其中就有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為了迎合咸豐皇帝,全國搜求美女的故事。傳說當時咸豐皇帝居住在圓明園,下令讓太監四處蒐集漂亮的漢族女子,充實到後宮中來,還編出了四大美人的故事,居然四大美人還有名字,說得有板有眼有證據,好像躲在咸豐床底下見證一樣。可是野史能信嗎?野史能信還要信正史?編這些做何用?

關於咸豐好不好色,就從他的子嗣來看,唯獨同治帝一個兒子。哪個被寵幸的女人不想為皇帝生兒子?而且在皇帝子嗣單薄的情況下,若有很多女人勢必是生一群的。可是偏偏咸豐就一個兒子(根據歷史記錄,除生了同治外,還生一子憫郡王,出生不久就去世了),這點其實就可以完全證明咸豐並不好色。也沒有傳說中的漢族四大美人侍候身旁。

咸豐即位初期,就天災頻發(見《清史稿》的災異志有關記載),清廷正值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際。對內,有長毛賊,太平天國持續數年,屢敗官軍,富饒的東南幾省基本都被太平天國所佔,此時雙方正鏖戰於湖北、江西、浙江、安徽等地。

同時,貴州苗民、廣西天地會等農民起義不斷,再加上大大小小的自然災害。對外,清廷受列強逼迫簽訂了《天津條約》,《璦琿條約》,割讓了東北大片領土,外交可謂一敗塗地、喪權辱國,國家可謂千瘡百孔、亂象叢生。

在這個時候,咸豐沒有學北齊後主,把皇位和責任扔給大臣輔助八歲兒子一躲了之,也沒有學大明皇帝崇禎對大臣猜忌懷疑,亂殺亂降職,咸豐用孱弱的身軀一肩挑起了國家危難中的重擔,咸豐是早產兒,身體素質本來就先天不足,後來騎馬打獵又摔跤,腿瘸的。

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干支紀年戊午年)八月初八,順天府鄉試在北京貢院舉行。參加此次順天鄉試的考生中有個叫平齡的秀才,是鑲白旗滿洲附學生,愛好唱戲,平時經常登臺串戲,連考試時期也在登臺演出,九月十六日,順天鄉試發榜時,平齡竟然高中第七名。輿論譁然,物議沸騰,人謂“戲子亦中高魁”。當時,奴僕、隸卒、倡優、樂戶等是被禁止參加科舉考試的。孟傳金將平齡中舉引發的輿情上奏了咸豐皇帝,指出此次順天鄉試存在舞弊情況,要求核實查辦。

天子腳下竟敢有人科場舞弊,咸豐的震怒可想而知。當天,他就頒發諭旨“認真查辦”,而且成立了最高級別的專案組。專案組成員有兩個鐵帽子王,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還包括了吏部尚書全慶、兵部尚書陳孚恩兩個從一品大員。專案組成員發現了試卷的問題,嚴刑拷打之下,平齡很快招認了買通閱卷官舞弊的事實,還牽連出了一大串官員,涉及的人包括刑部右侍郎李清鳳之子李旦華、工部郎中潘曾瑩之子潘祖同、湖南布政使潘鐸之子潘敦儼、兵部尚書陳孚恩之子陳景彥。

最終,程炳採被處斬,朝廷念在程庭桂為兩朝重臣且其子已被斬,法外施恩免了死罪,“發往軍臺效力贖罪”,其餘人或流放或革職降級,只有李清鳳早已亡故,免受追究。

到了咸豐九年二月,“戊午科場案”歷時半年才結案,共懲處91人,斬決5人,革職降級9人,戍邊8人,成為咸豐朝第一大案。科舉制度,是中國幾千年歷史最重要最公平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給了寒門布衣希望,也是朝廷挑選人才的重要途徑,如若科舉作弊,帶來的影響是影響整個國家,一場科舉舞弊,可能會害得無數個名臣賢將回鄉種地,這對國家的損失是難以估計的。

咸豐如此重視,發了雷霆之怒,懲處多人,就是要恢復科舉的清明公正,不斷了天下讀書人的希望和道路!戊午科場案後,京師考場的舞弊行為“淨絕”,科場清肅,歷三十年至光緒斷絕。

咸豐八年十二月二十九(1859年2月1日),肅順接手戶部尚書職。他馬上派員清查舊賬,很快發現寶鈔處一筆款項與存檔賬目對不上。在咸豐要求嚴訊之下,相關官員與商人合謀侵吞的事情敗露,數十人因此入獄。體仁閣大學士翁心存曾於1856至1858年任戶部尚書(漢籍尚書),也因“失察”被牽扯進來,翁心存丟官降級,這一次沒有斬任何人,咸豐英明的地方就是重要的科舉人才,關聯天下人的前途,必定重處,而“戶部寶鈔案”是戶部內部勾結為財,就輕罰。賢明的君主一定懂得治國之輕重。 科場和寶鈔兩案,整頓了科場弊患和戶部貪汙。

咸豐重用肅順,信任肅順。肅順是誰,肅順堪稱大清第一名臣,肅順跟咸豐心意相通,用人才不論出身,大刀闊斧的施政改革給陷入困境的王朝帶來了生機。特別是他大膽起用漢臣,推薦提拔曾國藩、胡林翼、郭嵩燾,力保左宗棠,對清朝的政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曾國藩、胡林翼、郭嵩燾,左宗棠等人,後來都成為了挽救水火中王朝的晚清重臣。

咸豐對待曾國藩這樣的能人,就用的“耳光加蜜糖”方式。 曾國藩向咸豐報告湘潭大捷時說:“湘潭之戰完敗長毛賊,可是靖港之戰顆粒無收,我有罪,皇上你就治我罪吧”。曾國藩這話說得,雖然我這一仗贏了,可是我其他仗輸了,到底我是功還是過,皇上你就看著辦啊。咸豐身邊有臣子說,皇上,曾國藩能在短期內湊齊這麼大一支軍隊還打了勝仗,我們要小心他啊!咸豐直接開罵挑撥的人,你這人就是見不得別人好,嫉妒曾國藩,搬弄是非!雖然他這信寫的不誠懇,但是我是皇帝,他有沒有罪,是我說了算。咸豐在如此情況下,頭腦清醒,信任打仗的將軍,訓斥挑撥君臣關係的小人,可稱得上是明理的帝王嗎?

咸豐皇帝是明君還是昏君?

咸豐對曾國藩先給了幾個耳光,弄得曾國藩頭昏目眩。

一:下旨訓斥曾國藩,你是不是糊塗了,你的罪雖然大,總要聽我的處分,哪有自己給自己加罪名的道理,我覺得你有這種想法的時候,肯定思想漂浮,沒有定見。

二:你既然有自知之明說自己有罪,那我就割了你的禮部侍郎職務,趕緊戴罪立功,剿滅叛匪。

三:咸豐把曾國藩的手下塔齊布升為湖南都督,統管湖南所有軍隊,等於讓塔齊布凌駕在曾國藩之上。

其實咸豐不止瞭解曾國藩,也瞭解塔齊布,就算塔齊布官位在曾國藩之上,也會聽命於曾國藩,明君,就是懂臣子,懂如何用臣子。咸豐然後又給了曾國藩一碗蜜糖,言:我欣賞你的各方面的才幹,你要珍惜,不可輕率啊。這幾招下來,把曾國藩激動得鼻涕眼淚一起流,上奏摺發誓必殲滅太平軍,保大清江山千秋萬代。

咸豐七年(1857年)曾國藩的老父去世,當時曾國藩在軍中也不順暢,心裡憋著氣,就藉此機會回家丁憂,儒家傳統必須回老家守孝。發出要守孝的奏摺才五天,還沒等朝廷回覆,曾國藩就收拾行李回老家了,這是嚴重的違反規定,咸豐氣的暴跳如雷,自個跳起來對著空氣罵,說曾國藩不把自己放在眼裡,要嚴懲他。然而也只是罵罵,明君對賢臣再不滿,也只能背後罵罵,比如唐太宗罵魏徵。此刻湖南湖北兩位巡撫也知道曾國藩不對,聯名上書求情,咸豐順杆子下臺就說:念曾初犯,又有兩巡撫求情,不追究,我就批准他三個月假期,三個月後回來繼續工作。

可是三個月快到期,曾國藩又上書說自己要守孝三年,這也是儒家規定,皇帝也沒有反駁的理由,咸豐還是讓曾國藩移孝做忠,回來繼續打長毛,曾國藩跟咸豐討價還價上了一道重要奏摺《瀝陳辦事艱難仍肯終制則》,要兵權,要政權,要欽差大臣的頭銜。

可是這是違背滿清祖制的。咸豐收到奏摺,心想你這還真的威脅我要起官來了,逼我違背老祖宗定下的法規啊。

當時胡林翼水陸師拿下長江中上游,長毛賊也內訌,即使曾國藩不出來,清軍也勝券在握,不過我要氣氣這老小子,免得他再驕傲,跟我討價還價。於是咸豐同意了曾國藩的“三年守孝”,還把曾國藩的兩個手下李續賓和楊載福都給了都督的官位,把曾國藩氣得痛哭流涕。後來清軍不停打敗仗,咸豐又發聖旨讓曾國藩出來,聖旨如此寫道:東南大局攸關,必須聲威素著之大員,督率各軍,方能措置裕如。曾國藩開缺回籍,計將服闕。現在江西撫,建均經克服,止剩吉安一府,有曾國荃等兵勇,足敷剿辦。

前段時間已命令幾員猛將馳援浙江。這幾人都是曾國藩舊部,所帶士兵,得曾國藩調遣,可期得力。本日已明降諭旨,令曾國藩馳驛前往浙江,辦理軍務。著駱秉章即傳旨令該侍郎迅赴江西,馳援浙境。該侍郎曾守孝半路出來過,所以這次也應該不辭辛苦出山。何日啟程?這道聖旨把曾國藩的曾經的巨大作用輕描淡寫,直接說你守孝出來做官不是第一次了,別作態了,趕緊出來把。曾國藩哪兒還敢作態,高興得不得了,立馬收拾衣服屁滾尿流去上任了。

試問,一個縱情聲色不懂政治不懂國事的帝王,能籠絡會籠絡人心嗎?晚清重臣可都是咸豐年間得到重用提拔,這是咸豐明君的鐵證。 而民間指責咸豐帝,洋人打進來逃跑的事,我們再來看看歷史,先從這場戰怎麼打起來的來說,滿清就像肥肉,誰都想啃一口無須多說。僧格林沁與英軍對戰,算是打勝了英國,英軍退往上海。即將準備在上海簽訂和平公約,但公使厄爾金回國之前,又發對桂良說新任公使巴夏禮就要到了,進京換約。咸豐勉強答應了,但要求也說得很清楚,不得帶過十個人,也不允許帶軍械。但英國方面帶了上千人,違背契約,違背咸豐的規定,所以咸豐才大怒,下令捉拿巴夏禮。僧格林沁抓了前來談判的英國代表幾十人,而後被放回的僅有一少部分,引起英國方面的憤怒。加上相關輿論宣傳更激怒了英法士兵們,隨後毀滅圓明園。明明是英國毀約之前,怎麼就變成滿清毀約了?

這件事情很重要,搞清楚誰毀約在先!滿清的武器是無力與先進軍事的英國抗衡的,英軍法軍步步緊逼,如不付商議好的現銀,便要進攻衙門等辦事處,咸豐很著急,大臣們也很著急,桂良繼續拖延辯駁,其中宣稱咸豐御駕親征,同時增格林沁秘密發來文書《木蘭密詔》,實質上就是提議皇帝咸豐先去承德避暑山莊避一避,咸豐必須避,必須走,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像明英宗被瓦剌人綁架一樣,妄想挾天下威脅國家。 咸豐帝真的是可惜在命短啊,他重用肅順等忠心為國的大臣,一心治理整頓奄奄一息的王朝,殺了幾個高官大員,肅清朝政,為了國家不惜得罪皇親國戚、文臣武將,才在悲壯中挽留了滿清的元氣,肅順等人有咸豐撐腰,鐵面無私的處理政事。可惜咸豐帝命短,還未來得及拯救整個帝國扶上大道,就離去。

咸豐皇帝是明君還是昏君?

慈安、慈禧兩太后聯手奕親王發動政變,一舉拿下八個顧命大臣,肅順更是被滿門抄斬。老婆慈禧為了自己做武則天親政,雖然她沒有治國的能力,但是她有內鬥的手段,肅順一干賢臣都是治理國家的好手,卻不懂宮廷內鬥,咸豐過世再沒有人為八大臣撐腰支持,全部被抓,肅順被斬,斷了滿清最後的希望,連肅順穆彰阿提拔重用的漢臣曾國藩等,滅了太平天國也不願意再出重力,寧願解散漢人軍隊當個沒有實權的高薪閒官。

我的個人看法永遠不變,慈禧才是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無武后之才,空有武后之野心,國之殤。試想一下,如若八大臣未倒,按照他們和咸豐的治國理念,重用有才能的人,還有後來的清朝滅亡嗎?永遠不可能有。咸豐就是不該去世得太早啊。 據說肅順蒙冤被殺,砍頭後肅順僅僅只是流出了一灘血,並沒有飛濺的現象,這是上天都在悲哀忠臣啊!而劊子手看到之後嚇得魂飛魄散,落荒而逃。有人說可能是當時天氣太冷,但更多的人認為肅順是被冤枉的。曾國藩慘然曰:“此冤獄也,自壞長城矣!” 寫這篇文,我眼前浮現出一個嘔心瀝血瘦弱的少年天子,拖著他殘疾的腿,喝著藥湯,在讀奏摺,在看國策,在怒斥奸臣,維護忠臣,在徹夜跟八大臣商議如何拯救將死之國,我不禁落淚,我知道歷史有很多真相被掩蓋,我也只能盡微薄之力希望可以拂去塵埃,讓真相露出一點點小角。

煜晴

2020-3-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