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康熙不配千古一帝?

阿超h


康熙皇帝是满清的第四位帝王,他一生的经历颇为传奇。幼年的时候就被自己的奶奶扶着上位登基,然后开始了他自己可能都无法预料的帝王之旅。总共在皇帝的椅子上坐了61年,可以称得上是满清最有功绩的以为帝王。

他年少的时候就为了亲政挫败了辅政权臣,号称满清第一巴图鲁的鳌拜。成年之后更是先后拿下了三个外姓的藩王。从此完成了清廷内部的大一统和权利收归。自此之后政令畅通无阻,他就开始对外的征战之旅。

先后收复了台湾,把它纳入到了大陆的管辖之内,然后亲自征战噶尔丹,一战而下。又力抗沙俄的入侵,在雅克萨城跟老沙皇打了一架,并且以大获全胜的结果告终。这些功绩都表明了他作为帝王的不世功勋。

军事上的能征善战,对国内政策上也非常重视发展经济。首先他宣布停止了各地吃人的圈地运动。其次每每自己亲自出行了解民间疾苦,并且还亲自的视察过河道。这样勤勉的皇帝可以称得上是一代仁君了。

有很多好事的历史学家说他是千古一帝!这个是不可以的,无论这个尊称给谁,都不能落在康熙的头上,只因为康熙在位的时候,下过一个让沿海地区杀的人头滚滚的政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迁届令》,有的地方叫迁海令。

其实在顺治时期就已经开始禁海,但是到了康熙朝这个命令又开始变本加厉。要求沿海的所有居民内迁50里。同时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下海,不准越过这个范围。不允许在海上做任何交易。凡是违反此项规定的,全部正法。

当时的沿海地区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有些人家中世代靠海为生,没有了海他们就无法生存。不会种地不会做生意,只能活活地饿死。还有一些偷偷跑回去下海讨生活的,被发现了只有死路一条,并且还要连累管辖他们的保甲。

一些民间的史书上记载,这项政令的实行,让整个沿海地区的所有产业都为之一空,普通人民百姓的生活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大量的人民被迫迁入内陆,但是整个过程是非常血腥的,对于那些敢于提出意见的,等待他们的是冰冷飞快的屠刀。

历史上诸多君王,对于已经归顺的百姓从来没有惨加屠戮过,唯有康熙一朝有此惨事。他的屠刀不但举向了敌人,也挥向了自己治下手无寸铁的并且归顺的百姓。如此惨无人道的政令出自康熙之手,所以他不能,也不配成为人们口中的千古一帝。

并且他还有很多的心口不一的举止行为,他在出巡的时候一面跪拜朱元璋的陵墓,一面对老朱的子孙大加通缉和杀戮。从这些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帝王骨子里的那种冷血态度,对于子民丝毫没有体恤的冷酷。


青年阿誉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第三子,清朝第四位、清军入关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开创了康乾盛世,主要功绩有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平葛尔丹。但人们公认的千古一帝从来都是秦始皇,康熙和秦始皇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的,距离千古一帝的评价还有差距。要不毛主席为什么只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呢?

康熙历史功绩不足以称为千古一帝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康熙在位时,后世称道的功绩主要有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平葛尔丹,这些功绩有不少都只是秦始皇众多伟业里不值一提的,更比不上秦始皇当年扫荡六合,一统天下的千秋伟业。

1、诛杀鳌拜

鳌拜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平定农民起义,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皇太极病逝后,拥戴顺治帝即位,成为议政大臣。顺治帝去世后,接受遗诏成为顾命辅政大臣,飞扬跋扈、结党营私。康熙八年,康熙帝在索额图、黄锡衮、王弘祚等人支持下,逮捕鳌拜下狱论罪,囚死于牢中。后来在康熙五十二年,又感念鳌拜功绩,追封了鳌拜。

鳌拜到底是有功还是有过?所谓飞扬跋扈、结党营私无非是后世说法,否则为何康熙五十二年又再次追封?新皇上位权力交替也值得作为一大功绩来大肆渲染?历代皇帝这种事迹都不少,始皇帝诛杀秦相吕不韦、长信侯嫪毐更是凶险万分。


2、平定三藩

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康熙期间下令撤藩,三藩作乱,最后康熙平定三藩。

三藩本来是清朝为了以华制华设立的,当时入关后由于八旗主力不足,故让明朝降将去稳定南方。一旦完成了历史使命就要撤藩,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灭三藩属于平定国内叛乱。始皇帝横扫六合之后,平定六国遗民叛乱更是数不胜数。

3、收复台湾

当时台湾是在郑家管辖之下,后来郑经的儿子郑克塽派人前来乞降,清军顺利进驻台湾。清政府同时接受施琅建议,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隶属福建省,在清朝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密切了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同上,属于平定国内叛乱。

4、平葛尔丹,遏制沙俄

康熙打退了沙俄帮助下的葛尔丹进犯,另外也遏制了沙俄扩张,算是对国外战争的值得一提的功绩。不过秦始皇修筑长城,对抗匈奴更是流芳千古。秦始皇建立秦国之后,大将军蒙恬驻守边关,匈奴直接被逼出河西走廊地区。


康熙执政同样也有很多过失

另外康熙在位期间,也并不是人民安居乐业。至少有三件大事。

1、文字狱

康熙期间为了维护少数民族统治的基础,大兴文字狱,文化禁锢,闭关锁国,固步自封,造成中国全面落后西方。

2、沿海迁界

为了收复台湾,坚持实施长达20余年的“迁界令”,像赶鸡鸭一样,将世代久居海边的百姓全部撵走,制造了空前绝后的沿海无人区。当时记载“近因迁移渐死,十不存八九”,“八郡之民死者又以数十万计”,“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人民流离失所,死者以数十万计,自从有广东这个地方以来,没有见过比这更惨的生灵涂炭。沿海迁界对中国沿海经济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恶性影响,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也严重摧残了明代晚期以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始资本主义经济,从而和诸多闭关锁国的政策一起,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3、平三藩滥杀无辜

平三藩历经八年,有记载“自甲寅吴逆倡乱,……以至王师赫怒,整兵剿洗,玉石难分,老幼死于锋镝,妇子悉为俘囚,白骨遍野,民无噍类”。清兵屠杀汉族百姓,也是一直有的传统。


综上,毛主席已经作出了他对千古一帝的评价,康熙算得上明君,但实在无法和秦皇汉武等并称千古一帝。你认为呢?如果有不同意见,麻烦在评论指正。


我是路遥知,原创不易,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转发关注,谢谢!


路遥知


康熙凭什么成为千古一帝?削藩吗?什么准备都没有,口号喊的震天响,: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祸小,晚削祸大。

要不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个人实在废材!还没进北京城,就开始互相拆台。康熙早就亡国灭种了,最好的结果也是回通古斯杀野猪去。即使在三藩勾心斗角的情况下,康熙也用了8年多才平定,南方六省百姓死伤惨重,元气大伤!

康熙三征葛尔丹,打了九年,将士死伤无数,粮草耗费无数,结果还是两败俱伤。

同样是削藩,看看汉高祖刘邦是怎么做的?用了6年打江山,1年多时间削藩平天下。韩信,英布,彭越哪个不比吴三桂,葛尔丹强!刘邦不费时间,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削藩成功。如果刘邦也和康熙一样削藩,大汉朝估计跟秦朝一样二世而终。

康熙的削藩策略,跟明朝建文帝如出一辙,两个人都是皇二代,心比天高,像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唯一区别就是建文帝失败了,否则康熙也好不到哪去!

其实就是清朝时,康熙的后代帝王们,也没有说他是千古一帝。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要贻笑大方的!得多厚的脸皮,才敢这么夸自己的祖先?历史是很严肃的事情,谁也不敢在正史,说谁谁谁是千古一帝。

康熙被说成千古一帝,是当代的事情,归功于二月河和阎崇年。这两位老兄,写了几本清朝历史背景的小说,在清宫戏的影响下,康熙才被说成千古一帝。




宕聪容


我觉得有几点分享一下:论实力没有秦朝,汉朝,唐朝牛,论经济和文学文化文艺没有宋朝牛,论版图没有元朝牛,论火器发展没有明朝牛。所以他只能算清朝里一位好皇帝!但他不配当所有朝代的千古一帝!



木子店农家少年小曾


在清朝皇帝,绝对地位!就冲他颁布的,凡丢失土地的皇帝,死后不得祈年殿(供奉皇天的殿,是这个名字的吧),就值得千古


粤东柚子


我觉得确实不配,原因如下:

1. 康熙的最主要的成绩在于除去了鳌拜,收复了台湾,灭掉了葛尔丹。就是这三件事情,其它的好像没有做啥。但仔细看来,鳌拜是每个皇帝都无颜面对的权臣。俗话说,卧榻之侧,岂送他人觊觎,完成被灭,要不灭了别人。收复台湾的初衷是那里有个前朝余孽,这可是所有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换我我也会尽力的,收复是顺手之事,并没有把台湾当成啥宝贝。葛尔丹更是,都是草牧民族出身。康熙难道不怕葛尔丹猥琐发育走他们满族人的旧路,你说要不要直接开打??

2.康熙时期的文化氛围是禁锢的。当时的文字狱是满天飞的。这样凸现了满族人开国以后对于汉文化的矛盾的心情。既想用汉人治理,又怕汉人推翻他们的通知。文字狱的存在大量的毁掉了汉文化的各种传承,就连《永乐大典》都残缺不全,开了很不好的文化监狱的头。

3.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对比于宋明时期,康熙时期的老百姓生活简直就是下降了三个档次。宋朝不必说,国虽不强但民富,而明朝中起来造反的人,等到清朝之后发现,日子并没有得到什么改善,而且有每况日下的趋势。这种情况知道雍正的时候才有所改善。可惜的是乾隆这个傻货轻松的败光了老爹的家底,老百姓的好日子没过到几天。

4.毛主席不喜欢,我附议。《沁园春.雪》中写到了好多的古代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甚至成吉思汗都在列。但是为啥没有康熙呢?我觉得是有原因的。现在的康乾盛世都是后来的前清遗老给自己脸上贴的光,要不要脸咱不说,但是确实名不副实。

所以,康熙是个比较擅长内政的皇帝,心机BOY。单说他是啥千古一帝,别扯了,还不如朱棣兄弟。


大肚子下的腹肌


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征服葛尔丹!开创了大清盛世!


航欧赵景林


康熙帝一生文功武治,十分出色。

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第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

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

第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第六,移天缩地,兴建园林。

第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第八,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摘录自著名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著作《正说清朝十二帝》。

这样一个政绩卓越的皇帝,为何称不起一个千古皇帝之名?

人无完人,现在认为康熙不配成为千古一帝的主要依据有。

1.大兴文字狱。康熙五十年的《南山集》文字狱是比较大的,有代表性的案子。(感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

对比我想说,清朝本就是异族当政。曾经在顺治帝期间,文字狱就非常严重,这是帝王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却并非是遏制文化发展,相反在康熙时期,广纳汉臣,广开言路,编撰典籍,十分重视文化发展。

曾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历史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不也被称为千古一帝吗?这只是统治阶级的手段。

2.签订《尼布楚条约》,实质割地求和。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俄罗斯帝国全权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内容以满、俄和拉丁文三种文字签订。条约中清政府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划归俄罗斯。应算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这个说法就更离谱了。我们的历史课本上,一个都说《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是双方协商而来的结果,并没有谁强迫谁。

关于失去大片土地这个事实,是因为清政府和索额图并不熟悉国际谈判,而被对方下套。再加之叛徒将底线透漏给对方,清政府其实是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结果就是,在战争中战败的沙皇俄国用手段在谈判获取了更多的利益。


景行今天也要加油


吃喝嫖赌的风流皇帝也应该是千古一帝。


手机用户60747532937


千古一帝首次出现是对秦始皇嬴政的褒奖,后来唐太宗李世民,汉武帝也被冠以千古一帝。

到后来每个帝王上台总有人提出千古一帝,所以这个词到最后也不值什么钱了。康熙应该算是清朝最杰出的皇帝开创康乾盛世,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文治武功也算是在帝王当中比较出彩,御驾亲征葛尔丹,稳步搞好蒙古部落,新疆各部。完成统一台湾大业。签订尼布楚条约,巩固边疆安稳。对中国的领土完整有着较大贡献。所以说康熙帝算得上中国历史比较伟大的帝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