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国名药地理】 乌鸡


【大中国名药地理】 乌鸡


乌鸡是江西省泰和县特产,原产于泰和县武山北省因具有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毛脚、五爪、乌皮、乌肉、乌骨“十大”特征而闻名世界。


【大中国名药地理】 乌鸡


泰和乌鸡其饲养历史有2000多年之久,相传泰和乌鸡是白凤仙子的化身,当年仙人吕洞宾等“八仙”云游至泰和武山,恰逢重阳佳节,处处丹桂飘香、金菊怒放,一派祥和景象,便乘兴登临武山,饮酒论道,赏景赋诗。武山的风景使“八仙”深深陶醉,“八仙”便相约500年后的重阳节再游武山。

殊不知500年后吕洞宾等“八仙”故地重游,但见武山一带瘟疫流行,民不聊生,颓废不堪。吕洞宾遂与诸仙商定,择武山武叠峰北岩开坛炼丹,以济苍生。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修炼,丹药终于炼成,但就在出炉之际,武山方圆四周忽然天昏地暗,妖风大作,仙丹危在旦夕。“八仙”一面合力与妖魔斗法,一面急向王母娘娘求援。王母娘娘速派身边白凤仙子携带瑶池琼浆玉液置于炼丹炉中,“八仙”顿时功力大增,将妖魔降除。但不幸的是,白凤仙子却被妖风卷人炼丹池,忍受烈焰锻炼,皮肉、内脏、骨头俱被烧得焦黑。丹药出炉后,仙女却化成白凤乌鸡。


乌鸡一直是国人心中的名贵食疗珍禽,其药用和食疗作用,都是普通鸡所不能相比的。因为它的皮肤、肌肉、骨头和大部分内脏也都是乌黑的,所以又被称为“黑了心的宝贝”。

乌鸡全身均可入药,骨、肉及内脏均有药用价值,可以配成多种成药和方剂。在唐朝,乌鸡被当作丹药的主要成分来治疗所有妇科疾病。以泰和乌鸡为原料生产的“乌鸡白凤丸”闻名遐迩,自创立方剂以来一直使用至今。

李时珍在(本草钢目》中记述:“泰和乌鸡甘平无毒,益助阳气,滋阴补肾,治心绞痛,和酒五合服之。”其实,乌鸡不只是妇女的妙药,男性一样可以食用, 比如体虚无力、大病初愈的时候就可以进补乌鸡汤,可以起到很好的滋补效果。


【大中国名药地理】 乌鸡

此文章选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大中国名药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