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我國900公里處! 1萬座地下碉堡,2千枚洲際導彈蓄勢待發

雖然冷戰已經結束30年,但冷戰期間的核戰陰霾,至今讓不少人記憶猶新,二戰末期,兩枚原子彈在日本廣島和長崎轟然爆炸,兩朵直衝雲霄的蘑菇雲向全世界宣告,未來的戰爭形態將得到史無前例的升級,人類第一次擁有徹底毀滅自己的能力。

距我國900公里處! 1萬座地下碉堡,2千枚洲際導彈蓄勢待發

冷戰期間,美蘇兩國作為兩大陣營的魁首,為了確保可以壓倒對方,奪取世界霸權,製造了數以萬計的核武器,在兩國軍方高層制定的戰爭計劃當中,核武器並不是最終威懾的手段,而是全面戰爭一打響,就會投入戰爭的大威力武器。

距我國900公里處! 1萬座地下碉堡,2千枚洲際導彈蓄勢待發

根據威力分類,核武器分為戰術核武器和戰略核武器兩種,其中戰略核武器的威力更大,專用於跨越大洲和大洋,打擊敵方本土重要目標,以當時兩國的手段,基本上無法做到攔截,只能通過其他手段來保護自己,

為了防止美軍率先動手,在第一輪核打擊中喪失自己所有的核反擊能力,蘇聯在自己廣袤的國土上,修建了大量地道和碉堡,一方面用於保護自己的有生力量,一方面儲存核彈,隨時準備對美國進行核反擊。

距我國900公里處! 1萬座地下碉堡,2千枚洲際導彈蓄勢待發

蘇聯的這一計劃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美國部署大量導彈發射井,蘇聯安德烈·格列奇科元帥提出了這一瘋狂的設想,他的設想迅速被採納,併成為現實,蘇聯迅速修建1530個導彈發射井,10000座以上的地下碉堡,部署2000枚洲際導彈。

值得一提的是,蘇聯在遙遠的遠東地區,也修建了20多座地道和碉堡,這些位於雅庫茨克軍事基地的碉堡距離我國僅900公里,可以說就在我國的眼皮子底下。

距我國900公里處! 1萬座地下碉堡,2千枚洲際導彈蓄勢待發

根據資料,這些碉堡從1978年開始陸續開始運行,由於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不惜工本,這些地下“長城”固若金湯,深埋於10層樓深的地下,就算遭遇核彈打擊也可以做到安然無恙,在發電機和各類生活設施的幫助下,可自主運行超過45天。

蘇聯軍方曾經透露,每一座地下碉堡,都部署有先進的控制中心,24小時隨時待命,只要按動發射按鈕,就可以發射洲際導彈攻擊預定目標,美國《背景材料》等報刊統計,蘇聯當時一共製造1.1萬枚戰略核彈頭,大部分都部署在碉堡中。

美國對這些恐怖的地下碉堡懼怕不已,因為美軍無法保證摧毀這些核彈發射系統,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這些大殺器,也正因此,美軍不敢和俄羅斯徹底翻臉。

距我國900公里處! 1萬座地下碉堡,2千枚洲際導彈蓄勢待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