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为何会早逝,他与商鞅谁更艰辛劳累?

战国老李


秦孝公43岁去世,因病逝世;商鞅变法期间,商鞅主要负责法令的制定和实施,秦孝公则要面对来自秦国上下的各方压力,表面上看商鞅很辛苦,实际上秦孝公更劳累。

秦孝公43岁因病去世,当时属于高龄

据民国时期许仕廉《人口论纲要》的分析,战国时期人均寿命大概在30岁左右,秦孝公活到43岁,算是长寿了。通过《资治通鉴》可以发现,战国时期大多数国君的寿命都不算长,主要原因还在于医疗条件有限。至于秦孝公,正当壮年早逝,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 战争创伤,留下后遗症。

  • 过于操劳,积劳成疾。

  • 身染重疾,不治而亡。


商鞅负责实施变法,秦孝公须统筹全局

变法是一件大事,会触动到很多人的利益,尤其是老贵族的利益,秦孝公需要时刻面对三个问题:法律的制定是否符合国家实际,遇到大规模的反对该怎么处理,万一失败该怎么收拾烂摊子。稍一不慎,就可能面临身败名裂,乃至国破家亡,秦孝公的压力可想而知。

第一个问题:法律的制定与实施。这方面主要是商鞅负责,但秦孝公要最后把关。商鞅毕竟是外来者,对秦国实际情况不可能非常了解,比方说秦国的历史、民俗风情、贵族的特殊作用等等。政策合理的话,百姓都会称赞;万一出了差错,最终还是要秦孝公来顶缸,谁让你是秦国国君呢?

第二个问题:大规模反对,来自贵族和来自民间的。来自贵族的压力,绝大多数是秦孝公在顶着,虽然他们不敢明面反对,但私底下暗潮涌动一直存在;战国和现在不同,嬴氏家族能取得国家的最高统治权,最重要的还是这些贵族的支持,因此秦孝公需要不停地和这些贵族周旋。任何时代,底层百姓都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基础动摇国家就不会稳定,《大秦帝国》里每一次发生大规模的民间纠纷,秦孝公都是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就是最直接的表现。

第三个问题:历来变法,都存在失败的变数,而且常以失败居多,作为国君的秦孝公必先考虑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史书上记载不多,《大秦帝国》(电视剧)里很多类似的记载,比如说让子岸驻扎国都附近、老叔留守旧都雍城就有这方面的因素。

变法每深入一步,秦孝公肩上的压力也会相应加大一分,日复一日,最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悲哉!


小杨品史


历史上凡是主张变法的国君都累。

累就累在利益平衡问题上和变法后后是否取得成效。

战国时各国都搞变法图强。赵武灵王就只干了"胡服骑射",遭到举朝反对,就穿个衣服上上射箭这码事,让赵武灵王跑上跑下,苦口婆心地说服公子成带头穿戴,这还没有触到贵族聊士们的既得利益,尚且如此。可见阻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是刀刀见红呐。旧贵族的利益大部份洗牌。除了登记户口外,军功制,以战绩换爵位,世卿世禄制,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都让既得利益者受不了。秦贵族代表甘龙,杜挚等反对不休。这让秦孝公非常为难。但他觉得商鞅的理论不错,靠得住。就极力支持商鞅变法,同时又极力说服宗室贵族支持自己的观点。

变法一年后,就有一千多人到秦孝公面前告状,说新法不如旧法,要求停止变法。秦孝公很为难,但没有答应,顶住压力继续支持变法者。这时太子失当犯错。本该冶罪,但诸君不可能被臣下治罪。就治了太子老师的罪,得罪了一大批人。

秦孝公竭力支持商鞅变法,在各种势力边周旋平衡,他在时,夙兴夜寐,替商鞅挡住各种压力,使得变革得以成功。秦孝公尽心尽力为秦国操劳,替改革保驾护航,最终累死了。他比商鞅更累更辛苦,为后世树了个榜样,就是坚持改革,为国富民强支持改革者不遗余力。





劉一千五


秦孝公和商鞅前期相识,两人与其说谁说服谁更不如是两人相见恨晚,都有自己的政治远见和抱负。商鞅提倡依法治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念,孝公一拍即合,两人算是情投意合。

当商鞅提倡和推行新法,并且拟定相关的细则,比较著名的有洗木立信典故等,更多的是由于孝公的支持和信任。孝公为商鞅排除万难,所有的阻碍都自己想办法解决,孝公本人拥有的不是一般国君远见和韬略,在商鞅新法普及和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氏族的刁难,王族的不理解,都是由孝公一个人承担下来,另外国家大小事务的处理。长寿的人多数都是心态很好的人,当时秦国随时面临分崩离析,山东六国虎视眈眈,日常事务繁忙加上当时社会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英年早逝也是在所难免。


二八足迹


换位思考就可以了 就像现在的老板与员工,老板有一家快倒闭的公司,因为传了几百年,到了自己手上就要倒闭了,心里着急得很,此时有个新来的员工说现在公司制度很有问题,要改革,可是公司的老油条有股份的人就不乐意啦,一听改革就要丢饭碗,谁会同意?老板听到制度有问题,要化整为零,听上去是不错滴,但是要考虑大家的利益关系,权衡利弊后觉得再不改革就要垮掉了。所以就冒险改革,心里是知道的,机会之有一次,所以心理的压力比谁都大了,垮了就是亡国之君。千古骂名,ceo搞砸了不过是找下家.不一样的位置罢了。


壊人叔叔


秦孝公的励精图治,任用卫鞅,采纳变法建议,使秦国由弱变强,为以后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秦孝公与卫鞅为了秦国变法都很艰辛劳累,卫鞅的艰辛是变法的推广及朝中氏族的抵制,从秦国民众的根本上改变并非易事,并且各大氏族还是不是的使绊子,组织变法。秦孝公的艰辛则是来于其他六国与皇室宗族,其他六国是不允许秦国变强的,秦孝公在外要与六国周旋,在内还有调解秦国皇室宗族的矛盾,毕竟秦国变法会伤及各个宗族的利益,但能让秦国富强,再难秦孝公也要完成!所以说秦孝公与卫鞅各自有各自的艰辛,无法区分谁的更加艰辛劳累。


贪吃的粑粑岩


人的寿命长短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孝公早逝除了其生命基因、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重要因素外,我认为其短寿的原因主要与他太过劳心而透支生命有关。孝公与商鞅谁更艰辛劳累这个问题很明显,用现在的话说,孝公是老板,负全责,压力最大,公司的一切都须操心,面面俱到,压力山大。商鞅被孝公聘来的CEO,是帮老板打工,虽说也尽心尽责,鞠躬尽瘁,但毕竟是助手,责任和压力自然没法与老板比,何况在商鞅来秦前,孝公已操劳多年,所以当然是孝公更艰辛更劳累了。


一杯香茗一歌声


千古第一君臣


核兆钚


都累!都是一场空!


阳巴月


国君累啊,他需要平衡各方面得力量,秦氏族没有几个支持变法得,因为损害了他们利益,这都需要国君去协调,而商君只需要把自己肚子里的学问拿出来,不需要面对人事调理。规矩好定,人事调理难办。


我爱双眼皮


都累,只是商鞅要对得起的是自己和历史,哪怕是牺牲了自己!孝公要对得起自己的国家和历史,但他牺牲不起秦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