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一個現象,在一個四十人左右的班級裡,學習前三名很少去補課,為什麼?

伊通河螃蟹


作為一個求學時從沒有補過課的學生,而今又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談談對這個現象的看法吧。


高中的時間緊張,在學校的時間佔據了學生時間的絕大部分;並且課程安排也非常緊湊。而學習真正好的同學,對時間的規劃和利用到位了,在學校,利用在校時間,便足以解決學習中的主要問題,有自己的方法,也有主動性,而且還會學,他們更注重課堂效率!課下時間便用於消化、整理,誰還去補課呢?反正我當學生的時候就不樂意。

但是,如果一個學生,在學校這個極為主要時間段裡,都沒能把學習搞好,沒能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而想要在週末這個誘惑極多、碎片化嚴重、本是鞏固或者放鬆休閒的時間段裡,把成績提起來,不論補課的老師是何方神通人物,其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已然不言而喻。

每一次新班級在考試之後,都有家長問我要各科老師的電話號碼,希望我能與各科老師,尤其是數理化老師,進行溝通,搭個線,給自己的孩子補課;也有家長征求意見,要不要孩子補課、什麼時候開始補。

我的答覆都是一樣的:不需要,也沒必要,科任老師也不可能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和生活時間去給你的孩子上課,我們平時真的夠忙夠累的了,需要休整,這也是為了可持續作戰。而且,說實在話,我們老師基本也沒有時間!太累!

同時,我也給出建議,提升孩子成績,最好的方法不是補課,而是引導他儘可能高效利用在校時間,踏踏實實消化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和方法。

我為什麼反覆強調時間?

我觀察了很多參加補課的學生,也觀察了學習好卻從不參加補課的學生,發現絕大多數參加補課的同學,時間觀念太弱,根本沒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一件事情或者某事的一部分。他們在學校裡是鬆懈的、懶惰的、坐享其成的——把希望寄託於補課,認為在學校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補課老師專門為他們服務;如果對某個知識板塊不會,或者沒聽懂,不少補課的同學便會很任性,乾脆不聽,直呼不懂,卻不會利用時間,沉下心來,仔細研究。

而且,我從不少同學的話語中得知:他們以補課為榮——我家有錢!我才補得起課!我有幾個專門為我上課的老師,我不稀罕學校那點資源,也不用珍惜!在學校不會的、沒聽的,沒關係,我回家或者去機構自然會有老師為我服務。

甚至於,學生中間還有一種心理,就是——如果補課的學生在學校吊兒郎當,卻能在考試的時候取得相當不俗的成績,那麼因此得到的讚歎,肯定讓其沉醉和酥麻,這種優越感甚至遠比通過平時點滴努力所獲得的要強!

補課由此變成了這些學生獲取劣質優越感的一種手段,他們因此也有了隨意應付課堂——不聽、睡覺、不做作業的理由和藉口。

但這種心態支撐下的學習,決然無法持續發展,掉隊是遲早、必然發生的事情。因為補課的時間根本不足以用於有體系地學完高中知識。

補課頂多算是對高中課堂的一個補充,而不可能反客為主、變成學習的主陣地。


詩燈老師



(本文討論的只是“補習”,不涉及“培優”學習。)

什麼是“補課”?如果一定要是去外面上補習班或者請家教,一般來說,班級前三名確實比較少。尤其是去外面上補習班。

那是為什麼呢?我們首先要看看成績前三名的學生的日常。以我的孩子為例:

平時(週一~週五)

早上5:30起床,趕6:10的公交車去學校。

到學校門口吃點早餐後進教室學習。

中午放學後,在教室學習半小時,然後去吃午飯。

下午18:00左右離校坐公交車回家。(有時為避開高峰期,會在教室自習半小時)

19點左右到家,吃晚飯。

19:20開始寫作業,一直寫到23點後。

週末

週五晚上學習到10點,然後看一部電影或者看課外書。

週六上午睡懶覺到9點(有時早起陪爸媽去公園散步然後喝早茶),起床吃早餐、學習到12點。

午飯後午覺到14點,然後起來做五三到17點。

17:20左右,陪媽媽去菜市場買菜。

18點,繼續做練習。

晚飯後全家聊天一會,然後看電影或看書。

週日早上繼續睡懶覺到9點起床學習(有時早起陪爸媽去公園散步然後喝早茶)。

16點,跟媽媽去商場,逛書店和超市。

晚上繼續學習,整理物品。

小結

我不知道別的孩子(學習前三名)的日常是怎樣的。但從我孩子的日常來看,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習。同時也不忘看電影看書逛街。這些都是孩子自己慢慢養成的習慣,我們並沒有給他安排什麼。從小就沒有去上過補習班,也沒有去上過興趣班。

所以,學習好的孩子不去上補習班的原因之一,是他們每天都在認真自覺地學習。學習時間和強度足夠了。

另外,我們看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有什麼特點。歸納起來,有這麼幾點:

1.自覺學習。前面已經說過了。

2.學習有方法。這裡說的方法不但包括瞭解題方法,也包括瞭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如何找解題方法”、“如何快速搜索到想要的內容”等。

3.善於總結。學習好的孩子往往課堂筆記、錯題本等做得都比差生要好。一方面是內容總結得好,一方面是感官上很整潔。感官上的整潔可以看出他們對待這件事情的態度。

4.在生活中學習。他們沒有明確的學習界限。哪怕在吃飯,也不忘調侃幾句生物,出去旅遊也要嘚瑟一下地理,打破一個碗還念念不忘講點物理原理。

5.按時保質完成作業。這點特別重要,很多家長不重視。其實孩子只要能按時保質完成作業,基本上就能掌握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點了。學習靠積累,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靠集中時間精力去補習是不會有太大改觀的。

6.喜歡提問。越是成績好的學生越愛提問。我們常說“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提不出問題,說明還沒有學進去。

7.喜歡懷疑答案。對於一個答案,他們可能要通過幾個方式去驗證才確定是不是,或者哪個方法比較好。

8.熱愛生活。學習好的孩子大部分都不是死讀書,他們有方法,效率高,所以總能擠出時間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比如看書、逛街、畫畫、做手工等。

所以,學習好的孩子不去上補習班的另外兩個原因就是:他們其實每時每刻都在“補”,根本不需要特意去補;他們熱愛學習,不把學習當作負擔,靠積累去學習,當然也就不需要去補課了。

我的分享就到這裡。至於如何才能把孩子培養得象上了發條的玩具,不需要父母操心學習,我以後再撰文分享。感謝朋友閱讀!


啟智優學


學習是一個綜合的過程,不僅僅是個人的學習方法,還要看重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基礎和學習興趣等等因素,都將影響孩子對於學習成績的把控。現在一般家長在看到孩子優秀,或者是學習成績欠佳的情況下,一般優先考慮是老師的教學水平是否優秀?往往忽視了孩子自身的條件。


所以很多家長在學校看了孩子自己成績差,或者是成績不夠拔尖的時候,第一反應是選擇去補習。但是面對補習的問題,我們家長也得考慮一下幾個問題,第一,孩子本身現在的問題在哪裡,是方法不對,習慣不好,還是興趣不行?找對原因,針對性的去輔導孩子,有些問題是不需要老師去輔導師的。而在家庭中,家長的各種科學的指引也是可以解決的。一些方法上或者是一些學習細節上的,確是需要專業的老師去給他把關,所以有一些孩子在輔導下。不是說老師教會了他多少知識和計算,而是在一些學習過程中的細節和思維,提高了孩子的學習成績把控的能力。所以請不要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就去思考補課的問題。


這裡要講到班級的前三排名的問題。其實我們知道一個班級學生幾十個。要想考到前三名,其實考慮的不僅僅是孩子的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考慮各種因素,比如說考試的心理素質,知識的運用能力等等。所以一個能夠獲得優秀成績的孩子,畢竟他各方面的因素都在學習和指導下有了更穩定的狀態。不僅僅是補習當中單方面的方法上的提高,所以在前三當中或許有一些孩子。他沒有去補習,他有綜合的良好素質,比如說心理狀態、習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等等。但是一般我們在前三名當中,還是有一部分孩子是經常去補習的。因為現在家長的普遍現象就是孩子的成績越好,他們對他的新的期待就會越高,所以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經濟能力去學習和擴展自己的思維,所以現在我們見到很多學習優秀的孩子,他不僅是學習了課本的知識,還學習了很多課外的知識,比如說奧數、閱讀,英語競賽等等。


一般很少補課的孩子。首先從小學來看,他們一般在學習興趣上是培養的比較好的,其次是自我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學習上,隨著學習的壓力逐漸增大和作業的複雜程度越大。那麼就需要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能夠堅持他走下去。再次就是在學習上的一些方法。如果孩子有適合自己的方法,他在學習上是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起一般孩子他的學習要輕鬆得多,所以他即使是不去補習,他有更多的時間去消化掉自己課本上的知識。最後這種孩子的是專注。因為他們能夠專注做好一件事情,比如說做好一道題目的方法和分析過程。或者是專注於讀懂一篇課文等等,他們在做事情上非常有自己的原則和想法。所以他們能夠在大家都在玩很多東西的時候,他們能夠專注在自己的想法和思想當中,而這樣,隨著思考的深入,他們的成績就會越來越好。


思維數學小課堂


我是輔導班的老師,我經常做兩件不被家長理解的事情:

1.請來我這裡報名。

2.別來我這裡報名。


家長覺得我的做法不被理解。可是等他們跟我熟悉後,肯定會對我讚不絕口。


我讓孩子來我這裡報名。

是孩子成績不好,家長在家又沒空管孩子,還不如來我這呢,還能幫著他們管管孩子。


別來我這裡報名。

有的孩子真管不了,家長領回家自己想辦法去吧。這一類的我就不細說了。


我想說,不少孩子的家長在我這裡報名一個課程之後,還想再給孩子報各種學習班,憑著我對孩子的理解,經常勸阻家長。

家長給孩子報補習班,往往是自己沒有時間管孩子,對孩子的學習狀態沒有及時把握,心想,多學學總沒錯吧?

有錯!

孩子會厭學!已經學會了的知識,讓我反覆學!我很牴觸!可是爸爸媽媽又不聽我的話!我要搞事情!


作為老師,看到這些好學生在補習班的大課上跟著學渣們浪費時間,其實還是挺心疼的。


而學校裡前三名的同學,學習成就已經很直觀的表現出來了,在家裡一般有一定的話語權。

需要補課嗎?不需要!

好的,不補。


就是這麼一句話的事情。


小園丁plus


特別優秀的孩子,智力和學習習慣都很好,跟著老師上課學已經能吃飽,何必補課?

如果補人家上的也是奧數班,所以不會出現在普通補習班。

分析我班上兩個學霸,特聰明的,習慣特好的

我班上兩個學霸為例,兩個人都沒補課,為什麼?

一個特聰明,女生,每天真的是確確實實,保持年紀第一。上課跟著老師聽講,寫題,從不主動做題,老師佈置個作業,還要說多那種。追星,週末群裡聊天最熱火朝天的一個。

一個特清心寡慾,男生,一心學習。上課腦袋一定高速跟著老師轉,筆記主動記,下課絕不出現在教室,一定是在辦公室圍著老師高效問題目。智力真的是中等,我教英語他作文很弱,但是基礎題真的是不出錯的優秀。

所以,這兩個人,都沒上過補習班。一邊是學霸,一邊從不補課。

補習班是中等成績孩子的福地,優生差生,都是浪費時間

前面論述了優生無需上補習班,許多人認為差生該去上,多補習提升。

可是知識,不是像芯片一樣,可以植入孩子大腦的。在學校老師千萬要求,他都沒學好,補習班講一遍,就能融會貫通麼?

差生要麼智商要麼習慣,都不會輕易改變。如果能,為啥學校老師沒辦法。

寄望補習班,可笑。

中等成績的孩子,在學校沒聽懂的部分,在補習班經過第二遍講解,逐漸懂了,這是補習班最大的意義。

正確看待補習班,不吹不黑,存在有意義,但只對中等生意義大。優生學霸,有自己的學習體系,無需去普通補習班浪費金錢和珍貴的時間。

我是花開,堅持輸出原創教育觀點,歡迎關注,感謝點贊!

花漫開


班級裡排名前三的學生很少去補課,確實是這樣的。

我鄰居的女兒,在今年的小升初畢業考試中,取得了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

她平時在家裡除了做家庭作業,大部分時間都看見她在玩,不管是雙休日還是寒暑假都沒見她補過課。不過,她特別的喜歡閱讀,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看著看著,不知不覺半天就過去了”。

她還有一個妹妹,妹妹的學習幾乎都是姐姐管。

她妹妹已經上三年級了,成績也是特別的好,每個學期的“學習標兵”都被她承包了樣。她的每篇作文全都是兩頁紙以上,經常地被老師當作範文,在課堂上朗讀,發在家長微信群裡。

如果我們細心一點,就能發現,但凡學習成績好的人,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①都喜歡閱讀,擁有閱讀的好習慣。

閱讀是學習中的一件大事。

喜歡閱讀的人理解能力都很好,學習成績一般都不會太差。就算成績不好,那也只是暫時的,因為讀得書多了,積累的也會足夠多,總會有那麼一個點,能觸發到它。

②玩也玩得好,學也學得好。

只要是學習成績好的人,清一色的都是既有時間玩,同時又能搞好學習,哪哪都不耽誤。

③學習習慣特別好。

對待學習有計劃、有目標、注重學習效率。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課,做筆記,不懂就問。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鞏固,不拖延不散漫,超級自律。

著名作家葉聖陶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

一個良好的習慣能使人獲益終生。




家有倆兒砸


你是咋發現的?我咋發現的情況和你說的不一樣呢?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我們全校幾乎沒有不補課的孩子。越是提前補課(預科班,提前學習)的孩子學習越好,剛開始有家長很自信他娃學習好(小學成績全校前三,現在升初中)不用補,孩子也不想補,我勸他不聽,現在初三了,他急了,他娃很多課已經跟不上了,成績全年級中下。別人上預科提前學習再加上學校老師教的就等於學了兩遍,一遍不懂第二遍講過就懂了,知識點更紮實,初三我們反而不用補課了,就剩總複習了,可那些所謂的不補課的孩子沒有成績好的,都是墊底的。現在初三著急補課也沒時間了,心態上也不自信了,現在後悔沒提前補課已經晚了。雖然有些人對此不屑一顧,不願承認,但這就是事實。


卡貝斯30880681


我兒子馬上升五年級,之前一直就是前三名,剛結束這學期期終成績語文99.5,數學100.班上排名並列第一。他的日常早上6:50起床,在家早餐後7點20分自己上學(離學校近),11點15分放學回家自己簡單弄點吃的後午睡,1點20分上學,下午5點15放學,回家後獨自完成作業後晚餐(媽媽做),之後在小區內鍛鍊(走路、羽毛球、自行車等)。週五下午回家後歡快地玩遊戲。週六早上羽毛球興趣班,下午作業加遊戲。週日上午英語興趣班,下午作業丶遊戲。晚上收心複習、預習,9點半睡覺。就這樣了。


珏令


兒子開學上初中,學習一直班中前三,數學、英語基本100,語文大多98以上,最低96。幼兒園中班學圍棋,學了三年,書法學了二年,劍橋英語學了年了,去年學藍球和吉他,現在還在學。早上起床洗漱上學正常,中午回家吃飯,午休後去校上課,下午放學,回家寫作業,基本沒超過一小時,大多吃飯前能完成,飯後練練字,看看書(課外的)彈會吉他,中間小區內玩會!成績應該和他上課認真聽講有很大關係,其次學習時專注,他做作業看書練字時,根本不理其他的事。


偉648


提問者見識太少,估計沒接觸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

我乾兒子,中考是地級市狀元,去年高考,被中財大錄取。從上初中開始,下課就去各類輔導班補課。

前年高考,本省文科裸分第三名(這不是一個班,是全省第三)。其父與我是舊同事,三十年前警隊搭檔。從其父母初認識、到結婚、生育了她,我都全程知曉。這閨女打小都是其父開車接送於各補習班。

不光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俺在高中班級也屬名列前茅。爭當過第一,也跌落過第五,最終高考成績全班第三。

本班第一名的父親,是位工程師;第二名是本校校長之子;第三名的我,也屬教師子弟(家父五十年代大學畢業)。

別人我不算了解,但我們這前三名,都找人補習功課的。以前社會補習班較少,也就寒暑假有,學校開學時沒有,我們都是家長另找老師單獨補習(那年頭,全憑私交,不收費)。

所以,別鼓吹誰天生輕鬆當學霸,任何人的成功,都來自背後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