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不會消失對嗎?但10斤煤燃燒後大概只剩1斤灰,那9斤物質去哪裡了?

何生


煤燃燒是一種劇烈的氧化反應。優質煤百分之九十的含碳量,少量的硫化物沙石及其它雜質,少量水分,當煤燃燒時必須要有空氣中的氧伴隨燃燒的全過程。生成物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碳粒)…如果你把從煙囪所排放這些氣體物質全部收集起來量其質量,將會達到所燃煤質量之3倍(粗略估計)原因在於燃燒中氧的加入,不免可從生成物中大量氧元素的加入,您可通過分式中氧成份中得到較為準確的質量數。當然發出光和熱所耗質量都不到所燃煤質量的十萬分之一就忽略不計了。要嚴格按照定律來說,即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物質的質量,與反應後生成物的質量相等。而決對不會少的!您所認為僅僅餘下爐灰渣的質量,而把從煙道跑掉的生成物全都甩掉,當然就少了十分之九,您要是學了初中化學後都不會有這種錯誤的想法。謝謝!


快樂人生168025476


看了許多回答,心裡納悶,因為是回答不是講課授課做文章,非要搞的像八股文似的分個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使網友看的不耐煩,看了半天沒有個所以然。

你說的物質不會消失,可能就是說的物質不滅定律。如:10斤煤炭燃燒後剩下約1斤灰,問其它9斤去哪了。

煤炭通過空氣中的氧氣燃燒後,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又消失在空氣中。



甲午金秋


你問這樣的問題,暴露出來了你的學歷不超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兩年。最晚也就是初中二年級之後就輟學了。因為初三開始學習化學,就講到了物質守恆 ,講到了含碳物質燃燒後生成CO2。


穿泳衣曬太陽


物質不會轉化為能量。

碳燃燒產生了新元素,熱量是金屬態氫離子(低溫等離子體)“磁力矩”相互切割產生的電磁波。



金童希瑞


物質永不消失導致燃煤剩灰一斤

首先,物質,是由有形物和無形場組成,它會光速移動或轉化傳播,會永世疊重而不會消失。所以物質可以永遠客觀存在,不會消失。

其次,十千克煤炭燃燒後剩煤灰一千克,其餘9千克去哪了?

其實,各種煤炭是不一樣的,把炭做工業分析就知道,按國標冶金焦灰分≥12%算,燒1000公斤煤炭,爐渣≤0.12噸。燒10公斤煤炭,爐渣約1.2千克。其餘約8.8千克煤炭化為了熱能和水汽、氧氣、氫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質。公式:

C+O₂=(點燃)CO₂↑

2C+O₂=(高溫)2CO↑(不完全燃燒時發生)

2H₂+O₂=(點燃)H₂O

S+O₂=(點燃)SO₂

CO₂+C=(高溫)2CO↑

2CO+O₂=(點燃)2CO₂↑

H₂O+C=(高溫)CO↑+H₂↑

所以還是沒有憑空消失的,只是轉化為了其它的物質能量形式而存在著。總體上還是遵循E=MC²質能守恆定律的。

10斤無雜質煤炭10000克炭,空氣中氧氣體積約20%,其實還有煤炭完全燃燒係數(也就是有不完全燃燒比例),如80%完全燃燒,2000克碳不完全燃燒2C+O₂= 2CO需氧氣8000/3克,8000克碳完全燃燒C+O₂=CO₂需氧氣64000/3克,8000/3+64000/3=24000克,即共需24000/32=750摩爾氧氣。氧氣佔空氣的體積分數有750/0.2=3750mol空氣。空氣的摩爾質量29,總共要空氣3750×29=108750克。

煤炭入爐膛到燃畢必經階段:①水分蒸發:當燒到105℃左右水分就被蒸發完了;②揮發物點火:煤吸收熱量溫度續升,揮發物就析出到著火點時被點燃。速度燃得快,約佔煤整個燃煤時間0.1;③煤碳燃燒:煤揮發物點燃,餘碳和灰組成固體物焦碳。其溫度飛昇,固定碳燃燒劇烈釋放大量熱,煤燃燒速度和燃燼程度主要取決於此;④燃燼:灰渣中煤碳儘量燒完,以降低不完全燃燒熱損失,提高焦炭發熱率。

煤炭充分燃燒條件:溫度(溫度越高化學反應越快燃燒愈快,層燃爐溫常1100~1300℃),空氣(空氣沖刷碳表面愈快,碳和氧接觸越好燃燒愈快),時間(煤在爐膛有足夠時間燃燒)。

值得注意的是,煤炭燃燒時包著一層灰殼膜,燃燒形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透過灰殼膜向外四散運動,其中一氧化碳遇氧繼續燃燒成二氧化碳。即煤炭粒燃燒時,灰殼外包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兩層氣體膜,空氣中氧穿過這三層外殼膜才能與碳接觸。因此加大送風增加空氣沖刷碳粒速度,就容易把外包層膜和氣體颳走,並多作機械撥動,就可破灰殼和氣膜,使氧氣與碳直接接觸加快燃燒效率。如氧氣不足,攪動不夠,煤炭就燒不透,灰渣中就會有許多未參與燃碳核,還使部分一氧化碳在爐膛中未燃就隨煙氣排出了。對於大塊煤,燃燒時間必須足夠,否則燃燒不完浪費煤炭了。所以採用爐拱和二次風助力擾動供氧,提高燃燒溫度,爐膛容積適中等措施就能保證煤炭充分燃燒了。

爐煤具有選擇性。揮發分15%以上,灰熔點1250℃以上的弱黏結、粒度最為適中,熱值18800~21000kJ/kg以上為最適宜(無)煙煤。煤炭灰分比10~30%左右,粉煤(0~6mm粒)≤50%~55%,0~3mm煤粉不超過30%,塊煤不超過40mm大小最佳。煤炭含水量分:小於3mm煤粉佔20~40%時含水5~7.5%佳,小於3mm煤粉含量為80%則含水量宜12.5%,小於3mm煤粉含量100%含水20%佳。

目前煤質問題:灰分大,顆粒不均,雜質量大,發熱值較低,不易引火,水分含量不等,不好燒,爐渣含碳量高。希望燃煤界的友們有所知悉🌚。

煤灰熔融性溫度/灰溶點:在規定條件下隨加熱溫度而變化的煤灰熔融性變形溫度(DT )、軟化溫度( ST )、流動溫度(FT ) ,常用軟化溫度(ST )表示。灰熔融性溫度越高越不易結渣。鍋爐設計不同,對灰熔融性溫度要求不同。煤灰熔融性溫度高低,直接關係到煤作為燃料和氣化原料性能,煤灰熔融性溫度低,煤灰容易結渣,增加排渣難度,固態排渣鍋爐和移動床氣化爐尤甚,其煤灰熔融性溫度要求較高。

哈氏可磨指數HGI

:反映煤可磨性重要指標。煤可磨性是指一定量煤消耗相同能量,磨碎成粉的難易程度。可磨指數越大煤越容易磨成粉。在發點煤粉鍋爐和高爐噴吹用煤,可磨指數是質量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吉氏流動DDPM:煤流動度是表徵煤在乾餾時形成的膠質體粘度,是煤塑性指標之一。流動度是研究煤流變性和熱分解力學的有效手段,又能表徵煤塑性,可以指導配煤和焦炭強度預測。吉氏流動度是以固定力矩在煤受熱形成的膠質體中轉動的最大轉速錶示的流動度指標,用每分鐘轉動的角度來表示。

增鍋膨脹序數CSN:在規定條件下以煤在增禍中加熱所得焦塊膨脹程序序號表徵煤的膨脹性和塑性指標。它的大小取決於煤灰熔融性、膠質體生成期間析氣情況和膠質體的不透氣性。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分享,記得轉評讚賞哦~


永生壽


這問題本身就是錯的,還有一群人煞有介事的以科學理論支持。自然界質量與能量守恆,質量與能量可互相轉換。燃燒煤,消失的部分質量轉變成了光能熱能化學能,何來質量不消失?


Oreaxp


不懂的不要亂說,明明只有8兩了[酷拽] 我稱過的。其他的都被偷了,尼瑪現在的治安不行啊。但是小偷還是有點良心的,給你留了一點,你就節哀順變吧[機智]


時代226217109


質量守恆是我們中學時候就學過的一個著名定律,煤的主要成分為碳,除此外,煤炭中還包含氫、氧、氮和硫等元素。煤的燃燒,本質上就是煤炭中的有機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反應化學方程式大致如下:

C+O2=(點燃)CO2↑

2C+O2=(高溫)2CO↑(不完全燃燒時發生)

2H2+O2=(點燃)H2O

S+O2=(點燃)SO2

CO2+C=(高溫)2CO↑

2CO+O2=(點燃)2CO2↑

H2O+C=(高溫)CO↑+H2↑

上述是煤炭燃燒時的產物,理論上都是氣體,還有部分的固體顆粒物,這些物質大部分混合到了空氣當中,剩下少部分固體物質形成了煤灰、煤渣。


從廣義上來看,質量是守恆的。在相對論的質能守恆中,描述有能量釋放就意味著有質能虧損,但是在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是非常小的,造成的質量虧損可以忽略;煤的燃燒過程,化學鍵的斷裂和重組會釋放熱輻射(光子),理論上質量守恆也應該把這部分光子質量算上去。又比如氫氣燃燒的化學反應中,2kg氫氣燃燒將會釋放143兆焦耳的能量,對應的質量虧損約為1.6×10^-9千克,質量虧損率只有幾十億分之一,現有儀器根本無法測量出這麼小的相對質量變化。


所以,煤燃燒後,9斤物質都以另一種形態(氣態)存在,並沒有消失。


單手開法拉利的9527


哈哈,學鍋爐的一看就想起了物料平衡和熱平衡計算,這年頭傻子真多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保佑


很好回答。如果你在一個足夠大的密封瓶裡燃燒一點煤。點燃前,連瓶帶煤稱一下質量,然燃燒後再稱一下。你會發現質量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